探析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与艺术性表现
2021-11-14朱江
朱 江
(长春光华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在电影艺术中,电影音乐可以烘托电影作品的故事情节,引领情节的走向与转折,其属于电影作品中的重要内容,是无法与作品相互脱离的。与普通音乐相比,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更加显著、多样,其表现形式丰富灵活,可以有效增强电影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同时,通过电影音乐,可以进一步丰富人物的形象与特征,使人物与故事情节更加立体、饱满,以此带动观众顺利融入到故事情节中。此外,电影音乐可以拓展观众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深度,使观众深入感悟其内在情感,进而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并有效增强电影艺术的呈现效果。
一、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分析
(一)电影音乐与电影画面存在关联性
针对电影音乐而言,其与普通音乐形式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而言,电影音乐不仅需要展示音乐本身的美,还需要重点传达电影作品的艺术内容。无论是激发观众的想象力,还是充分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纯音乐与外在艺术元素都不存在明显的关系。当音乐与电影作品相互融合后,音乐旋律与电影画面会一同呈现,此时画面中的剧情走向与人物性格等内容,都会在音乐的衬托下更加明显与真切,即通过音乐客观说明电影剧情与人物性格。由于电影音乐与画面事物、人物形象等存在紧密关系,因此观众也会结合观看到的内容来感受音乐。同时,作曲家在创作电影音乐时,需要充分考虑电影情节与人物性格,不能单纯为了创造音乐而进行编曲,以此确保音乐作品与电影作品充分融合。当音乐与生动形象的电影画面相结合时,观众在理解音乐时也会联想到电影情节,进而拓展观众对电影内容的理解深度。总之,在创作电影音乐时,需要立足电影整体进行构思,应服务于电影作品,在遵循电影本体的基础上设计音乐旋律。例如电影作品《美丽人生》,其之所以能够充分打动观众的心、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就是因为电影音乐可以进一步深化电影内涵,使观众在音乐的衬托下,充分感受到电影作品中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二)电影音乐在呈现内容时的指向性
电影音乐是需要结合电影内容来创作的,其服务于电影作品,需要创作人员结合电影内容与整体基调,在人物性格与故事发展走向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在此背景下,电影音乐在创作和表现内容上具有显著的指向性,需要创作者结合电影内容针对性设计音乐旋律。同时,创作者在创作电影音乐时,需要保持音乐旋律与影片起伏一致,需充分突出电影音乐的针对性,使其准确传达电影情感、变换电影整体节奏,并结合故事片段衬托电影气氛。例如,在电影《与狼共舞》中,观众可以在影片结尾处听到狼的嚎叫声,这种配音就是为了充分烘托电影氛围,使电影情感得到有效传达。同时,通过狼的嚎叫声,可以使其与电影内容相互辉映,进而充分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使观众在嚎叫声中深入思考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在此方式下,不仅有效拓展了观众的理解深度,更增强了电影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因此电影音乐的指向性具有重要作用。
(三)电影音乐在审美角度上的多样性
电影音乐是需要围绕电影内容设计的,而电影内容存在明显差异,每部影片传达的实际内容都是不一样的,这就使得电影音乐具有显著的多样性特征。同时,多样化的音乐元素会相互融合,这使电影人物的性格更加立体、独特,使电影情节的特点更明显。针对电影音乐的形态而言,不同片段与不同内容的形态存在明显差异,这样可以更加充分地呈现影片内容与整体情感。例如电影《星球大战》中,创作人员采用了交响乐烘托电影氛围,而电影《恋爱通告》中,创作人员选择采用古筝曲辉映电影内容,其审美形态别具一格,具有独特的意味。又如,在电影《英雄》中,采用了击鼓的方式设计配乐,这使整体配乐的氛围感更强,可以进一步衬托电影内容,使电影情节更加饱满。
(四)电影音乐在电影结构中的间断性
结合音乐结构来看,电影音乐的结构与其他音乐的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而言,其他音乐的结构具有一定的连续性,而电影音乐的结构需要结合电影走向进行调整,因此其具有显著的间断性。之所以需要间断电影音乐,是为了符合剧情走向,使电影音乐满足电影片段的实际需求。在创作电影作品时,需要对各种画面与镜头进行切换,整体电影情节是不够稳定的,而电影音乐需要服务于电影作品,保持二者步调一致,这就是电影音乐具有间断性的重要原因。在电影片段的切换下,音乐也需要进行调整,以此正确传达电影情感,使电影情节呈现得更加充分。
(五)电影音乐在审美特征上的吸引性
针对电影音乐而言,其不仅有助于增强电影艺术效果,还能通过电影影响力,提升电影作品与自身的知名度。具体而言,电影音乐除了在电影作品中占据重要地位外,还可以带动音乐艺术的发展与进步。例如,一些非常经典的电影音乐传唱至今,如《大话西游》中的插曲等等,都显著推动了电影作品与音乐艺术的发展,因此电影音乐具有显著的吸引性[1]。
二、电影音乐的艺术性表现分析
(一)电影音乐有助于丰富电影人物的艺术性
针对电影音乐而言,其不仅具有丰富的审美特征,其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多样化的。通过整合电影音乐,可以立体化人物形象,使影片情节顺利推动,进而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使观众深入感悟电影的核心思想。这其中,电影人物的性格极为重要,是影片的基础与重点,而塑造人物性格不仅需要人物的对白与画面的呈现,还需结合内外情绪,以此丰富人物形象。在电影作品中,音乐可以助力情感发展,使人物性格更加立体,进而帮助观众感受人物情绪与思想动态,使观众对人物的认识更加清晰,帮助观众走进电影与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电影《红河谷》中,导演选择了女声独唱与男声合唱相结合的方式,这使电影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使观众充分感受到了电影的中心思想与内涵,对拓展观众的理解深度具有重要帮助[2]。
(二)电影音乐有助于丰富主题思想的艺术性
针对电影作品而言,其旨在传达某种情感、反映某种现象,使核心思想得到有效传达。而借助电影音乐,可以进一步强化电影主题思想的艺术性,使电影思想传达得更加充分与顺利。结合我国的电影作品来看,多数电影会借助主题曲反映主题思想,并进一步概括核心内容与人物情感,使人物性格在音乐的衬托下更加明显,进而反映出整体作品的核心思想。通常情况下,电影的关键片段都有着电影音乐的烘托,这是为了通过强化电影内容,使观众更加深入地感悟中心思想。例如,电影《人到中年》的片段中,主要选择了弦乐为主题音乐,通过此种音乐形式强化电影的中心思想,使故事情节更加深入与明显。同时,影片借助电影音乐,充分刻画了女主角对人生的追求,并表明了女主角的生活态度,使观众深刻感悟到了女主角的想法与电影内涵,这使电影的主题思想更具艺术性,且显著加强了其表达效果[3]。
(三)电影音乐有助于增强影片气氛的艺术性
电影作品不仅需要为观众呈现良好的视觉效果,使观众收获优质的视觉体验,还需借助各种音乐形式,满足观众在观影时的听觉需求,通过电影音乐与电影画面的融合,使故事情节有序发展,在彰显整体氛围的基础上,合理奠定情感基调,使观众深入感悟电影作品的主题思想,以此提高电影的艺术表现力。同时,电影音乐具有显著的描绘功能,可以通过旋律激发观众的想象力,使画面在音乐的烘托下得以呈现。例如,电影《平原游击队》中,导演选择了管弦乐,这使电影内容的气势更加明显,结合电影画面,充分彰显了日本士兵的滑稽与丑态。在此方式下,观众不仅直观生动地看到了电影画面,且听觉需求得到了满足。此外,在电影音乐方面,通过整合音乐与画面,可以使电影内容的感染力更强,这对强化电影氛围具有重要帮助,因此电影音乐可以显著增强电影气氛的艺术性[4]。
(四)电影音乐可以带动观众的想象力发展
在观众观影的过程中,电影可以借助不同的音乐形式,进一步渲染电影空间与时间,使观众围绕剧情和音乐尽情展开联想,这也是属于电影音乐的独特艺术性表现。具体而言,正是由于电影音乐的独特审美特征,如指向性等,才能更加丰富电影内涵,使观众全面、深入地了解电影内容,进而充分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使观众围绕影片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构思。例如,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导演选择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一音乐,以此强化作品中“文革”时期的独特背景,使广大观众对那个年代的事件产生联想。通过此种方式,借助电影音乐强化观众的观影感受,使观众更加深刻地领悟影片内涵[5]。
三、结束语
总结上文所述,在电影艺术中,电影音乐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其不仅有助于提升电影艺术的审美价值与艺术表现力,还能有效传达电影的内涵与价值观,使电影的艺术形式更加丰富、多样。针对电影音乐的艺术性表现而言,其具有显著的独特性与多样性,可以帮助电影作品塑造人物性格、传达核心主题,在充分烘托电影氛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观众的观影体验。也就是说,电影音乐可以强化电影作品的影片效果与艺术价值,进而为观众呈现更加优质的电影作品,并不断增强电影作品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