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与儿童戏剧教育相融合的有效途径
——以皮影戏为例

2021-11-14冯艳花

戏剧之家 2021年18期
关键词:皮影戏皮影戏剧

冯艳花

(西京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99)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京剧、皮影、剪纸、书法等等,数不胜数,令人眼花缭乱。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中,才能迸发出新的生命力。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明确的,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幼儿园作为进行课程思政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第一棒,该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儿童戏剧活动进行统筹结合,是现下儿童戏剧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文化与儿童戏剧相融合的价值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孕育了一大批优秀的传统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了世代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因此,传承传统文化是学前儿童的职责和使命所在。

儿童戏剧是区别于传统戏剧的一种集创作、游戏、表演于一体的活动形式,其将音乐、美术、舞蹈、语言、社会等不同领域的内容统筹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综合艺术形式。正是由于儿童戏剧具有这一特点,因而成为幼儿园教育中的热点。

皮影戏又称“灯影戏”,是以兽皮或纸板做成人物皮影,结合民间传统故事进行表演的一种民间戏剧。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迸发出新的生机。皮影戏与儿童戏剧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二者都是以故事或情节为脚本,利用语言、肢体动作,并结合音乐、唱词进行表演的艺术形式。以皮影戏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儿童戏剧教育进行结合,在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三观、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促进幼儿的美育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一)有利于引导学前儿童树立正确的三观

传统的皮影戏剧目大多是弘扬美好的品德,如《岳飞传》、《杨家将》等剧目重点在于引导人们爱国爱民、精忠报国,《西游记》、《封神榜》等剧目则重在教导人们明辨善恶、惩恶扬善……皮影戏在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也诞生了很多新的剧目,如适合幼儿的《龟兔赛跑》、《三个和尚》等童话剧目,体现了坚持不懈、互帮互助等美德,有助于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有利于激发学前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儿童戏剧教育不同于传统皮影戏以固定的民间故事为剧本的创作核心,而是倡导以幼儿为主,在教学活动、区角活动、户外活动中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剧本或情节的改编和创作。因此,传统皮影戏与儿童戏剧相融合,不仅为传统皮影戏增添了新的生命力,更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有利于促进学前儿童的美育发展

2018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于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以皮影戏为代表的传统戏剧与儿童戏剧都是将音乐、美术、表演等关于美育的内容进行统筹结合,从而培养幼儿的艺术感知与理解能力。二者共同作为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其相互融合更加有利于提高幼儿认识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传统文化与儿童戏剧相融合的现状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无论是气势磅礴的京剧,还是美轮美奂的剪纸,抑或是历史悠久的皮影,无一不彰显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以皮影戏为例,皮影戏因其故事取材多样、情节冲突明显、贴近人们生活等特征而为大众所熟知。近年来,皮影戏与儿童戏剧也进行了诸多的融合,如陕西民间艺术剧院新推出的儿童音乐剧《丝路精灵》,大连推出的儿童剧《卖火柴的小女孩》以及陕西中贝元的儿童剧《和你在一起》中,都运用到了皮影戏这一重要的艺术形式,通过皮影戏与木偶戏、传统故事与现代文学、东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展现了一出出精彩绝伦的儿童戏剧。

然而传统文化与现代儿童戏剧教育的融合并非一帆风顺。拿皮影戏来说,其因不易保存、内容脱节等问题也已不复昨日之辉煌。皮影戏在与儿童戏剧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以传统故事为主,弱化了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

传统的皮影戏内容以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为主,如常见的皮影戏剧目《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牛郎织女》、《杨家将》等等,展现了娱乐资源匮乏的时代中人们的喜好。虽然这些传统皮影戏剧目中所发扬与传承的诸如精忠爱国、明辨善恶的精神是永不过时的,但对于当下的幼儿而言,与其生活中的经验相去甚远,难以引起幼儿的共鸣与喜爱。

(二)以现成剧本为主,弱化了学前儿童的主动经验建构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皮影戏,无论是传统的剧目,还是新兴的剧目,其剧本都是以对现成的神话故事、民间故事等进行模仿和部分改编为主,内容复杂、冗长。对于幼儿而言,其语言记忆、加工以及表达能力并不完善,反复背诵和排练剧本,容易使幼儿丧失对于皮影戏与其他儿童戏剧的兴趣。由此可见,皮影戏在与儿童戏剧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忽略了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和主动经验建构。

(三)以模仿为主,弱化了学前儿童的创造力

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其在戏剧教育中多为接受性教育,幼儿对于戏剧中角色的刻画与演绎也以教师与影视作品中的示范为依据。皮影戏因其传统性明显和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距离较远等特点,更为强调模仿性。而这种高强度的模仿,着实阻碍了幼儿在戏剧教育中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难以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得皮影戏在幼儿中的传承愈发艰难。

三、传统文化与儿童戏剧相融合的有效途径

传承包含皮影戏在内的传统文化是学前儿童的义务,更是其肩上沉甸甸的责任。然而传统文化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因形式老化、内容不受年轻人喜爱等诸多原因而渐渐没落。以皮影戏为例,其因与幼儿生活联系不够密切、忽略幼儿的主动经验建构以及弱化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等问题,难以有效与现代儿童戏剧进行融合。因此,笔者在这部分从内容和方式上对皮影戏与儿童戏剧的有效融合途径进行了相关探讨。

(一)内容上的融合

常见的皮影戏剧目以传统的、完整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居多,诸如《西游记》、《杨家将》等,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去甚远,同时未考虑到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难以推动幼儿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难以引起幼儿的共鸣。因此,在皮影戏与儿童戏剧融合的内容方面,可以从以下两个维度入手。

首先,传统故事与现代儿童文学有机融合。如皮影新剧《母鸡萝丝去散步》就是将儿童喜爱的绘本与皮影戏进行结合,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除了绘本这一形式外,幼儿喜欢的动画片如《小猪佩奇》、《海底小纵队》等都可以作为皮影戏的内容进行展示,由此既能焕发皮影戏新的生命活力,又能贴近幼儿的生活。

其次,将已有剧本故事与随机性对话剧本、完整故事与片段化儿童戏剧相融合。传统的皮影戏与儿童戏剧是以完整的故事或事件为剧本的,篇幅较大,内容冗长,不符合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也不利于其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发展。因此,在皮影戏与儿童戏剧融合的过程中,可采用主题创编、氛围营造等方式,引发幼儿的讨论,将其随机性的对话整合成一个个片段化的儿童戏剧。如教师围绕蛋糕这一主题,引发幼儿思考与讨论,是谁过生日?谁会来拜访小寿星?他们会带什么礼物来?利用幼儿之间随机生成的对话帮助儿童将其整理成片段化的戏剧,并加入皮影内容或借助皮影形式将其进行展现。

(二)方式上的融合

传统的皮影戏多以剧本为蓝本,是经过多次排练而面向观众进行表演的一种戏剧。幼儿在学习皮影戏这一戏剧种类时也同样要经过背诵剧本、模仿人物、多次排练等流程才能够最终呈现。然而这一过程忽略了学前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语言发展不完善、创造力强等特点。因此,在皮影戏与儿童戏剧的融合方式上,可以将剧本先行与生成儿童戏剧相融合、多次排练与随机性表演相融合以及演员表演与演员观众角色的随机变化相融合。

生成儿童戏剧不同于传统的儿童戏剧,其脚本不是以剧本为主,而是在集中的教学活动中,儿童借助于教师的引导,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主题进行延伸,自我生成片段化戏剧。幼儿依从自我创作形成的片段化戏剧,能将自己对于角色的理解随时随地地展现出来。在表演时,其他观看表演的幼儿也可以借助一个角色随机融入到表演中来。如幼儿根据“野餐”这一主题,营造出了爸爸妈妈和小宝宝一家三口在公园野餐郊游的场景。幼儿自行分配角色后,制作或采用现成的皮影人物,在皮影剧场中,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爸爸、妈妈、小宝宝的行为语言特点分别表演野餐前的准备场景,以及一家三口在公园野餐的具体场景。在上述环节中,观看表演的幼儿在其他幼儿创作和表演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手影或现成的皮影融入这一表演中,如扮演公园里的游客、卖东西的小商贩等,增加生成戏剧的冲突,从而使生成的皮影戏剧更加丰富与饱满。

注释:

①王业鹏.基于传统文化的初中STEAM 课程实践研究——以<现代皮影戏>为例[D].沈阳大学,2020.

②冶英生.试论儿童戏剧教育的作用与教师角色担当[J].艺术教育,2020,(11).

猜你喜欢

皮影戏皮影戏剧
我们来演皮影戏
有趣的戏剧课
皮影戏
月光皮影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我爱皮影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不老的皮影
我发现了皮影戏的秘密
戏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