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价补分离政策调整对大豆期现货市场影响的研究综述

2021-11-14

市场周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大豆补贴价格

沈 文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 南京210023)

一、 引言

2008 年临时收储政策出台后,我国东北三省每斤大豆以1.85 元的价格挂牌收购。 施行临时收储政策后,农民的基本利益得到了有效维护,粮食安全得到了保护,但政策的短处也逐渐突出。 这几年来,国际市场上大豆价格在全球大豆产量稳步上涨的背景下相应下挫程度不小,而在临时收储政策的支撑下,国内大豆价格高悬,导致国产大豆压榨企业成本居高不下、面临巨大的国际大豆带来的竞争压力。 出于提高产量和竞争力的目的,2014 年,目标价格改革试验在我国东北和内蒙古大豆主产区正式展开,探索实行目标价格补贴政策。

目标价格制度是指政府每年播种前公布目标价格,将其与市场的价格差异作为补贴测算标准,间接地引导市场。 这种政策实际上属于“价补半分离”政策。 新政策将大豆价格由政府支持的价格调整为市场定价。 中央财政对大豆产区生产也给予专项资金补助。

2016 年东北地区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增长15.7%和17%,但2017 年大豆进口比2013 年增长50.8%、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达86%,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虽然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标准在黑龙江和辽宁分别上涨了11.3%和12.3%,但市场价格每千克下降达3.8 元时,农户将面临损失。 虽然“目标价格补贴政策”使大豆种植波动降低,但农民对价格增长的预期不足。 2017 年,我国调整政策,实施市场化的生产者补贴政策。 历年来相关政策见表1。

表1 大豆政策变化表

?

这意味着,大豆将与玉米一样,实行市场化的生产者补贴政策。 在“市场化收购”和“生产者补贴”相结合的制度中,政府不再利用目标价格影响大豆市场,而是将种植成本作为补偿标准线,实现价格与补贴的完全脱钩。

可以看出,使大豆价格逐步市场化是政府的重要目标。在其价格形成原理中,大豆价格支持政策虽然起到对大豆价格进行托底保护、削弱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对国内的冲击和保障农民收入的作用,但是对现货价格的干预,也会间接影响期货价格,导致我国大豆期货价格长期偏离国际市场价格,期货价格发现的功能发挥受到抑制,逐步丧失对大豆的种植和贸易的价格指引和套期保值功能。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系统回顾,论文梳理了“价补分离”政策调整(涵盖收储及价补分离政策)对期现货市场影响的研究。 有关临时收储政策的理论研究,其研究方法以论述为主,采用实证方法研究政策频率不高;学者们大多将研究重心放在了大豆“价补分离”政策导致的现货价格变化上,而涉及大豆“价补分离”政策对期货价格影响的研究不多。

二、 关于临时收储政策对期现货市场影响的研究

2008 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面对国际农产品价格下挫、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国家在维持农产品市场稳定、保持农产品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切实解决了卖粮难问题对农民造成的困扰,其中临时收储政策就发挥了很大作用。

临时收储政策,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市场价格,保障粮食安全。 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的实施,保证了种植户的基本销售收入,抑制了市场价格的过大波动,政策实施区域油菜种植面积增加。 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库存积压严重、进口依存度增加、储存质量差、进口菜籽油代替库存、财政负担较重、突破WTO 补偿机制限制等问题不容小觑。 对皮棉和棉籽价格建立协整、向量自回归、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模型,结果表明,临时收储政策虽然使棉花价格波动相对降低,但对棉农的利益并没有什么好处。DCC-GARCH 模型以及BEKK-GARCH 模型的验证结果显示,收储政策对国内外棉花市场之间溢出效应的作用较小,且国内外棉花价格之间的相关程度呈现弱化的趋势。

在临时收储政策对大豆市场的影响方面,学者们认为,价格支持是有一定作用的,农民增收超百亿元,实现了增产增收目标。 但大豆临时收储政策带来的不良影响也比较大。第一,大豆临时收储政策使大豆国内价格严重超过国际价格,导致国内外价格剪刀差逐步扩大;其次,大豆临时收储政策无效财政补贴加重政府负担;此外,大豆临时收储政策受原材料成本上升影响,下游各环节价格在初级产品价格基础上上涨,以做出相应动态调整。

对此,学者们提出,应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完善信贷管理、商业保险等相关政策;及时退出临时收储政策,鼓励农民实行轮种轮作,对主产区给予有针对性的补贴;支持发展基础设施、基础研发、生态环保、技术服务、金融保险等服务。

三、 关于“价补分离”政策对期现货市场影响的研究

在国内外市场情势急剧演变的背景下,大豆临时收储政策带来的负面作用逐渐涌现。 大豆供求关系失衡,库存积压严重,财政负担重,进口替代产品压力大等问题日益凸显,临时收储政策的改革迫在眉睫。 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研究摸索农产品价格形成机理与政府补贴的脱钩政策,按照价补分离保障利益、中央统筹省级负责和改革试点逐步完善的原则推进内蒙古和东北的目标价格政策。

大豆目标价格政策对价格和供需关系的影响相对间接,并且农民农产品种植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政府财政负担减轻,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基本确立,缓解了政策性库存压力,企业、农户政府共担市场风险的局面初步形成,农民基本利益得到保障。 通过分析GARCH 族和VAR 模型可见,在目标价格政策作用下,大豆期货市场功能趋于健全,具体表现在弱化了期货价格集群性,几乎消除了非对称性,期货市场在政策执行后更加有效。 虽然大豆目标价格政策在理论上具有优势,但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大豆目标价格政策存在补贴面积不准、补贴价格低廉、收费场所设置不科学、补贴资金支付时间不合理;目标价格偏低、具体政策公开时间较晚、市场价格监测站设置不科学、补贴资金展区少、未按期兑现、种植户未了解掌握目标价格政策。

对此,要坚定市场化的导向,完善政策配套措施,提高政策执行力。 同时考虑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之间的比较效益,制定合理的大豆补助标准,引导形成科学的种植结构;开展目标价格赔偿的地市级收入保险,完善全国统一产品数据覆盖及发布机制;对中小投资者完善风险教育,规范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制止其私下操纵市场、破坏市场机制的行为,防范金融风险。

大豆目标价格政策实施效果并不太好,一大原因是:东北农民在实际种植中将玉米和大豆作为相互替代的种植作物,而目标价格政策下大豆每亩经济效益仍然低于玉米,农民无疑更倾向于种植玉米。 面对国际市场价格稳步下挫的情况,即使目标价格暂时超过了临储的价格,但和理想预期还相去甚远。 大豆目标价格还有可能陷入困境。 如果不逐年提高补贴标准,在粮食价格下跌的情况下,想要维持生产上涨将难以为继;如果补贴额度每期增长,有望超过WTO 承诺的“黄箱”所约定的最高额度。 从本质上讲,生产者补贴与目标价格补贴均为价补分离,且是即期种植面积挂钩的直补,但是,对大豆生产者的补贴是定额补贴,降低了财政支出的风险,补贴不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制约,更符合粮价下挫的现实背景;此外,生产者补贴能够达到兼顾大豆、玉米补贴政策的目标,通过实施差异化补贴标准使种植结构更加科学合理。

四、 简要评论

关于收储政策的研究,学者们明显更加关注理论,他们着重分析了政策的概念含义、实施机理效果的理论意义、实践效果、政策利弊以及改善方法等方面。 此外,有关政策的理论研究,其研究方法以论述为主,实证研究方法较少应用;相对于大豆“价补分离”政策导致的现货价格问题所受到学者的高度关注,其导致的期货价格问题并未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在关于期货价格问题的研究中,从研究角度看,前人更多考虑的是单个粮食期货合约的价格发现能力、市场效率和套期保值能力等功能的发挥程度测量,而农业政策与期货问题研究结合的分析却相对少很多。

猜你喜欢

大豆补贴价格
针对农资价格上涨,中央已累计发放500亿元一次性补贴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农机购置补贴的绩效分析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价格
价格
价格
大豆农场
3 000万元支持海口灾后种植业 补种橡胶1亩补贴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