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文武兼备的艺术风格
——以《洗马桥》和《白蛇前传》为例
2021-11-14谢小
谢 小
(绍兴市柯桥区小百花越剧艺术传习中心 浙江 绍兴 312000)
越剧曾被称为“小歌班”“的笃板”“绍兴文戏”,是浙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其发源于绍兴地区嵊州、新昌一带,是吴越文化的重要代表。越剧汲取了昆曲、绍剧等特色剧种的精华,形成了长于抒情,以唱为主的表演风格。越剧流派众多,唱腔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2006 年,越剧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成立于1986 年。2013 年,绍兴县撤县设区,其更名为绍兴市柯桥区小百花越剧艺术传习中心,并挂“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的牌子。在三十多年的发展中,绍兴小百花越剧团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文武兼备”的特色使其获得了市场和观众的认可。
一、以心入戏,以情动人——越剧《洗马桥》表演艺术风格
(一)《洗马桥》剧情简介
温州书生刘文龙高中状元,被皇帝敕封为使节,立即出使匈奴。他在匈奴待了十六年。十六年间,刘文龙的妻子和母亲,不知其下落,靠其表弟宋湘送米担柴,艰难度日。匈奴单于下令要刘文龙与匈奴公主成婚。刘文龙于成亲之日骑马逃跑。此时,不知儿子生死的刘母决意让儿媳肖月英与侄儿宋湘成亲。肖月英在洗马桥上焚香为丈夫活祭。刘文龙回朝复命,在洗马桥上与家人相遇。宋湘见到此景,坐上瓯江船独自离去。
(二)情动于中,形之于外——《洗马桥》表演技巧
笔者从艺校毕业之后,进入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成为一名越剧演员。2015 年5 月,越剧团排演青春版《洗马桥》,由笔者担任女主角肖月英。《洗马桥》是乐清越剧团的经典剧目。当年,《洗马桥》由张腊娇、王凤鸣老师演绎,已经成为新时期越剧经典剧目,张腊娇老师饰演的肖月英也成为越剧史上经典的人物形象。《洗马桥》是笔者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主演大戏,压力伴随着兴奋同时降临了。
1.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理顺剧情逻辑
在《洗马桥》排练过程中,乐清越剧团原版《洗马桥》的导演杨小青担任绍兴小百花越剧团青春版《洗马桥》的导演。杨导从分析人物入手,要求演员先梳理人物的心理逻辑和情感逻辑,在此基础上,调动更合适的表演语汇,表现人物。在排练过程中,杨导几乎一字一句地讲解演唱细节,示范每一个动作,让演员更好地理解人物。杨导要求演员在舞台上做到“时时刻刻在人物里,在剧情里”,哪怕别人在演唱,其他演员也要给出人物的反应和情绪。在这种细致又严格的打磨下,笔者受益匪浅。
笔者所扮演的肖月英是一位情感非常复杂的女性。她受过儒家教化,因此是古代最标准的贤妻形象——勤劳、善良、克己、侍奉婆婆、敬爱丈夫、善解人意、不怕苦不怕累。而在与丈夫分别的十六年中,她和患难与共的宋湘日久生情,完全背离了她所奉行的那一套贤妻标准。难能可贵的是,肖月英没有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她愿意遵从自己的内心情感,接受宋湘。如果刘文龙没有返回,那么这会是一个圆满的结局。然而,在结发夫妻与患难之交中,她左右为难,无从选择。这恰恰是人物情感最具有张力的地方,也是表演难度最大的地方。在排练这一段的时候,笔者总觉得自己无法把情感提升到爆发点上,这种情感超出笔者个人经验范畴。因此,在排练的过程中,笔者一遍遍地揣摩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和情感,不断调整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她此刻是悲是喜,是丈夫终于归来的欣慰,还是无法面对宋湘的羞愧?她的情感中既有对丈夫的怨恨,也有十六年思念积攒的爱。当她确认眼前问路之人是十六年未归的丈夫时,首先涌起的是思念得偿的激动与喜悦,所以她下意识地扑过去抱住他,生怕他又消失不见了。但当刘文龙说,“我们回家吧!”一个“回家”让肖月英想起了家里还有一个等待自己归来完婚的宋湘。她第一反应是“我怎么对得起宋湘?”于是,在表演上,笔者先是眼睛亮了一下,“这是十六年阖家团聚的心愿”,马上眼神又黯淡下来,“宋湘怎么办?”转身再看一眼丈夫,又逃离他身边,“这还怎么让我回家啊!”在舞台上,笔者并没有大幅度的肢体动作,而是依靠细腻自然的表情和眼神完成人物塑造,让此刻的肖月英真正成了左右为难之人。
2.用细节展现人物情感
剧中有一处细节,当得知母亲和妻子与宋湘十六年患难之情后,刘文龙有一段抒发内心情感的唱段。在他唱的时候,笔者完全沉浸在月英的情感世界里,听到他受尽磨难,笔者心疼不已,听到他在番邦与公主日久生情时,难掩心酸。在这里,笔者用一个转身的动作表示不忍心听下去。这处细节的演绎,笔者与张腊娇老师的理解和表现有所差别,所以,很多观众在看了这场戏之后,都觉得笔者所演绎的肖月英要比张老师版的肖月英更爱原配一些。观众大概就是从这些细节看出来的。肖月英听到丈夫泣血倾诉,内心掀起了滔天巨浪。所以,当刘文龙苦笑着说,“看来我确实不应该回来”,转身欲离开时,肖月英心中的情感再也压抑不住。她冲上去,一把抱住思念了十六年的丈夫,两人紧紧相拥。在刚开始表演抱的动作时,笔者跪下去,抱住文龙的双腿。后来,每次在这里,笔者都有一个动作的停顿。这不利于情感的爆发。于是,笔者在排练时,与搭档就这个抱的动作反复排了数十次,争取找到一个最合适的抱法。最终,笔者将这个动作改成了扑上去与文龙紧紧相拥,脸贴着脸,泪流在一处。正是这个亲密的拥抱,促使宋湘下定决心退出。
如果说《洗马桥》让笔者在文戏层面有了提升,更深刻地理解了越剧表演“体验与表现”相结合的特点。那么接下来的《白蛇前传》又带给笔者武戏的全新体验,从而真正感受到“文戏武演、武戏文演”的艺术风格。
二、文武兼备,唱演皆全——越剧《白蛇前传》表演艺术风格
(一)《白蛇前传》简介
白素贞修炼千年,由白蛇化成人形。她向往人间,与小青(青蛇)下凡。白素贞与许仙在西湖相遇,互生爱慕,喜结良缘。受法海蛊惑,许仙到金山寺出家。白素贞索夫不成,水漫金山,因有身孕被法海打败。行至断桥,白素贞和小青遇见许仙。
(二)《白蛇前传》的表演艺术风格
1.苦练弥补差距,勤奋成就进步
笔者学戏较晚,初中毕业才考入了绍兴县(即后来的柯桥区)艺校,身体的骨骼、关节都已发育完成,软度、柔韧度都不及小学毕业的学员。因此,笔者学习武戏的难度很大。而且,在艺校学习期间,笔者因为种种客观原因,没有系统学习刀枪把子。进入剧团后,笔者是青年演员中武戏功底较差的演员之一,时常觉得愧对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文武兼备”的艺术风格。通过排练《白蛇前传》,笔者努力磨炼武戏技巧,圆满完成了表演任务,也补上了“文武兼备”这一课。
当剧团分配青春版《白蛇前传》演出任务时,笔者被安排出演《索夫》《水斗》《断桥》三折中的白素贞。《水斗》是经典的武戏剧目。在京剧、昆曲里出演《水斗》的白蛇多以武旦应工,而《断桥》又素有“跌死许仙、做死小青、唱死白蛇”之称,这几折戏既对笔者的唱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给笔者压上了武戏的担子。笔者接到任务之后,心里没底,不知道能不能完成这出戏。当时的复排导演俞珍珠老师却认为,笔者气质柔美中带着刚烈,非常符合白蛇的人物形象。对于笔者的担心,她就给了一个字——“练”。于是,在2017 年的夏日,笔者开始了几乎称得上“忘我”的练功之路。
在2017 年最热的6 月至8 月,笔者从每天至少50遍小快枪开始,再加上两圈鹞子翻身,还要练习对打、圆场、长绸。那段时间,笔者几乎泡在了练功场。早晨一睁眼,笔者就开始操练各种刀枪把子,直到日落,笔者才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在《水斗》这场戏里,白蛇与金山寺的小和尚们有一场对打戏。笔者每天找团里演武戏的男生练习对打套路。当时,剧团邀请了浙江婺剧团的楼胜编排武戏。笔者借鉴了很多婺剧的武戏技巧,如一字马、旋子、翻身等。这对笔者演好武戏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结合文戏演绎,细腻表现人物
对演好白素贞来说,武戏的肢体动作过关,只是必备条件之一。武功和技巧能够很好地营造气氛,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审美冲击。但戏曲演员只有依据剧情和人物性格,结合细腻表演和唱腔,才能真正打动人。
比如,《断桥》是全剧最后一折,三人相逢在断桥,小青发怒欲拔剑,白素贞心酸怨薄情,许仙羞愧急认错。在《断桥》这折戏里,向来有“跌死许仙、唱死白蛇”的说法,白素贞在其中有大量的唱段。由于白素贞一边舍不得这份情缘,一边又怨恨许仙寡情,同时,为防止小青斩杀许仙,不得不在小青和许仙之间反复劝阻,左右为难。白素贞的人物心理要通过这些细腻的演绎表现出来,要灵活运用眼神传达内心情绪,最后通过一长段唱腔淋漓尽致地抒发内心的情绪,把全场的氛围推向高潮。
三、结语
越剧在新时期的发展离不开基层剧团的贡献。三十多年来,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先后创作排演了《陆文龙》《马龙将军》《狸猫换太子》《屈原》等数十台大戏和折子戏,涌现出了“二度梅”、文华奖获得者吴凤花,梅花奖获得者吴素英、陈飞等一批越剧艺术家,在全国和省市戏剧节中屡创佳绩。
古越大地多慷慨悲歌,越剧虽然以柔美抒情见长,但诞生于绍兴的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却另辟蹊径,赋予柔美抒情以英风侠骨。剧团成立三十多年来,一代代越剧演员在此风格基础上,不断磨练自身技艺,演绎了一出出经典剧目,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形成了“文武兼备”的艺术风格。作为戏曲行业的青年演员,笔者要继承和发扬这一优秀艺术风格,把握每一次磨砺的机会,珍惜每一个锻炼的平台。在这一过程中,笔者将向前辈老师们学习,演绎好属于自己的每一个角色,传承好越剧艺术和优秀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