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女性艺术作品表现特点与成因

2021-11-14

戏剧之家 2021年30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艺术作品隐喻

甄 雯

(徐州工程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18)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开始抛弃题材保守单一的传统女性艺术创作,尝试以女性特有的艺术视角,用饱含女性意味的艺术形式,讲述女性细腻的情感生活,表达女性真实的情感。这种女性艺术创作模式的形成,跟当时中国社会环境、女性自身变化都息息相关。

一、中国当代女性艺术作品特点形成的原因

(一)女性生理与心理因素

女性艺术的发展,特别是女性艺术中对女性情感的表达,之所以与男权艺术表现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很大的原因在于女性自身主观因素——独特的生理心理特征。女性往往更加倾向于感性思维,更为细腻、丰富,同时也更加敏感、多变,缺少安全感。恩格斯曾经将人类心理活动比喻为“世界上最具魅力的花朵”,正是因为女性拥有较之男性更为复杂的情感表达,所以也可以说女性的内心世界是“万花之王”,更具魅力。

弗洛伊德说过:“释放本能产生的痛苦是艺术家创作的缘由。”女性具有与生俱来的敏感和善于思考的感性,其对情感与欲望越是向往,其越是期待倾诉与释放。艺术创作便提供给女性艺术家一种近乎完美的倾诉方式,女性艺术家可以把自己内心压制的苦与乐都通过艺术表达随心所欲地释放出来。

所谓“画如其人”,独特的生理心理特征影响着女性艺术的表现,这种释放自我的艺术表达,在属于女性的艺术世界里,使心理得到满足、精神得以安慰,同时也唤醒女性对自我群体的关注,促使女性艺术向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

(二)女性意识的觉醒

在中国传统艺术史中,女性一直处于被观看的被动位置。如今,正是由于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终于认识到自己与男性客观的区别,进而才真正做到关注女性自我情感。

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发展最为重要的特点便是女性艺术家普遍感受到女性意识的重要性,敢于与男性艺术区分开来,从女性经验出发,运用女性思维方式,传达属于女性的真实情感。她们的艺术创作,是对女性生命体验的表现,是对自我内心的描绘。更是因为女性意识的觉醒,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开始用自己的角度重新考量这个世界,开始去探索人类最基本的情感需求——爱的意义。

(三)角色的改变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女性艺术家,如今的她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早已进入了婚姻生活,多数也已经成为了母亲。结婚生子是属于心理和生理两重层面的复杂转变,这种人生角色的跨越深切地影响着女性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活动。步入婚姻生活,必然会接触平凡而真实的家庭琐事,女性艺术家通过自身婚姻的体验,进一步领悟到男女之间的差异,把女性艺术创作的重点从原本单一地描绘女性拓展到对男女爱情、婚姻等方面的关注。

生育对于女性心理和生理所带来的感受是男性无法体会到的,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深切领悟到这一点。成为人母、角色改变后的女性艺术家开始重视作为女性的生育体验,通过艺术创作表达女性对孕育过程的期待、惊喜。她们主动关注女性生育变化,并且将视线转向社会中的两性问题,开始尝试架上绘画、影像图片、行为艺术等更为合适的艺术方式。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关于女性情感的创作范畴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开来,以震撼的艺术语言引起社会对女性的关注。

(四)多元文化的影响

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在情感表现风格方面,不仅仅受到女性生理心理、女性意识等主观方面的影响,外界方方面面客观因素的影响同样不可忽略。特别是在当今艺术多元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女性艺术家乃至整个人类的审美意趣都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转变,这也大大促进了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创作中女性情感的表现。

“八五新潮”是中国艺术史上一场具有革命精神的美术运动,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不可忽略的阶段。正是从“八五新潮”时期开始,中国艺术家们逐渐积极探索西方现代主义多种风格,接触吸收西方艺术理论,反对既有的政治性、功利性的一元化艺术体制,追求艺术的自由与独立。中国当代艺术也逐步走向复杂、个性的多元化艺术模式。在这种多元文化的促进下,中国女性艺术家开始崛起,逐渐摆脱以往单一的创作程式,寻找女性视角下的艺术表达,形成属于女性的艺术表现方式。

另外,女性情感之所以能够被中国当代女性艺术所关注,并成为艺术创作的主题内容,不仅仅是因为女性意识的内在觉醒,同样也与多元文化交流碰撞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西方女性主义与女性艺术进入中国,新的艺术理论和朱迪·芝加哥、游击队女孩等人的西方女性艺术作品也随之丰富了中国女性艺术创作思路。中国女性艺术家充分吸收西方女性艺术发展精华,努力颠覆以往男性艺术史中关于女性形象的成见,开始赞美女性身体,树立女性价值体系,开拓属于女性的艺术情感世界。

二、中国当代女性艺术作品特点

近几十年来,西方艺术理论不断深入影响中国艺术发展,中国艺术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在这种大环境下逐渐成熟,寻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逐渐形成了一种含蓄隐喻性和直白性共融的表达方式。

(一)含蓄隐喻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繁琐的封建礼教禁锢束缚着女性的行为和思想。东汉《女诫》、唐代《女论语》都教导女性忠贞顺从、卑弱敬慎,连说话行走都有规定要求。这些繁文缛节的制约至今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部分中国女性形成较为内敛含蓄的性格特点。而这些性格因素也渗透到女性艺术创作之中,尤其是女性艺术在情感主题的创作上形成了更倾向于含蓄隐喻的表达风格。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女性艺术家逐渐学习借鉴西方女性艺术创作风格,开始了对女性内心情感和真实欲望的关注,富有女性意识的女性艺术作品也由此增多。但是由于当时较为保守的艺术语境和女性自身性格因素,中国女性艺术作品的创作并没有直接照搬西方大胆颠覆的风格,而是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将女性意识用一种更为恰当、富有暧昧性的隐喻语言呈现出来。

卡通娃娃、花朵、妆容、珠宝首饰、美艳服装等都是中国当代女性艺术作品中经常用来隐喻女性意识的艺术创作载体。其中“花朵”更是中国当代女性艺术表现中最为常见也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符号。许多中国当代著名的女性艺术家都曾把女性的情感和娇嫩美艳的花朵联系在一起进行艺术创作,如王季华的《欲望的花朵》、朱冰的《天堂玫瑰》、蔡锦的《美人蕉》、孙国娟的《花容》等艺术作品,都是通过花朵的形态、色彩、特质来隐喻女性感情生活,把自我意识与美丽的花朵交集融合在艺术之中。女性艺术家朱冰就曾说过“女性情色的根本内涵便是爱、生命与死亡”,而艺术中“娇艳的花蕾,富含着让人难以捉摸的暗示”。女性艺术作品中类似花朵隐喻女性意识的艺术符号越来越多地被发掘运用,逐渐形成了中国当代女性艺术情感表现的独有特点。徐虹在《关于女性主义艺术的答问》一文中说道“中国女性艺术并不是‘大叫大吼’式的,而是‘细声尖叫’式,用‘含蓄’和‘拐着弯’的方法来叙述自己内心的不满、伤痛,这是有其历史原因和文化传统的。然而,这种艺术表达反而和女性艺术家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之间形成一种张力。这种紧张感带来的敏感、尖锐、细腻和富有个体经验性等特质,事实上也演变成中国女性艺术的特征。”当代女性艺术家正是利用这看似隐晦含蓄的艺术载体,既强有力地表达出女性内心的真情实感,同时也避免了情感表现在艺术作品中过于直接的尴尬。

(二)直白

近十几年来,由于多元文化的影响,社会对艺术的态度越来越包容,部分中国女性艺术家开始敢于更大程度上放开自我、感受内心,大胆直接地进行女性艺术情感方面的创作。在她们的艺术作品中,女性身体、生理特征也被细致夸张地展现在观者面前,属于女性最真实的欲望情感不用再遮遮掩掩地羞于表达。

当然,女性艺术家这种直白的艺术创作,其根本意图并不是简单的情感发泄,而是基于关注女性真实遭遇,带有明确的社会意义,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把女性丰富的情感、伟大的生育体验毫无掩饰地呈现出来,把女性身心最自然最畅快的状态释放出来。如当代著名女性艺术家申玲的系列作品,便是大多以女性爱情为艺术主题,把女性最原始的情感生活生动、真实、透明地呈现在画面之上,让画面中充满了真诚的爱意。而沈娜、李虹、胡晓媛则选择以女性之爱表现女性叛逆的情感体验,用艺术表达对特殊群体的关注与包容,构建女性独立的社会关系。左冰冰的女性艺术作品更是用一种震撼的梦幻视觉表达女性的另类情感。这种直白大胆的情感表达与含蓄隐喻的风格截然不同,但相同的是都是站在女性立场,运用女性意识,创造出属于女性自己的真实的情感世界。

三、结语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当代女性艺术仍处于徘徊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女性艺术中关于女性意识方面的创作,依旧处于一个备受争议的尴尬状态,一些突破传统世俗、展现过于私密的女性艺术作品仍然会引起社会和观者的反感甚至抵制。这不仅与传统道德伦理观念有关,更是因为中国当代女性艺术情感风格还未形成较为成熟的艺术规范。部分女性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仍盲目追求视觉效果,不顾社会道德底线,过度展现,大肆创作极度色情暴力等腐化观者思想的艺术作品,严重影响了女性艺术的健康发展。这一系列问题都是目前中国女性艺术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难点问题。

注释:

①徐虹,《关于女性主义艺术的答问》,载《中国美术报》,2016 年第9 期,A07。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隐喻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活的隐喻》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