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汤显祖在韩国的研究

2021-11-14

戏剧之家 2021年28期
关键词:临川咏梅汤显祖

杨 宁

(东华理工大学 文法学院,江苏 南昌 330013)

由于韩国自古深受中国古典文化(文学)的影响,因此其对于中国古典戏剧的理解自然远远胜于英语文化国家。像汤显祖这样的卓越戏剧家,其戏剧的唱腔、布景、角色设置及内在文化哲学等等都带有极强的中国传统色彩,一般的西方观众(读者)是很难领会的。因此,本文选择韩国汤学研究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学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汤显祖戏剧译介与研究的具体情况做系统的梳理和汇总,整体把握传播的途径、渠道、方式和规律。同时,在整理、研究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评估汤显祖戏剧在韩国的影响力与贡献。

一、18 世纪至20 世纪初:汤显祖及其作品的传入

《牡丹亭》完稿于明代万历年间,由于当时朝鲜使臣在华的行为受到了朝廷的限制,所以明朝晚期出访中国的朝鲜使臣接触到《牡丹亭》的机会并不多,到了清朝康熙后期,朝廷放松朝臣来访活动,加上来自朝鲜的文人把在中国记录的所见所闻传入朝鲜,推动了汤显祖及其作品的东传。

在文献中最早记录《牡丹亭》的是李正臣。李正臣《栎翁遗稿》卷八《燕行录》所附《前后去来时状启誊本》中,保存了朝鲜使臣誊录的若干清朝文书。此后,李德懋(1741-1793)的《青庄馆全书》卷十九中有书信提及了《牡丹亭》,由此我们可以确定《牡丹亭》已经通过燕行文人传入了朝鲜。

在朝鲜半岛,对汤显祖及“临川四梦”的记录最早可从十八世纪的朝鲜士大夫行记中找到。安鼎福(1712-1791)在他的《杂同散异》(卷三)中记录了当时儒林抄评“临川四梦”的情况。

关于汤显祖的研究,在韩国早期以金学主最为出名,2000 年以前的研究者寥寥无几。进入21 世纪,研究汤显祖的队伍逐渐庞大,研究数量增加的同时,研究方向也不断扩大。

二、20 世纪初至90 年代:汤显祖及其作品学术研究的发端

20 世纪初至90 年代,中韩两国尚未建交,加之当时,只有首尔大学和成均馆大学开设了中文硕士专业,因而研究汤显祖及其作品的学者寥寥无几,方向上也以基础研究为主。

金学主是早期研究汤显祖的领军人物,开创了韩国研究汤显祖之先河。金学主的硕士论文《汤显祖研究》从汤显祖的文学思想以及代表作《牡丹亭》所体现的“至情”思想入手进行论述。其期刊论文《汤显祖与其传奇》从汤显祖生平、时代背景、文学思想、传奇曲律、“临川四梦”几个方面对汤显祖进行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介绍。期刊论文《汤显祖和公安派》中分析了汤显祖文学理论及其文学作品与公安派的文学理论的影响关系,指出公安派文学理论的中心在于性灵论。

卢惠淑的《〈枕中记〉〈南柯太守传〉与〈邯郸记〉〈南柯记〉之比较研究》是韩国最早的研究汤显祖以及“临川四梦”的博士论文。该文借助弗洛伊德的“遂愿说”理论考察四部作品,探究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作者通过作品传达无意识中被压迫的欲望。其期刊论文《汤显祖“玉茗四梦”研究》指出了汤显祖“四梦”的主题显露出的是超生死、忘物我、同真幻而永无消减的至情。还将汤显祖的“四梦”进行了作品分类,分析其思想变化。

三、1992 年中韩建交以后:汤显祖及其作品研究的深化

随着1992 年中韩两国正式建交,韩国高校也相继开设中文系,两国学术交流的机会也逐渐增多。这一时期汤显祖研究的领域有所扩大,由基础性研究转向对具体问题的探析。探讨了汤显祖的思想艺术,《牡丹亭》中“梦”的多重含义,春香和花神各自的含义与作用等等,大大地丰富了研究内容。

姜咏梅在《探讨汤显祖〈牡丹亭〉配角春香的作用与剧的结构——以与〈西厢记〉〈淮德拉〉之比较为中心》一文中探讨了《牡丹亭》的配角春香及其在戏剧结构创作中的重要性,并且与《西厢记》和法国著名的戏剧家Jean Racine的《淮德拉》中特殊的配角相比较,认识这三个配角的特征。三个作品中的配角可以说跳出了“配角”本身名称的范围,在创作结构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论文探讨了春香于戏剧结构中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契机解读汤显祖创作的特色。

卢相均从汤显祖政治文艺思想方面探讨汤显祖及其作品。卢相均在《汤显祖的戏剧观和他的考察》中指出汤显祖对后代戏剧所作的贡献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真”与“正”的结合,以强调真情,并认为真情戏剧是这种以理为主的文学形式最好的传播媒介;二是创造以“临川四梦”为主的优秀作品以传达真情。汤显祖把道德思想和自然本性进行了协调,并把这种和谐渗透到文学创作中,把“情”与“理”的和谐与“智”的和谐以及道家的自然观引入到戏剧音律的“正”观之中。

车泫定在《明清临川派爱情剧研究》中研究了吴炳、孟称舜和张坚对汤显祖文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以他们的戏剧为基础,研究临川派爱情剧的特点。在王学左派人士李贽的影响下,汤显祖开始关注人类的真情,通过《牡丹亭》以真情超越生死、超越现实世界和冥界的男女的至情面展开。吴炳的《情邮记》、孟称舜的《节义鸳鸯冢娇红记》、张坚的《梦中缘》也继承了汤显祖的至情思想。

卢相均在《试论汤显祖的政治思想》中将汤显祖的政治思想分为四类。第一,汤显祖为政应以相为本的思想。第二,汤显祖以贵生说为基础,建立以仁道为依托的治世观。第三,汤显祖儒、法结合的政治思想。第四,汤显祖积极的入世态度。然而,他在现实政治舞台上所遭遇的亲身经历却逼他不得不采取隐而自清的处世态度,这便与他所有的政治理想形成强烈的对比。对汤显祖而言,其冲破之道唯在没头于写作之中,别无他路。他在《牡丹亭》与《紫钗记》中所暴露出来的现实政治的种种弊端之所以如此一针见血,以及在《南柯记》中所描绘出来的理想政治的蓝图之所以如此有血有肉,是因为政治理想与现实遭遇之间有着无法逾越的鸿沟。

朴忠学在《从〈牡丹亭〉看儒家思想》中指出《牡丹亭》中的人物最接近儒家思想的是杜丽娘的父亲杜宝和杜丽娘的丈夫柳梦梅。柳梦梅表现出儒家追求理想的典范。他扎实地学习儒家经典,做到了科举及第,遵守儒家最重要的孝道,实现立身扬名。对于与杜丽娘的爱情,柳梦梅超越文弱的文人典型而勇敢地争取他们的爱情。

四、21 世纪以后:汤显祖及其作品研究的多元化发展

第一,研究角度更加多元。吴昌华在《汤显祖的茶马诗小考》中指出茶马诗与汤显祖华丽的六朝诗风或晦涩的崇诗风格不同,他运用了非常淡雅的诗词,以写实的风格来烘托主题。茶马诗创作于汤显祖任职期间,融合了其爱国的心境和当时混乱的政局、边防的局势等因素。

第二,跨文化比较的论文大量出现,如姜咏梅就《牡丹亭》与《浮士德》中的“合唱”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牡丹亭》和《浮士德》的“合唱”的对比,说明了“合唱”使用的意义。

姜咏梅在《〈春香传〉和〈牡丹亭〉中千字文的接受方式》中,通过将韩国经典作品《春香传》与《牡丹亭》中运用的“千字文”进行对比,探讨了在雅俗共赏的作品中戏谑与猥亵语言所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三,从教育角度切入的研究成果占据了很大比例,超过50%。一般来说,教育研究所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专门学者,而是培养优秀教师。虽然在论文研究深度方面不及专业的人员,但是仍反映出年轻一代的学者老师将目光投入到汤显祖及其作品中来,这推进了汤显祖及其作品在韩国的传播。

总之,汤显祖及其作品于十八世纪通过燕行文人传入朝鲜,一些士大夫当时对汤显祖和“临川四梦”已经有了关注。关于汤显祖的研究,在韩国早期以金学主最为出名,不过总体来看,2000 年以前,研究者寥寥无几。20 世纪初至90 年代,中韩两国尚未建交,研究汤显祖及其作品的学者极少,方向上也以基础研究为主。进入21 世纪,研究汤显祖的队伍逐渐庞大,研究数量增加的同时,研究方向也不断扩大,研究领域更为开阔。

注释:

①金学主《汤显祖与其传奇》中国学报1-18 页。金学主,(1986 年)《汤显祖和公安派》,《东亚文化》24,3-28 页。

②姜咏梅,(1999 年),《汤显祖〈牡丹亭〉中出现的“花神”意义的象征性考察》,《汉语文学论集》。

③卢相均,《试论汤显祖的政治思想》,中国文学,第29 辑,139-151 页。卢相均,(1996 年),《汤显祖的戏剧观和他的考察》,《中国语文学》24,215-239 页。

④车泫定,(1999 年),《明清临川派爱情剧研究》,《中国语文学志》,90-130 页。

⑤朴忠学,(2012 年),《从〈牡丹亭〉看儒家思想》,《人文学研究》,131-156 页。

⑥吴昌华,(2013 年),《汤显祖的茶马诗小考》,《中国学》45,121-148 页。

⑦姜咏梅,(2003 年),《〈春香传〉和〈牡丹亭〉中千字文的接受方式》,《汉语文学论集》,549-567 页。姜咏梅,(2000 年),《〈牡丹亭〉谐谑性语言技巧》,《汉语文学论集》。

猜你喜欢

临川咏梅汤显祖
浅述“水洗(刻绘咏梅)”的创作
试论《临川梦》对《牡丹亭》的再现与批评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点绛唇·咏梅月
临川四梦(乡音版)
对近年来汤显祖佚作搜集整理的总结与思考
汤显祖墓园发掘的纷扰
汤显祖家族墓初考
汤显祖与明代理学家交游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