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钢琴艺术实践教学中的人才素质培养
2021-11-14冯毅
冯 毅
(湖南理工学院 音乐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6)
钢琴艺术源自西方,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的钢琴艺术发展也已有百年。钢琴音乐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离不开钢琴课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因此厘清钢琴艺术与传统音乐文化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其关系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如何以文化的、审美的、实践的音乐教育哲学,实现协同育人。其作为我们党的教育方针和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必须予以贯彻。能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源源不断地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能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人才、培育人才、输送人才,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水平最为重要的指标。因此,本文以高等艺术院校钢琴艺术实践课程为例,结合大学生生活、学习等相关情况,探讨钢琴艺术实践课程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与传承,以培养既具有良好音乐素养与文化修养,同时又具备音乐创造能力的全面人才。
一、教育本质及内涵
无论何种学科与专业,教育的本质都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协同育人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二、传统音乐文化与钢琴艺术实践教学融合的可行性
在钢琴艺术实践教学过程中,钢琴音乐文化表现出独有的民族特性。这是由于中国各个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地域,有着截然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由此也形成了不同的性格以及情感表达方式。百年来,中国钢琴创作融合了中西方音乐文化元素,涌现出许多优秀的钢琴艺术作品。其中很多的作品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音乐元素与西方的作曲手法相结合,用钢琴丰富的演奏技巧展现民族文化的魅力。因此,只有在钢琴艺术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挖掘、整合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资源,才能更好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提升育人标准的良好助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启发学生透过音乐去理解民族文化的特点和规律,从而体会音乐作为文化的精神实质,使学生了解和热爱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树立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三、传统音乐文化与高校钢琴艺术实践教学融合的现状
(一)文化意识薄弱,忽视传统文化融入
在人才素质培养这个命题被提出后,许多高校老师都急于探寻一条将提升文化素养与专业能力相结合的全面育人的道路。但部分高校老师思想意识较为薄弱,只注重专业技术的提高而忽视了文化底蕴的积淀。高校大学生在校生活呈现出碎片化等特征,每个学生自小所受教育不同,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能力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尤其是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将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艺术专业的学习上,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高考的文化分数要求低于普通的文化课学生,因而忽视文化课的深入学习,在这样的思想状态下,他们的行为相对散漫,个性化特征明显,整体思想意识和文化修养有待提高。
(二)艺术实践教育流于形式,无法深入本质
就当前音乐专业艺术实践与传统音乐文化融合的情况来看,部分高校管理者虽然制定了相应的教学方案,如加强老师的思想政治意识培训;举办相关的文化音乐会,让学生体会浓浓的家国情怀等,但有些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民族性与时代性,容易出现思维僵化、缺乏新意的情况,使学生倍感枯燥。艺术来源于生活,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都是对生活的反映,同时也是时代的缩影,因此不同时期会呈现出不同的音乐体裁与不同特点的音乐作品。例如中国的作曲家储望华创作的《翻身的日子》《解放区的天》等带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黎英海的《夕阳箫鼓》《阳关三叠》将中国古曲的风范在钢琴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以及殷承宗等人创作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京剧钢琴伴唱《红灯记》,刘敦南创作的《山林》都是作曲家对时代生活的感悟。
因此,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历史时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挖掘其时代内涵,让学生深入了解音乐与时代的关系,并完美而准确地表现作品,从而全面提升学生自身的音乐修养。
四、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钢琴艺术实践教学的方法
(一)优秀师资队伍的建设
艺术实践课程具有人文性,主要是完成对“人”的培养。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必须强调人文引领,教师需要具备专业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综合素养,从而引导学生探究和挖掘艺术的逻辑规律。要注重培养教师艺术与人文知识的传授能力,建构涵盖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鉴赏以及艺术传播等方面的知识框架。建立系统地研究高校艺术教育的学术组织或研究机构,开发与设置相应的课程。
(二)课程的设置应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艺术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比较广泛,涉及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具有交叉与综合的特征。良好的综合性也证明它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是具有融合价值的学科。因此,属于艺术学门类的钢琴艺术实践课程应保留其独特的审美魅力,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发挥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培养大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增强情感体验。通过对这类课程的学习,大学生能保持身心健康,并使文化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同时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与协作沟通能力。
(三)融入经典音乐作品
在选择作品进行钢琴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选择一些经典作品,把握时代脉搏,同时传承经典。在教学中,经典钢琴作品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以2021 年湖南理工学院音乐学院开展的《祖国之恋》音乐会为例,其中不乏《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黄河颂》等钢琴作品,分别以独奏或齐奏的方式呈现。将课堂所学融入实践中去,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方式要比让学生死板地学习钢琴弹奏知识更加有效。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校内外音乐文化主题钢琴艺术实践活动的推广
经典音乐文化需要通过推广传播才能让更多人了解与认识,可以举办不同形式的钢琴音乐会、下基层慰问演出、社团活动以及有关钢琴作品创作与演奏的比赛等,通过这些形式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参加此类活动的意义所在,使学生全面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五、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钢琴艺术实践教学的作用
(一)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以人为本和道德培养,引导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的品质。应将人才培养视作高校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中国经典钢琴作品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奋斗不止的精神态度,还能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价值观。同时,深入地了解中国钢琴音乐文化,还有助于学生养成艰苦奋斗、团结合作、不畏艰难的精神,充分发挥个人价值,提高道德素养,实现精神上的丰富和发展。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精神文化水平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国民的生活水平、文化水平、思想认知水平不断提升,对知识的渴望程度也日益提高。目前,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一些大学生在政治信仰、价值取向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迷茫和扭曲,缺乏合作意识和奋斗拼搏精神,遇到挫折时容易遭受打击,从而引发心理问题。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钢琴艺术实践教学,既能发挥美育的功能,又能发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功能,有助于大学生构建完善的思想精神世界,通过优化钢琴课程教学,结合时代发展需求,进行更加高效的人才培育。
(三)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层次
大部分经典钢琴作品的创作题材都是源自民族民间小调,同时融入创作者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个人感受,进行二次创作与加工,每首作品都体现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如《茉莉花》曲调优美婉转,带着浓郁的江南风情,它历经岁月洗涤,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进。还有《翻身的日子》《社员都是向阳花》等钢琴作品,诠释了进取实干精神,充满了时代气息。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相关的革命历史文化,领略不同的音乐魅力。在红色革命文化范畴中,红色音乐作品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我国独特的革命精神和革命追求。学生可以在学习和演奏红色钢琴作品时体会到真善美等主流价值观,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人才培养背景下,十分有必要探讨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钢琴艺术实践教学中的意义。如何更好地将传统音乐文化与高校钢琴艺术实践教学相融合,总结出积极开展钢琴艺术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大学生素质的多种作用与意义,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是亘古不变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