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幅展示乡村振兴的宏伟画卷
——评民族音乐剧《清江清长江长》

2021-11-14王传历

剧影月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清江乡贤歌剧

■王传历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巴楚艺术发展研究中心)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在全球疫情尚不明朗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毅然而然地以一张“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成绩单向全体国民兑现了历史的承诺。在八年的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一大批可爱可敬的模范人物,也留下了一大批可圈可点的感人事迹。“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习近平总书记屡次在文艺场合提及白居易的这首诗,就是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时刻要把“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的人民创作观放在首位。鄂西宜都的民族音乐剧《清江清长江长》就是一部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作品,该剧以我国的改革开放史为脉络,全面呈现了鄂西清江和长江两岸农村在近四十多年间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变迁。歌剧以一个纤夫为视角,展现了宜都普通民众在经济社会急剧转型中的艰难抉择和勇于追求美好生活的开创精神,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该剧由国家一级编导唐静平执导,并于2018 年3月获得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类资助,成为宜昌地区唯一获此资助的项目。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而歌剧《清江清长江长》正是围绕这20字方针而作。

一、生态宜居:青山绿水乐家园

歌剧《清江清长江长》呈现的第一个主题便是“生态宜居”。主题曲中的“清江清哟长江长,两江交汇我家乡”交代了宜都的地理位置。宜都河流密布,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工业百强市(县)。所以曾经有一段时间,清江并不清。2016 年9 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下发使整个长江的生态修复迎来了转机。2017年9月,宜昌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的意见》,其中指出对宜昌的现有化工园区按照环保标准划分为“优化提升区”、“控制发展区”和“整治关停区”三类,而宜都循环化工园区是市政府重点规划的两个“优化提升区”之一。同年10月,《宜昌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出台,进一步指出要把宜都循环化工园区作为全市高端化工产业集聚区和布局转移目的地,推进一区两园体制机制创新,建设全国一流的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园区。同年11月,宜昌市政府又印发了《长江大保护宜昌实施方案》,更是明确提出了“2020 年底以前,长江沿线1 公里内化工企业原则上‘清零’,不再新上任何工业企业。”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宜昌考察调研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第一个考察点是位于长江岸边的兴发集团新材料产业园。而此时的长江和清江生态修复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正如《清江清长江长》主题曲中描述的“清江清哟长江长,洋洋洒洒向远方,茶山绿如翠,田野翻金浪”一样。如今的宜都正以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为统揽,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四城联创”建设,力图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向而行,相互促进。

此外,在长江生态修复过程中,国家除了对沿岸的工业采取“清、关、退、拆、治”手段,对渔业也下重拳整治。2018年1月1日,长江流域332 个水生生物保护区率先启动禁捕,其中就有宜都市枝城镇的白水港村——宜昌长江中华鲟保护区。当渔歌不再唱起,也直接宣告了当地240 年多年的渔业捕捞史的终结。2020 年8 月,在政府的支持下,白水港村完成全部渔民上岸转产安置。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自2021 年1 月1 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实行10 年禁捕。而这些举措无疑对长江及沿岸支流的生态修复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乡风文明:民族融合一家亲

歌剧是西方的舶来品,近些年越来越受到中国百姓的欢迎。因此,加快中国歌剧的民族化进程愈显重要,而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无疑是最为明智的一条路径。歌剧《清江清长江长》以恢弘的民族唱段和极具动感的少数民族舞蹈使全剧层层推进,跌宕起伏。作为一部展现农村剧变的大戏,该剧不仅融合了宜都梆鼓、渔鼓、楠管等地方民间曲艺和谜语等地方民间文学,还把鄂西的少数民族文化囊括了进来。宜都市境内主要民族为汉族,但它的西部紧挨着长阳和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长期的文化往来形成了土(苗)汉融合的格局。

综观全剧,也可以讲其中的少数民族元素给观众留下了更深的印象。因为在近一个半小时的演出中,演员的服装为清一色的土家(苗)族服装。歌剧中呈现的吊脚楼、白虎图腾、西兰卡普等都是极具土家族特色的生活物品,《撒叶儿嗬》是土家人为亲人送葬必跳的一种歌舞,《打银锁》又再现了当地苗人定亲的别致场面。从这个角度而言,可以看出导演有意把“民族融合一家亲”作为一个重要主题来呈现。此外,歌剧《清江清长江长》还把冬哥和水妹的爱情故事作为一条暗线,来展示当地人对自由恋爱婚姻的追求。尤其是水妹的抗婚,象征了女性主义的崛起,宣示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封建思想在山区的退场,从深层次体现了人民精神面貌的提高,与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的总要求相呼应。

三、治理有效:乡贤垂范聚人心

由于资金不足、人才短缺和环境复杂等原因,乡村治理一直是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短板。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乡贤文化”推进乡村治理越来越被地方政府重视。“‘乡贤’一词始于东汉……,如今我们则把那些德高望重的退休还乡官员、耕读故土的贤人志士、农村的优秀基层干部、家乡的道德模范和热爱家乡、反哺桑梓的企业家等榜样人物、先进人物、精英人物称之为‘新乡贤’。”歌剧《清江清长江长》中的江冬父子就是当地两代新乡贤的代表,他们以身作则教化乡里、感化村民,更在化解邻里矛盾维护乡村秩序中起到了“安全阀”的作用。

江浩天在行船过程中,遇到危险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其他人的安全。看到陈大发落水,他义无反顾地跳进江中,用自己的性命挽救了同乡。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正是新乡贤文化所蕴含的道德力量。在父亲的教育和身体力行下,江冬成为第二代乡贤。年纪轻轻便被当地人们称为“冬哥”,而这个名号的背后恰恰体现的就是“乡贤文化”。面对陈大发的金钱攻势,他没有暗自悲观,而是勇敢地追求爱情,体现了他的“忠”。面对《以茶招婿》规则的不公平,他没有气馁,而是迎难而上,体现了他的“勇”。在得知父亲身亡的噩耗后,他几度想跳江追随父亲而去,这体现了他的“孝”。陈大发被骗致使乡亲们半生的血汗钱无疾而终,大家对其群起而攻之。江冬站出来称愿把自己的房子拿出来作担保,不仅化解了纠纷更扭转了矛盾的走向,民众不但原谅了陈大发还愿意继续信任他帮他,又体现了江冬的“智”和“义”。正是在乡亲们“算我一份”的感召下,一向金钱至上的陈大发也走上乡贤的道路,带领大家一起种茶致富。

早在2013年,习近平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特别提出要让城镇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看得见的山水之外,习总书记用“乡愁”二字把城镇建设的核心指向了人。乡村振兴,最核心的因素依然是人。人才队伍既是农村发展的短板,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弘扬乡贤文化,用乡愁召唤游子回家,支持家乡建设,也是乡村振兴切实可行的一条道路。节目最后,江冬夫妻在感叹时间飞逝之余,提及“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这方山水是你的家”。就是号召大家做人不能忘本,行远不能忘家。

四、产业兴旺:宜红古道焕新颜

宜都毗邻武陵山和大巴山山脉,坐拥长江和清江两条河流,是古代茶叶贸易的重要枢纽。宜都宜红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光绪年间,在民国初年便早已远销英美等国。1951 年5 月,原中国茶叶总公司中南区公司把五峰收购处改组为宜都红茶厂,进一步奠定了宜都在鄂西茶叶产业中的核心地位。歌剧《清江清长江长》以宜红古茶道为背景,描绘了宜都人民在经历三峡大坝兴建等社会剧变中顽强不屈,以茶叶经营走上康庄大道的过程。

上个世纪80年代,邓小平破天荒地提出了“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主张。节目中手持大哥大的陈大发就是那个时代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虽然编导先把他塑造成一个恶人,但这个人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茶叶致富的可能性。面对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江冬为代表的一代人弃船从商,带领乡亲们“靠山吃山”,种茶销茶。乘着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春风,“两江茶厂”不断壮大,沿着古代“丝绸之路”一路向西披荆斩棘,直至在新疆建立分公司。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了著名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8年4月,他来宜昌考察调研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时再次重申,“‘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大的发展,而是要立下生态优先的规矩,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于以工业立市的宜都来说,重塑宜红古道的雄风不仅符合长江经济带沿岸城市推动绿色发展的趋势,更对宜都实现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

五、生活富裕:勤劳致富奔小康

2021 年2 月,习总书记庄严宣布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在表彰大会上,他总结到这个辉煌成就既是一代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结果,更是千千万万中国百姓自力更生的结果。在主流媒体对我国八年脱贫攻坚战的报道中,有这样一句话频频出现,那就是“政策再好,也需要自己努力”。笔者认为这句话高度概括了中国底层人民在这场战役中的精气神,其发射的光芒照亮了整片欠发达地区的天空。从习总书记于2013 年在湖南湘西提出“精准扶贫”方略,到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再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正是国家明晰的顶层设计,把“勤劳致富奔小康”这个信念深深地印在了每个老百姓的心中。歌剧《清江清长江长》穿插了诸多的劳动和休闲场景来呈现鄂西人民砥砺奋进的过程,如《青苗》和《打个哦呵过了河》分别描写了种茶和采茶的场景,《清江渔歌》再现了江上捕鱼的景象,《祭江》和《闯滩号子》又描写了行船中的各种场面等等。最后一幕《山里火塘》展示了乡民冬天的农闲生活,编剧巧妙地在舞台中间设了一个大火塘,再现了由宜都人王永彬所著的素有“处世三大奇书”《围炉夜话》的场景。歌词“你要问火塘唱什么,你猜你猜我不说”欲言又止,而火塘中熊熊燃烧的火焰说明了一切,人民的日子正越来越红火。

综上,歌剧《清江清长江长》的成功得益于三个方面:首先,在于其精湛的艺术水准,全剧剧情张弛有度,人物塑造丰满立体,音乐舞蹈美不胜收。其次,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如傅显舟所言:“地方音乐戏剧的当代发展,责无旁贷地担负着传承地方传统艺术的责任……当代舞台艺术发展与‘非遗’保护一点不矛盾。”《清江清长江长》把清江号子、撒叶儿嗬、青林寺谜语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巧妙地安插在歌剧的各个环节,使歌舞剧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最后,还在于它对乡村振兴这个时代主题的精准把握,全剧艺术地展现了宜都人民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土(苗)汉民族一家亲的民族精神。该剧在申报国家艺术基金扶持方面开了宜昌之先河,希望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有更多的地方特色艺术通过这个平台传播出去。

猜你喜欢

清江乡贤歌剧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不灭的希望 永恒的信念——歌剧《徐福》一席谈
“支部+”乡贤护航乡村治理
乡贤文化丛书(套装,共10册)
把清江挑回家(外一首)
鱼跃清江 广场舞
黄耀武
像群山一样无名
别让“乡贤”成“乡党”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