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抖音用户对热点短视频模仿拍摄的动机探析

2021-11-14孙蒙

声屏世界 2021年23期
关键词:米姆网民用户

□孙蒙

抖音短视频模仿拍摄的本能动机

米姆的英语“meme”源于希腊语“mimema”,翻译为“被模仿的东西”,最早出现在英国进化论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道金斯为了将进化论的概念引用到文化创新的层面上,仿照“基因”一词创造的新词,其含义约等于“文化的基因”,指文化产品在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多次的复制和模仿,在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后,多指信息的多次传递、多次复制、延长信息的寿命,提升信息潜在的扩散度。在个体与个体、或者个体与群体之间传播的内容,通过社交媒体传播、短时间内可达到大众传播的级别和效果。道金斯将“米姆”定义为通过模仿而传播的文化基因,在生物和文化两条线上理解人类社会的进展的轨迹:生物进化是因为基因的复制,文化进化则建立在人类行为复制的基础上。在新媒体时代,创造、分享、模仿、传播变得更加便捷,甚至成为了网民参与现代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式,网民通过对某些文化中的典型行为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模仿,来实现文化的传承与革新。

丹尼尔·丹尼特是美国哲学家,他认为人类具有广泛的概括模仿能力,因此只有人们能复制、改变和选择迷因,由此产生出语言和文化。然而传统米姆与网络米姆有着本质的差异,传统米姆的传播十分受限、个体对个体的米姆是极为常见的方式,个体对群体的米姆次数也十分有限,多则十几次少则个位数。网络米姆是指互联网环境下,网民对流行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的模仿而复制和传播的内容,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抖音迅速走红与抖音用户对热点短视频进行同款创作的热情是分不开的。网络米姆以数量惊人的文本、视频、数量出现,被用户模仿、创作、再加工,借助技术便利的条件广泛传播引发蝴蝶效应,在“网络个人主义化”的发展潮流中,网民利用米姆表达自己、链接他人。

抖音短视频模仿拍摄的内部心理动机

获取他人认同与自我认同。拉康的镜像理论有两个重要的支撑条件,其中之一就是自我认同。吉登斯在《后现代社会理论》中提出,网络个人主义化的发展趋势使得个性化得到释放,独立的个体渴望在现实和虚拟的环境中同时得到自我认同和他人的鼓励关注,因此积极构建与众不同的个人形象。

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网民热情参与网络社交,抖音用户追求新潮好玩的生活方式,满足了自身多样化的媒介需求,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和风格,带来和以往完全不同的传播氛围。而模仿品将会更加容易获得关注,因为此举会让传播主体认为自己的作品会与已经成功的作品相似度更高,激发起已经被“高度唤起”的情绪。笔者采访过几名喜欢在抖音拍视频的用户,他们告诉笔者;

我还挺喜欢看抖音的,里面有很多搞笑的视频,有时候一刷几个小时就过去了,看到可爱的表情也会模仿着拍一下,没想到播放量能过千,点赞的人比自己随便拍的多多了,感觉很满足哈哈。看的多了,拍的人也多了,有时候自己也忍不住去拍一下,觉得很好玩,而且滤镜、美颜一开,感觉自己比现实中漂亮多了,看到美美的视频,自己也很开心呢。

增强个人对集体的归属感。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有五个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前两个需求只停留在物质层面,而后三个需求以精神层面为主,社交需求则是通过人际交往,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对集体的归属感,以便于寻求更高的人生目标。曼纽尔·卡斯特曾在《网络星河对互联网、商业和社会的反思》中指出,平行的自由通讯价值观和社区共同的价值观是社区保持文化特征的运作基础,互联网作为网络个人主义化的物质支柱和新媒体平台的实体支撑,是一种新的社会模式的展现,而不是一群隔离的个人的集合,相反,个人主义的网络,在线和下线的基础是他们共同的兴趣和价值观念。

互联网社区中的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来加入社群,自由创造精神产品,更新文化形式,并且向“志同道合”的网民发出邀约,引起无数“米姆式”的回应,部分视频经过裂变式的“繁衍”,辐射观看人数可达百万千万甚至上亿,这已经成为网络生活最常见的景观之一。抖音用户摆脱了严肃世界的规制,消弭了身份的差异,人人都是集体活动的参加者和建构者,为集体的感情基调发声,增强自身归属感,实现人际交往需求。

抖音短视频模仿拍摄的外部生产动机

模仿拍摄是兼具娱乐功能与经济功能为一体的活动。美国社会学家赖特曾提出媒介具有娱乐功能,追求快乐是人的本能,这也是娱乐心理学的基础。抖音用户模仿热点短视频,可以逃避工作和学习上的压力,充实闲暇时间,而由传媒平台所带来的网络文化产品则变成了娱乐快餐时代的精神消费对象,参与短视频的模仿拍摄为用户带来了放松,满足受众使用媒介的目的。在抖音上,音乐视频、即兴表演、翻唱、翻拍等都是用户娱乐的重要方式。

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为媒介的功能之说提出了经济功能。经济驱动的逻辑是建立在经济学的基础之上,先前的经济模式关注的是物品的价值。在数字时代经济模式也发生革新,不仅关注物品的价值更关注信息资源的占有度和信息的关注度。当下流行的网红经济和粉丝经济与这一理念息息相关,关注度与模仿率是密不可分的。在抖音热点短视频的传播与走红的过程中,明星、网络红人、大V等关键传播者往往处在关键的传播节点上,成为模仿拍摄过程中的“意见领袖”,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将自己的粉丝从其他社交平台引流至抖音,增加了宣传自身的渠道,扩大影响力。部分明星在评论区回复粉丝,拉近了与粉丝的距离,有的还可直接实现流量变现,有的还会接受代言,如此双赢的操作引来诸多人参与其中。

抖音短视频模仿拍摄的思考

丰富了参与式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参与式文化,最初由美国传播学家亨利·詹金斯于1992年提出,指的是以Web2.0网络为平台,以全体网民为主题,通过某种身份认同,以积极主动地创作媒介文本、传播媒介内容、加强网络交往为主要形式所创造出来的一种自由、平等、公开、包容、共享的新型媒介文化样式。一些成功的传播案例,不仅依靠优质的内容,还依托于用户的积极参与创造和传播;参与式文化主要以用户积极参与为基础,一个不完整的文本也可通过多人添加内容,创新形式而变得逐渐完善。抖音真正被模仿复制的内容都是容易操作的短视频,这些文本经过不断的“装修重组”会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用户的积极模仿拍摄会参与式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以及传播效果都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地域边界被打破、意见平等交流。在互联网普及以前很多大型的活动只能以地域为单位,而媒体平台的发展使得大规模的群体活动也能不受地域限制,抖音短视频的模仿拍摄给不同地方的人群、不同的声音提供了表达的场所。在此基础上,意见平等交流,地域边界不断被打破甚至传得更远,抖音国际版TikTok允许不同国家的用户发声,电子设备通过数字化的渠道缩小了人与人的距离与隔阂,靠的不仅仅是技术,也是用户积极参与其中的网络文化活动。

制作周期快,流行周期短。由于经济、精力、能力有限并且缺乏创造团队,大多数抖音用户更愿意对操作简单、制作周期快的视频进行模仿,热点短视频的流行周期也变得短暂。一段时间内,吸引大众眼球的短视频层出不穷,热点短视频不断增加,一段流行的短视频在经过创新、兴起、接受、消退、萎缩后,很难长时间维持热度,如同烟花一闪一过。抖音热点被反复模仿创造变成了一种迅速流行又迅速衰退的网络现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成为一种生命周期短暂的米姆,在即兴创造、即兴表演、即兴模仿中消逝。一段热点短视频,从受众增长迅速到缓慢增长直至停滞不前,习惯化现象和审美疲劳现象的逐渐增加,再配合抖音采用算法推算的机制,个体很容易产生对抖音热点的厌倦感,这必然加剧其消退的趋势。

创新水平不足,内容同质化严重。美国社会学家本雅明曾称现代文化的特点则是模仿,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认为流行文化源于模仿。对此,齐美尔基于生命哲学的立场将文化发展的这种状况归结为一种普遍的“文化悲剧”。流行文化指的是流行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当下流行与流量息息相关,网络流量成为大众所关注的重点,在流量及消费的刺激下大众更为容易被所具有短、快、新的视频所吸引。抖音十几秒的播放时长,对于拍摄者不会造成太大的负担,用户不需要绞尽脑汁思考内容的创新性,低门槛的创作模式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内容的创作。被网民模仿的抖音短视频不仅有戏剧、电视剧片段、民族舞蹈等各种文化作品,还有搞笑滑稽片段、特效自拍等大众娱乐作品,不同的视频类型被模仿创造,所需要的文化素养和所耗费的时间周长是不尽相同的,有的短视频大众都可以进行模仿复制,造成内容同质化严重。

猜你喜欢

米姆网民用户
鬼畜视频的米姆式传播:生产逻辑和情感机制
俄图-22首在叙赫梅米姆基地着陆
从米姆视角看当今表情包的发展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相片米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