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民间舞创作中民族性与现代性的融合探究

2021-11-14陶淑蓉

戏剧之家 2021年19期
关键词:民间舞民族性现代性

陶淑蓉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 运城 044000)

民族民间舞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彰显民族特色、展现各族人民生活习性的重要载体,因此只有将民族民间舞传承下去,才能让本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领略到中华大地丰富多样的舞蹈文化。传承传统文化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革新传承方式与策略,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传统文化在时代潮流中被冲刷得体无完肤。从这一层面分析,开展民族民间舞创作中民族性与现代性的融合研究是极其必要的,并且这一研究要持续进行,目的是为民族民间舞创作获得时代认可提供支撑。

一、民族民间舞创作中民族性与现代性融合的重要性

(一)传承传统文化

民族民间舞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创作中进行民族性与现代性融合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民族性代表的是民族民间舞的地域性、特色性等,是民族民间舞于舞蹈之林中独具一格的重要标志;现代性指的是当下时代特征、人们审美特征等。两者融合的过程是民族民间舞得到现代社会认可的过程,如果这一目标得以实现,意味着民族民间舞得到了传承。另外,民族民间舞的传承除了能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其魅力与风采外,还能更好地抵制外来舞蹈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的侵蚀,从而为保护民族文化贡献力量。

(二)重塑审美内涵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中的“功利化”现象愈加凸显,进而导致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扭曲,不仅难以识别出真正的“美”,还滋生了浮躁的心态。民族民间舞创作中民族性与现代性融合可以使民族民间舞淳厚朴素、热情善良等优良品质逐渐渗入到人们的内心世界中,引导人们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善,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颗平常心,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坎坷和曲折。重塑审美内涵有利于审美教育的优化,不仅能够帮助人们从“美”中获取满足感,还能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三)提升教育价值

民族民间舞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有利于人们身体素质的提升。民族民间舞作为一项“行为艺术”,其中包含多种动作要素,如“扭”、“拧”、“提”、“跑”、“跳”等,而在民族性与现代性融合中,这些动作要素可以通过更加科学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从而让人们在舞蹈中获得更好的锻炼效果。第二,有利于人们正向道德情操的培养。民族民间舞创作中民族性与现代性的融合本质上是“情感”有目标地转移,目的是使那些蕴含劳动人民优秀品质的“情感”得到现代社会的认可,从而引导人们培养正向的道德情操。

(四)推动产业化进程

传统文化传承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传承效果会直接关系到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很多学者认为只有实现传统文化产业化才能获得更好的传承效果,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建立在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契合点的基础上。民族民间舞创作中民族性与现代性的融合有利于发掘民族民间舞与现代社会的契合点,从而可以为民族民间舞的产业化发展注入活力,进一步推动产业化进程。

二、民族民间舞创作中民族性与现代性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民族性与现代性在很多方面不相容

矛盾性与对立性是客观存在、不可消除的,这必然阻碍相关事物之间的融合。具体到民族民间舞创作中,民族性与现代性的不相容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传承与创新的矛盾。民族民间舞的民族性需要得到传承,但如果不进行创新,就会因不具备现代性而得不到认可,因此如何调和这一矛盾极为关键。第二,内容与形式的矛盾。“新瓶装旧酒”是当下民族民间舞创作的普遍特征,即采用新的形式表现旧的内容,但由于创作者理解不到位,内容与形式往往不相匹配,而是通过“生拉硬拽”整合在一起,从而导致表现效果极其生硬。

(二)创作手段单一滞后

在新的时代,民族民间舞创作手段需要得到革新,这是民族性与现代性融合的必然要求。但是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很多创作者仍旧采用传统创作手段,如根据以往经验对舞蹈动作、音乐节奏等进行改编,而后邀请舞蹈演员按照改编内容进行演示,如此反复进行下去直到作品满足创作者要求。在民族民间舞创作中秉持严谨态度是毋庸置疑的,但这样的创作手段需要投入较高成本,这必然会给资金不够充足的创作者带来较大负担,从而影响最终作品的创作质量。各种新兴技术应在创作中得到应用,目的是解决创作手段单一滞后的问题,让创作者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真正的创作层面。

(三)缺乏创新型人才

民族民间舞创作中民族性与现代性的融合要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上,创作者只有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才能将民族性、传统性内容通过现代性方式展现出来,才能得到现代社会的充分认可与欢迎。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创新型人才十分缺乏,这不仅导致舞蹈作品“鲜有佳作”,而且很多作品十分相似,缺乏相应的辨识度。这种现象与当前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有着很大关联,比如很多艺术类高校中舞蹈专业口径狭窄,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很大局限,难以使最终作品的创新性得到整体提升。

(四)支持力度不足

从传统文化传承的角度思考,民族民间舞创作中民族性与现代性融合“任重而道远”,想要获得良好的融合效果,需要得到多个方面的支持,如政府、社会等。从目前情况来看,政府已经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但支持力度仍有不足且支持方向不够明确;社会力量需要通过调动才能发挥作用,除了政府进行调动外,更重要的是推动民族民间舞产业化进程,可目前这一目标尚未实现,因此社会力量的支持作用难以得到切实发挥。

三、民族民间舞创作中民族性与现代性融合的策略研究

(一)抓住核心内涵,突破表层形式的限制

民族民间舞创作中不能为了迎合时下需求而丢失内核,比如有的民间舞名义上是通过“简装”展现劳动人民劳动时的状态,而实质上却是以肌体裸露博人眼球。虽然说表层形式也是舞蹈的一部分,但如果在创作中将其作为主要考量对象,则会使创作出的作品缺乏深度,难以承担起传承民族民间舞的大任。民族性与现代性的融合不能拘于表层形式,而是要重点抓住核心内涵,然后以此为基础找到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表现。以秧歌舞为例,众所周知秧歌舞是一种群体舞蹈,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农事劳作,整体风格自由奔放,用以表现劳动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在秧歌舞创作中,要将劳动人民积极向上、百折不挠等精神要素融入其中,因此舞蹈动作要做到刚柔并济,以及神态上要丰富灵活。

(二)引入先进技术,提升舞蹈创作效率

技术是民族民间舞创作中民族性与现代性融合的重要载体。在新媒体时代,各种信息技术应该积极融入到民族民间舞创作中,这不仅有利于舞蹈创作效率的提升,还能让民族民间舞的特征得到充分展现,比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濒临消亡的民族民间舞“重现银屏”,从而让人们有机会一睹民族民间舞的风采,更有价值的是,创作者可以以此为基础再结合当前审美特征进行二次创作。民族民间舞丰富多样、地域风格明显,需要创作者深入理解才能进行后续创作,而在这一过程中,单纯依靠自身记忆是不够的,还需要使用电子设备记录民族民间舞的精彩之处以及创作者的“即时灵感”,从而为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提供有力支撑。

(三)注重创新引导,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创新”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因为一味照搬、缺乏创新会导致传统文化与时代脱节而得不到大众认可,即使内涵再深刻也逃不开被时代淘汰的命运。民族民间舞创作者承担着传承民族民间舞的重要使命,而实现民族性与现代性的更好融合则是创作者要完成的重要任务。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从而在创作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推陈出新”使作品得到大众欢迎。需要注意的是,创新型人才培养不能固定于某一种模式或者集中于某一个方面,而是要全方位铺开,比如杨丽萍的《云南映象》之所以大获成功,原因在于创作者除了深入感受云南地区民间舞的原生态特征外,还对灯光、舞台、演员阵容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因此创新型人才培养要综合开展,这样才能为推动民族性与现代性融合、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民族民间舞作品提供支持。

(四)基于政府支持,逐渐实现民族民间舞产业化发展

民族民间舞创作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应该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比如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为创作者(个人和企业)提供良好条件,推动创作者向团体化、精英化方向发展。但是仅仅依靠政府支持是不够的,还需要将社会力量转化为支柱力量,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促进民族民间舞产业化发展。民族民间舞创作中民族性与现代性的融合应放大格局,不能只局限于舞蹈本身,还要从国际化角度进行考量,比如要通过扩大民族民间舞的国际市场影响力让其他国家体味其精彩与不凡,这对于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产业化发展能使民族民间舞创作获得巨大支持,虽然有人质疑“产业化”会使创作过程“功利化”,但从长远观之,只有如此才能推动民族性与现代性的融合趋于常态化,才能为民族民间舞更好地传承注入活力。

猜你喜欢

民间舞民族性现代性
论高等音乐教育中民族性的彰显
论民间舞课堂教学的继承与发展——以“东北秧歌典型人物精品课”为例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外松内紧”的内涵与实践
浅空间的现代性
芭蕾基训对民间舞教学的影响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舞蹈系成功召开“天津民间舞项目研究
——教材内容”展示与研讨会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