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疯长》中艺术元素的多维呈现
2021-11-14杨蕾
杨 蕾
(长春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一、歌舞元素对人物情绪的戏剧化渲染
歌舞元素本身具有的表达情感的功能使影片中人物情绪的处理更加生动与多元,同时影片内容也赋予其中的歌舞元素更多延伸的空间。舞蹈,不仅是舞者肢体的机械化表达,更是其内心情感的宣泄与倾诉,当台词不能表达强烈的感情时,用歌唱艺术表达人物内心;当动作不能体现激昂的情绪时,用舞蹈艺术表达跳跃的灵感。《荞麦疯长》是由徐展雄自编自导,马思纯、钟楚曦、黄景瑜主演的爱情片,其中,不落窠臼的歌舞元素成为影片的一大亮点。舞蹈作为一条重要的线索串联起故事的起伏变化,主人公舞蹈演员李麦(钟楚曦饰)在影片中共演绎了四个专业的舞蹈片段,而这四段舞蹈也是她生活经历的侧面写照。影片中李麦出场时舞蹈的第一个片段堪称经典,这段舞蹈给予了观者绝佳的视觉体验,成为该影片中较有特色的记忆点之一。一袭鲜红的长裙翩然起舞于华丽的舞台之上,在众多舞者的衬托下,主人公的形象更加熠熠生辉,健壮秀美的肌肉线条、婀娜多姿的舞蹈动作、灵动明亮的眼神,立体地向观者展现出人物自身由内而外洋溢着的自信,台下的日本看客满目欣赏,这也是主人公与自己的梦想最近的距离,这与后半段人物经历坎坷后的落寞无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用不同的心境演绎同一支舞,其中的反差与变化一目了然,这就体现出了歌舞元素对人物情绪的张力表达。当一位衣冠楚楚的男人走进主人公李麦的生活,为她带来了无尽的惊喜与高端享受,主人公渐渐沉迷其中,却没有发现这个虚伪的男人正一步步地将她拖向无底的深渊,毫不知情的她为他起舞,性感优雅的俏皮舞装,她像一朵娇艳欲滴的花朵,华丽地绽放在歌舞厅的舞台之上,迷倒了千千万万人。第三支舞是凄美冷艳的,当李麦识破男友的诡计后,身负累债的她为了谋生,不得不低声下气地谄媚看客,当梦想的光亮被现实浇灭后,她的眼神和肢体都不再似从前般充满生机与活力,此刻的她不断下坠,所绎之舞也只是空虚的皮囊在简单地摇动。最后一支舞是李麦在雨中的狂欢,她将压抑的情绪与巨大的负担在雨中释放,痛苦扭曲的肢体充满线条化的美感,将人物内心的无助彷徨演绎得淋漓尽致,这样的一段舞蹈所表达的情绪,比简单粗暴的呐喊更具艺术的美感和抽象夸张的冲击力。
二、歌舞元素对影片主题的抽象化升华
综合近些年相继上映的剧情类电影可以看出,编者越来越倾向于含蓄地向观者传递情感与主题,与平铺直叙的表达相比,人们更喜欢情感细腻的流露。通过影片中的镜头特写和氛围营造,从而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每一个观者会结合自身经历来品读影片,读出不一样的主题,将影片的主题交给观者进行主观定义。《荞麦疯长》这一影片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初入社会的三位年轻人,在追求新生活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命运考验,影片主题围绕着两个关键词:理想与现实。《荞麦疯长》直指“唯有爱与理想值得疯狂”,诠释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必将面对的爱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影片三条主要的故事线索分别围绕三位主人公的独特经历展开,三条独立的发展脉络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心怀炽热的梦想和希望初入社会,开启了异乡漂泊的艰难生活,他们在社会的熔炉里不断地被历练、被欺骗、被利用,却从未被压垮。影片中在李麦这一人物塑造上运用的歌舞元素最多,以舞蹈的感染力表现人物内心的变化和故事的曲折,其中极具特色的中国舞、充满时代感的歌舞厅、浪漫缠绵的交谊舞、欢快热情的踢踏舞……诸多的舞蹈元素在这一银幕上大放异彩,主人公李麦行云流水的动作和张弛有度的收放赋予每段舞蹈高级的表达。中国舞蹈能够更好地与音乐及诗歌等方面进行有效结合,更好地体现舞蹈艺术的优雅。艺术是没有形状的,所以艺术是无限的。迷离的光影、悠扬的音乐、摇曳的裙摆,这三组词就已经构成了一幅极浪漫的画卷。在影片中,通过对灯光、服装、音乐的搭配,为观者塑造了一场场没有形状的梦境,影片中丰富多变的意境也在歌舞元素的烘托下一幕幕荡漾开来。对于影片表达的核心内容,歌舞元素在时代背景的暗示、意境氛围的烘托、人物内心活动的表达等诸多方面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句歌词即可暗示人物命运的变化,一个肢体语言即可表现人物的情感,这些都是歌舞元素在影片核心内容表达上展示出的无言力量。
三、对歌舞元素更多可能性的发掘与探索
“艺术”是一个既宏观又微观的概念,它既是对宏阔的美的概括,又是对每一处细节的衡量。对于艺术,我们用不同角度的审美眼光赋予它无限的审美内涵,它的美也伴随着无限的审美思维进行无限的延伸,已超越其本身的美,由此来看,我们对歌舞元素的发掘也是无止境的,但如何将不同的元素进行合理的搭配或者巧妙的再创造,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向前一步,别具匠心地制造出艺术混搭的火花,这将是我们对其进行探索的新的切口。例如《冰雪奇缘》《美女与野兽》《奇幻森林》等动画电影,在夸张的动画世界里融进了歌剧的元素,人物通过歌唱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独白,不仅丰富了影片的艺术表现形式,也让观者更进一步走进人物内心,体会其表达的情感;又如《百鸟朝凤》《霸王别姬》《黑天鹅》《海上钢琴师》等剧情类影片,直接将戏曲、芭蕾舞、钢琴等艺术形式设定为影片题材主要线索,以主人公的第一视角向观者呈现某种艺术形式的独特性与丰富性,了解相关艺术更深层的底蕴;再如《金陵十三钗》《触不可及》《爱乐之城》《芳华》等以剧情为主、以歌舞元素为辅的经典影片,也是通过巧妙搭配不同元素,从而达到丰富影片艺术表达、提升影片整体艺术审美的效果。以上例子都是对歌舞元素在影片中合理运用的成功尝试,也为如今的探索提供了某种程度的借鉴。
通览世界歌舞片发展史,美国、巴西和印度的歌舞片已经脱离了歌舞片初期发展的局限,进入一个相对较成熟的阶段,而中国的歌舞片则正处于复兴阶段的探索初期。新中国的歌舞电影经历了不同时期不同表现形式的创作体验,也逐渐摸索出适合国情民情的创作经验。我们可以参照印度电影中的歌舞元素进行探索与创新。众所周知,印度电影以歌舞为主要特色,将舞蹈和音乐成功地结合起来,使电影具有独特的民族韵味,也使印度电影在世界影坛中独具特色。由此可见,歌舞元素承载着深厚的艺术价值和无穷的艺术感染力,其中民族化的表征更能立体地表现出影片艺术表达的丰满与张力,多维地承载着影片的核心意义。新世纪的中国歌舞片在歌舞元素、舞蹈语言、民族内涵和文化表达等方面都在进行着不断的探索,陈可辛的《如果·爱》被称为“中国50年来第一部真正的音乐剧电影”,这也体现出中国电影在舞美效果、艺术语言、叙事角度等方面所做的探索,以及如今探讨的《荞麦疯长》,也是一次对于挖掘歌舞元素不同表达方式的有效尝试。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文化都有自身鲜明的独立性和民族性,由此可见,深挖本民族的精髓文化,借鉴其他歌舞电影发展较成熟的国家的经验,充分运用新兴影视技术,净化创作本心,有效提高影视作品的文化质量,为歌舞类电影的发展提供一个良性的发展环境才是中国歌舞类电影创作的复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