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早期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及中国文化中的“美”的问题

2021-11-14

戏剧之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伏羲黄帝华夏

(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31)

一、中国文化的源头和先秦时期的发展脉络

唐朝经学家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提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意即因中国是礼仪之邦,故称夏,夏有高雅的意思;中国人的服饰很美,故作华。华夏,也称“夏”、“诸夏”等,是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的居民的自称。“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中的“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中国文化的源头是伏羲,他对华夏族有着很大的贡献。第一,发明了八卦,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极大地体现了华夏先祖的智慧。伏羲发现了自然规律——河图模型。河图是一个春夏秋冬的四时模型,反映了天地运行规律。把河图细化,把每一个季节一分为二,就能得出伏羲八卦。伏羲八卦中每一卦有三个爻,每一爻代表一个节气,那么八卦就可以概括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伏羲八卦中所蕴含的“天人和谐”的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是华夏文化的源头。第二,制造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将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中。第三,将地域分而治之,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为后代的人们治理社会做了示范。

以上是伏羲为华夏族的形成与发展所做出的非常杰出的几大贡献,这几大贡献使得华夏族这一民族从其他还没有脱离原始人生活、逐水草而居的部落中脱颖而出,率先进入了文明社会的初级阶段。自伏羲以后,华夏族渐渐地开始进行农业生产,依靠农耕生存,不再过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也就是游牧生活。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华夏族的食物获得极大的丰富,从而使华夏族的人口与其他部落的人口相比增长得更加快速。但是这里也存在一个问题,也就是农业授时的问题,什么时间播种、什么时间浇水、什么时间收获等都需要人们思考。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人们对天地阴阳五行的运行规律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而伏羲所创立的八卦就是对天地阴阳五行运行规律的一种把握,通过八卦伏羲确立了四时,并进一步确立了二十四节气。只要按照节气来进行耕种,农业生产就可以顺利地进行下去。

伏羲过后,华夏族经过了一个很长时间的发展,农业生产的规模不断地扩大,进而导致华夏族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发展到黄帝时期,华夏族的人口出现了大爆炸。黄帝先是打败了炎帝,后来又打败了蚩尤,最终统一了整个黄河流域。黄帝为了应对当时人口大爆炸的情况,创制了各种各样的器具和礼仪规范来为这个社会确定生活的规范。首先,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使得当时的人们都能穿着衣服进行生产和生活,这是华夏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的一个重大标志;其次,黄帝时期有了仓颉造字以及车轮等一系列器物,文字和器物的产生使得从黄帝时代开始文明发展的速度逐渐加快;最后,相传为黄帝所作的《黄帝内经》,其本质是以道为药,为当时治病除瘟提供了指导。《黄帝内经》这本书也是后世中医理论的指导书籍,对我国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在自黄帝以来的后世几千年的时间里,中医都是中国人民解除病痛折磨的最大依靠,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黄帝内经》正是中医的源头。

因为后来炎帝和黄帝融合成了一个部落,这个部落在黄河流域不断发展和繁衍,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所以我们现在都称自己为“炎黄子孙”,这也是黄帝的又一个重大贡献。正是黄帝构筑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这是中华民族能在几千年的风雨历程中始终屹立不倒的基础,也是中华文明能够传承几千年而不中断的基石。所以说,黄帝就是中华民族的祖根和祖魂。

自从黄帝之后,中国进入了五帝时期,五帝分别是颛顼、帝喾、尧、舜、禹。五帝时期的社会是《礼运大同篇》里面提到的大同社会,大同社会这样的社会形态存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以后,到了禹当政时,政治的上层建筑发生了一些变化。禹没有实行禅让制,而是将皇位传给了他的儿子启,启又建立了夏朝,从此在中国延续了多年的禅让制度结束了,改为了父传子的模式。夏商周的时代和五帝时代一样,都属于大同社会的范畴,天道和人道并行。在夏商周时期,文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商朝的甲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 多年的历史,它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

在夏商周的时代,礼仪声乐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西周的礼乐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周公所制定的礼是维护统治者等级制度的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各项典章制度的总称,后来发展为区分贵贱尊卑的等级教条。乐则是配合各贵族进行礼仪活动而制作的舞乐。舞乐的规模,必须同享受的级别保持一致。西周的礼乐对西周的政治、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非常之大。礼是一套整体上的规则和规范,在政治上表现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四个等级不同的行为规范和礼制。比如著名的“问鼎中原”的典故:夏朝经历了470 年,九鼎为成汤所得,成汤就建立了商朝。商朝经历550 多年,九鼎为姬发所得,姬发就建立了周朝。到公元前606 年,楚庄王想取周而代之,就借朝拜天子的名义,到周王室去问九鼎的大小轻重,结果在周大臣王孙满那里碰了一个软钉子。王孙满说:“统治天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庄王很不服气地反驳他,但是王孙满告诉楚庄王周朝的国运还未完,鼎的轻重是不可以问的。最后庄王无话可说。从此以后,人们就将企图夺取政权称为“问鼎”。在这个典故里面,天子有九鼎,那么诸侯、卿大夫、士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在《公羊传》里面有着这样的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意思是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元士用三鼎。在周代,这种所谓的“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的使用数量的规定,使得鼎逐渐成为王权的象征、国家的重宝,统治者往往以举国之力来铸造大鼎。这个例子说明了在西周的政治中,礼的重要性。

在西周时期,因为礼乐很发达,所以当时的周天子主要依靠礼乐治国,先制定好礼乐规范,然后要求各个诸侯国的诸侯以及卿大夫和士来遵守。西周的诸侯、卿大夫以及士等大部分都会自觉地遵守礼乐的规则。如果统治阶级都能对自己严格要求,做到自律和遵守礼仪规范,那么普通的老百姓也会更加地遵守礼仪规范和各种法律,从而使这个社会变成一个文明社会,一个太平社会。

西周社会结束之后,就开启了春秋战国的年代。在这个时期,各个诸侯国的力量出现了很大的增长,而周天子的力量则相对而言受到了削弱。因此,各个诸侯国之间开始了军备竞赛,不断地通过变法来增强自己的力量。在这样一个大乱局的时代,思想文化领域也出现了许多的学说,史书上将这种文化现象称之为“百家争鸣”。这一时期主要的学派是道家、儒家和法家三家,孔子是儒家学说的总结者和集大成者,老子是道家理论的总结者。老子所写的《道德经》是对治国道术的一个总结,虽然讲的是治国的方法,但是这些根本的道理在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是相通的,所以《道德经》可以运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法家学说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和商鞅等人,韩非、商鞅等人的法家思想既是对前人的总结,也有着自己的发展。这三家之间存在联系,道家是源泉,研究的是“道”本身;而儒家则是以“道”为依据来制礼作乐,提出了仁义的概念;而法家则不再眷恋儒家的那种温情脉脉,直接用暴力的方法来约束人的行为,从而达到天下有道的目的。

二、中国文化中的“美”

在道、法、儒这三家学说里面,道家具有源头性的地位,道家学说的核心是“道”,“道”是宇宙的本原,是一切事物生成变化的原因。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我们的具体的生存依据是地球这个天地。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就是法于天地而合于大道。理解了中国文化的这个根本特征,我们就可以以此为依据来考查中国的审美,中国美学的理念都是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

中国人对美的认识和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为美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美”是中国古代人把羊与大两个独体字组合在一起造出来的合体字。“美”的本义是从帝王的观点定义的:下面的“大”是《说文》“皇,大也”之“大”,指三皇统治的疆土大如海;在“大”之上,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驯顺如羊的人民(即“群”);发音取自“海”中之“每”(“每”有迷茫之意)。

在道家思想中,天地阴阳二气相结合而生万物,即万物来源于天地;天地又从哪里来呢,道家的回答是来源于鸿蒙之气;鸿蒙之气又来自哪里呢?来自“道”。“道”就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最高的法则和规律,因此,我们可以给美下一个具有终极意义的定义:美即合道。庄子说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真正的美来自大自然,而大自然总是无声的,但正是这种无声成就了大自然的“大美”。而人对美下的各种定义,因为总是片面的和不完整的,所以人对美的各种规定都只是“小美”。因此,在终极的意义上,我们又可以说美在自然。而自然界是按照“道”所制定的规则来运转的,所以美在自然和美即合道是同义词。从最开始的伏羲为华夏族建立了天根和道魂,再到黄帝为华夏族建立了祖根和祖魂,再到夏商周的天人并用,最后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老子一本《道德经》进行了圣人怎样治理天下的经验的总结,这里面的一条主要的线索就是“道”。中国先秦的历史,“道”是贯穿始终的。同样这也是“美”的答案,中国文化中的“美”就是美在合道。

猜你喜欢

伏羲黄帝华夏
绽放,华夏之美
帛书《黄帝四经》之“道”的“入世”特征
“清华简”又爆“猛料”蚩尤竟是黄帝之子
How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伏羲创八卦
华夏航空首架ARJ21首航
一场约架,变了华夏
涿鹿黄帝泉(外三首)
伏羲宝宝的成长日记
黄帝养生园 一个直销企业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