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婚前故事》的多线索叙事模式

2021-11-14山西传媒学院山西运城030606

电影文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花儿婚姻爱情

王 薇(山西传媒学院,山西 运城 030606)

《婚前故事》是由浙江东阳九彩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的爱情电影,由郭廷波导演、编剧,韩雪、魏大勋、于文霞、韩文亮等人主演,于2020年11月13日上映。影片由三个相互关联的独立章节构成,讲述了三对来自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青年男女接受婚前检查的故事。整部影片在时代变迁中推进,内容上“明”“暗”两条线索相互交织。影片通过“婚前检查”这样一个日常生活中颇具仪式感的小事,将时代变迁下个体命运的无奈、父子祖孙代际关系的鸿沟、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隔阂等复杂的社会议题串联起来,使得影片不仅仅是一部讲述婚姻与爱情的爱情类型片,而拥有了更加丰厚的社会视角与人文关怀。早在2014年,该片的剧本便入围了“戛纳电影节中国新影人基金论坛”,这使得影片自上映之初就大受关注。

多线索叙事在国产影片中并不鲜见,多线索叙事中的叙事线索往往在三条及以上。在传统线性叙事中,叙事线条是单一的,而多线索叙事打破了这种历时性叙事,转而向共时性叙事转变,即非线性叙事。在美国电影理论家罗伯特·麦基提出的“故事三角”理论中,“经典设计是指围绕一个主动主人公而构建的故事,这个主人公为了追求自己的欲望,经过一段连续的时间,在一个连贯而具有因果关联的虚拟现实中,与主要来自外界的对抗力量进行抗争,直到以一个绝对而不可逆转的变化而结束的闭合式结局。”而在非线性叙事中,“一个主人公”和“一段连续的时间”等要素都不复存在,设置结局也由“闭合”走向了“开放”的更多可能,在非线性叙事中,时间的错位、空间的跳跃、因果的倒置等都有可能发生,有学者将其定义为“通过对已有的线性叙事的某个或某些方面的颠覆来完成自我塑造的,而非以自觉、主动的方式创造出来的某种全新的定式”,从而我们可以看出非线性叙事的主要特征之一——相对性。《婚前故事》是一部十分典型的非线性叙事作品,以多线索作为其主要特征。其中,三组主人公的故事以交叉叙事的形式共同向前推进。在多线索叙事模式下,主人公之间的关系存在着彼此相识(《全球热恋》《北京爱情故事》)、彼此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自己并不知道、没有任何关系(《全城热恋》《咱们结婚吧》)这三种情况,在时空呈现上又有年代递进(《无问西东》)(《我和我的祖国》)和同一个时空两种形式。《婚前故事》采用了来自不同年代的“三段式”叙事,去呈现出一种具有年代感与历史感的,人们对于情感与婚姻的态度转变。

一、历史背景下的明暗双线

影片中的三段故事在形式上独立成章,内容上暗藏关联,时代背景分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末期与21世纪初期。其中男女主角的人物设置各有所代表性与碰撞性,而每一段故事都通过“婚前检查”这样一个具有年代感的情节设置展开。作为一项在历史长河中有过特定存在时间的政策,影片对时代的设定契合了该政策存在的时间节点,体现了历史合理性。在第一个故事中,魏大勋饰演自由散漫的小镇无业青年陈为,韩雪饰演温柔的外来女性花儿,他们在那个包办婚姻的年代勇敢地追求自由恋爱,既羞涩又大胆的花儿对于未来有自己的期待,她像一束光一般照进了陈为渴望自由的心,但婚前检查却将他们从恋爱的甜蜜拉入现实的考量之中——花儿怀孕了,并否认陈为是孩子的父亲。在那个年代,“婚前怀孕”是一个敏感的事件,足以为女孩的未来蒙上阴影。一个小生命的到来让二人开始认真的审视婚姻——结婚,对于两个相爱的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花儿与陈为最终的错过,也充满了命运的无力之感。在第二个故事中,主角是海外求学归来的女大学生和她的美国同学,故事发生在重庆酉阳土家族村落中,在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中,中西文化的差异更加明显,家族中自行实施的婚前检查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两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年轻人对于彼此生活与成长环境的重新审视中,“爱情”的分量更重了,它不再仅仅是一种精神上的相互吸引,更是对于彼此价值理念的理解与认同;第三段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在婚前检查政策即将取消的前夕(2003年我国取消了强制性婚前检查,改为夫妻自愿原则),人物设定为云贵山区里一对各自经历过一次婚姻的大牛与小芳,二人由相亲认识,并决定共度余生。他们携手下山去城里做婚前检查,一路上经历了种种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却在到达目的地时被通知婚前检查政策已经正式取消。纵观这三段故事,由传统爱情元素占主导地位的纯爱类型,到突出戏剧化冲突的喜剧类型,再到充满了荒诞现实元素的现实题材类型,影片的“三段式”各有侧重,风格不同。

“婚前检查”是影片的明线,也是三段故事的主人公所要共同经历的现实考验。但影片还有一条暗线隐藏其中——在对身体的检查之外,影片所真正讨论的是一对决定走进婚姻的有情人灵魂的契合度。相比于外在客观条件的差异(国家、年龄、婚姻状况),在性格上与精神上的共振才是彼此应该认真审视的。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在每段故事中都出现了女主角扇男主角巴掌的情节,影片以一种蒙太奇的镜头运用方式,以一种情景再现的形式去叙述每一段故事中的情感冲突,并将这种情感冲突融合成一种具有普世性的情感现象——两个各自独立的个体该如何面对自己对他人,以及他人对自己的情感。这其中既充满了命运的无力之感,也更能够与受众产生情感共鸣,同时,让三个各自独立的篇章在精神气质上更加融合,也让影片更能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提出小说对位法的必要条件是“各线的平等”和“整体的不可分割”,在多线索叙事的影片中也同样如此。三段故事中,以时间顺序递进,少了任何一个故事都不能构成影片作为一个艺术文本的本身。这三段故事的结局有喜有悲,但都共同讨论了同一个情感议题。并且,除了“婚前检查”这一明线上的主题连接之外,在各线索纵向发展的同时也有着横向的共振。从爱情观,到婚姻观,再到家庭观,“婚前检查”就像是一道被设定的门槛,故事中的主人公都在这结结实实地绊了一跤——走入婚姻,远比单纯地讨论“爱情”来的复杂。在经历了对这道门槛的重新审视后,那些退缩了的,像陈为和花儿,是遗憾的现实主义者,而那些无畏他人的眼光携手前行的,像大牛和小芳,才是生活的浪漫主义者。

二、爱情拷问下的时空对话

正如上文所述,影片所讲述的三段故事分别来自三个不同的年代。在类型化渐趋明显的当下电影市场,爱情类型片的内容创意度亟需提升,《婚前故事》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与思路。影片聚焦于“婚前”这样一个特殊的阶段,对于“婚姻”的既定性与未完成性同时为影片带来了现实与浪漫的元素。三个不同的年代也通过影片对爱情的思考与拷问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对话。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到21世纪初期,影片中的三组平凡的个体见证着历史的的演进,由个体记忆串联起整个社会的共同记忆。从这个角度来说,《婚前故事》具有一定的平民史观意义,人民经历着、感知着,同时见证着历史,历史也在不断地渗透着、建构着、书写着个人生命。影片通过个体生命在历史存在中的情感叙事,呈现出三段具有集体叙事特征的历史时空。

陈为与花儿的故事具有浓厚的时代氛围。包办婚姻与自由恋爱的冲突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婚恋观念,陈为的叛逆是对个体自由与个体价值的追求,而花儿的出现正是陈为冲破传统观念桎梏的突破口。他们一起去录像厅过夜,尽情地表达自己内心真挚的感情……这些在那个年代下非常“出格”的行为,是陈为青春恣意的呐喊。花儿的怀孕为这份恣意增添了一份沉重,在时代政策下,个体的选择是如此渺小,却又如此厚重;第二个故事中的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感更加强烈。在这个故事里,“婚检”不仅仅是指医学概念上的身体检查,更是源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民俗婚姻的仪式感。在影片有意营造的喜剧氛围中,土家族的宗亲对“洋女婿”的屡番考验让人无奈又忍俊不禁,文化差异与代际矛盾下强烈的隔阂感体现了两位新人在生活习惯上的巨大不同,能否互相理解、包容与认同,是他们是否能够携手走下去的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外文化的交流逐渐频繁,各国人民情感上的沟通与往来也增多了。在这种大时代的背景之下,个体的感知与对于民族的认同日渐深刻的连结起来。

最后一个故事中体现出明显的荒诞性特征。“荒诞是指缺乏意义,和宗教的、形而上学的、先验论的根源断绝之后,人就不知所措,他的一切行为就变得没有意义,荒诞而无用”,荒诞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一种考量,也是人在对自身与世界关系的审视中产生一种生命体验。在影片中,往往通过对一些充满了荒诞感的情节的运用,对主题起到强调的作用。正如大牛与小芳一路经历千辛万苦前往城里做婚检,却得到了强制性婚检已经取消了的答案。影片用一个已经“消逝”的答案为他们这一路跋涉增添了“无用”的性质,但大牛和小芳却是这三对即将步入婚姻的情侣中对待爱情最为坚定的一对——影片以这样具有张力的设定方式传递出爱情的本质与其他任何无关的价值观念。无论是婚检中出现的意外,还是通过婚检所体现出的生活与成长环境的差异,“婚检”仅仅是一个具有时代性的矛盾点,却并不是阻挡感情生发与发展的根源。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政策如何变化。爱情的本质都是淳朴与真挚,影片以具有平民史观的时代跨度设置,将爱情故事放置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留给人们对于爱情本质的深刻思考。

《婚前故事》讲述了三对年轻男女即将奔赴婚姻的爱情,通过不同的时代设定,影片解读了在不同的时代下人们眼中的爱情关系,以及这种时代特征投射在个体身上时产生的强大力量。三个婚前故事,三次婚前检查,女生打出的三个耳光——影片完成了对三个时代中婚姻关系的一次回顾。对于爱情忠贞的思考、中西文化的碰撞、贫穷的生活中破土而出的爱情……三种不同的情节设定共同完成了影片对于爱情的艺术解读。同时,也促使银幕外的观众进行对于爱情本质的一场思考,“爱情”究竟是什么?爱一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两个人所构建的生命力是一次成长亦或是妥协。在影片之外,值得思考的还有很多。

但不得不提的是,影片在对于情节的处理上存在着瑕疵,不同年代的故事之间的衔接稍显不流畅,对于每个故事结尾的交代也有略有仓促,尤其是陈为和花儿的故事结尾。或许是创作者有意营造一种开放式的结局以供观众思考,但无疑给影片整体的架构增添了一种粗粝之感,与影片整体探讨情感的细腻气质不相融合,这也正是影片上映以来主要被诟病之处。

猜你喜欢

花儿婚姻爱情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春天的花儿
把“花儿”留下
《花儿与少年》的搞笑瞬间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解读爱情
门当户对的婚姻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