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非遗淮剧音乐创作人才培养的思考

2021-11-14罗俊

剧影月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琴师淮剧剧种

■罗俊

淮剧又名江淮戏,源于清代,流行于江苏省、上海市和安徽省部分地区。最初的淮剧,多为民间生活小戏,其主要唱调是在“门叹词”、“香火调”和部分民歌小曲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淮调(后称老淮调)。

受徽戏和京戏影响,移植演出了一些表现历史生活的大戏,因需扎靠、打把子,故称“靠把戏”。在唱腔上,相应吸收了徽戏的唱腔加以变化,创造了“靠把调”(又称老徽调)。

淮剧产生于民间,贴近生活,贴近民众,方言念唱,特色鲜明,具有既粗犷豪迈又不失委婉细致的艺术风格。在二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淮剧音乐也在淮剧发展中得到不断的提升与完善。

一、关于淮剧历史的回顾及现状的分析思考

淮剧在两百多年的发展中,通过一辈辈艺术家们的努力,建立了成熟的声腔体系,积累了丰富的音乐创作资源。在长期的发展中,淮剧剧种人才的培养经历过戏班与学校两个不同的时期。戏班培养阶段主要是针对演员。学校式开始细化专业门类。淮剧人才的培养主要来源盐城鲁迅艺术学校(盐城市戏剧学校)。回顾盐城鲁迅艺术学校淮剧人才培养六十年历程,培养出在淮剧发展各时期具有影响力的演员。但不可否认,在盐城鲁迅艺术学校六十年的人才培养中从未开设淮剧音乐作曲班,淮剧所在区域江苏和上海地区的艺术院校和地方戏曲学校也从未设立过淮剧音乐作曲班。可见,淮剧剧种在长期发展中,存在对音乐创作人才培养重视不够的现象,缺乏超越时代局限的大格局。

淮剧音乐创作人员的发展经历过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淮剧剧种处于幕表戏阶段,主要以演员根据自身演唱习惯和特色形成,与乐队鼓师、琴师及乐队长期磨合,形成约定俗成的套路。这个阶段,没有固定曲谱和配器。第二时期是淮剧剧种开始进入剧本戏阶段,出现了演员与琴师合作音乐创作的形式。琴师根据演员唱的唱腔进行整理,或者由琴师先行编曲而后由演员根据自身习惯进行调整。这是流派声腔形成的重要时期。因为有琴师介入创作,开始出现音乐化的旋律部分,该阶段开始形成正规的曲谱,淮剧声腔逐渐向创作化阶段发展。同时,乐队编制数也开始有所发展,引进来许多新的音色,包括许多西方乐器,包括大提琴、电子琴等。这阶段是淮剧声腔体系发展的重要阶段。第三阶段是各淮剧团自身开始出现的专职音乐创作人员。因为有了前面两个时期的探索和积累,各淮剧团的琴师或乐手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通过自学的方式,借助当时集体创作的氛围,积极参与到剧团的创作中,并且少部分人还参加了当时各音乐学院的进修班,以这样的方式涌现出一批淮剧音乐创作人才。

二、淮剧音乐创作人才队伍建设存在几个的问题

文化主管部门、各院团在剧目生产中,普遍存在重视剧本创作与注重演员表演,对音乐创作重视不够的现象,片面强调只要有人可用就行。全国有十四家国有淮剧院团,而专职音乐创作人才只有寥寥数人的尴尬境地。作为地方戏戏曲的淮剧而言,其文本可以移植改编,甚至表演可以与京昆借鉴,但唯独其淮剧剧种音乐本质属性不可改变,而且淮剧剧种的特色主要依赖声腔音乐,音乐创作的重要性对于淮剧剧种来讲不言而喻。

因为在创作源头重视不够,形成各级政府、戏校、院团在淮剧音乐创作人才队伍的建设上没有长期规划,不形成体系、梯队,淮剧音乐创作人才严重匮乏,即使目前出现的个别优秀创作人才也多自学形成。更有一些剧团平时不排戏,不注重锻炼业务人才队伍,只要一旦遇到创作任务,为了保障剧目质量水准,宁可花钱请名家来作曲,也不愿培养团里业务人才。因此团里原本有创作潜力的年轻人得不到更多学习锻炼的机会,难有提升空间。

目前全国各淮剧院团大多没有专职音乐创作人员,即使有也都是参照早期的模式,剧团安排琴师或者乐手写写画画,既得不到重视,也没有接受更好的作曲专业教育,导致知识结构有缺陷、业务水平不高,难有作为。

由于音乐创作工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认为淮剧唱腔就是一套老腔而已,再加上剧团待遇普遍存在偏低的现象,而学习音乐创作有是一件艰苦而又旷日持久的事情,需要巨大毅力才能完成。在多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致使青年人才不愿投入到音乐创作的学习中来。目前还能够从事淮剧音乐研究的作曲家张铨老师业已八十五岁高龄。活跃在一线创作的赵震方、王苏军、宋吉华等为代表的淮剧作曲家平均年龄也都已在七十岁左右。近年来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淮剧作品,如《小镇》《祥林嫂》《太阳花》《留守村长留守鹅》等优秀作品也大多都是以上三位老师担任作曲。现阶段淮剧音乐创作人才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已经相当严重,形势严峻。

近年来,淮剧涌现了以淮剧《小镇》《金龙与蜉蝣》《送你过江》《太阳花》《祥林嫂》《十品村官》《小城》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剧目,展现了淮剧艺术的魅力,在全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但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淮剧剧种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在剧种音乐创作人才培养方面,还处于明显的滞后状态,特别是与黄梅戏、越剧、评剧等地方剧种相比较,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淮剧音乐创作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是长期形成的,对于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客观对待这些问题,应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应当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要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政府的重视,恢复并加强地方戏校的教学力量,更加离不开各淮剧院团所有淮剧人的共同努力。各淮剧院团应当主动作为,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呼吁所有淮剧人共同来关注和正视这个问题,从而引发更多的连锁效应。

三、对淮剧音乐创作人才培养的几个建议

1、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针对淮剧音乐人才面临的实际状况,应当加强对业务人才建设工作的规划,持续开展人才培养计划。一方面发挥老音乐家的才华地,同时要特别重视新生代音乐创作人才的培养,可以采取送出去培训,以师代徒的办法等。

2、用好非遗资助项目申报。争取举办高层次的关于“淮剧音乐创作人才培养班”项目。从项目申报中解决资金问题,通过举办高层次的淮剧音乐创作人才培养项目邀请更多国家级的作曲家、教授,从更高的层面指导淮剧发展的音乐创作工作和创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3、剧目演出与作曲相结合。结合剧团的创作任务,鼓励本团音乐人员参与创作,可以邀请专业作曲老师进行指导。让愿意学习的人能够有机会、有渠道得到锻炼和实践的机会。在精品剧目的创作中,通过“以师带徒”让更好的年轻人介入高层次创作任务,在学习创作中得以艺术的提升。

4、实施院团与高等院校联手。从基层各淮剧团的音乐创作人员、琴师与乐手中,遴选推荐一批有志向从事淮剧音乐创作的青年人,进行人才中长期委培。全面系统的学习理论作曲,加强和声与配器写作训练,切实提高创作水平,提升业务能力。使其学以致用,回到各自剧团,能够切实提高各团的音乐创作水平。还需要通过争取政策扶持,给予待遇保障,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和平台。让理论作曲的本科学生投入到淮剧音乐的创作和发展中来。

5、制定淮剧音乐培养计划。淮剧音乐创作人才的发展,现阶段应当以自身力量为主,其他剧种及高校相关专业人员为辅,既要提高本剧种创作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又要吸纳更多专业人员关注淮剧、研究淮剧。在淮剧音乐人才培养中要注重“点对点的创作经验直接传授”,避免“坐而论其道的”的空谈,实事求是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希望淮剧剧种能够抓住伟大时代的机遇,借助政策扶持的东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能够培养出一批属于“淮”属性的创作队伍,为淮剧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琴师淮剧剧种
关于云南四大少数民族剧种传承及发展探析
熊立群:中国斫琴师领路人,奏响穿越时空的声音
淮剧还好吧
小剧种大舞台
关于“守望濒危剧种”的呼吁
浅谈推进淮剧进校园常态化
琴师
江苏淮剧博物馆漫谈
断弦
“调琴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