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2021-11-14刘峰
刘 峰
(神木市第三中学 陕西 榆林 719300)
陕北民歌是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弥足珍贵的一份精神财富,是中华乐坛的一朵奇葩。它因炽热的情感、醇厚的乡音乡情和陕北人精神的张力而风靡祖国各地,名扬海外。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传播途径多元化的影响,流行音乐、网络音乐得到了中学生群体的喜爱,而陕北民歌的乡土音乐资源却得不到推广和发扬。通过对本地区中学生的调查发现,由于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大部分学生远离农村,陕北民歌离他们的生活比较遥远,不能产生共鸣,学生只是知道陕北民歌,并不清楚它在全国的影响力和它所具有的优秀文化价值。部分学生只是通过新媒体平台(抖音、快手等)了解了一些新陕北民歌。且陕北民歌高亢嘹亮,初中生正处在变声期,演唱起来有困难,这也是陕北民歌在中学生中传唱、传承、推广难的原因之一。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所以,要让所有学生热爱本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必须要提供广阔的平台和开放的空间,为他们学习和展示陕北民歌提供方便。最终让他们自信学唱、大胆表演,全力推广陕北民歌,做好陕北民歌的传承工作,进一步保护陕北民歌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北民歌教学的开发和实施主要在课堂。为了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和对陕北民歌的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做到甄选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教学内容;其次,要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教唱陕北民歌;最后,要利用形式多样的教育技术手段,多渠道学习陕北民歌的演唱方法与技巧。
一、甄选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教学内容教唱陕北民歌
在充分考虑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接受能力的基础之上,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要使学生乐于接受且有审美教育意义。如革命歌曲《东方红》《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传统经典歌曲《脚夫调》《圪梁梁》;影视歌曲《满天的花满天的云》等。还有我们创编的《新编羊肚肚》《回延安》等二声部合唱歌曲。这些歌曲的演唱有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审美能力,拓宽文化视野,培养爱国主义情怀,进一步让学生爱上本土音乐。
陕北民歌课的开设使学生的音乐知识结构多元化,知识面变宽,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本地民歌艺术特征和演唱风格。
二、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教唱陕北民歌
(一)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巧妙的教学设计和有深度的教学问答,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黄河船夫曲》是人教版音乐教科书中唯一入选的陕西(陕北)民歌,教学中可采用上段教师问下段学生答的形式,并运用地道的陕北方言对答演唱,把黄河船夫在风平浪静的情况下悠然自得歌唱的画面呈现出来,表现艄公们豪放乐观的性格和平水行船的舒畅心情。《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一首斗志昂扬、刚健清新的革命歌曲。歌曲再现了陕北人民热烈欢迎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的热闹场景。歌曲回旋起伏、高亢嘹亮。教学中可采用模唱的形式学唱、师生接龙的方式对唱、男女合唱、扭起陕北大秧歌边扭边唱等多种形式再现陕北人民欢迎人民子弟兵的盛大场面,表达陕北人热爱红军的真挚情感。陕北二人台《挂红灯》和《连城拜年》是两首欢快、活泼的作品,同样可以运用男女对唱、男女表演的形式表现作品。这样更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热情,从而更好地表现作品。
(二)情境教学展现魅力
在赏析歌曲《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时,为了更深刻地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可以剪辑电影《人生》片段分章节展示,让学生先了解故事情节:每逢主人公命运转折时音乐就会响起,巧珍伴随着这首歌开始初恋——热恋——分别——结束这段凄美的爱情。然后让学生欣赏、体会不同的场景下同一首歌不同的演唱风格。在学唱《赶牲灵》前,播放陕北风情片和教师自己拍摄《乡音乡情》影片,让学生置身于苍茫的黄土高原中,体验蓝格莹莹的天底下,蜿蜒曲折的山脊梁和沟壑遍布的黄土高坡,使人想到在这种环境下为了抒发对恋人的思念和排除寂寞心情而唱道“你若是我的哥哥呦,你招一招手,哎呦你不是我的哥哥呦,走你的路”,由急切而喜悦的心情转入失望、埋怨、只好送骡子队渐渐远去的惆怅心理。通过情景再现——初次聆听——体会感悟——激情演唱这样的环节表情达意,唱出歌曲表达的情感。
《跑旱船》另一个别称是《搬水船》,其表演形式生动活泼,载歌载舞,曲调有很多。它是一首欢快、活泼、诙谐、风趣的歌曲,表现了陕北人欢度节日的热闹场景。在欣赏《跑旱船》时可以播放用陕北大唢呐吹奏出的动人旋律和用锣鼓大镲敲击出的扭秧歌鼓点,把陕北过大年的氛围烘托起来,然后开始赏析。这首歌由陕北绥德的白秉权老师(已故)首唱,教学中播放她1987 年演唱的《陕北民歌精选》录音带,和学生分享她原汁原味的演唱。
(三)深度学习促进综合素养提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华曾说:“深度学习不是一种模式,而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深度学习是对一切优秀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成果的继承和发展。”陕北民歌和当地农民日常生活的习惯息息相关。为了让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在教学中可采取对歌、拉歌的形式,鼓励学生在旋律不变的情况下,运用本地方言、信天游,结合乐曲的旋律特点进行创作、表演。通过这个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可以让学生自己创作简单旋律,教师弹奏出来,展示给大家。还可以根据已有陕北民歌曲调,配以新歌词。例如陕北神木酒曲。无曲不饮酒,无曲不成宴,酒曲在陕西神木地区是当地广大群众喜闻乐唱的一种传统民歌,演唱者可根据眼前的人物情景即兴编唱。酒曲非常体现演唱者的文化内涵和即兴编词能力。例如,运用陕北民歌《掐蒜苔》改词演唱的“二茬茬韭菜挣把把,好不容易遇在一搭搭,人对事对坛场对,半斤八两喝不醉。”“风尘尘不动树梢梢摆,什么风把亲亲刮将来。烧酒盅盅端起来,我请亲亲喝起来。”还有运用陕北民歌《羊肚肚手巾三道道蓝》填词演唱,如“山坡坡(呦)向阳花,我是咋学校的念书娃,爹娘问我念书好不好,老师主任给我戴朵大红花。”
(四)采用个别教学方式
音乐课堂是班级授课制,但这种教学方式只能停留在学唱几首民歌的曲调上。每个学生的嗓音条件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存在的问题也不同,所以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在每节课中可以选出一部分有代表性有特色的学生进行个别教学,其他学生边听边领悟。这样的教学可以以点带面,事半功倍,有利于学生接受。
此外,教唱陕北民歌的同时还可以渗透相关的人文历史、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文化民俗,让学生在学唱中了解其文化传承价值和艺术魅力。
三、利用形式多样的教育技术手段,多渠道学习陕北民歌演唱方法与技巧
陕北民歌高亢嘹亮、旋律悠扬、节奏自由,歌唱技术难度较大。要让学生唱得地道,我们要研究它特有的演唱方法与技巧,让学生轻松自由、酣畅淋漓地表达出信天游特有的地方风格。
(一)利用多媒体平台资源,学习民族声乐大师演唱技巧
有效利用自媒体平台(快手、抖音、微视频等)和电视广播进行深度有效学习。如观看央视《中国民歌大会》,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民族、原生态)专场,中国音乐金钟奖实况录像等。在观看专业老师教学的同时,还要积极琢磨专家的现场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当地的民歌赛、酒曲擂台赛等活动,通过自媒体平台现场学唱陕北民歌,既激发学习兴趣,又能掌握演唱技巧,达到双重效果。
(二)使用民族乐器开展辅助教学
器乐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音乐视野,培养其吹拉弹唱综合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和学生还可以弹三弦、吹笛子(竖笛)、打板鼓,运用民族乐器为歌曲伴奏。悠扬的笛声配以陕北说书常用的乐器三弦,能把地道的陕北民歌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邀请老艺人和当地优秀民歌手走进校园,直接面对面教唱
民间老艺人来学校为学生讲解,优秀民歌手和传承人进行范唱,学生在欣赏最原生态民歌艺术魅力的同时,热爱的情绪分外高涨。加上常用民族乐器(快板、三弦、唢呐、笛子)特有的表现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传承创新的信心。
综上所述,本文从教学内容的甄选、教学方式的合理运用、教育技术手段的借鉴三个方面阐述了陕北民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力求在音乐课中更有效地让学生学唱陕北民歌,进一步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和深度学习,促进陕北民歌的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同时,通过陕北民歌教学,努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为音乐教育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