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小品创作过程的思考
2021-11-14陈少华
■陈少华
戏剧小品一直以来,备受全国各地各阶层人们的喜爱,对其独特艺术魅力的探讨,零零总总不少。业界目前已形成了一个共识,即一只话剧小品舞台展演时间为12分钟之内。共识一经形成,首先约束的是剧本,其它的艺术环节随后才会跟上。而剧本,是由一个个文字组成,如果除掉剧本规范格式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其中的舞台调度提示、人物动作提示等说明性的文字之外,那么,留给话剧小品中各个角色的台词,一般是2800 至3200 字为宜,多了,就要受到这个共识的摈弃。
一、结构。在有限的文字之内,怎样才能完成这12分钟的精彩?答案是只有从话剧小品剧本的戏剧结构入手。简而言之,戏剧结构就是故事情节的组合与安排。这样,一只戏剧小品的情节要求,就只能朝一到两个波折的指标靠近,才能与之相适应。对应这个波折,选取的戏剧事件也就只能小而不能大,而小又小为到什么程度为好?有人说,它是大海里一朵有韵味的浪花;有人说,它是上帝一个迷人的微笑;有人说,它是生活中一段耐人寻味的过往。为了完成这个戏剧结构的阐述,编剧自然要选取和借助人物。问题是,该选取几个人物为好?笔者认为三个或者三个以内为宜。多了,就难以在这个戏剧结构中呈现出个性化的人物形象而容易流于概念化,吃力不讨好。
获第十届全国“群星奖”金奖的话剧小品《半句话》(编剧溪源),它抓住会演结束至颁奖前的十五分钟时间,紧扣文化局长要吃透“县委书记半句话”的精神,凸显了局长和评委小马及雪梅对“半句话”的不同心态,从而狠狠地鞭挞了“唯上、媚上”的痼疾,使作品具有极强的冲击力。审视《半句话》小品剧本,笔者发现,它较好地满足了戏剧小品12钟精彩所需要的戏剧结构,在各项指标上轻松达标。
二、题材。有一只话剧小品,描写的是农村土地流转中的乡村故事,但剧本中涉及的细节,让人明显地感觉到作者对生活的生疏和隔膜。对此,再要求这只小品能绽放出艺术之花,实在是与虎谋皮般地为难。这就触碰到了作者需要熟悉生活的常说常新的古老话题。创作话剧小品,在熟悉的生活中选择题材,能事半功倍,否则就是缘木求鱼。就笔者目力所及看,许多话剧小品的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这里。笔者与《半句话》的作者溪源是同行,更是忘年交,对文艺汇演的全过程十分熟悉的溪源,创作话剧小品《半句话》就有丝丝入扣、逻辑缜密的底气和能力。
三、人物。话剧小品《半句话》中的局长、小马和雪梅三个人物形象十分生动,相信只要看过演出的观众,都会留下深刻印象。局长一心“唯上”,顾虑重重举步维艰;创作室主任小马见风使舵,言行中吐露出的滑稽发自内心;雪梅这个群众评委则爱憎分明,率真可爱。一只话剧小品,如果能够成功塑造一两个人物形象,就可以算得上成功,如果把小品里每个角色都写活了,那就上了品位。这应该是编剧需要追求的重要目标。
四、细节。一只话剧小品的戏剧结构一旦确定下来后,细节就该是它赖以存活的血液。《半句话》中的小马,为了摸准县委书记看戏时,对具体节目《鸡笼风波》评价时所说的“这个戏嘛……”半句话的真正意思,拿出一块面镜,反复模拟县委书记的面部表情这个细节,简直就是一根银针,直扎穴位。雪梅对小马的不屑和对局长善意的批评,凸显小品的光明靓丽的底色。结尾时,局长得知县委书记真正意思后的轻松整装和一系列动作,准确传神。可以说,《半句话》是一系列细节在其戏剧结构中的完美展现,细节成就了它。《半句话》可以作为一本活的教材,能够让其他编剧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借鉴,从而少走弯路。而它对细节的挑选、运用并恰如其分地与人物融合在一起的技法,尤其突出,令人称道。
五、题旨。笔者认为,评判一只话剧小品有三个维度,即以人物境界论高下,以艺术表达论成败,以题旨意蕴论深浅。三者之中,以题旨意蕴论深浅尤为重要。一只话剧小品面向社会演出,一定是以“新”为基础,然后才得以振翅翱翔在艺术的天空。题材的新、视角的新、人物的新、结构的新、语言的新等,最后在题旨意蕴的新(或者说深刻)的统领下,这只话剧小品才有可能走得更远,才有可能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可喜的是,《半句话》基本做到了这一点。
话剧小品的剧本成熟了,接下来的环节是由导演进行排练。首先是选择导演。编剧或者艺术生产单位在确定导演之前,应该有一个选择的过程,就是了解该导演以前的作品,从中知晓该导演的艺术风格,看其与即将投排的话剧小品风格是否相符。笔者经常发现,一些话剧小品生产单位确定导演时,看的是导演的当下名气,而对其艺术风格则不顾不问。错误地认为,该导演曾成功导演了许多其它作品,这次我们请他也一定能够成功。就笔者所见,许多地方都曾出现过这样的实例。如今,有这样一种戏剧现象,即不追求天长地久,只谋求一时拥有。各地、特别是县市以下的文艺单位,大多没有下力气培养本地戏剧编剧、导演甚至本单位演员的决心和计划,“外请”是他们最偏爱和轻松的“捷径”。我们时常会看见,一些戏剧赛事中,某某“名”编、“名”导、“名”演忙得真是个不亦乐乎,赶场子满天飞,分身乏术。所以,一个地方戏剧事业的发展,需具备戏剧艺术生产各个环节的本土专业人才,是地方文化发展繁荣的铁律。
排戏要吃透剧本。话剧小品生产单位一定要对自己即将投排的小品剧本吃透,在艺术指标上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自己内行了,有底气了,就不会走弯路,就能锦上添花。外行领导内行,再加上政绩工程的投机和冲动,即便能产生一时的轰动,但终究总有水落石出时,无情失败的结局必将在所难免。外请导演签订合同时,双方应均有被“叫停”的条款,即导演可以终止本次导演工作,生产单位也可以终止本次话剧小品排练工作。凭着对艺术的忠诚,及时止损,就是进步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