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设计在人物创作中的重要性
2021-11-14任柯诺
■任柯诺
演员对肢体语言的把控,是创造人物的重要环节,要求演员需要适度设计自己的肢体语言,运用得自然充分,不能为了表现而表现。角色的性格变化、心理变化等诸多因素,都可以从肢体语言中渗透出来,要全面地、深刻地剖析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设计准确的人物语言和肢体语言,准确地诠释出立体鲜活的人物。
一、肢体语言对人物塑造的探索
肢体语言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表情和肢体去准确且丰富地传递角色信息。著名导演梅耶荷德在挑选演员时,就格外注重演员在规定情景中的肢体表现力。演员往往通过自己的身体来传递身份、情感、态度、人物关系、内心状态等信息,为了能够更加鲜活地展现出角色的精神世界。优秀演员往往能够将这种肢体表达运用到极致,让观众准确地感受到角色当前的心境。因此肢体语言对于角色的创造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作用。
肢体语言是表演的一部分,也是演员必须具备的技能。只有找到准确的肢体语言,才能提升角色的张力,设计过度必然适得其反。肢体语言设计需要结合故事内容、时代背景、人物小传、人物关系等因素,要求演员要吃透剧本,深刻理解台词背后的内容,设计合理的肢体语言去丰富展现潜台词,并合理控制,避免过度表达。舞台对于表演者是神圣的,舞台上的一举一动都要经过精心设计,要恰到好处地展现出角色的特点,无论是一颦一笑,还是举手投足。现在媒体平台众多,观众的选择也广泛,网络上常常会看到观众对某些演员的表演提出自己的看法,例如夸张的肢体语言扭曲了整个作品的整体美感,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可能会感受到一些不适。因此,肢体语言是源于生活并贯穿于表演中的,我们在设计肢体语言时要生活、要准确。即使演员和角色本身产生了极大的共鸣,也不可过度释放,要合理运用肢体表达。
如何更好地控制肢体语言,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思考。首先是通过外部控制,作为演员,要成功演绎一个角色,就必须对这个角色整体有一个清晰地认识,要充分了解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特征。肢体语言本质上是人内心情感的一种自然流露,要准确认识角色的身份、性格特点、捋清心路历程,设计合理的体态特征,找到符合这个人物的习惯性动作,为这些惯性行为找到根,让角色很自然地将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在日常排练中,除了台词等方面的练习,模仿是很重要的训练手段,同时要深刻理解导演对人物的要求,将剧本中的人物鲜活地展现出来。肢体语言的控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动,良好的外部控制对演员诠释角色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较为依赖演员自身的素质。根据调查情况来看,一个演员的感受能力越强、心理控制力越强大,那么他对肢体语言的演绎也会更丰富。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表演“他听完电话后哭了”,一般可能会直接选择再放下电话后放声大哭,虽然这样可以之间让观众看到结果,但这样情绪变化太快,缺少细节和过程的展现;我们要注重事件给予我们的刺激,细腻地展现内心情绪的波动,设计准确的肢体语言,例如其在放下电话时因悲伤造成的迟疑或激动,借助肢体靠墙滑坐在地或瘫坐或借力支撑等肢体方式,更丰富地传达悲伤难过,这样的肢体语言能让观众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角色的悲伤。此外不同的表演形式有着不同分寸的肢体语言控制,例如在戏剧表演中,演员往往采取较为放大的情感表达方式,而在影视剧中则要采用内敛的、细腻的、生活化的方式。
二、肢体语言对人物的塑造
从出生开始计算生存时间,以年为计算单位,产生了年龄的概念。现实生活中,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承载着那个时期的历史背景所带来的价值观、社会观和家庭观等等方面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出生、生活经历、教育背景,我们要从年龄入手,进行合理的肢体设计。比如年轻人和老年人,肢体机能就存在很大的差异。年轻人青春有活力,高效快节奏,面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了信心;老年人稳重、迟缓、沧桑等。通过最基础的肢体细节设计,体现在走路、吃饭、说话、反应等行为中,都会有很大的差异。
我们可以从人物的内在和外在来设计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性格决定了每个角色的独特性,肢体语言同样具有特性,要把这种差异找出来。比方说当拿到一个性格活泼的角色时,可以采用轻快的语调,略加调皮的表达,肢体轻巧而热情,这样的元素很容易让观众感受到人物的活泼和亲和力。如果表现一个阴冷残酷的人,就需要收敛好自己的情绪,少而沉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不大但具有强劲的爆发力,去传递人物特定情况下的极端性格。那在表现焦虑的人物性格时,就可以加入更多的小动作,比如说下意识摸头发、掰手指,呼吸局促,目光沉重,行走慌乱等等。这些方式告诉我们,利用好自己的肢体语言,能够从外部充分反映出一个角色鲜明的特点,从而准确传递人物的性格和状态。
虽然演员需要充分诠释人物角色,但是肢体语言设计不能过于夸张的肢体语言,一旦表现得过于夸张,就会变得浮夸,会对角色造成伤害,会对观众的观影感受造成极大的影响。比如我们在欣赏戏曲作品时,会发现戏曲演员在表演愤怒时会运用垂手耸肩等动作,并且动作幅度都较大,这样表现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多地感染观众,表现规定情境中的人物情绪,但是将这样的肢体语言放到生活中来看,那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所以演员一定要掌握好肢体语言表达的度,既要有高于生活的表现力,又不能脱离生活显得过于生硬夸张。虽然表演时的一些设定并不真实,但演员需要让自己充分相信,并设计特有的人物肢体语言。因此,对手戏的好处就是能够互相刺激,促使同台表演的演员展现真实准确的人物状态。如何将人物和剧本的真情实感展现出来,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表演教学的第一步都是模仿,模仿是最直接感受人物、环境和情感的方式。举个例子,要求人物表演接到一个悲伤的电话。此时,演员需要表演接电话的动作,同时把悲伤的情感流露出来,根据演员的个人习惯设计表演,把情绪真实传达给观众,在表演初始过程中进行模仿,这是最常用的方式,也是演员的基本功。演员本身是理性的,而演员的台词和肢体语言是感性的,理性和感性在这个过程中是相互驾驭的,矛盾的两者,终将是互相配合,呈现更好的效果。
三、肢体语言如何表现角色
剧本由故事背景、环境、事件、人物等构成,众多戏剧情节决定了每个人物的肢体语言表达方式,也可以说是创作者思维模式的一种体现,在各种类的表演作品当中,有注重肢体语言为主的风格样式,有注重内心深度细度的风格样式等,这其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经典的人物设计和肢体语言设计,本身就很值得去欣赏和品味。如果我们在戏剧创作中忽视肢体语言设计,那么人物失去的不仅仅是人物色彩和感染力了。反之演员一旦盲目追求肢体语言的到位或夸张,而不注重深刻剖析人物的思想与内涵,那么所呈现出的结果势必会形式大于内容。恩格斯认为戏剧要达到较大的思想内涵和意识到历史的方向,同莎士比亚的作品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
人物在交流时所表现出的表情、动作和手势是肢体语言的主要组成,结合人物的语言表达,我们能通过整体的表达来感受到人物的主体情绪,能够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当你对一个人有好感时,你的身体会不自觉地向那个人靠近,当那个人说话时,你会认真倾听,然而在身体靠近的同时,双腿也会有往后缩的倾向,同理,当你发现有人面向你、并向你靠近的时候,你也可以认定这个人对你具备好奇心。相反,当你对一个人并没有好感,甚至感到排斥的时候,你会表现出距离感,通常会远离、后靠和表情上的刻意。当一个人出低迷情绪时,不自觉的会肢体懈怠、僵硬。当人物被强迫服从时,会下意识的收拢双肩、放低眼神、肌肉收紧,这样的肢体语言同时还能带出人物的自卑情绪,如果一直贯穿这样的特定动作,那么自然而然会给观众呈现出一个逃避生活、自卑可怜的人物形象。
肢体动作的节奏、力量及张力,都是决定肢体语言的重要元素,他们共同映射了角色的性格色彩与内心表现,也是肢体语言刻画人物的重要因素。除了语言表现外,人的肢体行为也会反映出更多的潜在内容。
作为一种无声语言,肢体语言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和真实性。当人物选择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出一些特定想法和行为时,那么肢体行为就从原来单纯的动作转变成了一种表现语言,所以,设计赋予肢体特性和思想的肢体语言才是有意义的。
为提高表演专业学生的肢体语言表现力,表演专业通常会开设模拟教学课程,这也是基础教学的一部分。模拟教学分为人物和动物两个部分,在人物模拟部分,可以设定一个人物角色和场景,例如让年轻的学生模拟老年人的走路姿势、体态特征,可以加上吃东西等动作要求,同时整体的服装和姿态都要符合老年人的特点。以糖葫芦为例,人物手持糖葫芦,颤颤巍巍的手部细节,设计衰老后的身体特征;在品鉴糖葫芦时,老年人牙口不好,在咀嚼时动作比较缓慢;同时老年人比较节约,生怕浪费粮食,用手接着糖葫芦的动作,也能够很好的表现出老者的生活习惯。这一系列的肢体语言,都能够很好的展现人物角色的典型特点,通过这些动作去传达人物的内在特点。肢体语言训练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表现力,通过观察、模仿、想象、表现等一系列过程,最终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
结语
在任何一种形式的艺术表演中,我们都要充分肯定肢体语言表现力的独特价值,它不仅拉近了演员与观众之间的感受距离,还能充分展现故事的中心思想与艺术内涵,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观赏感受。演员通过自己对肢体动作的把控和设计,可以直观地展现自己对角色人物的理解与剖析,让观众更进一步感受这个人物的行为方式与生存环境带来的冲击,真正做到让角色跃然纸上。而故事情节中的情节递进与情感纠葛也是依靠多样的表现力及肢体语言展现出来的,导演通过调动演员的多种表现力和对整体情节、节奏的把控,可以更好地感染观众。总而言之,我们要合理并准确地运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人物,并更进一步推进故事情节,让每一个角色都变得鲜活而富有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