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研读剧本努力演活人物
——我在高甲戏《春草闯堂》中饰演李半月一角体会
2022-01-09蔡美珊
■蔡美珊
(作者单位: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
高甲戏发展源流,自明末清初的宋江阵雏形至此,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高甲戏善演宫庭戏,丑角、旦角别具特色,旦角中的“闺门旦”科步细腻,感情含蓄。我从艺校毕业到剧团参加工作之后,很荣幸能参演高甲精典传统戏《春草闯堂》中的“闺门旦”李半月,而且一演就是二十几年,对李半月这个角色有较深的体会。《春草闯堂》主要讲述:吏部尚书之子吴独,调戏相国小姐李半月,打死民女张玉莲,被义士薛玫庭愤而击毙。尚书夫人迫令知府胡进处死薛玫庭,李半月贴身丫环春草闯堂辩理,冒认薛玫庭为相府姑爷,胡进到相府对证,李半月经春草劝说,权认薛玫庭为未婚夫,相国李仲钦在京闻讯,以为有碍家声,写信命胡进就地处决薛玫庭,适逢李半月偕春草进京,巧改信件,知府接信后,大张旗鼓,亲自送薛玫庭进京完婚,百官到府祝贺,皇帝也恩赐“佳偶天成”匾额,李仲钦弄巧成拙,只好认了这门婚事。
作为演员,揣摩出人物性格心理特点,运用熟稔的表演程式来进行舞台呈现,这个角色才是立体而丰满的。我从剧本中去,到舞台上来,始终以人物的情节动线为准,抓好心理动机,让这个角色活起来,而非只是一个行当的表演;同时也精心琢磨出相对应的包括唱念、科步等程式,让人物充满戏剧冲突内核的同时,又不至于如同话剧加唱。两方面的深入探索与融合,令传统的戏曲样式有了现代的延拓性,同时让人物的戏剧行为有了充分的逻辑情理。也正是有了这个前提,我才能在舞台上尽可能完美地追求“词能达意,话如其人”。
我所饰演的这位“李半月”是宰相府的千金大小姐,又是独女,是宰相的掌上明珠,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通晓古今,熟读《女诫》《女论语》《内训》《女范捷录》等有关于三从四德的书,因此她的言行举止、一笑一颦一定是非常规范、规矩的,这就要求在舞台上的形象艺术展现上要端庄、得体、大方。应该来说,这是所属行当——“闺门旦”的表演基本要求,但立于行当之上,则须从中“存同求异”。比如她的出身决定了她不同于小家碧玉的表演,也不等同于寻常官吏之女的眼光视角。她虽陷于纲常而难免遇见矛盾时显示出三分犹豫,但临危决断,又能敢于担当和应对。文本中对这个人物的这几处细微刻画,正好来源自该人物宰相独女的成长过程中,原生家庭所赋予的必然的性格因子。因此在刻画人物上,她不同于其他闺门旦的优柔,她的婉约之中带着三分英气,处理矛盾虽常处两难,但她仍坚定遵循自己内心深处的道德判断。于是,我对于这个人物的表现,从传统程式中,酝酿细微的动作“异化”,让行当的人物转变为人物的行当。
第一,在台步上要缓而稳。比如出场的第一次亮相,她的台步必须跟她的贴身随婢要有很大的区别,稳稳地、轻盈的!即使在第四场听到春草说薛玖庭因为打死吴独,而被吴夫人要求胡知府要把他打死时,内心虽然着急,但是台步也不能慌乱,可以走快一点但表现出来的依然是要稳!这是身居相府,成长于复杂官场环境下的从容淡定。
第二,眼不乱瞟,形体不乱动。第一场喊春草带路下乡时,只是脸会稍微转向春草,叫秋花拿家法过来也是,很多时候在吩咐春草、秋花,或者跟她们交流的时候都不适合直接面对她们、直视她们,这样的表现有助于体现小姐地位的尊贵与端庄;在危急的时候得到薛玖庭的出手相救后,心中百般感激上前道谢,表现出来的也只是上身微微欠身施礼说到:多蒙相助,感激不尽!当薛玖庭告别时,李半月不自主地抬眼向薛玖庭要离去的方向,眼尾又扫到春草正看着自己,赶忙把眼神收回来,仅一个不自主的眼神,就让观众捕捉到小姐对薛玖庭的好感、不舍,为接下去李半月小姐的情感发展作铺垫。特别是要下场时薛玖庭让李半月小姐先走,李半月从薛玖庭前面走过去要到边幕时顿住脚慢慢回身望了一眼薛玖庭含羞下场。这些眼神、形体都要处理得含蓄、得当。
第三,这个角色感情内敛、喜怒不太形于色。在从第一场遇薛玖庭搭救后心生好感,到第四场的知府面前认婿,内心情感的微妙变化从第四场开场前面的四句唱就有体现“一片春愁沾柳絮,华山道上绾着侬心不去,自归来暗然回味,婉似别离情绪。”在这段表演中,表情的处理上不用过多的表演在里面,主要是通过眼神流露出来的迷离、甜甜的又有一点愁思,让人感觉人物内心淡淡的思愁,对薛玖庭华山相救、一路护送的情景回忆,一种少女对英雄的心生好感,莫名思起的情感,在深闺独处时百无聊耐的触动。这种初起的情感,内在感情有了,脸部表情就不宜太多。而当听到薛玖庭是为了救民女张玉莲才打死吴独,又不拒捕,而是去自行投案时,大为触动敬佩,由衷赞叹道:“真是大丈夫呀!”这应该是李半月对薛玖庭的进一步好感,因此这句话至关重要,虽然从小姐的表情当中不太能让观众强烈感受到变化,但内心的情感传达必须要给到;而听到春草在公堂上为了阻止吴夫人跟胡知府对薛玖庭动刑,情急中认了薛玖庭是李府姑爷时,李半月震惊、气恼、害羞的各种情绪表现,是全剧比较大的表情转变,形体上也有比较大的动作体现,对三春草的自作主张胡乱承认,情绪的表达是可以此较直接的通过拿家法打春草,还有水袖的一些表演来体现;而在知府的一再追问,实在骑虎难下的情况下,不得不承认了春草公堂认婿一事属实,一声:“春草之言是也。”像是使劲全身力气挤出来的一句话,让她羞得只能撩起水裙挡住自己的脸。在这场李半月最重要的戏中,她内心情感的微妙变化,情绪的转变,表情的管理都要拿捏得当,分寸要把握好,包括语气的轻重缓急,都要恰到好处!
第四,在表现她大方、得体、稳重的前提下,也不能忽视她是一位女儿,在父亲面前也有骄气小孩性格的一面。在第五场,进京跟她父亲说明事情的前因后果时,在父亲面前表现出一个女儿的骄、耍赖。与爹爹分辨薛玖庭跟吴独的是非时,先是哭诉被吴独如何的羞辱,满腹的委曲在爹爹面前要尽显柔弱无助、楚楚可怜。当然在公堂认婿非同小可,老宰相非常生气,并不因为女儿的哭诉而轻易的原谅,狠狠地责骂了春草跟李半月,无奈的李半月只能耍赖、任性地低声哭诉起来,一半是真的委曲,一半是春草的示意,她应该也是清楚爹爹见不得她哭,这里的哭一定是要边跟父亲辩解自己并非逾闲苟且之人,不过是为正义而救人一命,为什么得不到爹爹的谅解的委曲,再加上春草的使弄真的难过起来,而不能只看春草的示意而哭。真说、真感受才能情真地表现出来。这里对父亲的任性撒娇也要有节制,毕竟老相爷的威严在那摆着呢。改书这一节,要把信中的“不救南牢李世民的‘不’字改为‘本’字;首付京都来领赏‘首付’的改为‘首府’”,思索时,突然有了主意的眼神是聪慧的得意的,让观众叹服这个小姐不但美丽、端庄而且通晓古今,有学识!改书后的欢喜、满意可以用轻快的台步、唱,稍微舒展的身段来表现。
总之在整个表演中,这个集美丽、智慧、端庄于一身的小姐的表演一定不可流于外表形式上表演的轻佻,她的戏剧行为既框定于传统程式的架构之中,同时又源自于人物真实的内心运动。一个立体的人,必然是一个复杂的人。而整出《春草闯堂》看下来,从我塑造这个人物的理解里看,我更觉得她是一个甚至重于主角分量的角色,因为在该剧的情节推动上,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这个人物在事件的一波三折中得到了成长。从恪守闺中到邂逅英雄、从赞许英雄到心生爱慕、从忌讳犹豫到改信救人……她的一系列成长脉络是清晰的。尽管表面上看,是“春草”促成了前因后果,但真正的完成一系列戏剧动作,跳过情节中的每一道坎,情理之中地冲向激励事件的,是“李半月”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次起心动念。因此,她的一举一动、一说一唱都不可随意,深挖人物心灵深处的每一次波动,将一切的戏曲形式表演尊重于角色的刻画需要,这样 才能活灵活现地展现于观众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