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疆高中美术课堂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

2021-11-13李宗明

学习与科普 2021年27期
关键词:边疆地区高中美术德育教育

李宗明

摘要:随着德育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各个学科不断的将德育教育理念融入学科育人体系之中,实现学科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共同增长。德育教育理念融入高中美术教学机制中,有助于教师更好的把握课程教育的方向,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绘画方法,培育学生的艺术素养。因而,本文以“高中美术”为研究对象,对于“边疆地区的高中美术课程渗透德育教育理念的策略”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高中美术;德育教育;边疆地区;教学策略;学生

引言:

边疆地区一直处于较为偏远,较为落后的地带,导致了边疆地区的美术教育开展也受到了阻碍。教师将德育教育理念渗透到边疆地区,有助于边疆学校更好的认识艺术课程教育,重视美术课程的开展,因而,本文基于德育教育理念之下,边疆地区高中美术课程的开展产生了以下认识:

一、美术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美育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润滑剂

随着应试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刻,教育走向也不断的发生变化。高中的美术课程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出现了教学偏差,教师更加关注理论化的教学,而忽视了美术的实践课程,造成了高中美术教学效率较低,教学质量较差问题的出现。因而,教师将美术教育与德育教育理念相融合,有助于减化应试教育的弊端,促进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合,实现教学的双增长。德育美育的教学模式,使得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更好地落实到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之中,不断地引导教师的教学方向,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转变教学的目标导向,实现高中美术课程的高质量教学。

(二)美育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和完善人格

教师将德育教育理念与美术课程教育理念相结合,有助于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更好的完善学生的人格。在艺术作品鉴赏的过程之中,教师将美术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与艺术素养的培养,良好行为与道德品质的教学引导相结合,使得学生在感悟艺术作品的同时,深化自身的学习能力,完善自身的道德品质。这种融合发展的教学模式既实现了艺术领域的高质量教学,又实现了道德培养领域的高质量教育,成为了各个高中学校艺术教学的首选模式。

(三)美育可以树立审美心理,从而完善学生的健康个性

基于德育教育背景之下,教师将德育教育理念与美术课程教学相结合,能够在绘画创作与作品赏析的过程之中,帮学生树立审美观念。通过深刻的感悟艺术作品背后的力量,完善学生的理论化学习,促进学生在后续的课程之中,更好地汲取这种审美力量,养成审美观念,完善自身的健康个性,实现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要深刻的认识到德育教育的影响意义,有机的渗透德育教学观念,更好的培育学生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

二、边疆高中美术课堂德育渗透的策略

(一)结合课程教学元素有机渗透

基于德育教育背景之下,教师结合美术课程教学的元素,有机渗透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美育素养。在高中美术教学阶段,教师要不断的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深化对于美育的教学理解,不断的为传统美术教学课堂融入新时代的发展要素,促进传统美术教学的转型。基于德育美育的教学引导之下,教师要在讲解书本当中的内容时,要有意识的渗透高中美术课程的特色化教学元素,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内容的学习兴趣,是使得学生的学习如何绘画,如何鉴赏美术作品时,形成自身的美育素养。在高中的美术课程的学习当中,教师要在课前规划好这节课的讲解内容,将书本当中的理论知识与德育教学引导有机结合,将德育教育理念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之中,深化德育教育的影响作用。在美术课上,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不仅仅一种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关系,更是一种沟通交流,情感交流的关系,这种师生关系的有效建立为课程教学元素的有机渗透开辟了新的路径,为美育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教师在讲解《原来可以这样玩--水性材料肌理初探》的高中美术专题教学时,教师能够有效的引入傈僳族怒族的一些特色的水彩作品,先让学生对于本族的水彩作品有一定的认识,在这基础之上,开展课程的教学活动。教师结合美术课程的教学元素,构建活跃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积极分享,发表自身对于傈僳族怒族人水彩绘画的独到见解。这种融合了民族教学的教学模式突出了美术表现、创意实践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深度感受美,表现美,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有效的落实了德育美育教学的教学宗旨。《解构色彩》课程在本学年面向高二年级的学生开设,旨在通过此阶段的学习,改变以往固化的构图观念,捕捉描绘对象的特质,用“打散-重组”的形式表现物象,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解构色彩》的课堂中,基于傈僳族怒族的民族文化背景之下,教师通过对“解构的概念”、“解构在室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色彩解构的方法”、“色彩重构的方法”、“色彩重组的方法”、“实践操作的方法”等内容的讲解,有效的将德育教育理念贯彻落实在课程独到教学元素之中,引导学生们在学习美术的知识时进行形体转变实践。通过解构作品的临摹和解构静物创作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同时掌握色彩与形体解构的创作方法。

(二)教师团队与优秀学生教学引导

在高中美术教育之中,教师与优秀学生的引导作用为德育美育的深化开辟了又一新的实践路径。在高中美术教学当中,教师要将美术作品的鉴赏与评析与实践化的绘画创作,作品模拟等活动教学结合,在教学当中加入教师自身对于绘画作品的认识与理解,加入自身对于美术作品的专业性评价,使得学生能够基于教师的思路之上更好的理解艺术作品所传递的文化力量,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等等。教师通过运用这种教学引导的方式来间接的影响与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内容,感悟绘画作品背后的艺术魅力。在美术教学当中,教师对于美术教学的专业性以及对于美术的向往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對于艺术的热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绘画作品的探索,激励学生积极的进行思考,锻炼自身的艺术感悟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就会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学生,对于绘画作品有着独到的见解,能够自主的进行绘画的创作与作品赏析等等。进而,优秀的学生会影响到更多的学生进行努力,这种循环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美术课程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通过教师与优秀的学生有效的引领,更多的学生能够自主的融入到美术教学课程之中,从绘画创作中感悟实践出真知的学习方法,从作品鉴赏中感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学习毅力以及“志当存高远”的学习目标。这种教学机制有助于实现美术课程教学的德育教育理念。

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于《生活韵美 书画寄情》的专题教学时,可以聘请相关领域的对傈僳族怒族文化较为了解的教师进行授课,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部分的美术内容,深化学生的认识。教师团队可以通过带领学生欣赏傈僳族怒族的一些岩画,弩弓,民居等,通过视频鉴赏,图片鉴赏的教学方式解读傈僳族怒族人对自然认识能力和审美文化的的认识,通过这种便于了解课程内容,便于吸收课程知识的教学模式,落实德育教育的核心教学理念,实现边疆地区高中美术课程的转型发展。2021学年的美术课程除了在校内开设绘画、设计类课程外,同时也为学生们打造自我展示的机会与平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艺术技能和修养。为了集中性的展示优秀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呈现并记录学生们在艺术创作上的成长轨迹。 本次展览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是本民族地区优秀学生设计作品,第二板块是各年级基础教学作品,第三板块是在建党100周年之际,福贡人民的脱贫攻坚成果以及全民小康生活绘制的创作作品。其中在美术课程中产出的作品还特意设计制作了作品集,以供学生们互相交流学习、体验作品带来的收获感,同时也为美术课程留下了重要的学生成长资料。通过这种优秀作品的展示,激发学生向着这些优秀的学生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进取心,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落实德育美育的核心教学理念。学校美术教师团队,用他们的风采与激情展现了多样化、创新性、跨界融合与匠心独运的美育方式,传递了以美育人为主导、科学技术为辅助的美育精神,体现了落实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美感课堂”审美目标。

(三)理论实践结合落实德育教育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断的打破常规,促进美术课程教学的改革。在美术课程当中融入德育美育情怀的培养,首先要通过教师的自身感悟,向学生们传递艺术作品背后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深刻的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深刻理解绘画作品所要传递的时代力量,进而,帮助学生从绘画作品之中汲取力量,吸收优秀的创作精神,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美育素养。在理论教学课堂之中,教师要避免应试教育的繁文缛节,深化德育教育的实际影响作用,结合课程教学元素,将自身对于美术绘画方法,创作理念,鉴赏技巧等等知识内容以更加多样化,灵活度更高的教学方式传递给学生,例如:教师可以将艺术作品鉴赏的方法蕴涵到视频教学之中,充分的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便捷性,帮助学生提炼艺术鉴赏的方法,实现多样化,高效率课程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渗透了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要适当的借助外界的力量,培育自身的美育情怀。在活动教学当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的交流与沟通,阐述自身对于绘画的真知灼见,在自身的绘画当中不断的思考,通过大量的绘画实践,更好的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建议。在高中阶段的美术课堂当中,教师不能仅局限于美术课程理论的讲解,不能将眼光局限于应试教育的内容,也要安排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练习,深化实践化教学的影响意义。学生在实践之中学到的道理远远胜于单纯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能够单独进行,必须要相辅相成,扬长避短,实现教学的共同增长。

例如:张晓飞教师在讲解《速写——创意速写》时,重培养学生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等美术素养,有效的贯彻落实实践化教学于理论化教学相结合的德育美育教学。以这种创意速写的实践教学活动是基于傈僳族怒族的民族教育特色进行展开的,能够更好的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艺术作品奖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层层深入 课程教学之中浸润“德育美育”的教学内涵。这种理论教学与实践化教学的学习模式有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助于教师更好的理解學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到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力量,感悟艺术创作的真谛。帮助教师更好的落实德育美育教学,规划课程教学的内容。在《质感与表现》的特色化课堂中,教师通过“认识绘画中的质感”、“初识质感的表现手段”、“探究质感的表现技巧和方法”、“感知和表现”“影响质感表现的因素”五个版块对绘画中质感的表现方法及特点进行了详尽的讲解,运用大量实例帮助学生更好的认知和理解。在掌握了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们进行质感表达的创作实践,让学生们充分体会了质感的表现方式,提升了质感表达的专业技能,形成大量优秀的作品。理论化教学与实践化教学的双向教学模式,有助于弱化现阶段边疆地区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的弊端,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将已经学到的知识落实到实践之中,检验自身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更好的促进自身的能力培养。

三、结束语

在边疆地区的美术教学之中,虽然面临着教育资金缺乏,教学资源较弱,教师的专业化教学能力不足,普遍的社会意识对美术课程并不重视等等多方面的原因,在不断的落实德育美育教学之中,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效的结合课程教学元素渗透德育核心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感悟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力量,有效的培育了学生坚持不懈的毅力,爱党爱国的情怀,团结互助的品质,于实践中检查真理的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 李学奇.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花山岩画在民族地区高中美术课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民族博览,2020(16):39-40. DOI:10.3969/j.issn.1007-4198.2020.16.026.

[2] 韩继强. 应试美术与高校美术教育的错位对接[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4):77-78. DOI:10.3969/j.issn.1672-5409.2011.04.034.

[3] 杨永俊. 浅析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J]. 考试周刊,2021(18):159-160.

[4] 计明礼. 新媒体环境下高中美术鉴赏课渗透德育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 记者观察,2020(12):88. DOI:10.3969/j.issn.1004-3799(s).2020.12.076.

[5] 黄坚. 高中美术鉴赏课德育渗透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 文渊(高中版),2020(6):322-323. DOI:10.12252/j.issn.2096-6288.2020.06. 449.

[6] 喻丽丽. 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 软件(电子版),2020(2):109.

[7] 李志. 高中美术鉴赏与德育融合的教学解析[J]. 青春岁月,2019(1):171. DOI:10.3969/j.issn.1007-5070.2019.01.143.

[8] 晏连珍. 高中美术教学中深化德育路径的策略研究[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6):475.

猜你喜欢

边疆地区高中美术德育教育
关于边疆地区如何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的研究与思考
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打造边疆地市报影响力,锤炼过硬新闻队伍
云南边疆地区大学生科学民族观、宗教观教育研究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