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竹笋 大产业
2021-11-13曹钰溪
曹钰溪
益阳市桃江县群山连绵,无山不竹,俯瞰而望,数万公顷青青翠竹漫山遍野、层层叠叠。置身其中,只听清风起处,一片沙沙之声,令人爽心悦耳。
“笋,竹萌也,可以为菜肴。”竹笋,竹子的幼芽,早在数千年前就成为人们的席上珍馐,现今在桃江人民的手中大放异彩。依靠着丰富的竹资源,桃江县大力发展竹笋产业,现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竹笋产品集散中心之一。
鲜笋、玉兰片、笋干、复水笋、酸菜笋、清水笋、即食笋……桃江县的竹笋产品种类繁多。在成为这一道道美味前,竹笋会经历采摘、清洗、挑选、整形、分级、高温杀菌、包装等种种工序。等到“打磨”结束,蜕变升级的竹笋便会被送往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待人品尝。
要想在这么多竹笋产品中脱颖而出,没点“绝技”可不行!位于桃江县马迹塘镇工业园的竹缘林科开发有限公司就有着自己的“拿手好菜”——“竹聚缘”烤笋尖、“竹聚缘”黄皮笋,这两款竹笋产品都曾获得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农产品金奖。
竹缘林科的老板肖学文回忆起开发这些竹笋产品的经历,满是感慨:“我们连续碰到了3年的自然灾害。一开始是冰冻,然后又经历了旱灾,我们的竹笋长得不是很好。当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了放弃的念头。”
“但是桃江县很重视我们这些竹笋加工企业。”肖学文认为今天的成就与自己的努力分不开,同时也与桃江县的帮助扶持分不开,“政府和有关部门一个一个地把我们的问题解决了。”
近年来,在政府扶持下,桃江县竹笋基地和加工企业有了大幅增长。目前,桃江县已发展笋用林6200公顷,连片66.67公顷以上笋用林基地达4个,6.67~66.67公顷的笋用林基地46个,竹笋加工企業29家。
为了提升竹笋产业价值,引导其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桃江县还引进了惊石农业等全国竹笋龙头企业,让其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其他竹笋企业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在惊石农业的引领下,鲜笋收购价从1.4元/公斤提高到3元/公斤,收购量从3500万公斤提高到7500万公斤。”桃江县林业局长颜克强说,“我们县林业局牵头制订了《复水毛竹笋加工技术规程》省级地方标准,通过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批准发布,桃江竹笋生产技术成为全省‘行标。同时,我们还在标准信息平台发布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桃江竹笋》团体标准,我们的竹笋标准体系越来越完善了。”
竹笋产业蓬勃发展,带动了全县竹笋培育和加工的热潮,林农们的收入随之“水涨船高”。
家住马迹塘镇益阳仑村的刘满余,自有竹笋基地2公顷,今年已向本村亿阳仑生态食品有限公司交鲜笋5500公斤,收入12000元。刘满余在去年脱贫出列,“满满有余”的生活就在眼前。
像刘满余这样育笋、挖笋的林农,在益阳仑村达80%以上。今年,全村挖笋110多万公斤,挖笋户户均增收近4000元。还有一些林农选择在竹笋企业务工,他们每年的劳务收入共计近80万元。目前,全村年竹笋产业收入共计在300万元以上。益阳仑村成了全县远近闻名的竹笋专业村。
何震是亿阳仑生态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以前一直在外地经商。这几年,家乡的竹笋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他也产生了想要试一试的想法,“以前选择在外面干,是因为外面的条件比较好。现在我自己的家乡也发展得这么好了,我为什么不回来呢。”
于是,何震在益阳仑村建起了村上唯一一家竹笋企业。企业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越来越兴旺。“经过近3年的发展,我的基地现有100公顷竹笋两用林,公司有加工生产线两条,竹笋初加工分厂3家。2020年,我们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每年支付林农工工资120多万元,每年贫困户分红超过20万元。”何震自豪地介绍。
桃花江镇大华村,青竹环绕着一幢青瓦白墙的漂亮房子,里面传出热情的介绍声:“来,现在来看看我们的即食笋,鲜辣爽脆,非常好吃……”
这里是大华村的“直播大华”馆。“网红”“村播”会被受邀在直播馆内进行直播带货,帮助当地及周边村民销售竹笋等特色农副产品。
电商营销、直播带货为提升桃江竹笋的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有力切入点。桃江县高度重视电商产业发展,将其列入六大百亿产业培育计划,全面构建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电商体系。桃花江镇党委书记文志军表示,“我们将吸引更多‘网红‘村播进驻‘直播大华馆,积极打造‘网红村‘直播村和新型电商‘洼地。”
竹笋产业蒸蒸日上,使村容村貌也美丽升级。
竹笋基地为了提升竹林经济效益,会通过林地清理、修建林道等措施,改善竹林的成长条件。整修过的竹林成了当地村镇的一道的美丽景观。大华村利用竹林美景发展生态旅游,村里办起了竹笋体验游基地、农家乐、民宿……并配套建设了旅游基础设施,包括油沙路、环湖公路等。“村里建起了好看的房子,还铺了马路,比起之前整洁多了,也漂亮多了。”村民们高兴地说,“最重要的是,这漂亮可以当饭吃!”
曾是省级贫困村的大华村依托竹林资源和竹郁文化,大力发展竹笋产业和乡村旅游,实现了所有贫困户脱贫,华丽转身为市级美丽乡村。
桃江这片广袤的竹海,在林农们的辛勤培育下,伴着阳光和雨水,年复一年地茁壮成长。“下一步,我们将在竹笋产品研发、竹笋品牌推广方面加大力度,探索一条以竹绿山、以竹兴业、以竹富农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颜克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