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镜头
2021-11-13陈梦乔
陈梦乔
人生如电影,处处有镜头。带学生走进一节节语文课,其实就是带学生欣赏一场场电影。在电影中,导演可以用镜头的切换推拉、音乐烘托、风景画面渲染等各种手法表达故事,让观众完全沉浸在剧情当中。同样,在语文课中,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手法来激发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导演用电影镜头煽情,我们可以用文字煽情。
这个单元都是关于舐犊情深的文章,《慈母情深》《父爱之舟》中都有大量关于父爱母爱的“特写”镜头,所谓“爱的特写”是视距最近的镜头,放大画面内容,抓住重点、突出细节。那么抓住文章中的这些镜头,让孩子们想象和补白,在脑海中一遍遍放映,既是对文本文字的解读,又是情感的共鸣震动,不外乎就是在课堂上欣赏了一个个关于爱的电影镜头。
《慈母情深》很像一场独幕剧,主要背景就设置在母亲工作的车间。尽管只是向母亲要钱买一本长篇小说这件小事,但通过简洁的对话,还有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生动刻画了一个含辛茹苦、朴实无华、性格直率的母亲的形象。尤其是挣钱十分艰难的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角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以及不顾别人劝说“将钱塞在我手心里”等细节描写,将母爱的真切表现得朴素自然、温暖动人。
所以,我在课堂上就抓住这些镜头,放慢,再放慢,让孩子们的眼光随着镜头去走进,去读懂。
当镜头缓慢地在“母亲那双龟裂的手”上停留的时候,我让孩子们一遍遍去抚摸、去感受,这双龟裂的手曾经——
“这双龟裂的手曾经在多少个炎热的夏天反复这一遍又一遍的针线;这双龟裂的手曾经在多少个寒冷的夜晚一次又一次地刷洗着破旧的衣服;这双龟裂的手曾经在多少个寂寞的黄昏在震耳欲聋的机械声中进行着艰辛的编织。”
当镜头缓慢地在“我的母亲的眼睛”上停留的时候,我和孩子们都久久注视着这双特写镜头的眼睛,布满了褐色的血丝,是繁重的工作抑或是生活的重担?透过母亲这双眼睛,你似乎看到了——
“这双布满血丝的褐色的眼睛不知在多少个寒风呼啸的夜晚一眨不眨地盯着缝纫机上细细的针线;这双布满血丝的褐色的眼睛不知在多少个夜晚为了赶回工厂而在黄沙飞扬的路上来回奔跑;这双布满血色的褐色的眼睛更不知在多少个我们沉睡的夜晚还在为我们的衣食缝补着一个又一个的补丁。”
这一遍遍重复的关于爱的特写镜头,让孩子们学会运用文字煽情。孩子们从中读到了母亲的艰辛,更为母亲毫不犹豫掏出一块五毛钱给“我”买闲书的举动而震撼。我们可以读出,慈母对孩子的真挚情感,就在于哪怕自己备受艰辛,也会尽心竭力为孩子的希望撑起一片辽阔的天空。被生活重担压得喘不过气的母亲说不出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之类的哲理,但她知道,帮助“爱看书”的孩子,不让他追求的希望泯灭是至关重要的——这也许就是“慈母情深”的内涵所在。于是母爱的滋养最终成就了一个著名作家。或许可以这样说,梁晓声先生后来之所以能写出许多优秀作品,正是少年时从母亲手里接过那一块五毛钱,买了第一本长篇小说起步的。
《父爱之舟》是作者吴冠中所写的散文体裁的文学作品。在一般人的笔下,母爱如水般温柔,父爱如山般厚重,而著名画家吴冠中记忆中的父爱,却能载于小舟之中,飘入他的梦境。在为数不多的以父爱为题材的文章中,《父爱之舟》这篇回忆性散文可算是精品之一,它以情取胜。平白如话的语言里,蕴含着深厚的父子之情,细细咀嚼,别有一番滋味。文章所写的内容看似零碎,采用倒叙的手法,从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圆合。往事潜入梦中,说明往事难忘,更深刻地表现出父爱在“我”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文中四次写到姑爹的小船,以此贯穿全文,把种种往事连为一体,父爱与小舟不可分割,船来船往,“我”的感受也在变化,主题在叙述中得到了层层深化。最后一次提到小船时,作者明确地写道:“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至此点明题目,文章的主旨也得以揭示。
于是在带着孩子们感受父爱的含情脉脈后,我把镜头聚焦到了结尾——“……醒来,枕边一片湿。”梦中,“我”又哭了,父亲的深情换来了“我”的深情,这只承载着“我”童年、少年、青年的小船悠悠入梦来。意犹未尽的结尾,意犹未尽的孩子们——
“这一句话虽然短,但是语境深刻。枕边一片湿,这说明了作者在梦中留下了清晰的泪。是梦中那乌篷船又悠悠地划进了我的梦里,那船中缝补衣服的人儿可安好?字里行间虽然简单,表达的是那梦中无数次出现的背影从不曾磨灭。”
梦境中无数次交织出现的场景,点滴之间都是父亲的深情,父亲的爱于细腻中见温情,才有成为大画家的吴冠中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语文课堂如电影,需要我们作为导演,应细细打磨,细细雕琢,这样才能给孩子们呈现出精彩的电影成片。愿我和孩子们都能在一次次的课堂上,欣赏一场场自导自演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