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戏曲教学新策略探索
2021-11-13徐梦云
徐梦云
摘 要:京剧艺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戏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而戏曲音乐教学,对于非科班出身的音乐教师来说有一定难度,笔者努力探索“趣味”戏曲教学之路。由于电子锣鼓的音响效果好、简单易学,适合业余戏曲爱好者操作。这一产品特点很快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在初步研究电子锣鼓之后,在小学音乐花城版教材中找到适合的教学内容《报灯名》,此课丑角的念白、唱词和形式都能与电子锣鼓的运用相匹配,文章通过再现和分析《报灯名》案例的教学过程,共同探索小学音乐戏曲教学新策略。
关键词:戏曲教学;小学音乐;电子锣鼓
针对《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3—6年级学段学生提出“了解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及曲艺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片段”的要求,在小学阶段,戏曲教学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以下通过对花城版三年级数板《报灯名》的案例再现,运用新乐器电子锣鼓辅助教学,通过看听唱演等形式,让音乐课堂“戏趣生花”。
一、电子锣鼓的介绍
电子锣鼓的全称是便携式戏曲电子锣鼓,一般简称“电子锣鼓”,是一种新型的电子乐器,其专利发明人王长江先生这么介绍该产品:包括硅胶锣鼓板,硅胶锣鼓板上设置多个敲击锣鼓面并设置有控制器,硅胶锣鼓板内设有薄膜线路使敲击锣鼓面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内设置多个控制芯片;敲击锣鼓面下面通过硅胶柱接通触点,相应触点接通后控制芯片接通音频装置,输出相应的声音,其特征是,所述的控制芯片内的存储芯片存储有多个锣鼓音色,每个敲击锣鼓面对应一种锣鼓音色。所述的控制芯片内的存储的多个锣鼓音色是由专业剧团录音合成的,音色优美逼真。
简单来说,乐器芯片内储存了各种常用锣鼓的音色,接电之后,尽量用鼓棒或者手指敲击中间位置,就可以模拟锣鼓的声音,硅胶鼓板灵敏度良好,音量大小可调节,可连接音箱使用,满足戏曲业余爱好者的日常训练或者演出需求。
笔者根据电子锣鼓的便携和简单易操作的特点,将其加入到了部分戏曲教学的课堂当中,电子锣鼓新颖有趣,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课堂内容的实施和开展。
电子锣鼓的图示:
二、教学案例背景
我校是农村小学,学生对于京剧认识较为浅显,学生虽身处互联网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但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与戏曲有关的文化,传承了200多年的“老戲曲”怎么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呢?这是笔者作为一个缺乏丰富教学经验的新教师始终思索的问题。
于是,笔者选定了《报灯名》作为戏剧学习与鉴赏的第一课,之所以选择这一课,是希望在此特殊时期,让学生学习有趣新奇的课堂知识。这一课特别选用了“丑角”的念白,“丑角”的形象诙谐幽默,搞笑逗趣,同时节奏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另外,电子锣鼓的使用让课堂的参与度更高,学生都饶有兴趣地打量这个“新朋友”,不仅仅能够看到这个“新朋友”,还能够上台触碰到它,可以用电子锣鼓伴奏,这样充满趣味的戏曲教学,为后续学习民族音乐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案例实录
课前定好主题之后,本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在听、看、读、演的活动中感受京剧念白的特点。电子锣鼓可融入四个步骤中,起到“画龙点睛”之妙。
“听”“看”:常规的聆听都是通过教师播放范唱或是教师边播伴奏边唱的形式,在加入了电子锣鼓之后的聆听环节,就变成了教师手持鼓棒,边敲击电子锣鼓板边唱,形成一个更加立体和丰富的表演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教师表演的部分,学生目不转睛看着教师表演,兴趣盎然,因为从未听过锣鼓配合发出的现场音,对于一切都很新奇。
“读”:念白是介于读与唱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最主要是读的时候要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首先在于熟记台词,如果不熟悉台词,就无法掌握音调等因素,所以此处采用了“记灯名”的小游戏。
师:同学们,我们首先观看视频《报灯名》两遍,记住里面十个灯名,最好能背下来,待会儿老师会考考大家!
观看完视频后,分组竞赛,看哪个组能够答对更多的灯名,通过竞赛熟记这些灯名。灯名记熟之后,再告诉学生,《报灯名》的单数灯是平调,双数灯是上扬声调,通过将台词划分节奏再一句一句教学,学生很快就能够带有腔调地念出来。
在能够流畅地读出来后,让学生上台试一试电子锣鼓,刚开始学生不太熟悉,有点害羞和拘谨,但多试几次就慢慢上手了,一些节奏感好的学生能够完成课堂上新学的伴奏锣鼓经:“台台才台│0才 仓”,并且在数板的间奏时就可以直接演奏新学的锣鼓谱,即学即用,通过电子锣鼓进课堂的方式,让学生有了一次奇妙的体验。
“演”:《报灯名》的表演是自然并且有趣味的,学生在观看《报灯名》之前,让他们仔细揣摩小演员的肢体动作和神态。在学习的时候,教师现场表演,让学生跟着模仿,好的模仿能力是创编的基础,学生通过模仿找到了丑角表演的协调感,稍加练习就有不错的演出效果。在学生初步掌握了表演的肢体动作和神态后,让平时节奏好一些的学生试着用电子锣鼓伴奏,再邀请想上台表演数板唱段的学生,“开口唱”永远比“唱得怎么样”要重要得多,加上学生之间有的伴奏,有的演唱,俨然一个“小京剧班子”。通过运用电子锣鼓辅助教学,学生对于学唱并不熟悉的京剧唱词有了非常大的兴趣,课堂气氛也烘托到了顶点,大家都沉浸在京剧的魅力当中,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都完成得很好。
四、教学总结与分析
《报灯名》这一课的课堂氛围轻松愉快,通过电子锣鼓,能够让学生在看、听、唱、演这四个过程中体会到京剧念白的韵律之美。从介绍“丑角”到学会表演“丑角”的念白,这个过程饶有趣味,通过“趣”这一主题,来不断引申出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京剧的世界里吸收有益的养分。在课后和学生的反馈交谈也发现,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相较于外国音乐是更感兴趣的,这也是这节课的意义所在。
在小学音乐戏曲教学课堂中加入电子锣鼓是创新之举,是戏曲教学的一次大胆尝试和探索,与之相关的奖项:在2020年广州市番禺区中小学戏剧教学课例评选活动中,《观赏京剧,学习念白——报灯名》获小学组一等奖。未来,笔者将展开与戏曲教学相关的一系列研究,望能够为小学戏曲教学研究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戏曲教学课堂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要让学生能够学有所获,那么这堂课就一定要有一些与众不同的亮点,才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去接触它、学习它、了解它,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在京剧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的京剧素养,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学习、了解博大精深的京剧艺术文化,才能更加彰显传统文化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韦梦琪.关于中小学“戏曲进校园”的现状调查与研究—以贵阳市两所学校为例[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9.
[3]吕梦霞.戏歌艺术特色以及对小学戏曲教学的引导作用——以《唱脸谱》为例[J].戏剧之家,2016(20).
[4]陈丽静.浅谈京剧进音乐课堂教学研究[J].大众文艺,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