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1-11-13王芳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8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王芳

摘 要: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课堂入手,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文章以设置疑问、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创设生活情境以及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习兴趣五个策略,达到在数学教学课堂制造悬念、让生活走近数学课堂等目的,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一、精心设疑,制造悬念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观点“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神秘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置疑使人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如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笔者巧妙地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向学生激疑:“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子后水面却上升了?”一“石”激“浪”,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长度、面积等的知识块被激活。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因为石子有长度,有的说因为石子有宽度,还有的说因为石子有厚度、有面积等。这时教师及时导入新课,并鼓励学生比一比,看谁在学习新课后能够正确解释这个现象。通过“激疑”,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有矛盾才会有进步,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就是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检验。学生必然会寻找集结所在,这时就有了对知识的运用。学生产生疑惑,探求真理的愿望,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教师还要准确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置疑问,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创设悬念,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注意力不持久。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在教学中笔者往往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给学生以新鲜感,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如:通过讲故事、设问或复习知识引入新课,用电化教学、教具、数学游戏、课堂提问、练习形式多样化等方法,使学生不会产生厌烦感,从而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并保证数学教学顺利进行。

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的事物比较敏感。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要从左边摆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教师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部分和圆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三角形比圆多,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多圆少,三角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巧妙地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回答,从而集中注意力。同时,对学生准确回答的问题加以肯定,对不懂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启发引导并加以鼓励,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因此,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兴趣。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笔者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吗?”学生回答;“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学生笑着连连摇头。笔者又问:“如果车轮是椭圆形的呢?”(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学生急着回答:“不行,没法骑。”于是笔者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圆的就行呢?”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这一系列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好奇心,而且为随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学生“找结论”的思维之弦绷得很紧,从而加深学生对结论的理解和记忆。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興趣

小学生注意力难以维持,思维形式较具体形象,他们认为数学是一门抽象、枯燥、复杂的学科。如何使抽象、枯燥、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趣味化、简单化呢?实践证明,合理利用声音、动画、视频、投影、幻灯片等多媒体,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进行课堂教学,就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比如在教学“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笔者就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制作出既有动画又带有配音的课件——“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动物们都在忙着采摘。猴妈妈带着小猴来到了一棵桃树下,桃树上结着13个通红的桃子,猴妈妈上树采了桃子给小猴。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你看到了什么?”这样,用学生喜爱的故事引出数学问题,学生会感受到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而且迫切希望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创设生活情境,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对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混合运算”时,笔者为学生创设了“争当模范营业员”的生活情境游戏:四人一组,一人当学业员,其他人当顾客去买东西,算算买这些东西共花多少钱或应该找回多少钱?并写在本上,最后评出模范营业员,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就掌握了混运的顺序。

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材,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教育是要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因此,应把生活中的鲜活问题引入数学课堂,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整理和重组教材内容。例如笔者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围绕“今天我当家”这样一个主题,根据当家必须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具体事情,结合钱、时间、如何安排等具体事情,设计了一系列的方程应用题:如何统筹安排买菜做饭的时间、买菜时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哪些不同的……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材料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灵活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以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自觉将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

五、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是主动学习的表现,它有具体形象,易于提升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主动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地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节时,为了让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笔者让学生四人成一小组,每人画一个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然后,每个人都拿出量角器来测量自己画的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多少,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进行比较。大家会发现,测量的结果都是180度。接着,笔者又让学生撕一撕:把剪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分别撕下来,拼在一块,大家会发现三个角都组成了一个平角,还是180度。此时,大家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已确信无疑了。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总之,在新课程数学教学实践中,“数学生活化”和“数学趣味性”学习是密切联系的,数学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是在教师有组织的指导下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活动。只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实际活动与学生的内心感受、情感体验结合起来,发挥他们的群体功能,提高学生的个体动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培养和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更多的数学素养,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