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的启示

2021-11-13李智慧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恩格斯教育者科学

周 璇,李智慧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以下简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之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之作,《发展》以其启蒙性的内容和通俗化的语言受到了广大工人阶级的欢迎,自问世以来已经被翻译成法文、英文、德文、波兰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俄文、丹麦文、荷兰文、罗马尼亚文等数十种版本。《发展》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上收获了巨大成功,这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都是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的现象,《发展》中体现出来的方法艺术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更是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一、向善:把握适度的方法艺术

向善即坚持以人为本。马克思在1880年法文版前言中将恩格斯《发展》一书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43.,这就说明了《发展》一书并不是一部极为复杂高深的学术专著,而是适应各国政党理解科学社会主义需要的一本手册。

19世纪70年代,欧根·杜林打着“社会主义改革家”的旗号出现,假借所谓“革新科学”的口号,“不仅向德国公众提出一套详尽的社会主义理论,而且还提出一个改造社会的完备的实际计划”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50.,并且集中对马克思展开了竭力的攻击,这使得刚刚合并的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内部出现了一批杜林主义的吹捧者和崇拜者,给党的思想路线造成了混乱和困扰,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学说,保证德国工人运动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维护党的团结,恩格斯便中断了《自然辩证法》的写作,对杜林主义进行批判,恩格斯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写了一系列批判杜林的文章,后来汇集成《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即《反杜林论》)一书并出版。19世纪70—80年代,欧美各国工人运动再次进入高潮时期,许多国家相继成立了社会主义政党和组织,为了使这些年轻的工人政党在理论上和政治上尽快成熟起来,真正成为先进的、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恩格斯经常对其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并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1879年,法国工人党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帮助下建立,但是成立之初,法国工人党在思想上还比较混乱,受到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宣传教育,提高党的科学社会主义水平就显得极为重要。1880年,在法国工人党领导人保尔·拉法格的要求下,恩格斯把《反杜林论》中的三章编成一本小册子,由拉法格译成法文,以《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为题发表在《社会主义评论》杂志上,后来以同一标题在巴黎出版了单行本,马克思为之写了前言,1882年这部著作更名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出版了德国单行本,恩格斯为之作序,同时也做了部分修改补充。《发展》一书的出版,适应了各国工人政党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需要,深受各国社会主义者的普遍欢迎,在恩格斯生前,这本小书已经用10种文字出版,恩格斯也曾说道:“据我所知,其他任何社会主义著作,甚至我们1848年出版的《共产主义宣言》和马克思的《资本论》,也没有这么多的译本。在德国,这本小册子已经印了四版,共约两万册。”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51-752.

恩格斯本人在1882年德文第一版序言中就已经说明:“这一著作原来根本不是为了直接在群众中进行宣传而写的。这样一种首先是纯学术性的著作怎样才能适用于直接的宣传呢?在形式和内容上需要作些什么修改呢?”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45.恩格斯已经认识到《发展》一书为了能在群众中宣传而要作必要的修改,这正体现了恩格斯坚持以人为本的方法艺术。恩格斯针对工人群众的实际,了解他们经常阅读报纸,对本土语言更加熟悉,因此在形式上恩格斯将一切不必要的外来语删除,对于必不可少的外来语,恩格斯并没有使用解释性的翻译,因为恩格斯认识到,翻译并不能解释清楚,只会给工人带来混乱,反而口头的解释会更有助于工人的理解。在内容方面,恩格斯认为对工人来说难度并不大,总体看只有第三部分稍有难度,因为第三部分概括的正是工人的一般生活条件,这会给“有教养的”资产者带来困难。《发展》以小册子的形式出版有助于工人群众更好地把握科学社会主义,恩格斯在形式和内容上所作的修改都是基于工人的实际,恩格斯坚持以人为本的方法艺术给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度是保持事物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一旦超出度的范围,此物就会转化为他物。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坚持把握适度的方法艺术。把握适度,就是在度的范围内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实际需要的量,通俗地讲就是掌握“火候”或把握“分寸”。教育者在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恰当适度,避免过犹不及。

首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要进行恰当的认识与评价,既不能过分夸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作用,也不能贬低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把握适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要求选择合适的教育时间和空间,结合适当的教育方式和途径,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努力营造相互成就、互帮互助的和谐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恰如其分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适用于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对象有群体与个体之别,不同群体在年龄、文化程度、心理成熟程度、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具体个体有可能在性格、家庭背景、思想品德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置合理的教育要求和目标,既能激励教育对象,又能确保目标切实可行。必须依据不同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选择他们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育方式,以便思想政治教育顺利进行。再次,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注意采用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的推进形式,在确保教育对象认知水平得以提升的同时避免出现难以消化理论的现象。此外,在管理方式上,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做到严慈相济、宽严有度,确保公平适度地对待每一位受教育者,不能有任何偏颇。其中必须注意的是,把握适度并不意味着折中,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为了增加吸引力就主动迎合,也不能为了提高参与度就敷衍妥协,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保持意识形态性与个人需求之间的辩证统一。

把握适度的方法艺术要求一定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节奏适度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既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拖延重复。思想政治教育从施教到教育效果的显现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而且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层次和样态,教育者必须对此有清醒认识,不能急于推进教育进程,而应当在适度反馈中适时调整教育进度,合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节奏。思想政治教育在进行理论传授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定的重复性,但是理论与价值观念的重复也要讲究适度,必须剔除低水平的重复,避免过多的重复和教育进度上的拖延,而应当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与吸引力。此外,适度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思想政治教育把握适度的方法艺术应当因事而进、因势而新,不断依据现实的发展变化进行调整和改善。总之,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始终坚持把握适度的方法艺术,时刻做到以受教育者为本,才能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序开展,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理想成效。

二、求真:以理服人的方法艺术

求真即追求理论的科学性。理论宣传教育强调的是全面辩证的说理宣传,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才能让人信服,恩格斯《发展》一书之所以受到了各国工人政党和社会主义者的欢迎,正是因为它以前人的理论成果和现实的经济事实为基础。

在《发展》正文中的第一部分,恩格斯首先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75.恩格斯首先强调,科学社会主义一方面从空想社会主义特别是19世纪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作为自身的思想材料出发的,另一方面,从内容来说,科学社会主义扎根的物质的经济的事实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矛盾以及随之产生的阶级矛盾已经有所展露,却又发展得不够充分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了全面、辩证的解析,梳理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既分析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又阐明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学说的积极贡献。“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80.空想社会主义是伴随早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产生的思想体系,它只是按照理性的原则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和否定,并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的本质,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将变革社会的希望放在天才人物身上,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力量,他们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仅仅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并没有找到实现社会理想的道路,这也是导致空想社会主义必然衰落的原因。但是,恩格斯在《发展》中也赞扬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是三个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评价他们的学说中处处显露出了“天才的思想萌芽和天才的思想”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81.,他们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讽刺了资产阶级的虚伪,他们的社会历史观中包含着对未来社会的天才预测,为唯物史观的形成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是唯心史观,恩格斯强调,为了使社会主义变成科学,就必须摆脱唯心主义的支配,“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89.,也就是必须对资本主义现实的经济矛盾和阶级冲突进行深层次考察。

在《发展》正文的第二部分,恩格斯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产生过程,指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19世纪30—40年代法国和英国工人运动的高涨,使历史观发生了决定性转变,事实证明,空想社会主义与一切旧的唯心史观都不能正确认识阶级斗争的发展和社会历史的进程。而恩格斯在对以往全部历史进行新的研究后,发现“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因而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由法律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96.”恩格斯认识到阶级斗争的普遍性,并表达出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恩格斯认为,既然以往的空想社会主义不能明白地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那么无产阶级就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来揭示资本主义的秘密,暴露它的非正义性以及必然灭亡的性质,而剩余价值的发现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资本家正是依靠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使手中的资本日益累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作为两个伟大发现,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推动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在《发展》正文的第三部分,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代替封建生产方式后虽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发展起来,但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二者之间发生了冲突,而科学社会主义就是这种实际冲突“在那个直接吃到它的苦头的阶级即工人阶级的头脑中的观念上的反映。”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99.资本主义生产的显著特点为社会化大生产,然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和产品却归资本家私人占有,于是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已经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01.,这一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在社会生产上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04.。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贫富两极分化,财富只积累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工人只有贫困的积累,因此市场的扩张落后于生产的扩张,由此造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爆发。而且,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具有周期性,形成恶性循环,并给社会生产力带来极大破坏,这一切都表明资产阶级已经无法驾驭自己创造的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要求摆脱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束缚,建立适合现代生产力社会性质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然而无论资本主义所有制形式转化为何种形式,依然解决不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剖析,概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而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无产阶级革命则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必由之路,恩格斯进一步阐明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由此论证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从而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恩格斯在《发展》一书中始终坚持科学、客观的视角和全面、辩证的解读,让各国工人政党和社会主义者信服科学社会主义,这种以理服人的方法艺术值得思想政治教育借鉴。不被细枝末节束缚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涉及众多复杂问题,只有厘清其中的逻辑思路,在科学进行宏观把握和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才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推进。纵览思想政治教育全局,必须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找准施教重点,理清施教思路,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对教育过程形成总体认知和把握,在逻辑思路的引导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设计中有步骤地推进教育活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充分渗透,逐步强化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程度。

恩格斯在《发展》中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地阐释与说明,工人阶级通过理论宣传教育能够逐步成长为先进的、革命的阶级,恩格斯真正做到了以科学的理论事实与依据去说服人、教育人,因此《发展》一书收获了良好的理论宣传教育成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需要做到以理服人。一方面,我们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全面、有计划、有目的地传授给受教育者,让受教育者能够自觉接受和认同这些理论,并在这些理论的影响下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只有教育者通过各种形式的说理教育,不断引导他们理解其中的内涵,理论才能逐步内化为他们的自觉意识。另一方面,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理论的指导,不同的思想理论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而只有科学的思想理论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全面的发展,因此,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人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讲求科学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既然要对受教育者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教育者首先必须对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精神实质和内容体系有准确的把握和清晰的认知,坚决杜绝断章取义、不求甚解、以偏概全的现象出现,只有这样才能将科学、准确、完整的理论传授给受教育者。除了在理论上武装自己,思想政治教育者还应当在教育过程和日常生活中坚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始终做到言行一致,否则就会给受教育者带来不良影响,从而难以发挥理论教育应有的功效。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思想政治教育者还应该将理论与新时代的实际相结合,根据受教育者的特点,坚持对受教育者进行正面引导,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指导下,与时俱进地创新理论教育的方式方法,在保证教育内容科学性的同时增加教育内容的新鲜感,通过联系客观实际,真正做到以理服人。

三、尚美:善用语言的方法艺术

尚美即崇尚协调适配。《发展》一书以小册子的形式出版,以简明、通俗的语言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精辟地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在语言表述上体现了从学术话语向通俗话语的转变,满足了广大工人阶级的阅读需要,受到了各国工人政党的广泛欢迎,成为学习、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必读之作。

恩格斯自己也多次指出,《发展》是一本通俗性的小册子,在修订德文第一版时,恩格斯在写给奥古斯特·倍倍尔的信中说道:“就在昨天我还把《反杜林论》三章中的头两章在大加修订和通俗化之后,寄给了伯恩施坦,这三章应当按法文版本的式样用德文出版。”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365.后来恩格斯给在狱中的倍倍尔写信时再次提到《发展》能够首先被献给工人,而不是献给书呆子和其他“有教养者”,这让他感到非常高兴。到了19世纪90年代,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工人阶级对理论的需求更加迫切,恩格斯在修改、校订《发展》德文第四版时,再次考虑通俗化的问题。在致弗里德里希·阿道夫·左尔格的信中,恩格斯写道:“我的《社会主义的发展》,只需要尽量把它弄得更通俗一些。”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3.在致卡·考茨基的书信中,恩格斯也提到,自己“也要把《发展》看一遍,尽量使它通俗些——印行一万册,不是开玩笑的事。”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0.《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引用了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当时先进、重大的自然科学成果,既涉及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进化论、细胞学说、数学、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等自然科学领域,又涉及黑格尔哲学、康德哲学、古典经济学等社会科学领域,这些专业知识对于没有接受过专门教育的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与《反杜林论》相比,《发展》在语言表述上更加注重通俗化、生动化,以便于工人阶级的理解,因此,恩格斯在面向各国工人政党和社会主义者的时候,去掉了《反杜林论》中晦涩难懂的哲学、政治经济学部分以及其中论战性质的内容,只保留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叙述,运用通俗、生动的语言阐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通过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明确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启发工人积极参与到无产阶级革命中来,鼓舞了广大工人阶级的斗志。

《发展》作为一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由恩格斯用浅近易懂的语言撰写出来,并受到了各国社会主义者的普遍欢迎,这不仅体现了《发展》成功的写作特色,而且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深刻启发。语言是联结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重要媒介,是人们表达感情、传递情绪、阐述观点、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掌握善用语言的方法艺术,充分发挥语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

语言与话语的表达应用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准确而又通俗的语言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坚持善用语言的方法艺术应当秉持的首要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对教育对象进行教育时,必须使用含义准确、用意清晰的词语,语言措辞要恰到好处、通俗易懂,既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也不能故弄玄虚、故作高深,否则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大打折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在提升自身理论素养的同时为教学语言的应用打下专业基础,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政治话语和正式话语的充分运用;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生活话语和非正式话语的关注,在教学之余多积累一些适当的时代用语和网络用语,运用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相契合的语言方式,使用教育对象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道理和熟识的语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解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得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时代发展,不能与现实社会脱离,教育者必须结合时下热点话题,了解时事最新动态,加强与教育对象之间沟通交流的频率和深度,关注生活化语言的使用。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术性的同时,增强通俗性语言的运用,根据教育对象发展进步的不同层次,不断调整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螺旋式上升地提高学术语言的运用程度,逐步引导教育对象追求更高的发展目标。

恩格斯在阐释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学说的时候,对他们各自的生平、背景和观点都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进行了较为详实的阐释,便于读者能够全面、辩证地认识空想社会主义。而且,恩格斯在《发展》中也多次通过举例子的方式,以尽可能通俗化、生动化的形式对理论进行具体说明,帮助工人阶级更好地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就启发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介绍讲解相关人物的理论观点时,可以先对其生平经历、家庭背景等情况进行分析解读,了解该人物提出此种观点的依据,使得教育对象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人物的理论观点,从而收获良好的教育体验。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在保证逻辑严密的同时,还应该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描述和介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抽象性、复杂性和晦涩性的特点,教育对象可能难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者设定的教学情境,无法全身心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活动过程。针对此种现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运用简洁易懂的语言适时引入教育对象熟悉的案例,加入一些符合教育对象认知范围的情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传授过程向生动化、形象化转变,在结合实例的过程中运用通俗的语言风格加深教育对象对抽象知识的理解程度。教育者还可以借助新兴媒体向受教育者展示相关案例、故事、名言等内容,并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对其进行阐释和说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风格多样性,只有综合运用多种语言风格,实现学理性与趣味性之间的统一,才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的运用离不开人文关怀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一切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人格,讲究施教语言的亲和力与感染力,在语言表达过程中时刻做到坚持以教育对象为本,注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魅力以及蕴含的人文情怀。在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和身处不同的教育场合时,应该采用不同的语言风格,例如,在面对年龄较小、文化水平不高的教育对象时,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尽可能采用比较亲切活泼的口吻,可以多使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形式;在面对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高的教育对象时,思想政治教育者则应当尽可能采用温和平稳的口吻,多使用经过提炼的规范用语。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改变自身是权威者的观点,要在尊重教育对象的基础上与其展开平等对话,拉近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距离,多站在教育对象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在给予充分理解和肯定的同时采用符合教育对象心境的语言表达方式,真正做到以情化人、以理服人。总之,对于语言的熟练掌握和应用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愉悦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对于受教育者来说也是一种美的体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一方面应当努力学习语言语法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另一方面也应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自觉加强训练,掌握好善用语言的方法艺术,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猜你喜欢

恩格斯教育者科学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科学拔牙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