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2021-11-13张帆
张 帆
(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合肥 230601)
0 引 言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利润平均化利润理论所揭示的基本规律具有普遍价值,社会平均利润率调节着资本、资源要素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各部门利润平均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在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引导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市场总量与结构平衡的过程。因此,马克思利润平均化规律对于促进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分别作为两个部门,通过两个部门的高效运转,其内部的资本和资源要素的均衡搭配,最终实现整个市场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即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协调发展。
1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
1.1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概念界定
1.1.1 实体经济
目前最主流的观点认为,实体经济是一系列关于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其他服务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它是能够为社会直接创造出财富的。根据这一概念界定,实体经济主要包括农业、工业、交通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以及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
1.1.2 虚拟经济
虚拟经济一般是指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在经济活动中循环交易的总和,其目的是使资产升值、产生收入。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虚拟经济定义的应用领域仍然存在争论,成思危、刘骏民提出,虚拟经济的研究范畴主要有:金融、房地产、无形资产、部分信息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以及其他可能短期或长期进入这种特殊运行模式的有形产品及劳务。[1]
1.2 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开始的比较早,主要着眼于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作用机制的探讨。瑞典学派的创始人Wicksell在《利息与价格》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累计过程学说,揭示了虚拟经济在以利息率为中介的前提下如何与实体经济产生关联。King和 Levine对1960—1989 年80多个国家经济增长与金融中介的相关性进行了计量分析,提出金融中介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2]Levine和Zervos通过加入股指成分建立了新的金融中介指标体系,据此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3]Emunds提出,由于投资者将资金投入金融资产,而资源的稀缺性使得实体经济可获得的资源大幅度减少,最终带来负面作用。[4]Crochane运用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计算得出金融市场的回报率与实体经济具有正相关性。[5]
国内学者关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研究更多的集中于对相关理论的阐述,通过构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理论模型来模拟二者之间的发展关系。刘骏民和伍超明在构建货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三部门关系模型的基础上,描述了近几年来中国股票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经常性背离关系。[6]杨兆廷、王元通过分析美国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认为在肯定虚拟经济的促进作用的同时应当防范其向泡沫经济转化。[7]李宝伟提出,当前世界已经进入虚拟经济时代,面对这一形势,我国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完善金融监管体系。[8]周莹莹和刘传哲以1999年至2010年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各代表变量为样本数据,证明了二者之间存在联动效应。[9]罗来军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目前由于大量融资资金留在虚拟经济中循环,给实体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程度的阻碍。[10]
1.3 马克思利润平均化规律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提出了一条重要经济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同样多的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进行投资时所获得的利润是不同的,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必然会引起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即资本会从利润率较低的部门转移至利润率更高的部门,引起部门生产方式和生产规模的演变,进而导致各部门商品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动,最终使得部门间差异化的利润率逐渐转化为社会平均利润率。[11]
马克思的利润平均化理论隐含了三个转换过程,首先,商品的价值由不变资本价值、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组成,即W=C+V+M,C+V对于资本家来说就是其投入生产过程中的资本,也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K,此时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W=K+M,剩余价值也就表现为成本价格的增加值——利润P,这样一来,剩余价值率就被利润率替代了。其次,随着成本价格的形成,各个部门的资本家们的首要目标就变成了追逐利润,必然会进行激烈竞争,大量资本争相涌入利润率较高的部门,致使产品供过于求,部门利润率随之下跌;另一方面,利润率较低的部门由于资本不足,产品供不应求,部门利润率自然不断上涨,通过资本的不断流入流出,利润转化为了平均利润。[12]平均利润率的模型如下。
最后,由于平均利润的形成,商品的价值形式再一次发生了改变,变成了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也即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并进一步促进了利润率的平均化,使其能够引导各类资源均衡地流入不同流域,最终实现资源的科学配置、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
2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运行现状分析
2.1 中国实体经济及虚拟经济运行现状分析
2.1.1 中国实体经济运行现状分析
工业增加值可以反映生产单位或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一般以货币形式表现,工业增加值指数则体现了不同时期工业增加值水平的变动情况。为便于比较,采取的计算方法是将上一年当作100。根据图1,可以发现,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2008—2009年,中国工业增加值指数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滑,在政府宏观政策的引领下,2009年后工业增加值指数快速回升并在2010年达到峰值,之后又下降,以较低水平基本保持不变。反映了自2012年以后,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在持续降温,发展速度缓慢。
图1 中国2007—2018年工业增加值及工业增加值指数的变化情况
2.1.2 中国虚拟经济运行现状分析
(1)各类金融产品的成交额占GDP的比重。图2描绘了2007—2018年股票、债券及期货成交额占GDP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中国在这段时间内虚拟经济的发展程度和水平。这三种金融产品的成交额与GDP的比值都是在2008年之后开始快速上升的,但变化趋势不完全相同,其中股票成交额与GDP比重的波动性较大,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建设的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综合这三项数据可以发现中国金融市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金融工具的创新日渐活跃,虚拟经济发展迅猛。
图2 我国2007—2018年各类金融产品的成交额与GDP的比值
(2)房地产市场。根据商品房销售额占GDP比重、房地产投资额占GDP比重这两个指标的变动情况,可以发现房地产市场是中国经济体系中的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由于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冲击,2008年房地产市场出现大幅度下滑,但很快便恢复并不断扩张。房价收入比(即平均房价和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之比)能够衡量居民购买住房的支付能力,比值越高,居民的支付能力越差,世界房价收入比的平均水平在3~6之间。依据图3可以发现,房价收入比一直居高不下,虽然2010年在国家的强势调控下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在8左右并在近些年呈现稳步上升态势,这体现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严重虚高,超出了大多居民的承受能力,房地产经济的过度扩张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中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协调性。
图3 我国2007—2018年房地产对GDP的贡献及房价收入比
2.2 中国六大地理分区的实体经济及虚拟经济运行现状分析
2.2.1 中国六大地理分区的实体经济运行现状分析
依据图4可以发现,2007—2018年间华北、东北地区工业经济呈现衰退趋势,与之相反,华东、中南及西南地区工业经济出现崛起势头。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合理引导各区域发挥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努力推动各区域的差异化发展。例如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大力提升体制机制改革速度,加快建设科学高效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东部地区要发挥人才、技术等优势,提升实体经济创新能力;中西部地区要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原则下发展壮大区域特色产业。
图4 我国六大地理分区2007—2018年工业增加值
2.2.2 中国六大地理分区的虚拟经济运行现状分析
房地产行业能够反映虚拟经济的运行现状,通过对比图5中六个不同地区房地产投资占固定投资比重的变化情况,发现这些地区的房地产市场近十年的发展趋势大致相同,这与中国采取的相关政策有关。2008年之前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随后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有所减缓,但很快恢复上升态势。2010年“新国八条”和2013年“新国五条”的出台有效遏制了投机性购房现象,楼市有所降温,直至2014年7月限购松绑,各地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速度又呈现上升态势。横向比较来看,西南、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要快于其他地区,华东地区次之。这主要得益于西南地区的政策较宽松、房企利润高,而华东地区具有区位、人口、经济等方面的资源优势。西北地区的房地产投资比重最低,反映出虚拟经济的发展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
图5 我国六大地理分区2007—2018年房地产投资占固定投资比重
3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3.1 中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
3.1.1 数据说明
本文用工业增加值(变量符号为IAV)代表实体经济,以股票筹资额(变量符号为ASF)来衡量虚拟经济体量,对原始数据取对数。二者的数据范围都是从1995—2018年共24年的年度数据,所有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3.1.2 异方差性检验
为避免出现异方差现象,首先进行White检验,据检验结果可知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可进行ADF单位根检验。
3.1.3 平稳性检验
由于序列变量均为不平稳序列,因此对以上变量进行二阶差分,此时所有变量均变为平稳,构成了二阶单整,如表1所示。
表1 ln IAV二阶差分和ln ASF二阶差分的ADF检验结果
3.1.4 协整检验
根据AIC准则、SC准则和LR准则确定出解释变量的最优滞后阶数为2,下面进行Johansen 协整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Johansen 协整检验中的特征根迹检验
由表2可知,我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在长期发展中呈现均衡关系、二者并没有相互背离。
3.1.5 格兰杰因果检验
为探讨两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对二者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
由表3可知,在5%的置信水平下 ,ln IAV是ln ASF的格兰杰原因,但ln ASF不是ln IAV的格兰杰原因,由此可见实体经济的发展带动了虚拟经济中的股票市场的发展,但实体经济的发展状况不能由股票的筹资额来解释。
表3 Grange因果关系检验结果(α=0.05)
3.2 我国六大地理分区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
本文用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地区GDP(变量符号分别为X1、X2、X3、X3、X4、X5、X6)代表各地区的实体经济,用金融业增加值(变量符号分别为Y1、Y2、Y3、Y3、Y4、Y5、Y6)代表各地区的虚拟经济,时间范围都是从1995—2018年共24年的年度数据,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为消除异方差性,对上述原始数据取对数。
平稳性检验结果、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见表4、表5、表6。
表4 ADF检验结果
表5 协整检验结果
表6 Grange因果关系检验结果(α=0.05)
由上述检验结果可知,中南、西南、西北地区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并没有协同发展,而是出现了背离情况。此外,由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可知,在5%的置信水平下,所有地区的实体经济都是虚拟经济的格兰杰原因,反映了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助于金融业的繁盛。而中南、西南、西北地区的虚拟经济并不是实体经济的格兰杰原因,即虚拟经济的增长不能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这可能是由于这些地区虚拟经济的杠杆作用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投机行为,使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脱节,进而阻碍了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
4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4.1 优化调整经济结构,扎实发展实体经济
由于一直以来中国过分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致了实体经济经济结构失衡,例如制造业供需失衡、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失衡。这种经济结构的失衡大大阻碍了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导致了“脱实向虚”现象的出现。为促进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协调发展,就必须要加快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夯实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国家应该对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行业和企业实行财税政策的倾斜,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此外,为扶持实体经济发展,政府和社会可以采取措施积极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领域,如提高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率,吸引更多投资者投入资金,在实现虚拟经济的资源合理配置的同时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最终形成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正向互动。
4.2 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体系,推动实体经济增长
通过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体系,不仅能为虚拟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便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而且能够为实体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为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体系,第一,各类监管机构和行业性自律组织应该对资本市场实行严格监管,加强资本市场法制建设,为股票市场、基金市场、债券市场和其它衍生品市场的正常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二,不断深化金融产品创新,推进金融产品种类多样化,提升金融产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其能更好地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的投资需求;第三,加强信息披露机制和体制改革,最大程度的减少资本市场运行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着力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从根本上实现资本市场的规范运行。
4.3 健全金融监管体系,防范化解虚拟经济风险
在实证分析过程中可以发现,我国不少地区虚拟经济的发展和实体经济相背离,极容易滋生经济泡沫。因此,必须要建立严格有序的金融监管体系,重点加强对流入虚拟经济领域的资金的监管,避免资金流入过多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挤出效应。在此基础上,完善对金融市场运行和金融机构经营的信息披露制度,鼓励理性投资。最后,通过选取合理准确的指标建立虚拟经济风险预警系统,及时高效地发现虚拟经济风险并加以控制,以此来实现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政府部门对金融市场的监管要秉持适度的原则,不应过分干预,在防范虚拟经济风险出现的同时,积极推动金融体制改革,着力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大力支持金融市场创新,为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