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钒钛掺杂的高铬磨球材料性能研究①

2021-11-13武鑫龙凌清峰秦跃林张明远

矿冶工程 2021年5期
关键词:冲击韧性耐磨性碳化物

武鑫龙,王 涛,凌清峰,张 可,万 新,秦跃林,张明远

(重庆科技学院 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重庆 401331)

磨球是球磨机中的一种研磨介质,需要具有较高的硬度、耐磨性和较好的冲击韧性[1-2]。磨球的磨损问题非常严重[3-4],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磨球损耗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千亿元[5],因此,对磨球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6]。

目前,国内广泛使用高铬磨球材料,它具有良好的抗磨特性,但强度和韧性仍需提高,且生产成本较高。当前的优化手段多是开发新型磨球材料或者改善其成分,如研发热轧钢球,特高铬系、高铬硅系、钨高铬系磨球[7-8]。本文基于企业生产实际,使用钒钛元素取代磨球中的部分铬元素,研究加入钒钛后磨球材料的性能,实现提高矿产开发效率、优化磨球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方案

由于实验室条件与生产实际存在差异,实验室得到的产品与企业实际应用的产品不具备可比性,这里,首先分析企业提供的样品化学成分,以此为基样,设计实验方案,采用相同的工艺进行冶炼、热处理,得到实验产品并进行性能测试,以了解改变成分后其性能的变化。企业提供的常规高铬磨球样品的化学成分见表1。

表1 常规高铬磨球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1.2 实验磨球样品的制备

实验用原材料包括低硅生铁、回炉料、中碳或高碳铬铁、锰铁、铬铁、钨铁及钒铁合金、钛铁合金等。用25 kg真空感应炉熔炼原料,将成分控制在设计范围内,1 350℃出炉浇铸。浇铸试样在200℃下进行去应力退火,再进行热处理,分阶段保温,然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将铸锭剥皮,并进行硬化处理,出炉空冷,得到最终试样。

1.3 样品检测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Philips-quanta-2000)观察钒钛磨球材料金相试样的微区和冲击断口和磨损形貌,同时在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能谱分析,分析元素分布情况和存在形态,研究V、Ti元素对新型钒钛磨球材料组织的影响。

按GB/T 230—91《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方法》进行硬度测试。按GB 229—63《金属常温冲击韧性试验法》进行冲击韧性试验。耐磨实验静载荷为1 000 g,样品为常规高铬磨球和钒钛磨球,每30 min为一磨损周期,每组试样磨损3次,每次磨损后用光电分析天平称量质量变化,耐磨性按下式计算:

式中Ws为耐磨率;Δm为磨损前后的质量差,mg;m为磨球样品原质量,mg。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元素配比实验

根据生产实际合理搭配原材料组分,增加V、Ti含量,各样品化学成分如表2所示。

表2 自制钒钛磨球材料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由表2可知,熔炼浇铸过程中部分元素出现烧损,但化学成分基本达到实验设计要求;与基样相比,磨球材料中钒钛含量增加,锰铬元素含量略有降低,基本实现了钒钛元素取代部分铬元素的目的。硅含量在0.48%~0.56%之间略有波动,硅含量过高会降低磨球硬度和韧性,但在该范围内,其含量变化对磨球质量无明显影响;锰元素的存在可以促进合金碳化物的存在,过多的锰元素会增加残余奥氏体数量,降低磨球硬度和韧性,研究表明,锰含量在0.4%~1.0%最佳,因此掺杂钒钛后的磨球中锰含量较为合适。

掺杂钒钛前后磨球Cr/C比变化见图1。Cr/C比是影响高铬磨球碳化物类型的主要因素,通常高铬磨球的Cr/C比为4~8,随着Cr/C比增加,M7C3型碳化物含量增加,将大大提高磨球的抗磨性和抗腐蚀性能。由图1可知,实验室自制钒钛高铬磨球的Cr/C比略有下降,但依旧处在较为合适的区间内[9]。

图1 掺杂钒钛后磨球Cr/C比变化

2.2 力学性能分析

对加入不同V、Ti含量的磨球材料进行硬度、冲击韧性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钒钛含量对磨球硬度和冲击韧性的影响

由图2可以看出,配加钒、钛后,高铬磨球硬度与冲击韧性均出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当w(V)=0.5%、w(Ti)=0.2%时,磨球硬度达到最大。V、Ti的加入,对提高韧性有一定作用,在w(V)=0.4%、w(Ti)=0.1%时,高铬磨球的冲击韧性达到最大。研究表明,V、Ti相对活泼,能够与C、N等元素形成VC、TiC等碳化物或者碳氮化物等高熔点相[10-11],且VC、TiC硬度极大,可作为初生碳化物的形核质点,细化碳化物和晶粒,能够有效提高钒钛高铬磨球的冲击韧性[12]。2#样品的磨球硬度和冲击韧性较好,相比于基样磨球分别增加了0.64%和13.3%。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冲击韧性测试样品的断口形貌,如图3所示。由图3可见,基样断口的晶粒粗大,断口相对比较齐整,裂纹沿着解理面扩展,解理面较大、平滑,属脆性断裂;加入V、Ti后,可以观察到断口中有许多河流花样并且有一定梯度、台阶,韧窝较多且深浅不一,整体呈现撕裂状,显示样品韧性增强;随着V、Ti含量增加,断口韧窝呈减少趋势,表明高铬磨球的韧性降低,与冲击韧性测试结果相符。

图3 不同磨球冲击韧性断口SEM形貌

2.3 耐磨性分析

磨球的磨损主要有磨粒切削磨损、冲击疲劳磨损、冲击磨粒磨损3种磨损形式[12]。磨损机理主要有2种,即切削和塑性变形。各样品磨损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各磨球磨损测试结果

由表3可以看出,V、Ti元素的加入对高铬磨球耐磨性影响较大。随着V、Ti含量增加,磨损率逐渐降低,耐磨性明显增强,以2#样品为例,与基样相比,其耐磨性增加了36.4%。这是因为V的加入可以取代碳化物中的Cr,生成的VC、V2C等碳化物硬度高,且使得碳化物细化、均匀,结构更加牢固;并且生成稳定的碳化钛,可作为异质形核促进碳化物生成,细化组织,使得碳化物与基体结合更加牢固。

各磨损试样表面形貌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加入V、Ti对高铬磨球的磨损机制未产生明显影响,磨损机制主要是切削和变形,表面以沟槽等形貌为主。基样的表面沟槽较多,而且分布广;与基样比,1#样品磨损率没有太大变化;2#样品沟槽长度变短,且网状结构开始呈现为孤立的沟槽;3#样品长条状沟槽向周围发展,中心区域磨损较小。

图4 各磨损试样表面形貌

3 结 论

1)加入适量的钒、钛取代高铬磨球中的部分铬,含钒钛高铬磨球不仅耐磨性能良好,而且生产成本降低。

2)钒、钛代替部分铬后,高铬磨球材料硬度变化不大,但冲击韧性增强、磨损率降低、耐磨性提高。

3)综合考虑磨球硬度、冲击韧性、耐磨性,得出磨球(2#球)最佳成分配比为:w(C)=2.7%,w(Si)=0.5%,w(Mn)=0.6%,w(Cr)=16%,w(V)=0.5%,w(Ti)=0.2%,余量为Fe。在同等实验条件下,该含钒钛高铬磨球比常规高铬磨球的冲击韧性提高了13.3%、耐磨性提高了36.4%,且硬度相当。

猜你喜欢

冲击韧性耐磨性碳化物
高碳铬轴承钢网状碳化物的析出规律研究
含铝高硼高速钢显微组织的电镜表征
La2O3含量对气压烧结Si3N4陶瓷耐磨性的影响
循环热处理对93W–5Ni–2Fe高比重钨合金冲击韧性的影响
金属材料冲击韧性影响因素的分析
精轧应变对X70管线钢性能的影响
工、模具深冷处理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刀具材料的选用
钢材退火对高碳铬轴承钢碳化物带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