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田种植竹荪栽培原料及配方筛选

2021-11-13邓述东邓钰静邓权宏王术光

湖南农业科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竹荪湘潭稻田

邓述东,邓钰静,邓权宏,王术光,邓 园

(1. 湘潭县射埠镇政府,湖南 湘潭 411216;2. 湖南邓述东一亩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南 湘潭 411228;3.大连理工大学,辽宁 大连 116081;4.湘潭县中路铺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 湘潭 411232;5.湘潭顺天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湖南 湘潭 411228)

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又名竹笙、竹参、竹荪蛋、仙人笠、网纱菌等,是一种食药用菌。它营养丰富,含有21 种氨基酸及丰富的维生素,被人们誉为“真菌皇后”[1];同时,它还具有治疗慢性气管炎、降低血压、减少胆固醇[2]、抗菌、抗肿瘤[3-4]、延缓衰老、减少腹壁脂肪、止咳补气等功效[5]。目前,人们对竹荪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越来越重视,需求也日渐增加,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

在食用菌人工培养的过程中,栽培基质的选择是重要环节之一[6]。竹荪在营养生长阶段所需的养料有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少量维生素,在生殖生长阶段还需少许的泥炭土壤[7]。竹荪栽培的菌床基料原料不限于竹类(竹粉),可以是各种杂木的根、茎、叶、枝(木粉),竹木加工厂的下脚料(碎屑和刨沫),农作物秸秆,各种野草如类芦、斑茅、芦苇、芒棋等[8-12]。

笔者以当地资源丰富的谷壳、刨沫、竹粉、木粉等为原料,在湘潭县射埠镇霞湾村进行稻田竹荪种植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当地竹荪种植的栽培料原料及配方,并介绍稻田种植竹荪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为充分利用稻田资源、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一条新途径。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于2019 年5—9 月在湘潭县射埠镇霞湾村湘潭顺天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租赁的稻田中进行。该田位于涓水河畔、射埠镇政府前,面积 2 335 m2,沙性土壤,田土肥沃不积水,水源充足,排灌管理方便,前茬种植作物为赤松茸。

1.2 试验材料

供试竹荪菌种为长裙竹荪,由福建将乐禾生原生态菌业有限公司提供;栽培原料谷壳、刨沫、竹粉、木粉、茶枯、生石灰等均由湘潭顺天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详见表1);其他试验材料在当地门店购买。

表1 稻田栽培竹荪主要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将原料按表2 配制好,每个处理设3 次重复,然后统一加1%生石灰粉混拌均匀,防雨堆积备用。

表2 稻田栽培竹荪栽培料组成及配比 (%)

1.4 稻田竹荪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1.4.1 土地整理栽培之前,在试验田块周围挖出排水沟,沟深20 cm,沟宽40 cm,用于雨天排除积水。播种前 7~10 d 清理场地残物或杂草,翻土(深耕15 cm 左右,土块碎度适中,以利透气)晒白,起垄作畦规划27 个试验小区,畦高10 cm,畦宽80 cm,畦长1 250 cm(即畦面面积 10 m2),畦间人行道宽 40 cm。

1.4.2 菌床铺放播种前45 d,将备好的栽培料适度浸水,添加尿素 25 kg/667m2、过磷酸钙 50 kg/667m2,充分拌匀,然后堆积发酵。用时将pH 值调节至5.5~6.0[13],然后铺放在备好的27 个试验小区地块上,每个处理铺放3 个相邻小区(插好标识,做好记录),栽培料压实厚度约 12 cm。

1.4.3 播 种竹荪菌丝生长温度一般范围为5~32℃,以25℃左右最宜,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 17~28℃[14]。5 月2 日(当地气温已回升稳定在25℃以上)播种,按照每个小区 20 包菌种的用量播种,当天全部播完。播种时将每包菌种分割为 4 条块均匀摆放在菌床上,行距 15 cm 左右,间距 3 cm 左右;然后上覆 5~8 cm 左右肥田土(含水量20%~25%,类似于泥炭土壤),土上再均匀覆盖1 层约 3 cm 厚密不见土的稻草遮阴保湿。

1.4.4 田间管理(1)搭建遮阳棚和喷水设施。试验期间正值当地高温季节,因此必需搭建遮阳棚和喷水设施。播种后,及时在试验田块上搭建遮阳棚架,棚架高 1.5 m。棚架内顶架设喷水管道,管道与畦块方向平行,间隔 3 m;管道上每隔 2 m 悬接1 个喷水头。(2)温度管理。播种后,温度持续回升,当气温超过32℃时,即利用遮阳网遮盖降温,同时结合菌床表面喷水、空中喷雾来调节棚内温湿度,营造竹荪生长小气候。(3)水分管理。播种工序完成后,将试验田灌水,浸湿铺放的菌床,待菌床含水量在60%~70%[13]后退水,只留厢沟少量余水。经常查看菌床和覆土层土壤的干湿情况,菌床和覆土层要长期保持湿润,发现湿度不够及时灌跑马水。菇蕾生长期,除阴雨天气外,每天早晚各喷水一次,保持相对湿度不低于90%。喷水时“四看”,即:一看盖面稻草,稻草变干时就要喷水;二看覆土,覆土发白,要多喷、勤喷;三看菌蕾,菌蕾小、轻喷、雾喷,菌蕾大多喷、重喷;四看天气,晴天蒸发量大时要多喷,阴雨天不喷。(4)光照管理。因光照对竹荪生长有抑制作用,故菌丝生长无需光照,子实体生长发育只需散射光即可[14-15]。故播种后在菌床覆土层上再覆盖1 层约 3 cm 厚稻草遮阴保湿。当发现试验区域部分菌床表面有竹荪菌丝显现时,在棚架上覆盖1 层遮阳网遮挡强太阳光,防止阳光直射[14]。遮阳网为密型,四周悬垂至距地面 20 cm 处。(5)病虫害防控。铺料前,用“生石灰+茶枯”浸出液(生石灰 50 kg/667m2,茶枯 25 kg/667m2)洒遍试验小区及四周(不少于 30 cm)防治蚯蚓等。

1.5 测 产

7 月19 日组织专家对第一批鲜菇(竹荪蛋)进行测产,每小区随机抽取 0.64 m2(0.8 m×0.8 m)区域,采集全部竹荪蛋,手工去除粘土和杂物,分别用电子秤称重记录,计算3 个重复的平均产量,按实际种菇面积的80%核算单位面积产量(kg/667m2)。

2 结果与分析

2.1 竹荪的产量与产值

由表3 可知,处理 2、3、 5、7 配方种植的竹荪第一批鲜菇的折合产量均≤50.03 kg/667m2,不具备推广应用价值;处理1、4、6、8、9 配方种植的竹荪第一批鲜菇折合产量为 975.49~1 525.76 kg/667m2,经济效益较高,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表3 第一批竹荪现场测产数据

2.2 竹荪的适应性

采用稻田野生开放模式栽培竹荪,已在萍乡和新干等地获得成功[13],但在湘潭地区未见报道。经试验研究,竹荪在湘潭县射埠镇5—9月间可进行稻田栽培,栽培料选择和配比合理,田间管理到位,可产竹荪鲜菇3~4 批,显著增加稻田经济效益。该试验结果显示,稻田前期种植赤松茸等其他食用菌对种植竹荪没有明显拮抗作用,二者接茬搭配种植能显著提高稻田经济效益。此期种植竹荪还可与土豆、油菜等冬春季作物接茬,充分挖掘稻田生产潜力,提高稻田产出效益。

2.3 栽培料的可选性

从单一原料实用性来看,只有谷壳适合种植竹荪。究其原因,可能是谷壳既具有竹荪生长的养分,又粒径适中,透气保湿效果好;而刨沫粒径太大,易失水干燥,竹粉、木粉粒径太小易板结,透气性差,不利竹荪生长发育,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

从配方结构来看,谷壳在竹荪大田生产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处理5 配方(竹粉50%、木粉50%)因无谷壳成分,折合产量只有50.03 kg/667m2;有谷壳的配方(谷壳在配方中的比例为50%~70%)栽培竹荪都能取得较好的产量,折合产量为 975.49~1 525.76 kg/667m2,以处理6 配方(谷壳50%、刨沫25%、竹粉25%)表现最好,产量最高。初步分析原因,可能是谷壳除为竹荪生长提供养分外,还有很好的保湿和透气效果。

从试验管理情况来看,这次稻田种植竹荪试验除栽培料组成这个关键因素外,温度、湿度、光照和菌床透气性对竹荪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大。处理2 配方产量低的主要原因是刨沫粒径太大,易失水干燥;处理3、5、7 配方产量低的主要原因是其菌床板结,透气性不好;处理1 因为保湿透气性好,利于菌丝生长,前期产量较高;处理4、6、8、9 配方因保湿透气性好,养分足,产量高且产菇期长;该试验采用的遮阳棚只覆盖单层遮阳网,遮光和降温效果有限(只能使地表温度下降3~5℃),造成菇蕾表面干枯开裂,若覆盖双层遮阳网可能效果好些。

3 结论与讨论

该试验筛选出了 5 种适合稻田种植竹荪的栽培料原料及配方,并介绍了稻田种植竹荪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指出了栽培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环节、存在问题和解决建议,对种植户具有直接指导意义,亦可供科研工作者参考。

该试验所采用的原料均是对当地环境污染较大或是仅作为燃料利用的废弃物,用于种植竹荪是变废为宝,有助于解决农村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等问题。种植竹荪能显著增加稻田经济效益,测产结果显示第一批鲜菇折合产量达 975 kg/667m2以上,产值在19 500 元以上,而栽培料经菌丝腐化后返田,还可改土肥田,为接茬作物提供养分,节约肥料成本,易为广大种植户接受。

综上所述,该试验运用谷壳等多种农业废弃物作为栽培料,既变废为宝,降低了人工种植竹荪的原料成本,又改良了稻田土壤,提高了稻田再生产能力;同时将竹荪与其他农作物接茬种植,有效拓展了竹荪的种植地域,增加了稻田产值和效益,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高经济效益指明了新的方向,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竹荪湘潭稻田
竹荪的深加工及营养成分功能性研究进展
湘潭高月塘大桥施工线型监控与合拢策略研究
急救知识普及
湘潭:天生C位
我从金黄的稻田看到我的祖国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竹君”食疗菜
稻田里的稻草人
一碗竹荪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