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争议及其消解
——基于日本专门职大学的分析

2021-11-13万卫王红艳

职教论坛 2021年10期
关键词:大学职业课程

□万卫 王红艳

2019年2月我国政府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试点工作”。截至目前,教育部已经先后批准了22 所学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试点工作,然而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其存在着各种争论,例如,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否有必要?专门职大学①是日本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典型代表,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争议,为此,日本政府对其采取了系列有效的举措,较好地消解了争议。那么,专门职大学创办面临着哪些争议?如何进行消解? 对我国有何启示? 笔者拟对以上问题展开讨论,希望对消解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争议有所裨益。

一、专门职大学及其定位

(一)专门职大学的内涵与规模

2017年日本《学校教育法》修订法案规定:“专门职大学是以教授专门的学艺、研究专业的技能,培养和发展从事专门职业所需要的技术和应用能力为目的的非政府机构”[1]。其中,“专门职”是指专门的职业领域[2];“大学”源自拉丁文的universitas magistrorum et Scholarium,大意是指“教师和学者的社区”,起初主要承担培育人才的任务,现在则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项职能。鉴于职业与产业联系十分紧密,因此专门职大学是对专门的职业领域进行学艺传授和技能研究,为产业发展培育技术型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

截至2021年9月,日本共创办了静冈县立农环境专门职大学、岗山医疗国际专门职大学、大阪国际工科专门职大学和开志专门职大学等14 所专门职大学,开设了农林栽培技术、环境管理、时装设计、大数据、物联网、机器人、网络安全、游戏开发、物理康复治疗、康养护理、生产管理、文化旅游、酒店服务、动漫设计等14 个专业[3]。

(二)专门职大学的定位

日本在经历几次教育改革后,已经构建了现代化的高等教育体系(见图1)。其中,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校有专修学校、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和专门职大学。专修学校作为政府批准开设职业课程的机构,开设的专业涵盖了工、商、农和服务业等,招收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和社会人士,但没有授予学位的权利。短期大学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职业高中毕业生,开设的专业主要集中在家政、艺术、保健和教育等方面,学生修完相应的学分后可被授予“短期大学士”学位。然而短期大学修业年限只有2年,学生受修业年限的限制,理论知识比较匮乏。高等专门学校主要开设机械、电气、工业化学、土木、建筑、金属等工科专业,学生修完“专攻科”课程后,会被授予“高等专门士”学位。但是,高等专门学校只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无法满足社会人士重新学习的需求。专门职大学开设了除六年制医学、牙医学、药学、兽医学以外的专业,招收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职业高中毕业生和社会人士等,学生达到毕业条件后可被授予“专门职学士”学位。为方便社会人士学习,专门职大学为学生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引入了前期课程和后期课程,学生可以在完成前期课程后回归工作岗位,等时间充裕时再修后期课程。可见,与其他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相比,专门职大学的优势:一是开设的专业多而全,涵盖了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二是招收社会人士,并为他们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图1 日本高等教育机构的分工

二、专门职大学创办的背景与价值

(一)专门职大学创办的背景

1.高新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日本的工作世界。其一,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工作种类。重复性、标准化的操作工作被智能机器取代,同时,高新技术的发展也创造了新的工作种类,例如,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工智能训练、健康照护等行业蓬勃发展。其二,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工作性质。部分工作需要人机协作才能完成,无需情感投入的大部分工作被智能机器取代,人类必须发挥创新能力去完成具有复杂性、创造性的工作任务,例如,高龄人群护理业。工作世界的改变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尽快作出反应,如强化学生的理论素养。

2.老龄化社会的影响。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制约日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一,老龄人医疗护理费用支出日益增长。据日本总务省的数据显示,2020年9月日本65 岁以上的高龄者已占总人口的28.7%,老龄人的医疗支出和护理支出占社会福利总支出的41.1%[5]。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已无力全额负担老龄人的医疗护理费用,为此,政府修改了《老年人保健法》,规定老龄人需要自己承担一部分医疗保健费用,每月缴纳3400日元的国民健康保险金[6]。为了缓解经济压力,部分老年人不得不学习新技能,重新就业。第二,医疗护理人员供需失衡。由于老龄化增速过快,医院、社区保健服务站和养老院对医疗护理人才的需求逐年递增,护理人员出现严重缺口。2014年日本全国有3000 万老龄人需要护理,护理人员却只有120 万人[7]。第三,地方中小型企业面临发展困境。地方中小型企业经营者的年龄越来越大,很难找到合适的管理者来进行替代,导致近三成的地方中小型企业陷入发展困境。可见,解决老龄化带来的问题迫在眉睫。

3.企业雇佣形式的转变。日本企业的雇佣制度逐渐从终身雇佣制转变为优先聘用临时工。终身雇佣制是日本企业的核心制度,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随着经济的变化,终身雇佣制的弊端愈加明显。第一,企业员工过剩。企业每年都会招入大批终身雇佣的新人,员工队伍不断扩大,一旦企业发展减速,就会造成人员严重过剩,给其带来巨大压力。第二,员工丧失创造性。在稳定的工作环境中,员工的创造性渐渐消失,企业因此失去活力。为此,企业开始采取一些措施:首先,大量聘用非正式员工。非正式员工既能在经济高速发展时弥补劳动力不足,又可在经济衰退时随时解聘,降低企业的人员成本。其次,减少对固定员工教育培训的投入。终身雇佣制下企业会对员工培训职业知识和技能,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随着固定员工越来越少,企业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投资占劳动力费用的比重从2.4%下降到1.4%[8]。它带来的后果是员工应对技术革新的能力不断下降,因此,企业员工为了不被动“退休”,就必须更新知识体系,提高技能水平,这要求学校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

(二)专门职大学创办的过程

专门职大学创办的过程比较曲折。2008年日本文部科学省为应对各种社会问题带来的挑战,成立了 “职业教育特别小组”,2011年1月文部省举办中央教育审议会,该小组在会上提出创办一种新型的职业教育机构的设想,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以及培育符合产业界亟需的人才,该设想在会上并未得到采纳。2013年文部科学省举办了教育再生执行会议,针对社会人士有接受学校教育的要求和原有学校提供的学习机会不足的现象,认为日本需要建立新机构。但是这次会议对新机构的层次、名称等问题没有进行讨论。2014年10月文部科学省举行了专家学者会议,确认日本需要建立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机构。2015年3月文部科学省举行专家学者会议,对新机构的课程开发、校外实习时间、班级人数和师资结构等进行了讨论。2016年文部科学省再次举办中央教育审议会,主要对新机构的名称进行了讨论,但没有取得共识。2017年5月日本国会通过的《学校教育法》修订法案,新增的第83 条第2 项规定,“专门职大学和普通大学处于同等地位”,确立了新机构在法律上的地位[9],新机构的名称开始显现。2017年9月文部科学省颁布《文部科学省令》第33 号规定,新机构被正式命名为专门职大学。自此之后,有意愿开办专门职大学的集体或个人可以向文部科学省递交办学申请。2019年4月,日本专门职大学开始面向社会正式招生。

(三)专门职大学创办的价值

第一,能较好地应对高新技术带来的挑战。首先,专门职大学和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学生。例如:静岗县立农林环境专门职大学和春野公司、京丸园株式会社及原田茶园株式会社等9 家公司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该校学生前三年都须到企业实习两个月,第四年全年在企业实习。其次,企业和学校共同开发课程。根据《专门职大学设置基准》的规定,学校职工占“教育课程协议会”的人员比例不能超过二分之一。教育课程协议会一般由教师代表、公司代表、地方公共组织代表等组成,负责对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同时,它还会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调研,并向学校提出课程开发的建议。再次,学校会邀请企业员工授课、定期开设讲座等。例如,丰田公司经理今井范行担任了名古屋国际工科专门职大学的讲师,主要讲授管理会计学。又如,国际时装专门职大学定期邀请COACH(蔻驰)、CHANEL(香奈儿)和GUCCI(古驰)等时尚界顶尖企业的管理人员为学生开设讲座。

第二,能缓解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压力。首先,举办学费低廉的医疗保健专业。截至2021年日本已创办了14 所专门职大学,其中有5 所主要开设医疗保健类专业。专门职大学的学费低于普通大学。例如,东京医疗保健专门职大学医疗保健专业每年的学费比东京大学低30 万日元。其次,接收高龄学生。实施终身教育是专门职大学办学的重要宗旨,专门职大学倡导老龄人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愉悦身心。例如,大阪国际专门职大学明确规定:只要年满18 周岁、文化水平相当于高中生、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就可以参加学校举办的招生考试。再次,实施企业家计划。专门职大学为可能接管家族企业的学生提供管理咨询。例如,开志专门职大学邀请索尼公司的专家来校讲授管理知识,提升学生管理家庭企业的能力。

第三,为企业员工求学带来了便利。首先,专门职大学为企业员工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专门职大学的学习形式有假期进修、分阶段学习、远程授课和昼夜开课制等,这可以很好地满足企业员工的学习需求。例如,静岗县立农林环境专门职大学开设了前期课程和后期课程,企业员工可以选择修完前期课程后返回企业上班,等到时间充裕时再返校修后期课程。其次,推行实务经验转换学分制。企业员工在入学前掌握与职业相关的实务经验,且能提供有关的工作证明,就可将该实务经验转化为相应的学分,从而获得相应科目的免修资格。例如,开志专门职大学规定:从事与编程相关的学生,在提供公司证明的情况下可以免修编程基础课。

三、专门职大学创办引发的争议

专门职大学的创立可以解决日本社会面临的部分问题,然而争议从未停息。总的来看,专门职大学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新建还是合并?能否在普通大学开设职业课程? 能否吸引足够的学生?

(一)合并还是新建

反对者认为,日本应将高等专门学校和短期大学合并,以此代替新建专门职大学。他们的理由主要有:第一,合并可以丰富专业类别。高等专门学校的专业设置集中在工业、农业、医疗和卫生等方面,短期大学则主要开设家政和人文社会类专业,两类高校的专业设置相互补充。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可以兼修第二专业。显然,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其与不同专业领域人员互动的能力[10]。第二,合并能节约时间和资金。福冈大学教授小田茜认为,短期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原有的师资、设施设备可以沿用,这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和金钱[11]。第三,合并能缓解学校招生困难。1995年短期大学在校总人数达到50 万人,2015年减少到12 万人,学校收入锐减,运行比较困难,如果将高等专门学校和短期大学合并,就可以缓解短期大学招不满学生的难题[12]。

支持者认为,日本应新建专门职大学。他们的理由主要有:第一,能够弥补原有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不足。九州大学志田秀史教授认为,现有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培养的学生无法响应社会的需求[14],短期大学受修业年限限制,很难培养出全方位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高等专门学校主要为工业领域培养操作技术人才,无法响应服务业蓬勃发展的需求;专门职大学不仅重视提高学生的技能,还注意强化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二,缓解地区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例如,日本著名高校联盟学术研究恳谈会(RU11),该机构共有11 所成员高校,其中8 所位于三大都市圈内。圈内集聚了日本国内顶尖的教育资源,而圈外缺少优质高等教育机构,导致区域教育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为了解决定问题,日本需要在偏远的市、县建立适应经济发展的高等教育机构[14]。

(二)能否在普通高校开设职业课程

反对者认为,日本可在普通高校开设职业课程来替代新建专门职大学。他们的理由主要有:首先,普通高校开设职业课程能够促进职业教育改革。筑波大学特命教授金子元久认为,现有的普通高校实际上也在传授多种多样的职业知识,因此可开设更多的职业课程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2]。其次,普通高校开设职业课程可以促进自身的发展。竹田浩树认为,如果政府把用于创办专门职大学的经费补贴给普通高校,可把省下来的资金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从而促进普通高校的发展[15]。

支持者认为,普通高校开设职业课程并不能解决日本面临的问题。首先,普通高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达不到企业的要求。日本名古屋大学寺田盛纪教授认为,普通高校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16]。学生如果在工作过程中感到挫败,就没有信心做好工作,导致日本企业的离职率逐年上升。专门职大学和普通高校在培养目的、师资、课程的开发和班级人数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例如,静冈县立农林环境专门职大学,该校聘用具有丰富经验的实务家教员进行教学,学生实践时间占总课时的53%,每个班学生不超过40 人,学校致力于消除学用落差,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即战力”人才。其次,日本需要通过建立新机构抑制普通高校的入学率。文部科学大臣田中真纪子认为,日本要建立和普通高校处于同一层次的职业院校,缓解普通高校入学率过高的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日本普通高校的入学率大幅上升,2014年已超过50%,普通高校的学生毕业后大都选择从事会计、文员和助理等工作,不愿意从事生产类工作,导致生产、服务和销售等岗位招不到员工,这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7]。

(三)能否吸引足够的学生

反对者认为,专门职大学不能吸引足够的学生来就读。第一,日本社会普遍存在轻视职业教育的现象。社会舆论普遍将职业教育定位于“次等”教育,只有不能通过普通高校升学考试的学生,才会选择到职业院校就读;如果学生选择进入职业学校就读,就可能被认为学习能力不强。根据文部科学省的数据显示,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青年数量不断减少,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青年数量则稳步增长。虽然日本政府修改了《学校教育法》,明确指出专门职大学和普通高校处于同一层次,但还不足以改变社会观念[18]。第二,日本目前正处于少子化时期。受少子化的影响,日本参加高考的人数逐年减少,超过半数的职业院校招不满学生,这些问题无法通过建立专门职大学来缓解[19]。2021年日本参加高考的人数为53.5245 万人,比2020年减少了2.2454 万人。据日本厚生劳动省预测,参加高考的人数还会下降,在这样的条件下,专门职大学很难吸引足够的学生。

支持者认为,专门职大学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首先,专门职大学可以接收社会人士。在日本就业环境改变的条件下,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需要接受系统的学习为再就业做准备,但是普通高校对社会人士接受程度很低[20]。例如,日本的神户大学,该校共设立了11 个学院,只有国际学院开设的部分专业接收社会人士。专门职大学以终身教育为办学理念,所有专业同时接收社会人士和应届毕业生。其次,专门职大学为贫困生发放奖学金及助学金。日本的大学学费高昂,部分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放弃进入大学深造。专门职大学将为贫困生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例如,岗山医疗专门职大学和Orico 公司共同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学费问题,为每名贫困生减免70 万日元的学费,成绩优异者可另外获得46 万元奖学金,如果学生还不能支付剩余的学费,Orico 公司还可为学生提供低利率的助学贷款。

四、专门职大学创办争议的消解

为消解专门职大学在创办过程中出现的争议,日本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2017年9月日本文部科学省颁布了《专门职大学设置基准》(以下简称《基准》),对专门职大学的办学资格、招生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另外,部分专门职大学为缓解争议也采取了相应措施。

(一)严审办学资格

日本文部科学省特设专门委员会,负责审核专门职大学的办学资格。每一所申请的学校,都会被严格审查其是否符合《基准》的规定。为了帮助学校通过审查,文部科学省颁布了《专门职大学设置构想要点》[4]。《要点》的基本内容如下:

第一,突出职业教育特性。例如,学校必须有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职业课程、实务家教员和长期的企业内实习等。

第二,承担社会责任。专门职大学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等。

第三,文书内容、硬件设施必须符合《基准》规定的相关法令。如果学校想要获得办学资格,就必须提前两年向文部科学省递交申请,因为专门职大学需要通过两次审核:第一次审核文书材料,主要核对申请内容是否符合《基准》的要求;第二次审核设施设备,专门委员会的代表将去学校进行实地检查(见表1)。

表1 专门职大学相关学部必须设置的附属设施

(二)改革招生制度

专门职大学为了缓解生源短缺的现象,对招生范围、招生形式等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奖助学金制度。

第一,拓宽招生范围。《基准》第1 章第3 条第2 项规定,专门职大学要努力实现入学人员的多样性。除了招收普高和职高应届毕业生,专门职大学还需接纳社会人士和各国留学生。只要学生年满18 周岁、取得高中毕业证,就可以向专门职大学递交入学申请书。例如,开志专门职大学的社会人士生源约占总人数的40%。

第二,招生形式灵活多样。《基准》第1 章第3条第1 项规定,学校必须完善招生形式,确保招生过程公正、合理。例如,大阪国际工科专门职大学的招生形式分为一般选拔、学校推荐选拔、综合选拔和转学考试(见表2)。

表2 大阪国际工科专门职大学的入学招生形式及方法

第三,减免本县居民入学金。例如,云艺文化观光专门职大学在兵库县办学,当地居民只需缴纳入学金282000日元,而外县居民则要缴纳423000日元,究其根源,学校希望借此吸引本县居民前来就读。

(三)探索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专门职大学担负着为企业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的任务。为此,学校努力开发符合企业需求的课程,帮助学生强化实践能力。

第一,共同编制课程。《基准》第4 章第11 条规定,专门职大学须和地方组织、企业共同成立“教育课程合作协议会”。该组织中校外人员占一半以上,负责开发课程、监督课程的实施以及评价课程实施效果。例如,静冈县立农环境专门职大学和县农林厅、研究所、久田公司和原田茶园公司等组成了教育课程协议会,校外人员参与课程开发的全过程。

第二,增加实践时间。《基准》第5 章第29 条规定,学生想要毕业至少需获得40 个实践学分,企业实习或校内实训满45 个小时则可以获得1 个实践学分。例如,高知康复专门职大学为学生安排了3次医院实习和4 次校内实训,学生从2年级到4年级每年都须去医院实习一次,大学和医院都需配备专门负责医院实习的教师和职员。

第三,完善教师结构。《基准》第6 章第36 条规定,专门职大学须配备具有5年实务经验的教员,人数至少达到教师总人数的40%,其中,20%的实务教员须获得硕士学位,并且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例如,大阪国际工科专门职大学长期聘请NTT、DM 等公司的资深员工担任学校的专职教师。

第四,增强国际影响力。专门职大学努力开拓海外实习项目,提高日本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例如,IU 专门职大学和美国的Statista 公司、瑞典的蒙特公司、中国的比亚迪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每年都会选派四年级学生去国外学习最新技术,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了日本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四)完善就业保障机制

为确保学生顺利就业,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专门职大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就业保障机制。

第一,设立就业指导部门。例如,东京国际工科专门职大学设立了就业指导部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与普通大学不同的是,专门职大学的就业指导教师不仅对学生的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礼仪等方面提供建议,而且还会对相关行业的人力资源需求进行调查,以便给学生提供一对一的指导。

第二,实行任课教师负责制。例如,名古屋国际工科专门职大学在学生入学第一年,就把学生分为少于10 个人的小组,指定某门课的任课教师担任小组的负责人。任课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和相处中了解学生的性格和特长,学生毕业时可对其提出就业建议。

第三,实施培训费补贴计划。例如,大阪国际工科专门职大学,如果学校学生在毕业后两年内没有就业的意愿,而是想要通过培训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学校会给其补贴两年的培训费用(此项政策只针对入学时年龄小于35 岁的学生)。

第四,建立终身备份系统。例如,大阪国际工科专门职大学规定,每个学生的个人信息都会录入到终身备份系统中。如果学生想要换工作或重新就业,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依然会为学生提供相关支持。

五、对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专门职大学不是偶然产生的,而是日本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专门职大学发展过程中,争议从未停歇,为此,日本政府和学校果断采取相关措施,较好地缓解了争议,为我国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当前,我国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也面临着一些争议,主要涉及到“为什么办? 谁来办? 怎么办? ”等问题[22]。为了破解这些难题,当前应采取的策略主要是:明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基本功能、拓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

(一)明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基本功能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具有的基本功能是培养技术型人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人们对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存在争议,如,职教本科与应用型本科纠缠不清。从结构功能主义的角度看,社会某一组织存在的价值,关键就看其能否发挥独特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恰逢其时。第一,它的育人取向是培养技术型人才。人们一般将人才分为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后三类人才统称为应用型人才[23]。其中,工程型人才主要由应用型本科培养,而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则相对缺失。那么,职教本科就可承担起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第二,它的社会取向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是指产业向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变迁,分为技术升级、市场升级、管理升级等类型。其中,技术升级是产业升级的关键,前提是具有一定数量的技术型人才。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依靠低成本劳动力,然而,这一优势正在逐步丧失。一方面,少子化、老龄化社会的逐渐到来;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必须由资源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就要求高等教育为其提供大量的技术型人才。然而,应用型本科院校无法独自承担这一使命,需要发展旨在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二)拓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有:高职升格;地方本科院校转型;高职与地方本科院校联合培养。当前人们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由谁来办还存在着争议。应该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一项新事物,其发展路径宜宽不宜窄。第一,高职升格举办是主渠道。高职升格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具有“先天优势”。一方面高职具有举办职业教育的基因;另一方面高职升格的愿望十分强烈。然而人们对高职升格也有担忧,即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可能“空心化”[24]。这种担忧大可不必,首先,我国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规模庞大,极少数高职院校升格不会影响大局。其次,我国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良好,已对学生形成了较强的吸引力。例如,少数重点高校毕业生选择到高职院校“回炉”。第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是重要渠道。当前,部分地方本科院校不愿意转型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主要是担忧办学声誉受损,其根源是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强。增强职业教育的办学吸引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可运用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手段,鼓励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之后重点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第三,高职与地方本科院校联合培养是补充。从实践来看,在我国政府提出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之前,已经有部分高职院校与地方本科院校联合举办本科教育,如“3+2”模式。可以说,这种办学模式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它还称不上真正意义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究其根源,地方本科院校没有对课程进行职业化改造,依然具有浓厚的理论化色彩。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应组织力量对相关课程进行重新开发,以适应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

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需要守正创新。所谓“守正”,是指要继承职业教育的办学传统;所谓创新,是指要寻求体制机制的新突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一项新事物,能否形成吸引力的关键在于质量,这就要求积极探索培养模式。第一,以技术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我国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主要是为了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始终将培养技术型人才作为自身的历史使命。当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也可承担部分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因为部分操作性问题具有很高的难度,需要个体具有技术改造和流程革新的能力,显然,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难以完成这样的人才培养任务,必须由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来承担。第二,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它同样适用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然而,“校热企冷”一直困扰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了打破这一僵局,必须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例如,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职业教育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受制于具体政策不明晰,实践领域的探索步履维艰,在这样的条件下,利益相关者需要共同努力,推动政策变迁“窗口”的早日来临。第三,开发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关注的是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通过某门课程学习之后的应知与应会。因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质量如何,关键在于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开发。从开发主体来看,应坚持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学校应积极邀请行业、企业参与相关标准的研发。从开发过程来看,应坚持实践取向,例如,通过工作岗位任务分析,探究职业能力,为课程标准研发奠定基础。

注释:

①国内有学者将日语“専門職大学”翻译为专门职业大学。

猜你喜欢

大学职业课程
“留白”是个大学问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大学》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职业写作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