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印象整饰:中产阶层在“凡尔赛文学”中的媒介形象呈现

2021-11-13蓝悦

声屏世界 2021年17期
关键词:凡尔赛解构符号

□蓝悦

2020年11月,“凡尔赛文学”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风靡全网,红极一时。“凡学”以看似平淡无奇的表达,体现高级且隐蔽的炫耀之态,深谙其道的人也被称为“凡人”。这一次,中产阶层群体成为引导本次文化症候和精神之域的主力军,最有表现张力却暗藏无奈。中产青年既承受着来自上层阶层的重压,又感受着来自下层阶层的顶托,体验着社会的结构性压力,情感焦虑成为当代中产阶层的心理基调。在寻求压力疏解的过程中,虚拟社交空间为其提供了一个“风格化仪式抵抗”的表演舞台。

隐喻:高级凡尔赛的出圈

“凡尔赛”一词出自日本漫画家池田理代子的作品《凡尔赛玫瑰》,漫画描绘了路易十六时期上流贵族的生活。微博博主@小奶球借用“凡尔赛”来指代网络空间中暗中炫耀上流社会生活的“互联网贵族”。同时,她还对“凡尔赛文学”进行了要素归纳,其定义是指通过先抑后扬、自问自答或第三人称视角,不经意间露出“贵族”生活的线索。至此,互联网刮起了一阵“凡尔赛文学”的大风,微博博主@蒙淇淇77成为了“凡学”的开拓者。网民开启模仿秀,甚至出现豆瓣凡赛尔研习小组,组内每天的任务就是鉴定身边和网络上的凡尔赛行为并进行分析。“凡学”核心宗旨就是“以低调之名,行炫耀之事”。

网络流行语指在特定时期网民自发使用的、活跃异常的,发酵快并具备特殊意义的语言符号。“凡尔赛文学”背后的隐喻在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以前舆论流行对精英阶层无差别的崇拜,现在是转而对精英阶层无差别的嘲讽,其本质是社会中产阶级青年对精英文化的嘲讽和解构,背后是消费主义的坍塌所导致的社会现象。

“凡”学拥泵的印象整饰

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划分了四种“印象管理策略”,分别为理想化表演、误导性表演、神秘化表演和补救表演,其中理想化表演和误导性表演是“凡学家”们塑造理想生活与贵族人设的强打武器。

虚演:社交狂欢链接下的表演人格。微博博主@小奶球将“凡尔赛文学”定义为一种在社交媒介上以图文并茂的文本形式,呈现“贵族”形象的叙事手法。“凡学”拥泵们对“凡尔赛文学”必备的要素十分熟稔,漫不经心地以一种看似贬低实则炫耀的语气进行自我矫饰。具有表演性质的自我形象呈现方式丧失个体真实感,在矫揉造作中实则形成了一种“伪优越感”。

真正让“凡尔赛文学”走进大众视野的是微博博主@蒙淇淇77,她曾在一篇“凡尔赛”推文中,对其中的字词句进行反复修改推敲,从“别墅”“人生升级”“北京”等字眼,可窥见她意图展示的形象。网络社交中人们往往期望展示完美的自我,基于真实的社会身份有意识地在媒介平台进行自我印象管理,获得“新我、完美我”的虚拟社会身份,满足自身对“优越感”的想象,建构一个“理想我”的现实情境。互联网场域中,空间的匿名性赋予网民以各抒己见的权利,也带来网民传达自我形象时的刻意和虚假。

社交狂欢的语境下,人们费尽心思编排每一次理想化”和“神秘化”“表演”,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思考如何呈现自我形象,如何进行话语表达。在这样的前提下,社交媒体更像是一种虚拟现实情境,具备“个性独立化、传播自主化、自我角色化”的特征。社交平台成为宏大的角色场,在此人们可以塑造理想的人物角色并进行展演。

虚饰:消费符号堆叠下的身份焦虑。豆瓣的“凡尔赛学研习小组”将“凡学”文本进行戏仿与二次拼贴,愈加彰显“凡尔赛文学”低调式炫耀的特性。“凡尔赛文学”看似体现了一种表演高级人生的精神,不过究其本质是“暗度陈仓”。后现代的消费景观中,追求符号意义的物质享受成为第一需求。在消费景观堆砌的当下,大众媒体赋能各行各业,促使符号化的商品生产走向极致,人们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通过追求符号意义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凡学家”抛弃实在的客观商品,而以媒为介,通过掩饰性文本推送承载强烈心理冲击力和情感穿透力的文本符号,体现了为消费社会服务的本质。异化的社会带来的是个体对于需求的盲目崇拜。人类主体与实际客体之间的关系被倒置,人类利用主观能动性创作并创造了异彩纷呈的商品客体,时代潮流不断向前推进,人类却在自己创造的物质世界中迷失,在消费景观中焦虑不已。

新媒体时代中,话语符号的解码和意义延伸展现得淋漓尽致,当符号文本强调文本,而不在意文本对象是什么的时候,文本的形式性就出现了。“凡学家”在进行虚假的表演时,对象是谁、是否真实已经不再为人所关注,重要的是如何建构符号的意义来进行角色表演。

虚呈:象征性在场建构“伪精致”人设。新媒体语境下,人们处于脱域的社会空间,对媒介文本的解码不再需要身体性在场,具身传播的赋能,个体只需“不在场的在场”形式就能解读文本,对传播对象进行分析和研判。

“凡人”在虚拟世界中建构一个想象中的“伪精致”人设,赋予其过着奢侈生活的“贵族完美”形象。这是经由主体加工塑造的拟态形象,为了符合大众审美或出于社会认同需要而挑选的完美侧面形象,进而在媒介场域中进行虚假的呈现。

从人际交流维度来看,这能促进个体与外部世界的正常交流,获得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从个人心理维度来看,“凡尔赛文学”式的虚假呈现,捆绑着表演建构和作秀吸睛的元素,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涉及自身隐私方面的信息,人们会关注他人对自我的评价和态度,过度在意之后逐渐会形成一种负担和社群压力,“伪精致”人设维系潜在的不确定性风险让“凡人”焦虑踟蹰,沉迷于“印象管理”的背后是难以掩饰的孤独。“凡人”借助社交媒体这一平台,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方式向人们展现他们若有若无的优越感。媒介性在场可以满足他们在媒介世界的美丽狂想,却阻隔了彼此之间真诚交流的沟通渠道。

戈夫曼认为,人际社会交往情境可以被视为一种戏剧表演。在整个表演的过程中,个体总是尽量使自己的表演接近自己想要呈现的角色形象。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为个体的印象生成提供了更多的主动性和选择性。社交空间充斥海量的信息碎片,虽一定程度上弥合了信息鸿沟与认同分野,暂时麻痹了个体的心理焦虑,却也难以将人们从社会阶层撕裂中真正的剥离出来。

用“凡学”解构“凡学”:一种戏谑与抵抗

在“凡学”梗如日中天的同时,“反向凡尔赛文学大赛”和“拆凡达人”正强势反扑,大众通过话语的“盗猎”和狂欢对异质文化现象进行戏谑与抵抗。“反向凡尔赛文学”的出现是对“凡尔赛文学”盛行下的错误价值取向的嘲讽与戏谑,以一种结局具有反转效果的呈现方式来解构所谓的“虚伪谦虚”下的炫耀,颠覆了既有价值取向,在网络空间内引发了新一轮的狂欢。

“凡学”狂欢正是风格化凸显的聚众表演,在肆意的宣泄中打破阶层结构,社会中产阶层逃离阶层挤压,抵达了“第二生活”的颠覆性空间。“反向凡尔赛文学”的成员以及“拆凡达人”成为了这次“第二生活”现象中的主动的抵抗者、理性的参与者。戏谑“凡学”的同时,大众将其解构,依据既得套路对“凡人”进行鉴定,不论是对“凡尔赛”文本内容进行解读,还是对经典影视剧的二次创作,都体现着当前主流价值观的理性回归以及对“凡尔赛文学”权力规训的颠覆,进一步消解和抵抗网络空间内自我形象呈现的伪优越感。

“网络贵族”们生活在权力塑造的符号幻象中,试图通过“虚伪的谦虚”来呈现自身“高贵”的身份,却不想自囚于这精妙绝伦的囹圄之中。反向解构让“凡人”厘清现实与幻想之间的分界线。反对过度包装“凡尔赛文学”是在反对一种极端的“炫耀性自我呈现”,并非在否定“自我呈现”本身。自我价值的本真性呈现可以利用外显媒介进行描述,这也是追寻“超我”、奔赴诗意天堂的过程。中产阶级自我形象透过媒介镜像,折射的应该是认知自我、反思自我的初衷,从而在阶级固化的泥沼中挣脱,找寻一条实现社会身份跨越的现实渠道。

猜你喜欢

凡尔赛解构符号
汽车安全测试的“凡尔赛”语录——凡尔赛C5X安全解析
还原
学符号,比多少
解构“剧本杀”
加油站“凡尔赛”:油价终于不涨了
加油站的凡尔赛:油价终于不涨了
凡尔赛C5X
“+”“-”符号的由来
于强 保持真实,从生活中解构设计之美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