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珠海高校教师媒介素养调查

2021-11-13刘灿璨

新闻前哨 2021年4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信息

◎刘灿璨

当下,微博、微信、抖音成为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传播介质。以其为代表的新媒体影响深远,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甚至思维方式。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微时代背景下,顺应时代发展,重视和提高教师媒介素养,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成效的关键。

一、微时代信息传播特性分析

1.传播介质的移动性

从1G发展到如今的5G,信息技术不断更新迭代。5G技术的应用,带来更高速、低耗、稳定和自由的移动通信,人们信息交互方式进一步升级。信息制作更加简单,传播更为快捷,互动性更强。信息传播不再受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传统的信息流通渠道制约,不再受电视、台式电脑等固定设备的时间、空间制约,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前所未有地实现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2.传播速度的即时性

微时代背景下,网络速率和终端设备性能的提升,促使传播速度的即时性得到突显,信息传播达到以秒记算的速度。人们通过更加便捷和大众的智能移动终端,随时编辑信息并发布到新媒体平台,受众即时接收信息。海量的音视频图文都能实现瞬时传送。信息从制作到发布,到传输、到接收信息的时间大大缩短,提升了受众接收信息的需求和迅捷体验。

3.传播内容的碎片性

以往,人们通过书籍、报刊杂志等接收信息,长篇幅、长时间、深阅读是信息传播的常态。微时代,人们信息接收、传播的碎片化、零散化、泛娱乐化现象加剧,小视频、短图文的浅阅读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越来越多分散的、动态的、支离破碎的微传播充斥互联网。人们习惯于利用智能移动终端,轻敲几下,编辑、摄录信息,即时发布、分享,热衷于频繁地“刷”新闻,偏爱直观、精简的音频、短视频、图文。

4.传播体量的爆炸性

以往,传者和受众角色相对固定,传播者专业从事信息生产传播,受众被动接收信息。微时代,人人都是生产者、传播者,传者和受众角色模糊,信息传播实现双向、多点互动。传播渠道大大拓宽,传播体量呈爆炸性增长,互联网成丰盛又芜杂的信息海洋。一方面信息丰富多样,满足了人们多样化信息需求;一方面出现信息垃圾和信息过剩问题,未经审核、考证的信息在网络大肆传播,爬虫软件生成、粗制滥造的信息遍布网络,人们迅速、精准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反而变得困难。

二、微时代教师媒介素养构成分析

微时代背景下,教师媒介素养大致可包含新媒体认知、新媒体使用、新媒体反思几个方面。具体构成分析如下:

1.新媒体认知方面

对新媒体基础知识,新媒体类别、功能、特点等认知、了解的能力,对新媒体信息的理解、获取与处理的能力。能精准识别鸡汤毒文、谣言等垃圾信息、虚假信息,选择合适的媒体,目标需求信息。

2.新媒体使用方面

合理利用不同新媒体的不同功能、特点,服务教育教学工作,建设性地利用新媒体检索和筛选真实、优质信息,获取教育教学资源;加工和制作新媒体信息,辅助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利用新媒体学习业务知识,为个人成长赋能,促进个人教学和科研工作,提升专业水平、发展自己的能力。

3.新媒体反思方面

具备一定的批判和反思意识,对新媒体及获取的信息具有评估、质疑、思辨的能力。在充分了解、有效利用新媒体的基础上,能够准确判断媒体信息的真伪、优劣,评估信息传播的目的,质疑媒体信息的内容。

三、珠海高校教师媒介素养现状

课题组以珠海高校教师为目标群体,进行了媒介素养调查。共计发放114份问卷,回收110份,有效回收率96%。有效样本中,31-40岁教师占80%,30岁及以下、41-50岁教师均占10%。硕士学历教师占80%,本科及博士学历教师均占10%。文科类教师占70%,理工科类教师占20%,艺体类教师占10%。调查发现:

1.教师对新媒体的认知情况

互联网成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媒介,100%的教师都选择运用互联网辅助教学。使用频率次高的媒介是书籍,50%的教师会利用书籍辅助教学。还有少部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会使用到电视、杂志等媒介。教师新媒体依赖程度较高。50%的教师每天上网时间达到4小时以上,40%的教师每天上网时间为2-4小时,10%的教师每天上网时间为1-2小时。没有一位老师每天上网时间少于1小时。因为教学而使用互联网的时间,40%的教师达4小时以上,40%的教师为1-2小时,20%的教师为2-4小时。教师每天因教学利用互联网均在1-2小时以上。关于对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的态度,90%的教师认为,新媒体非常便捷,会经常使用其中一种或几种。10%的教师,对新媒体只有初步了解。

2.教师使用新媒体的情况

教师经常使用的新媒体平台中,微信以100%的占比,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其他常使用的新媒体平台主要还有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百度、Google、小红书、学习强国、学习通、云课堂智慧职教等。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使用辅助教学的新媒体平台主要有课堂派、职教云、蓝墨云班课、腾讯课堂。本学年以来,64%的教师在认识了解和学习使用新的新媒体App,比如B站、微视、Soul、豆瓣、幕布、讯飞语记、石墨文档、canva可画、稿定设计等。教师使用新媒体平台辅助教学具体运用在课程思政案例、教学实例等教学资源搜集;课件制作;课堂签到、互动、课堂管理;教学实训、作业展示、讨论、点评;教育教学改革。大约27%的教师对图文音视频制作等新媒体技术都不熟悉。教师使用新媒体存在困难依次主要在对新媒体技术不熟悉、移动终端设备陈旧不方便、学校缺乏引导和支持、对新媒体缺乏认知。对新媒体技能的熟悉、掌握与否,是影响教师能否有效利用新媒体的主要因素。

3.教师对新媒体的反思情况

教师对新媒体及新媒体信息具有良好的反思和批判能力,对于确保获取信息的真实、客观、平衡等方面,以及预防垃圾信息及信息过剩方面有一定基础和意识。90%的教师非常善于利用新媒体平台搜集信息,82%的教师在搜集信息时,会注重信息来源的可靠性,91%的教师认为基本能判断各种信息真假,82%的教师能注意觉察媒体的偏见,以及了解媒体信息的优缺点。具体为:

教师认为非常善于运用新媒体平台搜集信息上,非常赞同、赞同、不持观点与不赞同的比例分别为:46%、45%、0%、9%。教师搜索网络信息时比较注重信息来源和可信度上,非常赞同、赞同、不持观点与不赞同的比例分别为:46%、36%、9%、9%。教师认为自己基本能够判断各种媒体信息的真假上,非常赞同、赞同、不持观点与不赞同的比例分别为:18%、73%、0%、9%。教师认为自己能觉察媒体有时会建构偏见上,非常赞同、赞同、不持观点与不赞同的比例分别为:27%、55%、9%、9%。教师认为自己可以区分和了解媒体信息的优缺点上,非常赞同、赞同、不持观点与不赞同的比例分别为:18%、64%、9%、9%。

4.教师对媒介素养培训需求情况

针对教师媒介素养培训意愿,教师仍呈现不同态度,但绝大部分教师保持积极参与的态度。如果有机会参加媒介素养培训,91%的教师愿意参加,9%的教师不太愿意。媒介素养培养意识亟待增强。希望接受媒介素养教育的形式上,选择自学、专题讲座、网络付费课程、线下专题培训形式的教师百分比分别为27%、64%、36%、82%。绝大部分教师仍然青睐传统线下的专题培训和讲座。教师希望提升的媒介素养方面,选择获取和理解信息、判断和筛选信息、加工和制作信息、传播和发布信息的教师百分比分别为64%、55%、100%、45%。100%的教师都希望提升加工和制作信息方面的媒介素养培训。

四、建议

针对当下珠海高校教师媒介素养现状,提出关于提高教师媒介素养建议如下:

1.把握重点,明确提高教师媒介素养的侧重点,以利用新媒体创造、生产信息能力为重点。提高教师运用新媒体技术制作信息的能力,生产优质教育教学信息资源。

2.着眼实际,引导教师与时俱进、接受新知、更新思维。重视和关注新媒体发展变化和实际,激发对新媒体平台和技术的兴趣,拓展新媒体信息获取渠道,扩大视野,引入接收多元化、体系化信息,避免陷入单一化、同质化信息,防止信息窄化、思维固化。

3.改善环境,营造良好的媒介素养氛围。学校改善校园移动网络环境,对教师更新移动终端设备提供支持,对提高教师媒介素养加强引导和教育培训,使教师在良好的媒介素养氛围和环境中,获得持续滋养和熏陶。

4.开展培训,切实提升教师新媒体素养,通过线下为主、结合线上的方式,对教师开展必要的新媒体认知、使用、反思方面的培训和教育。

结语

微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提高教师的媒介素养水平,促使教师有效选择和理解、创造和生产、批判和反思各种新媒体信息,不仅有利于发展新媒体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帮助教师个人成长,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媒介素养,培养具有反思力、思辨力的学生,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提高教师媒介素养,要着眼于当下媒介发展实际,顺应信息时代发展潮流,以学校引导和支持为基础,学校、教师共同努力、协作,切实提高教师关于媒介素养的认知,更新思维,以提高教师利用新媒体创造、生产信息能力为重点,全方位提高教师媒介素养水平。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信息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