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视频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影响力探究
——以新冠肺炎疫情信息传播为例

2021-11-13宋丹霓

新闻前哨 2021年4期
关键词:武汉新冠肺炎

◎宋丹霓

所谓突发公共事件,是指未能预测或无法预测而突然发生,并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对社会公众产生直接影响或对公共社会有广泛联系的事件。在突发事件中,及时有效地传递信息是新闻媒体的职责所在。近年来随着短视频的崛起,用户人数屡创新高,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已成为众多传统媒体的首选发布渠道。截至2020年1月5日,抖音日活跃用户数已经突破4亿;2020年春节期间,抖音、快手、微视等短视频日活用户规模均高于平日,同比增长35%。相较于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短视频有哪些独特之处?短视频的应用在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传播中产生了哪些影响,又会产生哪些局限性呢?

一、短视频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传播优势

相比较于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短视频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又发挥着怎样的优势呢?

(一)内容短小精悍,更符合当下人们的阅读习惯

短视频的内容“短小精悍”,从15秒到几分钟,更加符合受众快节奏的阅读习惯。短视频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而在此次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不同的媒体共同发力,让抗“疫”短视频在疫情信息传播过程中,既提升了传播效果,又各具特色。其中,短视频中的信息呈现精准、快速、集中,开门见山的表达相比于冗长的新闻表述,能够让受众更加直观的获取信息。

(二)生产主体多元化,信息视角更加丰富

短视频的内容生产主要为三种:专业用户创作的PGC模式、专业用户创作的PUGC模式和由普通用户创作的UGC模式。不同媒体在疫情信息短视频中发挥着不同的传播特色,官方主流媒体,例如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主流平台短视频的作用是引导社会舆论、弘扬传递社会主义正能量,传播主流思想;新媒体的短视频,例如澎拜新闻等,则立足本地,形式多样、交互性强,获得不错的传播效果;社交媒体在传递疫情信息方面也有举重若轻的作用。多种视频生产主体扩大了信源,丰富了信息内容,让受众可以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疫情信息。

(三)视频冲击力强、可信度高

相较于传统的图文,短视频以其现场感和全景式让大众能在第一时间看到现场情况,冲击力强,相较于冗长且难辨真假的文字图像,短视频更具备真实性,从而使受众迅速了解事情真相,也遏制谣言的传播,稳定社会舆情。

二、新冠肺炎疫情信息传播中短视频的类型和作用

疫情发生以来,以抖音、快手、微博等主要短视频平台,第一时间开展“共同战‘疫’”视频宣传活动,通过短视频的方式为公众科普疫情信息、及时辟谣,持续制作推送疫情防控宣传内容,履行新兴媒体的社会责任。

(一)传递信息,真实记录一线战疫情况

2020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们需要迫切了解一线的真实信息,短视频能够带领人们深入一线,了解事情的源起经过结果,记录事件真实进展,直观的让受众对于信息更为理解信服。央视及地方媒体派出记者进入到湖北各地医院,实时记录武汉战疫的最新情况,《战“疫”Vlog》就是央视新闻在抖音上的短视频合集,记录的是武汉金银潭医院隔离病房的救治情况,包括探访了火神山医院建设情况以及方舱医院的内部实景,第一时间快速回应民众对于一线战疫的急迫关切,播放量获百万。信息的第一时间传播,能够拉近政府与公众的距离,起到了安定民心、振奋民心的作用。

针对疫情发生以来,网络上出现的物资短缺、粮食上涨等言论,澎湃新闻也在抖音短视频平台推出了《武汉人日记》,真实记录了武汉超市物资能否保障供应,居民的衣食住行是否受到影响。短视频还让武汉的普通市民进入了大家的视线,也让大家了解到现在疫区现在暴露出的问题,有利于问题的尽快解决,保障市民的生活所需,正向引导舆论,弘扬主旋律,表现人文关怀。

(二)引导社会舆论,体现人文关怀

短视频不仅在传递疫情相关信息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还起到了激奋人心,弘扬主旋律,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例如,主流媒体在第一时间发布众多社会正能量的短视频,描述了疫情发生以来给过公众许多感动的英雄人物形象,武汉金银谭院长张定宇、在去往武汉的空无一人的列车车厢因为工作短暂休息的钟南山等。截至2020年3月20日,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为主的主流媒体累计发布相关微视频50余部,累计播放量超过3亿次。《武汉,等你重启》《站在暴风之眼》《疫情不退,我们不退》等优秀视频作品记录了抗“疫”战役中的英雄人物,传达了永不放弃的抗“疫”精神。

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短视频《你见过凌晨4点的武汉吗?》,写实记录凌晨4点武汉街忙忙碌碌的身影,从社区工作者到志愿者、从白衣天使到安保人员、从接送医护人员的司机到给医院送餐的外卖小哥,平凡且伟大的身影让公众收获了感动,也获得了流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发布了《微视频丨母行千里儿担忧》,焦点对准了医护人员和他们的孩子们,从孩子们稚嫩且坚定的话语中,感受到他们作为抗“疫”医护的家人,同样为疫情防控做出了贡献,赞颂了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品质,感动之余也让视频大量传播。

2020年2月3日,一个时长为2分2秒的短视频《武汉莫慌,我们等你》在网上迅速传开。开头寥寥数语,空荡荡的画面,营造出了和以往不太一样的武汉,这是正在经历疫情的武汉的真实模样,然而“一方有难、八方援助”的故事上演后,武汉又重新有了烟火气,差点挤不上地铁的早高峰、来晚了抢不到过早的热干面以及人们脸上久违的笑脸,充满温度的画面和编排切中了当下人们的泪点,同样获得上亿播放量。

(三)健康传播,宣传科普防疫知识

长期以来,我国关于健康信息的“知”“信”“行”基本上局限于“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的范畴,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以“丁香医生”为首的众多视频号成为健康传播的主力军,在传播跟疫情相关的健康信息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丁香医生”进军了抖音、知乎、哔哩哔哩、微博等各大社交平台,构建了传播矩阵,其中,抖音的视频合集截至2020年3月1日播放量已经达到了4000多万;自媒体“回形针”发布的科普短视频《关于新型肺炎的一切》,为公众梳理了疫情的发展脉络以及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常识,翔实丰富的数据支撑、信息可视化具体呈现增加了说服力,全网播放量超过一亿次;人民网等主流媒体也在抖音上线“抗击肺炎”频道,提供最新信息以及权威解读,开展问答游戏挑战,将防疫科普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触达更多有效受众;还有一些央视、地方主持人也纷纷在个人的抖音账号上发布视频,号召公众做好基本的防疫措施;张文宏教授也多次在直播中金句频出,“你在家里也是在战斗!你觉得很闷,闷两个礼拜,病毒也要被你‘闷死’了”“防火防盗防同事”等这类科普“金句”,让健康科普的课堂有趣的像听一场脱口秀,专业术语和日常用语切换自如。涨粉无数,在有效传播健康信息的同时,受到了无数观众的喜爱。

(四)动员民众,战“疫”传播接地气

抖音短视频给了更多人展现自我、表达个性的机会,某种程度上这种草根文化也在以一种诙谐、幽默、生动的方式给大众传递爱和感动。在疫情早期正值过年,一个短视频《大年三十给姥爷送吃的竟被姥爷关在门外》在全网传播,为了防止疫情传播,遵守“宅在家”“不聚集”的号召,姥爷将前来拜年的孙子拒之门外,却在拒绝之后将红包从窗户扔下,这是疫情下浓厚亲情的独特表达方式。

此外,不管是各地村口大喇叭“硬核”广播、标语,还是反映人们宅在家苦中作乐、自制美食,或者是充当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云监工”,这些短视频,通过基层的表达,最终目的是劝诫民众少出门、不聚集,不仅为基层防疫树立榜样,也鼓励民众主动贯彻防疫举措。

(五)发挥媒体监督作用

短视频也起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疫情期间,新闻媒体或者公众借助短视频,让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得以曝光并且督促问题解决。例如有视频将物资短缺的医院信息以及缺乏的物资的明细发布到短视频上,寻求社会援助,个地纷纷响应;其次曝光在疫情中不作为的部门或工作人员,例如黄冈市卫健委主任唐某,面对当地感染新冠肺炎人员的隔离和收治问题,一问三不知,被相关部门问责免职;央视记者来到武汉红十字会,来探访了解物资分配情况,却遭遇拦截不得不中断直播,暴露出武汉红十字会对支援物资处置的滞后性等问题,引发全网质疑。当日,中国红十字会派出督导组赶赴武汉进行工作的指导督促以及对相关工作人员的问责。

三、短视频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的不足

尽管短视频在此次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在传播疫情相关信息、引导社会舆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检举不当行为,发挥媒体监督作用、传播健康信息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们还应该看到短视频在此次突发公共事件中所暴露的不足:碎片化的特点无法实现深度报道。由于短视频将事件经过切割成碎片,使受众无法看到新闻全貌,可能造成受众理解的偏差,甚至断章取义。某种意义上说,短视频就像一块块拼图,人们从海量的信息中拼凑出对一个事件的认知,但难免有漏掉的信息,这就造成了真相与认知出现偏差,如果人们想要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发展,还需要结合专题报道、长视频等才能确保了解真相。

猜你喜欢

武汉新冠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新冠疫苗怎么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认识肺炎
武汉加油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决战武汉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