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行业报新媒体部门角色定位
——以中国组织人事报为例

2021-11-13◎李

新闻前哨 2021年4期
关键词:部门融合内容

◎李 微

当前信息时代下,媒体融合是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或其他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渠道有效结合起来,但不限于此,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任务,中央先后专门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也明确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在这些大背景下,近些年来传统媒体做了很多有益探索。如,包括笔者供职的《中国组织人事报》在内的行业纸媒,纷纷成立了新媒体部或者类似功能的部门,以其积极应对媒体融合的要求。但由于新媒体部门之前从未有过,是新生事物,对其功能定位,各个报社认知并不一致,有的只是一个象征性的部门,负责把报纸内容向新媒体转移;有的则是一个业务合作部门。到目前为止,据不完全统计,新媒体部门不仅没有很快地给报社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在新媒体的实施过程中花费不小,从而造成在报社管理层对新媒体部门的功能定位和执行产生分歧。笔者在行业报深耕16年,算是行业纸媒的老兵,通过本文试图阐述新媒体部门如何在融媒体时代发挥作用。

一、不做内容“搬运工”,要做新闻“发现者”和内容“锤炼者”,发扬光大行业纸媒“内容为王”的看家本领

“内容为王”是行业纸媒相对于新媒体的最大优势之一,也是多年来行业纸媒不断摸索积累下来的核心竞争力,占有绝对优势。2020年11月19日,中国新媒体大会在湖南长沙召开,会议以“守正聚力 创新共融”为主题,并强调要着力扩大优质内容产能。所以不管什么时期,好的内容永远是根本。是主流媒体的看家本领,尤其是传统行业纸媒更要发扬光大。

面对融媒体时代新媒体的出现,我们应该在这个基础上来做加法。那么,新媒体部门就应运而生。新媒体部的成立就是来执行这个“加法”。不光对于新媒体部门,对于整个报社在做这个加法的过程,就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可以说,“内容为王”依然是行业新媒体突围的重要突破口,增强内容提供能力。但现实是,有的新媒体部门成立后就是一个网站或者微信终端平台的维护部门,负责把报纸的内容搬移到网站或微信终端上来,并不参与新闻的策划、采访或制作的过程。新媒体部门更像一个“搬运工”,这样的角色和定位是和融媒体的要求格格不入的。

融媒体并没有改变“内容为王”这个根本,而是来采用新的沟通手段要把媒体的专业专长和读者的创新创造结合起来,生产出更多真实客观的新闻报道,提供更多观点鲜明的言论评论,不断丰富优质信息内容。新媒体部门正好承担了这一职责,搭建出沟通渠道,把媒体的专业专长发挥出来,同时也把读者的创新创造带到报社的传统采编部门。

中国组织人事报新媒体部自成立以来,牢牢遵守“内容为王”,经过几年的探索已经逐步增加原创内容,策划推出一系列重点选题。如,2019年1月15日,刊发《独家!2018年享受国务院特贴人员名单来了》,就收获了10万+的点击率。再如,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是村“两委”集中换届时间,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村“两委”换届统一与县乡同步进行。在这个节点,中国组织人事报新媒体部在微信公众号上连续四期推送原创图解,帮助读者直观了解村“两委”换届的总体要求以及具体操作流程。在网友中反响很大纷纷转发,成为各地换届工作的“指挥作战图”。之后,中国组织人事报还用四个整版专门转发了新媒体部的图解。可见,通过基于新媒体特点,立足内容,创新创造新的产品、延伸新闻阅读,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的新媒体服务。

二、不能单打独斗,要做报社的“参谋部”,做成报社的“中央厨房”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指出,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着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

新旧媒体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在新媒体出现之前,传统行业纸媒作为三大传播媒介之一,其内部的组织结构和文化是经过多年沉淀下来的,已经形成一套自身采编流程和选题策划机制,报社内部采编部门也根据版面内容相对比较稳定。然而,融媒体要求的是全媒体传播,做到网上与网下一体发展,这对新媒体部门要求,不仅自己负责好网上的内容,也要和其他部门协调好网下,避免自己单干。如,中国组织人事报新媒体部推出“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第一书记”征文,并和编辑部做好衔接与沟通,将优秀作品推荐在版面上刊发,网上网下取长补短、相互合作、共同传播,形成跨媒体、跨平台的全方位、立体化组合传播合力,深受读者和网友欢迎。

与此同时,新媒体部门不但在工作积极融入传统业务,更应该在融媒体征途上起到“参谋部”的作用。例如,在报纸的微信终端,对于报纸内容要展示多少和什么时候展示,有的报社人员就有顾虑。因为报社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报纸的订阅,如果报纸内容全部在微信终端展示,会不会影响到报纸的订阅量,从而影响到报社的收入。对于这个问题,报社的顾虑是自然而然的。然而,对于新媒体从业人员来说,不怕读者看,就怕没读者来看,他们看重的是新闻稿件的传播和影响力。读者看的多,流量大,就说明影响力大,而这恰恰是考核新闻内容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此,报社的新媒体部需要用新的思维和传统部门沟通,化解误解,形成合力。

肩负着做媒体融合发展“领头雁”的使命,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在具体落实上,做了诸多尝试,打破了过去媒体板块分割的运作模式。由于种种原因,尽管传统行业纸媒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力度,但是新媒体部门也逐步承担起这个重要作用,发挥其特殊的作用,和其他部门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的“中央厨房”。笔者所在的中国组织人事报,在国家扶贫日之际,新媒体部就和采编部门合作,共同推出一组特别报道,报纸上刊登脱贫攻坚的做法,新媒体部制作了短视频,对报纸上的报道进行了延展与补充,各方反响十分好。

在今年庆祝建党100周年宣传报道策划中,中国组织人事报积极发挥新媒体作用,当好报社的“参谋部”,做成“中央厨房”,记录历史伟业、展现百年风华。突出行业特色,立足组织人社工作,积极策划,宣传建党10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组织人社工作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充分展示人社领域历史性、根本性成就,努力营造拥护核心、爱党颂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欢乐祥和、接续奋斗的浓厚氛围。

三、不求技术全能手,要善借“东风”,打造新媒体下的新品牌

对于传统行业报来说,长期事业单位管理模式,造成行业报规模都不大,市场开拓能力不强,新媒体融入性较弱。尤其,传统行业纸媒的人员主要以新闻专业为主,但对于新闻采编业务却有着天然优势。

新媒体是以现代通讯和IT技术为基础,如果做媒体融合,这必然要求行业纸媒从业人员对信息技术有一定了解,尤其是现在技术热点,比如5G通讯技术、人工智能、HTML5等等。但要求传统行业纸媒从业者完全掌握这些IT技术就勉为其难了。从另外一方面说,国内信息科技巨头,比如百度、腾讯、阿里、字节跳动等等,他们具备深厚的技术能力,对于IT技术有着独到理解,然而,对于媒体行业应用又相对欠缺,尤其是新闻内容。所以传统媒体和IT技术公司进行合作是媒体融合的必然要求。事实上,多家央媒已经开始这样的合作尝试,比如:人民日报和百度,新华社与阿里等等,最终形成IT技术公司搭台,媒体来“唱戏”的格局,两者各取所需,IT技术公司有了内容,而媒体有了展示平台。

作为传统行业纸媒,由于自身的资源有限,在追求自己独立平台的同时,要善于借力,借助IT技术公司的平台或者工具来打造新媒体下的新品牌。比如在社交媒体微信平台上,传统媒体逐步打造出一些知名新品牌,由于其更优的权威性,在社交媒体上将占有一席之地,比如:北京日报的长安街知事,人民日报的侠客岛等等,这些都是典型的借船出海。

诚然,传统行业报发展新媒体更需要补强技术短板,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新媒体部门还要发挥其引领作用,分批分级地培养其他传统采编部门记者、编辑新技能,使其适应工作方式和思维的转变,意识到不仅仅以文字和图片两种传播形式为主。在融媒体时代,新媒体传播的内容要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记者不仅要写稿、拍照片,还要能够熟练地运用相关软件整合不同的信息形式,满足不同的要求,并发布到相关平台上去。近些年来,中国组织人事报在报社的业务大讲坛中,定期由新媒体部编辑为全社采编人员授课,讲解如何制作视频技巧,如怎样添加字幕、制作弹幕、字体效果 色彩渐变、播放速度、画面重播、倒退等内容,也大大激发了其它采编部门编辑记者的学习热情。

一方面基于报社人才队伍进行培训,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技术人才引进的力度。融媒体时代,技术人才对新媒体作用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行业媒体只有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使用、管理等方面有人性化的发展战略,才能使人才成为发展融媒体的助力。

总之,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媒体融合发展已经取得重要进展,新媒体部门的定位角色越来越清晰,不再是简单的“搬运工”、不再单打独斗,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传统行业报的新媒体部门的角色,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研究,使之在传统行业纸媒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之路中发挥独特作用。

猜你喜欢

部门融合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主要内容
7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