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产业化视域下湖北戏曲管理机制嬗变与传播

2021-11-13王毅萍

新闻前哨 2021年11期
关键词:院团剧团剧目

王毅萍

文化产业化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文化艺术管理的部门和人通过生产经营和管理方式运作,使文化内容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并形成产业链。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经济的稳步发展,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各行各业也都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国家十二五规划后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值并越来越呈现出产业化规范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重视文化与经济的结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完善文化服务体系。

湖北有着众多浓郁地方色彩的戏曲,在《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中记载的湖北现存有汉剧、楚剧、黄梅戏等30 多种的地方戏曲剧种,这众多的剧种,以其独特的风格争芳斗艳,构建出湖北省地方戏曲的百花园。如何健全戏曲管理机制,发展健康有序地演出市场,它是新我省艺术领域早已经开始关注的聚点,并进行了大力的改革。湖北戏曲随着这一背景其管理机制也在不断改革和变迁,探讨如何构建与市场化相适应的戏曲剧团管理机制。

一、地方戏曲文艺管理机制概述

地方戏曲文艺管理机制的概念,从属于管理学,它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管理机制依据客观经济规律为前提条件,以组织的结构为基础,以运行、动力、约束三大机制为主体,由指挥、控制、监督、协调、考核、激励、预防等多种子机制组合而成的。戏曲文化艺术的管理主体,即从事戏曲文化管理的人或部门,在地方戏曲进行社会文化活动和市场化发展中是履行组织、决策、控制、创作、经营、传播等职责的主体。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湖北省戏曲院团的经营模式与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

二、地方戏曲文艺院团管理机制嬗变

1.破旧探新改革期

中共中央解放前就在部分地区开展了戏曲改革工作,1949 年全国戏曲改进会筹备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并开始了对戏曲内容的改革。1950 年召开了全国戏曲工作会议,次年周恩来签署了 《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1954年文化部颁布了对剧场管理的规定,这些政策改革了我国旧戏班社的所有制以及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了系统的戏曲管理机构和制度,并从中央管理集中过多的状况中向地方政府管理。1951 年湖北省汉剧团成立,1966 年湖北省楚剧团成立,它们均从属于省文化局,以剧目创作、演出、研究为主要运作内容。同时,政府也加强对民间剧团的管理,1956年文化部颁布了 《关于对民间职业艺术表演团体和民间职业艺人进行救济和安排的指示》,各省纷纷颁布了政策,进一步规范民间剧团的管理与运作,起到对民间剧团有效监管的作用。

2.改革完善时期

1961 年文化部发布了《剧院团工作条例》,对院团的方针任务、组织形式均做了相关规定,随着国家戏曲政策的调整,全省戏曲剧团都相继成立了艺术委员会,并参考苏联大剧院模式,摸索了中国特色的戏曲院团组织形式发展之路。形成了全民所有制的国家院团和集体所有制的地方剧团模式。之后几十年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湖北戏曲院团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来,为今后我省戏曲文化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中央政策,2000 年以后全省戏曲专业院团开始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主要运用转企改制、划转和撤销三种模式的体制改革。2000 年湖北省文化厅在省楚剧院和省汉剧院的基础上组建了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主要发展楚剧、汉剧、黄梅戏三大剧种,并设有四个演出实体剧团,即楚剧团、汉剧团、黄梅剧团和青年艺术团。在专业地方戏曲艺术表演团体45 个中,撤销2 个院团,转企改制院团26 个,划转非遗保护中心或文化馆17 个。

3.面向市场,深入改革时期

伴随文化产业化的发展进程,2008 年湖北省委、省政府颁布了《关于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原则,将文化管理体制作为改革的重点,在各级文化部门推进管、办分离政策,将省文化厅原有的直属艺术团体由原来的7 个变为4 个院团,将地方戏曲单独作为一个院团,推进文化艺术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指导艺术创作与生产。

2012 年成立了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它棣属于湖北省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戏曲创作、演出、舞美设计、灯光、音响租赁、策划营销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省属大型国有独资文化企业。之后面向市场,围绕着人事、劳动、收入分配的开展改革。事业体制管理上采用聘用合同制。从增强剧目生产和营销能力的角度出发,艺术创作管理和文艺演出管理方面,引入民营资本进入戏曲文化领域,探索剧目股份制、剧目投资招标制等方式。这一系列的改革后,将湖北文化市场进行了划分,形成了江汉平原以花鼓戏为主、鄂西北以豫剧和曲剧为主、鄂西南以民族歌舞为主、鄂东北以楚剧为主、鄂东南以黄梅戏为主的发展方向。2014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湖北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为全省文化发展进行了总体规划。其中第二板块完善了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互联网管理体制机制,并且提出了国有文化单位体制机制改革和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等内容。

文化产业化是以资本为动力,其重要点是资金投入,结合一些国有剧院剧团“转企改制”中面临的问题,2019 年政府在《关于加快全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继续深化国有文艺院团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内部管理机制,完善运营机制,绩效目标考核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民营演艺团体发展,鼓励各类演出经纪机构健康发展,增强国有文艺院团的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培养骨干企业发展的同时,推进省属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改革和股份制改造,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更多有实力的企业投入到戏曲艺术的发展,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在戏曲的生产和经营中引入多形式投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营模式。在外扩的同时,也建立和健全了国有院团的竞争激励机制。

三、地方戏曲文艺院团管理机制的成就与传播

随着文艺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省戏曲院团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形成了多种服务功能的产业链,在产业化发展中管理机制的变革对戏曲文化艺术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

1.戏曲演职人员生活状况得到改善

从早期私人所有制的旧戏班,戏曲演职人员的人权和收入均比较低下,到新中国成立后,管理机制的不断嬗变,戏曲艺人和工作人员的收入、工作环境、生活状况得到了大大提高。现今企业化管理机制,一些地方院团实施增资扩股工作,鼓励院团员工参与运营,增强职员工作积极度,也让戏曲演职人员与企业员工享受同等待遇。

2.呈模式化快速发展,达到文化产业增值目的

从上世纪50 年代至今随着剧团管理机制的不断改革,让湖北戏曲呈现产业化模式化发展,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据2007 年初步统计,湖北省有近3 万个文化产业机构,从业人员55.7 万人,实现增加值368.3 亿元人民币,约占全省同期GDP 的4%。2013 年湖北省各类演出团体307 个,全年各类营业性演出近3 万场,演出收入超过10 亿元。而有统计数据显示,2013 年中国演出市场总经济规模为463 亿元人民币。

3.良性竞争,催生优秀剧目和人才,数量质量均提高

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步入新阶段,湖北省地方戏曲剧目创作和人才培养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近年来湖北戏曲大胆创新,花鼓戏《生命童话》、黄梅戏《妹娃要过河》等30 多台剧目获文化部文华优秀剧目奖,10 多台剧目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楚剧《大别山人》、黄梅戏《妹娃要过河》剧目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年度资助剧目,汉剧《弹吉它的姑娘》等一大批创作剧目多次荣获国家和省级奖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杨俊等,20 多人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詹春尧、夏青玲、张辉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另外还有大批的湖北地方戏曲人才在一些重要赛事中获奖。2021 年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被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黄梅戏保护单位,省京剧院跻身国家级重点京剧院团行列。

结语

随着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之间相互渗透和融合发展,大文化生态视野对戏曲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管理机制的变革对湖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并大大提升了湖北文化软实力。在市场产业化发展中,受政府重视程度相对较大,资金投入较多的剧种目前结构和管理机制发展呈现良性循环,而一些小剧种主要是民间班社团体在运营,收到软硬件设施限制,其结构和管理制度发展前景堪忧。新时代下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破解产业化管理改革瓶颈问题,推动湖北戏曲文化产业发展是今后发展的继续深入之路。

猜你喜欢

院团剧团剧目
2022年昆曲院团调查报告
舞台剧目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国家优秀院团丑角专场演出暨丑角表演艺术学术研讨会综述
优秀剧目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