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报道如何写出“人情味”

2021-11-13戴文辉

新闻前哨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人情味十堰出口

戴文辉

2021 年3 月份,十堰市农村农业局获取数据:2020 年,十堰农产品出口总额6.9 亿元,同比增长49.6%,增幅列全省第二。遂邀请湖北日报十堰分社采访报道。

对于农产品种类丰富、品质优良,但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十堰来说,增长49.6%、全省第二,这两个数字都非比寻常。但如果报道仅限于这两个数字,就会变成单纯的成就报道,消减了其新闻价值。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农产品出口额49.6%增长的实现,还是这种增长所带来的的结果,都和十堰市每一家农产品出口企业、每一名企业员工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经缜密思考,笔者选择3 家企业不同层面的“人”作为采访和写作对象。从亲历者的视角,通过他们的切身感受,深刻揭示十堰市农产品走出去所带来的变化。

“增长49.6%”只是一个结果,传递给读者的不能仅仅是这个结果,还要让读者了解这个结果实现的过程、人在其中的活动以及这个结果给人们带来的变化。

一、人物选择须契合主题

既然要写“人”,首先就有一个人物选择的问题。简单来说,经济报道中的人物应契合主题,有其先进性、代表性。

十堰农产品出口总额锐增,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是龙头企业的带动。其背景,则是脱贫攻坚这一关乎最基层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工程,以及近年来中央、省、市各级对于三农问题的重视。

笔者选择了3 位企业家,他们的企业都在创新方式方法、探索新发展路径,为带动十堰农产品出口作出巨大贡献,且恰好代表了3 类企业家人群。

郧西福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金炳,早前在河南西峡县做香菇出口。西峡是全国香菇出口第一县,吴金炳在那里打拼7 年,如今“西峡模式”移植到郧西县获得成功。这是一个典型的“外来和尚会念经”的故事。

丹江口市水之源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杰,从橘农做起,先是成立合作社,接着做出口生意,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将柑橘卖到俄罗斯和中亚各国。这是一个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优势的故事。

湖北神武绿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饶英比较特殊,她是随州人,早前在十堰市房县做香菇生意,后来利用随州的商业渠道,转行做茶叶出口,将十堰的茶叶卖往中东、非洲。这是一个变化思路、“老树开新枝”的故事。

上述3 位企业家是作为个体出现的,但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一大批企业家的身影。在精准扶贫的进程中,这些扎根乡村、带领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企业家正是人们普遍关注的对象。

除了这3 位“主角”,笔者还采访众多“配角”,包括技术员、菇农、橘农、茶农以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他们是脱贫攻坚这场伟大变革的实践者,也是读者普遍关注的对象。

笔者选择几位进行重点采访。有一位菇农,最初对新的种菇技术持怀疑态度,后来转而支持、积极参与;有一位县茶叶产业办主任,对于十堰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具有独特见解;还有一位村干部,谈起出口贸易头头是道。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采访,笔者对于采访主题有了更加明确的把握,而这些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又具有普遍性、代表性,许多与他们有类似经历的人都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这就拉近了读者与报道的距离。

回头来看,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读出口额锐增、进而反映脱贫攻坚伟大成就这一主题,选择不同人群,采访了解他们的活动与心理是基础。

二、多问“人”及“人的思想”“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研发、出口金额、报关程序、税费减免情况……涉及农产品出口的经济概念众多。采访提问,以什么为重点?

采访中,笔者常常避开经济的“狭窄”含义,让采访对象多谈“花絮”。在郧西福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访时,对方准备大量材料,多为企业产值、产品特点、制作工序等。笔者提出,这些有文字材料的可以不讲,能不能多谈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小故事?这一下,气氛顿时活跃,在座的企业老总、管理层到普通员工纷纷打开话匣子,讲出许多细节,而这些细节,正是写作中不可多得的好素材。

事实上,见物不见人、见过程不见人、见数字不见人,正是经济报道中常见的误区。这些报道,不是“概念+数字+例子”,就是“过程+措施+效益”,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和各种因素的制约,往往照搬统计数据、图解经济政策、罗列发展成绩,千篇一律。究其原因,便在于采访中多关注经济,而少关注人。

成功的经济报道应避开具体工艺流程、计算方法等专业性强的内容,内行读后不过瘾,可以到企业学习、取经,我们更重要的是介绍“人”“人的思想”以及“人与人的关系”,这是共性问题,也是能引起普通读者共鸣的问题。

王杰曾在外地打工,收入不菲,为何返乡创办合作社?这个问题引出一个故事:有年回家,他跟父母一起挑橘子下山卖。走了十几里山路,才找到一个橘贩,对方却说车已装满,不收了。老父亲流着泪,半卖半送,把一担橘子处理掉。从这里,可以了解王杰回乡创业的动机,亦能侧面反映十堰农产品曾经“难卖”的背景——这是在问“人”。

西峡是香菇出口第一大县,其秘诀何在?对十堰有何启示?吴金炳答:西峡县16 个乡镇,几乎个个有分工,这个乡专做日本市场,那个镇针对马来西亚市场,根据客户需求,开发不同产品,“把市场做深做透”。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十堰市农产品发展的一大关键就在于深耕细分市场——这是在问“人的思想”。

神武绿源公司原料库房堆满茶叶,却全是外地的。这是为什么?当地政府有没有意见、有没有应对措施出台?饶英答,十堰茶叶多为人工采摘,人力成本高企,用作红茶拼配原料,价格太贵。房县与竹山县均已启动新茶园建设,以匹配神武绿源公司原料所需——这是在问“人与人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到十堰农产品生产还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

“人”“人的思想”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因而,易问、好懂,能挖出故事,写出来也就好读。

三、从“人”的故事中产生新的见解

主题明确、采访顺利,成稿也就不难。

通讯《茶叶香菇柑橘挤进海外细分市场 十堰农产品出口去年增长49.6%》刊登于2021 年3 月24 日《湖北日报》第10 版头条位置,全文约3000 字,分为3 个小标题——福马:“西峡模式”移植郧西;神武绿源:出口需求催生八万亩新茶园;水之源:从借船出海到驾船出海。通过讲述3 家企业、3 位企业家及辐射带动农户的故事,勾勒出十堰农产品出口的整体面貌。

然而,意犹未尽。十堰农产品出口锐增有什么社会价值?还存在哪些问题?能给其他地方政府、企业带来什么启示?于是,有了采访手记《走出去 强起来》,将十堰经验与农业产业链升级、县域经济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让文章主题有了新的视野与格局。

著名报人艾丰在《新闻写作方法论》一书中说,好的报道应该具备新、短、深这3 个特点,经济报道同样如此。如何做“深”?须对“人”的故事做提炼,从新的角度,站在新的层面,进行新的概括,产生新的见解。

新的见解,可以是采访对象的见解,更多是记者的见解。例如,因为神武绿源公司对原料的需求,房县和竹山县正在大力建设新茶园。《走出去 强起来》提出:一种农产品走出去,往往带来一条产业链的全面升级——向上,强化原料基地建设;向下,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拓展包装储藏、物流配送等环节。在此过程中,可以涌现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村产业融合利益共同体,实现产业兴旺、乡村发展。

这是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看待农产品出口问题,且与当前我省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县域经济突破性发展的目标相契合,主题得以延展、深化。

这篇手记只有360 余字,却对整个报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事后回想,这得益于在采访、写作中主动使用辩证思维和立体思维。辩证思维即讲清一个道理,给人以有益启示。有些经济报道,在标题上醒目地写着“启示”的字样,仔细一读,无非一些措施、做法,并没有多少能给人有益启示、对事物发展本质的揭示和规律的探讨。立体思维则是跳出庐山,在庐山之外看庐山,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这需要思维达到一定的高度,以宏观意识和大局观念,登高望远,游目骋怀。

企业家不是理论家,他们以创造最大经济效益为己任,对自己行之有效的做法缺乏概括性的理论总结。由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概括的事情,他们无暇顾及,也不是他们的责任。这项工作谁来做呢?记者应当迎难而上。破除从众思维,开阔思路,从崭新的角度、更高的层面去寻找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探寻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办法。

结语

艾丰在《我怎样写经济报道》一文中说:“怎样才能算把经济报道写好了?我提出了这样一个见解:一个人困了,躺在床上,看我们的经济报道,还愿意看,还看得明白。那样,才算把经济报道写好了。”

这个标准看似普通,实则很高。“看着不困”,这是要求报道有趣味性、接地气,能吸引读者;“看得明白”是要求报道主题鲜明、观点新颖,能让读者理解、接受并有所收获。

要达到或接近这个标准,除去通常所要求的腿勤、嘴勤、手勤、脑勤之外,还需要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力求从新的角度、深的层面去构思、写作。而以上种种要求,都可以也应当通过写出人的故事、思想、变化来实现。

当然,经济报道写出“人情味”,并非排斥写经济。“外行记者”还是应力争做内行,学习经济理论、了解经济运行规律,提升自身素质,是长期追求。

猜你喜欢

人情味十堰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湖北十堰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全部完成
充满人情味的雅量
人情味
童迷黑白秀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关于在湖北十堰举办观赏石鉴评培训班的通知
浓浓的人情味——记中华情老年公寓护理员郝在有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人情味与人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