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智能化时代新闻媒体的生产模式
2021-11-13廖路
廖 路
在智能化时代人力被IT 技术取代,这对新闻媒体发展来讲挑战及机遇并存。机遇在于相较于人力,智能化的技术手段使得信息挖掘更深入、信息统筹能力更强,为多元信息转化为具有报道价值的新闻资讯给予支持;挑战在于依托网络体系发展,新闻媒体综合生产中的信息过于繁杂且真假难辨,存在影响新闻报道质量的问题。一味的为新闻资讯报道提速,显然并不能充分发挥技术为新闻媒体生产带来的优势。基于此,为抓住新闻媒体发展的机遇,探析智能化时代新闻媒体的生产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智能化时代新闻媒体的生产价值
1.利于新闻媒体线索采集
智能化时代“媒体大脑”诞生,其2410 区块可利用行车记录仪、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现全天候的数据监测目标,获取突发事件相关图片、视频、文字等类型的数据。“媒体大脑”信息挖掘更具广度与深度,在数据精准性的获取与筛选方面优势得天独厚。传统新闻媒体线性生产模式被“媒体大脑”所颠覆,可精准、实时地记录与反映新闻事件的全过程,在传统新闻媒体赶赴新闻现场的时候,“媒体大脑”已经在传感器等设备助力下呈现了新闻事件的全貌,利用网络获取资讯的网友可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介了解相关事件,新闻媒体生产周期缩短,新闻更加及时。
2.利于新闻生成体系升级
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由腾讯于2015 年研发,是利用计算机算法依托既定模板生成新闻的典型代表,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MAGIC 平台将人机协作技术、智能算法技术、数据处理等技术融合在一起,内含智能主题集市、智能生产引擎、智能资媒平台、智能数据工坊等系统,不同智能区块可优化调配多类型的新闻内容,使IT 技术可独立完成新闻生成任务,无人机、传感器等设备可将数据传入智能生成模块,在各区块综合处理下最终生成新闻,继而为新闻生产提速,提升挖掘新闻的能力,在AI 深度学习助力下使新闻审核不再依赖人力,达到提高新闻质量的目的。
3.利于优化新闻服务体验
融媒体打破各类新闻资讯传导的壁垒,人们可根据新闻浏览习惯选择接收讯息的渠道,加之虚拟与现实技术的有效运用不断优化新闻服务体验。例如,《纽约时报》 利用AR 技术设计APP,为线上室内用户投射3D 售报机,可依据用户需要更改尺寸,利用真实世界、虚拟信息的叠加,用3D 立体结构替代平面图片信息,新闻服务现实感受随之增强,赋予新闻报道趣味性及新鲜感,还能增强新闻资讯与线上用户的交互性。VR 技术能让受众在新闻报道中用第一人称的视角走进新闻现场,360°地感受新闻事件,身处虚拟环境成为新闻事件的“目击者”,使受众在沉浸式的新闻报道中接收讯息,优化新闻传播体验,拉近新闻与受众的距离。
4.利于丰富新闻分发场景
在计算机算法加持下,新闻推送方式已经遍布各大平台,助力受众高效、便捷、快速地处理信息,使受众能尽快获取所需资讯,节约浏览新闻资讯的时间成本,在IT 技术帮助下各大平台可接收受众的语音信息,强化新闻服务交互性,在此前提下通过车载系统、数字电视、智能音箱等媒介丰富新闻分发场景。自然语言处理、虚拟助手及人脸识别等智能化的技术手段依托融媒体平台打造新闻媒体分发系统,加之数据的沉淀与挖掘持续向多场景分发新闻,依托社会关系助力新闻资讯高速流通,在抖音、微博等社交媒体被更多人看到,使新闻分发场景更为丰富。
二、智能化时代新闻媒体的生产阻力
1.存在时空失序的问题
在人工智能协助生产新闻的过程中自动与受众需求相匹配,受众偏好、认知习惯等影响着新闻生产,传统的线性新闻生产规律被打破,旨在满足受众对新闻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新闻的时间线不再重要,被忽视乃至删除的内容可能关乎新闻事件的全貌,使智能化时代下的新闻仅能让受众看到有关事件的一角,无法透过新闻事件看清整个社会的全貌。物联网增强事物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全球定位、传感器等技术与设备可实现跨时空的信息共享目标,社媒将个体联系起来,新闻媒体生产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个体可以用音频、文字、视频等形式补充新闻,跨时空不断填充新闻,新闻内容可能因此失焦、模糊、产生矛盾,相同新闻不同媒介及个体共同发声出现时空重叠现象,新闻的质量随之降低。
2.对新闻媒体工作者有更高的要求
通过对智能化时代新闻媒体生产的过程及方法进行分析可知,AR、AI 等先进技术手段是提升新闻媒体生产力的重要条件,这就需要新闻媒体工作者能驾驭这些技术,并在应用技术的过程中解决现实问题,如新闻失真、内容低质等,旨在运用IT 技术挖掘新闻媒体的生产潜能。当前智能化时代下的新闻媒体生产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新闻媒体工作者的IT 技术应用能力有限是客观事实,以VR新闻制作为例,现阶段并无统一标准约束新闻生产各环节,电影化的描述虽然优化了新闻服务体验,但受众在感官刺激下很难理性思考,在虚拟空间中信息、细节、场景越丰富就越容易阻碍受众洞悉客观事实的本质。这就需要新闻媒体工作者在明晰IT 技术的劣势与优势前提下灵活驾驭智能化时代中的新闻媒体生产新手段,继而凸显新闻自身的价值。
3.新闻媒体权威性有待增强
智能化时代先进的数字化设备日益普及,公众号、自媒体、博主等依托社媒发展起来的主体占据新闻媒体生产的半壁江山,新闻不再是某个电视台或部门的专属产品,可以说任何拥有入网设备的个体均可成为自媒体人并在新闻媒体生产中占据一席之地,有些网络号召力较强的个体甚至会制造爆炸性的新闻,其影响力并不逊色于主流新闻媒体。然而,新闻媒体生产去中心化在让人们享有监督权、言论自由权、知情权等权力的同时,新闻媒体的权威性也受到冲击,无法助力人们解析社会事件的全貌与本质,有些公众号和博主为“吸粉”、博关注、炒热度,不顾社会新闻的真伪胡乱报道一通扰乱视听,使人们无法了解社会事件的真相,并不利于新闻媒体良性发展。
三、智能化时代新闻媒体的生产模式
1.转变新闻媒体生产观念
智能化时代新闻媒体生产观念需积极转变,用数据材料的综合利用替代传统线性的新闻生产思维,用“数据挖掘+辅助智能写稿+融媒体输出+人机互助”观念做好新闻媒体的生产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当前AI 技术发展处于初期阶段,人机互助的主要作用是利用AI 技术查缺补漏,优化新闻内容,并非用AI 技术完全替代传统的新闻媒体生产形式,同时新观念起效的前提是数据基础扎实,使新闻媒体生产更有逻辑性,以数据为依托呈现新闻,助力人们解析新闻逻辑并了解新闻事件,继而为智能化的新闻媒体生产模式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2.创新新闻媒体生产手段
智能化时代新闻媒体生产数据冗余现象客观存在,算法技术以代码生成为基础形成数据推送标准,并无观点立场及价值取向,新闻分发受算法技术机械价值观影响并存在降低新闻质量的问题。新闻生产被划定在人文社科之列,虽然IT 技术介入,但有关技术的原理性研究并未倾向于新闻媒体生产,仅将IT 技术视为生产新闻的工具之一,加之不同新闻媒体的生产目标存在差异,对IT 技术的普适性应用与研究存在阻力。这就需要在算法技术应用之初做好设计工作,创新新闻媒体生产手段,调配各类数据资源,联合运用物联网、云存储等技术,对数据来源、输出流程、应用结果等方面进行检测,与新闻媒体生产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在技术人员助力下进一步完善算法技术应用体系,继而基于“技术设计--成果预检--技术升级”这一流程达到创新新闻媒体生产手段的目的。
3.培养新闻媒体生产人才
智能化时代,传感器、无人机等先进的数字设备及IT技术可获取多元数据为新闻媒体生产助力,科学技术降低新闻媒体生产成本,使受众获取新闻资讯的速度更快且内容更加多元。然而,新闻并非仅是信息交互如此简单,引领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事物本真、洞察事件的真相才是新闻的价值所在,新闻能引起社会讨论并制造舆论,这可利用集体的力量引起社会变革,亦可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基于此,智能化时代新闻媒体生产者必须端正态度,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导向,坚持党管媒体,树立正确的新闻媒体生产观,发挥“喉舌”作用,借助IT 技术与民众沟通,利用新闻舆论中的集体性力量让社会更加稳定或引起正向的变革,主要针对仍未达成共识的日常生活经验进行讨论,释放新闻的力量,增强新闻媒体权威性,形成稳定共识并决定社会行为及社会运动轨迹,使新闻媒体生产者能在智能化时代肩负使命,始终生产有价值且真实的新闻。
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化时代新闻媒体的生产模式不断优化升级,借助物联网、VR 等IT 技术及数字资源提升新闻媒体的生产水平,这就需要新闻媒体转变生产观念,树立智能化的发展意识,积极运用新技术,创新新闻媒体生产手段,还要在智能化时代培育新闻媒体生产人才,继而提高新闻质量并助推新闻媒体生产活动良性发展。
注释:
[1]王思:《智能化时代新闻媒体特点与生产模式创新》,《学习与实践》2019 年第1 期
[2]李怡然:《人工智能时代新闻生产创新模式建构研究》,暨南大学2018 年学位论文
[3][5]傅丕毅、徐常亮、陈毅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新闻生产和分发平台——新华社“媒体大脑”的主要功能和AI 时代的新闻愿景》,《中国记者》2018 年第3 期
[4]弥建立:《大数据时代新闻生产传播变革和中国媒体格局重构》,《编辑之友》2018 年第1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