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治疗法
——刮痧疗法
2021-11-13文>>>
文>>>
刮痧疗法,简称刮痧,通过刮痧工具刺激体表皮肤及经络,以治疗和预防疾病。
刮痧起源于旧石器时代,过去未能像针刺、艾灸等疗法一样,得到系统发展,而流行于民间。刮痧因使用简单、费用低廉、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经过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从最初仅适用于“痧证”(绞肠痧、转筋痧、痧胀病、痧气病等)的治疗,到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内、外、妇、儿、骨伤等多科病症,并已成为中医临床四大(针灸、按摩、刮痧、拔罐)特色技能之一。
刮痧疗法不仅是一种治疗方法,而且也是一种“时髦”保健法,现在有不少人都去刮痧。
都说刮痧能治病,真的有那么神奇吗?中医认为,外界的毒邪入侵,会阻塞人体的经络、穴位、毛孔,阻碍胃肠的通道,影响气血的运行。毒邪阻塞得越深,表现的症状就越重。运用刮痧器具,在表皮经络穴位上进行刮治,能使经络疏通、汗孔张开、胃肠通畅、气血流畅,病邪就会随之而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说刮痧确实能治疗疾病。
刮痧,虽然简单方便,但是要求掌握好操作要领、注意事项、禁忌病症等,以使这一疗法,能给大家带来更好治疗和保健效果。
刮痧的种类
刮痧,分直接刮痧和间接刮痧两种。
直接刮痧法,是在施术部位涂上刮痧介质,直接用刮痧工具,接触患者的皮肤进行刮拭,直至皮肤出现痧痕。
间接刮痧法,是在刮痧部位,铺一层薄布再进行刮拭。间接刮痧法适用于儿童、年老体弱或是预防保健者。
刮痧的要领
1.准备好介质。刮痧介质多选液状石蜡、麻油或刮痧专用活血剂,不宜采用其他代用品。小儿和保健刮者,隔衣刮拭不必涂抹介质。
2.刮痧的姿势。刮痧要求患者的体位、姿势舒适,肌肉放松。根据刮痧的部位,患者选择坐、卧、侧卧位均可。
3.刮板的角度。刮板的边缘与皮肤呈45 度夹角。需防刮破皮肤。
4.刮痧的力度。刮痧采用腕力和臂力,均匀流畅、由轻到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具体操作有重、轻之别。重刮,成人每次10 下左右,小儿酌减,或以出痧为度。轻刮,可自行操作,不追求出痧。
5.刮痧的方向。要求顺刮。即由上向下、从内到外,先头后颈、先背后腹、最后四肢,顺着一个方向刮。
6.刮痧的次数。用于治病者,成人3~5 天刮1 次,小儿只刮1 次。用于保健者,可不涂介质,不强求出痧。从头到足,每个部位、每条经络刮拭8 下左右,刮3~10 分钟。刮不到的部位,如背部可请他人帮助。
7.补泻要分明。刮痧有补法和泻法之分。“补法”,用力小、速度慢、时间稍长,痧痕较少。适用于年老、体弱、久病、重病或体形瘦弱之虚证,以及预防保健、病后康复、美容等。“泻法”,用力大、速度快、时间较短,刮出的痧痕偏多。适用于年轻体壮、新病、急病、形体壮实者。
具体部位
咽痛,取颈椎(第一至第七)直线上,隔衣或蘸介质顺刮。
腹痛,取背部脊柱两侧脾腧、胃腧、大肠腧顺刮。
呕吐,取颈椎(第一至第七)正中线,以及脊椎两旁的脾腧、胃腧、膈腧顺刮。
便秘,顺刮尾骶骨。
胸闷、腹胀、疼痛,沿胸部肋缘由内向外、腹部正中或两侧顺刮。
头昏脑涨,取颈部风池穴及后项两侧顺刮。
以疼痛为主的骨伤科病症,如,软组织挫伤、骨关节病,坐骨神经痛,肩周炎,慢性腰痛等,在疼痛部位以及周边穴位,顺着经络循行方向顺刮。
视力减退、弱视、青少年假性近视,轻轻顺刮颈椎两侧。
乳腺增生、产后泌乳不足,从乳根部向乳头方向轻刮。
皮肤瘙痒症、荨麻疹,顺刮背腧穴——肺腧、心腧、膈腧。等等。
刮痧的禁忌
1.年老体质虚弱或空腹者,以防出现晕痧;
2.六个月以下的婴儿;
3.妊娠妇女的腹部及妇女经期时的下腹部;
4.有血液系统疾病者,如血小板减少、凝血机制不良或有出血倾向者等;
5.危重病症,如急性传染病、严重心脏病、急腹症等,以及经过刮痧后,症状不改善者;
6.严重外伤(新发生的骨折处)、皮肤损伤处(如溃烂、炎症等)。
【下期预告】外治疗法——香囊佩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