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视域下IP电影的发展策略探究
2021-11-13刘双姣
□ 刘双姣
IP即知识产权,可以是一首歌、一部小说、一台话剧,或是某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将它们改编成电影的影视版权,就可以将其称作“IP电影”。近年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刺杀小说家》等IP电影的爆红也是IP产业得到深度发展之后的结果,虽然在电影行业引起不小轰动,但现有的IP电影改编大多只是将一种媒介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媒介形态。此类改编虽然可以取得电影产业的短暂繁荣,电影产品没有进一步的开发,实现价值增值,IP价值只能“昙花一现”。因此,结合媒介融合的环境,研究如何更好地发挥IP电影的长尾效应及探究以后的发展策略是当下重要的研究课题。
IP电影的发展困境
意义解读割裂。不同媒介其创作方式也不同,对于同一形象或故事表达所使用的艺术表现方式也各不相同。IP电影是将故事进行戏剧化改编,在视听语言的作用下将各个情节直观呈现在受众面前,使受众直接接收到电影本身想要传达的意义。当电影所呈现的意义与原著党对文本解读出来产生偏差,这种割裂感让受众忽略电影本身的意义表达,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对于经典人物的电影化改编,电影制作方会加入不同的故事情节使其更符合电影的叙事逻辑,而受众对于经典IP在脑海中已经有了相应的概念建构,当加入的情节使受众对这种IP形象认知过程造成干扰,将会很难达到预想效果。2018年春节上映的《西游记女儿国》中对《西游记》中女儿国篇章的情感化改编,虽然最后以虐心结局收场,但是影片中对于唐僧和女儿国国王的情感纠葛使影片口碑呈现两极化趋势。对于《西游记》这种经典IP,由于之前电视剧改编的情感铺垫,唐僧心无旁骛一心取经,女儿国的经历不过是八十一难中的一难,而当加入两人互生情愫的感情线,这种不合常理的反叛改编会使部分观众难以接受。在意义解读的割裂感、选择性接触的心理诱因促使下,IP电影会在观众心中大打折扣。
技术的局限性。IP电影最常见的就是小说、漫画改编,各媒介都有不同的媒介风格,小说可以将作者所想用文学化表达描绘出来,漫画也可以绘制出故事场景,而将其改编为电影时,不仅需要高质量剧班配合,还要技术加持及场景渲染。这些因素的共同配合下才能给观众更好的观影体验,既能看到原IP的影子又能推陈出新,对剧情进行深入挖掘及合理化设计。这些现实操作还是有一定差距,技术不健全导致部分内容产品无法完全实现,影响观感。
媒介融合环境下IP电影发展策略
跨媒介叙事。跨媒介叙事不单是将一种媒介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媒介形态,单纯重现原有故事情节。亨利·詹金斯对跨媒介和跨媒介叙事进行区分,认为跨媒介叙事(Transmedia Storytelling)通过多种传播渠道将故事的必要元素做了系统性地拆解。在理想状态下,每一种媒介都能为故事的展开发挥独特的作用。各种媒介联合叙事可以营造一种虚拟电影世界,其中任何一种媒介的缺失都会影响观众对整个故事的了解。在这里笔者将各媒介之间相互配合比作相互补充的关系,以电影为主体,其他媒介形式都是对该电影的细节填补,使整个故事更具完整性。电影《流浪地球》选取小说中的“地木危机”一章进行改编,电影讲述了人类拯救地球的计划,电影只是将大概故事情节进行影像化表达。虽然整个故事结构很完整,但观众对其也只有片面化的认知,为了能够对整个电影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跨媒介叙事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弹幕的加入会对故事细节加以补充,许多原著党基于对故事的了解会发布弹幕信息,弹幕实时互动,补充故事发生的背景、原因,从而加深人们对故事的理解。弹幕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形式用文字来帮助受众理解剧情,这种形式弊端是不适于运用到院线电影,但是在网络电影日益庞大的趋势下,弹幕在电影中的存在价值应该被深刻挖掘和利用。另一方面,在电影的视觉震撼下很多观众会对改编小说产生浓厚的兴趣,促成观众阅读书籍来全面了解故事背景也是跨媒介叙事的一种表现方式。在不同媒介的相互作用下,观众可以渐渐了解整个宇宙世界,为以后同系列IP改编奠定基础。IP电影本身具有一定的粉丝群体,由于受到技术、制作手段等各方面的限制,学会利用媒介融合的特性,弱化媒介形态转变带来的不适感,跨媒介叙事可以作为一种新型叙事形式进入影视行业。
多元化营销。一部影片的成功与否,不仅在于拥有优秀的文学作品、导演制作功底,还在于前期宣传、中后期发行的策略手段。在互联网时代,大众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可以通过不同媒介形式了解信息。电影制作团队应该把握多媒介发展融合的趋势,有效利用其进行影片宣传造势,初期利用微博、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发布剧照及预告片,抓住热点制造影片话题,借助明星及大V庞大粉丝基数进行电影宣传;中期抓住剧情内容再次进行炒作,引起全民讨论的热潮,增加电影的知名度及票房;后期,制作团队剪辑短视频花絮投放到短视频平台,各自媒体平台影评的发布帮助观众再次理解剧情,引发观众再次收看。
IP产业链开发。IP产业链开发是有效发挥电影长尾效应的一种方式,IP电影不应该只着眼于眼前,更应该为以后电影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在国内的IP产业电影中,更多是以追求短期资本和短期利益为核心,缺乏长远考虑的IP资源开发和电影创作理念,长期停留在以变现为目的的低水平创作阶段并不能让电影市场得到新的发展。系列片的拍摄是品牌建构的一种策略,IP电影制作方应挖掘IP原生文本的内容价值,然后抓住IP本身热度加以系列化改编,从而使IP价值维持长久的生命力。例如,美国漫威公司出品的英雄人物系列,超级英雄IP成为漫威公司的作品标签,加上各个IP人物偶尔的联动,引导观众建构起关于一个英雄世界的框架体系,便于后续新英雄的开发,从而打造“超级IP”。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IP电影的产业化生产不应局限于传统媒介,可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影响力,跨媒介跨平台合作。新媒体平台具有很强互动性和灵活性,利用其特点一方面可以准确定位粉丝群体,增强粉丝黏性,另一方面受众也可以在平台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扩大IP影响力。电影制作方应该根据受众反馈,发现和解决问题,随后进行新内容的创作,全面发挥IP电影的长尾效应。
拓宽衍生价值链。媒介的多元融合,在带来传播方式多样化的同时也使得产业盈利模式更加多样化,广告是媒介产品最基本的一种盈利模式。在多媒介融合的发展模式下,内容收费可以划分为票房收费和平台收费两个渠道。票房收费就是按照传统电影媒介的收费模式购票收看,在视频平台上,电影分为了免费电影、会员电影及付费电影,在电影刚发售之初会以付费电影的形式出现在平台上,可以看作是“网络票房”。随着线下停售,将会转为会员电影,等级以次类推,随着热度降低,收看价值也会降低。除此之外,电影前中后期在各平台上的宣发内容的浏览数据,除了作为营销手段也是盈利手段的一种。在直播浪潮的影响下,IP电影借助大主播的带货能力,以促销的方式带动票房,实现线下线上联动跨平台配合,在增加营销渠道的同时也在拓宽电影的盈利方式。IP电影本身具有粉丝黏性,各大原著粉对其有着特殊的情感联系,衍生产品的开发可以满足受众情感消费,强化IP价值及增加盈利。媒介更迭带来更多更广的发展前景,电影产业要学会利用媒介融合趋势,变革盈利模式。
结语
互联网的发展可以将各媒介集中在一起,克服媒介之间的鸿沟实现多元融合。IP电影作为一种新型的内容生产方式,电影制片方应该抓住机遇谋求更好的发展前景,用长远眼光来看待IP电影的发展,脱离“快餐电影”的旋涡,在保证电影内容质量的基础上,深化IP价值,打造IP框架。媒介融合必定会带来更多的媒介形式和表现形态,电影发展策略也会随着媒介不断更迭而发生变革,用多元化视角来探求IP电影的发展方向,带动电影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