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建构与视听营造
——影片《决战中途岛》浅析
2021-11-13崔华静
□ 崔华静
好莱坞电影作为美国文化传输的出口,承载着重要的作用,工业化的精心制作裹挟着潜藏其中的意识形态输送至各国。美国主流大片往往以劲爆吸睛的奇观形式深抓观众眼球,视听震撼之余凸显美国价值观,使观众不自觉得以熏陶,甚至认同。1998年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史诗级战争影片《拯救大兵瑞恩》获得口碑与票房的双赢,影片中所倡导的美国精神——个体平等、个体价值、生平与精神的崇高以及对战争的反思折射出美国所传递的深层文化价值观。时隔多年,美国主流大片换汤不换药,依旧如此。2019年罗兰·艾默里奇执导的影片《决战中途岛》便依旧沿袭着陈旧的战争片路径,但依旧达到了叫好叫座的效果。本文欲通过对该影片的神话叙事、人物塑造以及视听语言进行深入分析,探究美国主流大片是如何进行更新、重塑,传递美国的核心价值观。
好莱坞电影的神话叙事
费孝通先生曾在《访美掠影》以“民族拼盘”来比喻美国。有着各种差异又极其多元的民族在美国神话面前融合为“自由”与“平等”,而美国的霸权主义也被包裹在美丽的神话泡沫之下。好莱坞电影以工业化而闻名,在统一流水线的生产下,能够成功做到跨国家、跨民族,霸占全球的绝大部分市场,达到叫好又叫座的效果,这不禁令人深思。
1979年,博德里发表了《基本电影机器的意识形态效果》文章不久,《电影手册》编辑部集体发表了《约翰·福特的<少年林肯>》一文。文章揭示了文化文本所隐藏的意识形态属性,并且描述了意识形态生效的隐蔽机制。好莱坞电影,尤其是大片中隐藏着美国民族神话。居伊·埃内贝勒在其书中《世界电影15年》大胆表露,美国电影具有反动与帝国主义色彩。在居伊·埃内贝勒看来,要无顾忌地提倡“摧毁好莱坞”。《决战中途岛》无疑可窥见美国的民族“野心”。
影片《决战中途岛》是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的中途岛海战的真实事件进行改编而成。影片在真实记录的基础之上又赋予了影片更高价值的文化观念,形成影片的“超稳定结构”,通过塑造美国神话,以达到宣扬美国的价值理念的目的。影片遵循了战争的事件顺序,以线性的方式给观众呈现了美军如何反败为胜,
影片初始,巧妙以画外音形式介入。以美国罗斯福总统于1937年10月5日在芝加哥参加新建大桥落成典礼时发表的《隔离演说》为背景,他慷概激昂地说道:“当今世界的政治局势走向,已经到了文明社会的根基遭受到了严重威胁的阶段……我们决心不参加战争,但是,我们不能保证自己可以免于战争的灾难性影响以及牵连其中的危害。”在影片的开始便将美国形象安置在了正义的拯救者的形象上,这无形中在观众思想中嵌入了美国作为世界全球的领导者身份。但实际上,这次演讲只不过是日本侵华之后威胁了美国在华的政治与经济利益的大声反抗。在影片中中国人形象的设置亦可烘托出美军的正义。美国飞行员杜立特降落在中国,当他看到屋子中摆放的众多因战争无法安置的尸体时,意识到无辜的百姓受到战争的破坏,说道“我们让这件事情变得更糟了”。在影片的结束提及许多中国平民因帮助杜立特受到日军的残害。电影通过第三方形象来侧面展示出日军的残暴以及美军的正义,再次将美国制造为一个拯救世界的形象。
多维度人物形象展示
英雄与小人物互为映照。美国宣扬的美国梦理念中,极度宣扬个体价值。个人平等、人人自由以及个人的奋斗的描写在好莱坞电影中屡见不鲜。好莱坞电影中不乏对于小人物“逆袭”的描写,《幸福来敲门》中父亲即使是穷困潦倒之时也坚定对儿子说“如果你有梦想,就要守护它。当人们做不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他们就会对你说你也同样不能。”影片的结尾,信念坚定的父亲最终获取成功,在太阳升起中沐浴着阳光牵着儿子走向远方。小人物也可以成为大英雄成为美国价值观中神话。在一系列的影片中,《蜘蛛侠》《变形金刚》《钢铁侠》等影片中小人物挺身而出,成为拯救世界的英雄,如今钢铁侠、绿巨人、雷神、美国队长甚至是大白都成为世界各国青年人所熟知的角色。
在《决战中途岛》中,也不乏对于小人物的描写。在影片的初始,美军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受到了日军的空袭,尚没有战斗经验的士兵萨利乱了阵脚,在船即将下沉之时,将官皮尔斯选择让士兵萨利先攀绳至另外一条船,自己帮助萨利打掩护。尽管萨利成功脱险,皮尔斯却随船陷入火中。在危难面前,人人平等,小人物甚至受到了更大的关注。皮尔斯与萨利成为一对映照,在影片之初就为影片奠定了基调。另外一对人物的对照是贝斯特与他的下属韦斯特。贝斯特在面对没有自信、对战争充满恐惧的下属韦斯特之时并没有太多的鼓励,甚至面对缺乏勇气的士兵直言不讳地说没有时间去顾忌他。在观众看来似乎贝斯特过于直言,甚至有些冷血,但随后在与妻子的对话中,贝斯特透露了自己的担忧,让观众看到嬉皮笑脸、蔑视权威的贝斯特情感细腻温柔的一面。在弱小个体的衬托之下,英雄形象便更加突出,这种反衬式的人物塑造形式成为美国大片十分成功的地方。
美国电影善于对于个体英雄人物的塑造,“超级英雄如同神一样凭借一己之力在危难中承担着拯救世界的责任”,英雄人物并非是完美的,而是与普通人一样有着诸多的缺点。在这种形象塑造之下,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在观众的观影体验中,这种有缺点的英雄更能够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本部影片之中,贝斯特作为英雄,并非是“乖顺”的,而是叛逆且个性十足的。影片通过种种细节来将贝斯特这一人物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伴随着影片不断的向前推进,贝斯特的人物形象从热血冲动转为勇敢无畏,扭转了观众对他的印象,英雄的人物形象得以深刻地刻画。每次出发前,总是剥一个口香糖放入嘴中成为贝斯特身上特有的印记。不管对方的头衔是否高过自己,贝斯特认准真理后便一直坚持。当美军处于毫无斗志的状态之中,贝斯特看到新指挥官尼米兹的车驶过时,毫不顾忌地冲他大喊,催促尼米兹尽快对日军进行反击。这样一个热血看似“鲁莽”的青年空军,在面对敌人入侵,把生命的安危放置在一边,在极度危险、困难的情境下完成一系列飞行操作也就不足为奇怪了。这种对于英雄个体丰满的多维刻画反倒成为美国大片吸睛的特点。
多元的反面人物。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观影人所需求的审美体验也并非是完全依旧现实,而是更加完美化的艺术性改编。穿越历史,日本作为战争的主动发起者,的确是背负着很多的骂名,但在《决战中途岛》影片的呈现中,日本人的形象并非是十恶不赦的,而是更加客观化。影片抓住了日军几个显著的特点进行深入描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效忠天皇的精神。本尼迪克特以菊花与刀来形容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在影片中,日本人的形象亦是这种“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
当日本东京受到美军攻击时,日本司令官自责因为让天皇的生命受到威胁,所以以自闭的形式惩罚自己。日军飞行员以自杀式的形式袭击美国的航母,大喊道“为天皇效忠”。在战争进入尾声,日军与美军的对抗中败下阵脚,不得不选择炸沉航母。影片并没有过度渲染,一句“我们一起欣赏月色吧”的台词,便是包含了无尽的内涵,可谓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一句话,便将日本隐忍、内敛、物哀的民族性格毫无遗漏地展现出来。
将人物的刻画放置在真实的语境之中,以客观的形式展现多维度的人物角色,不在影片中渗入过多的好恶,为观众呈现更加全面的情景,剩下的交给观众去进行评判。这一点,《决战中途岛》的做法不失为较好的范例。
强视听感官体验。影片的导演罗兰·艾默里奇有着丰富的影片执导经历,在制作本部影片之前,他的科幻片《诺亚方舟准则》曾提名于第3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灾难片《后天》《2012》《惊天危机》以复杂的特效以及震撼的视听受到观众喜爱。据导演自身表示,拍摄制作影片《决战中途岛》已在他的心中萌芽了二十年。这部历经二十年之久筹备的影片,在视听效果上以震撼的级别呈现。
本次战役的决胜反击时刻是影片的高潮之处。这一段落中,通过三个层次对战斗进行描写,镜头与音乐相得益彰,不仅描写了美军在这场战役中的绝处逢生,也展现更高的立意——人类在战争面前,没有胜负,均是受伤惨重的失败者。
当麦克拉斯基发现日军的驱逐舰,继而又发现了日军的多艘航母成为这场决战的开场。贝斯特毫不犹豫、毅然决然地冲向枪林弹雨中,危机感的警笛警报声音响被切断,强行插入飞机的轰鸣声、连续的子弹声。贝斯特及其战友为了更好达到袭击日军效果,多次以难度极高、危险系数极强的俯冲作战姿势进行作战,影片中采取了与空军飞行员一致的第一视角,连续发射的子弹迎面而来,俯拍镜头与飞行员脸部特写进行快速的快节奏的剪切。导演在没有预示观众的情形下把观众扯入枪林弹雨中,主客观视点的运用,给观众营造了深度体验这场残酷战争的空间。当美军与日军均损失惨重,两者伤痕累累,日军的苍龙号受到美军的攻击,美军的飞机由最初的十几架削减到几架飞机,决战段落进入另一层次。美军飞行员与日军飞行员进行厮杀,尽管日飞行员略胜一筹,袭击了欧福拉赫蒂与盖多,使两人坠入海中,但他望着在茫茫大海中已经燃烧的日本航母,看到自己飞机已快机油燃尽,这时他已无处可归,只能盘旋在航母上空,直至机油完全耗尽。此时的音乐不再是危机四伏,而是通过低沉的钢琴声为这场战争的尾声增添了悲凉的色彩。
贝斯特毫无畏惧的将战斗机冲向日军航母,对默里说“我们要毁掉这艘航母,即使毁在甲板上”。观众跟随贝斯特的第一视角,感受到飞机高度一点点下降,距离日军航母越来越近,子弹越来越密集,因为爆炸产生的烟雾越来越浓,但导演又不断呈现贝斯特的面部特写,他似乎丝毫没有感受到危险情形,面部依旧是坚毅的表情。而当贝斯特将致命的炸弹掷下,预示了日军已没有反抗的余地。镜头拉出,展现日军的损失严重。在决战的尾声,导演并非是以胜利者的姿态进行展示,他为影片带入了更复杂的情感,给予观众深层的思考,观众在豪华的视听享受之下产生了更多对于战争的反思,战争本身是罪恶的,无论是日本人亦或美国人,无一例外,战争面前,人类均是受害者。
结语
《决战中途岛》作为一部观赏性极高的战争片,美国文化的“无意识渗透品”,好莱坞工业化之下的衍生品,其优秀之处值得国产影片学习,但也需对其持有警惕之心。《决战中途岛》与其他的超级英雄电影《钢铁侠》《美国队长》《无敌浩克》等无一例外,几乎都是白人饰演着英雄这一角色。这无疑成为美国所谓“平等”的反证。这又不得不令人想到在新冠肺炎病毒侵袭之下的美国,黑人弗洛伊德惨死在白人警察的膝下。这一事件的戏剧性可与电影相媲美,生活的真相无疑再次揭开好莱坞大片甚至美国的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