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莎士比亚戏剧创作手法浅谈
——以《麦克白》为例

2021-11-13蔡依晓

声屏世界 2021年7期
关键词:麦克白莎翁外化

□ 蔡依晓

莎士比亚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剧作家,其四大悲剧不仅体现出了当时欧洲的社会面貌,更反映出了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其中《麦克白》作为四大悲剧之一,更是反映了莎士比亚作品中的艺术成就。下文将以《麦克白》为例,分析莎士比亚在戏剧上的创作手法。

莎士比亚剧作中戏剧元素的运用

在莎翁的剧本中,他多次运用女巫、鬼魂等戏剧元素,增加剧本中的神秘元素。女巫作为《麦克白》中起线索作用的人物,一直牵引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女巫在剧本中共出现了四次,第一次是在戏剧的开场,给戏剧增加了一丝神秘的氛围。第二次出场是在麦克白战争胜利归来,三个女巫前去赞扬,并且开始了预言,此时女巫的话已经种在了麦克白心中,并且掀起了狂澜,道破了麦克白的野心与欲望。三个女巫在此时提出了悬念:若是麦克白的欲望愈发膨胀,那便是一悲剧;若是能对麦克白有所警醒,或许还能避免这场悲剧。女巫的第三次出场是在女巫的上级责怪三个女巫将预言告诉了麦克白,此时麦克白已经做了决定,在自己内心煎熬的时候,心底的不安终于涌上心头,却已经于事无补了,最后一次女巫的出现是在麦克白成为国王之后,在此之前女巫所有的预言都已在麦克白身上实现,麦克白夫妇的心智也愈发的疯狂,推动了悬念,在此,预言的东西也越来越大了。但在最后,女巫的预言并没有成真,在一切预言过后,只不过是欲望在内心膨胀的假象。

莎士比亚戏剧叙事手段

莎士比亚悲喜剧结合的叙事手法。亚里士多德曾在《诗学》中说过:“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具有一定意义。”《麦克白》虽作为四大悲剧之一,却在其中无不充斥着喜剧因素。例如其中的看门人,运用当时“法国紧身裤”的元素,让气氛变得不那么沉闷。以及在第四幕第二场时麦克德夫夫人与儿子的对话,儿子像《皇帝的新装》的皇帝一般,看上去是满嘴荒唐,实际上却是颠倒黑白,满口反话,将麦克德夫夫人绕进去。在这其中,缓和了戏剧氛围,让原本的悲剧增添了一些喜剧色彩。

莎士比亚多线索叙事手法的运用。莎士比亚在戏剧创作中打破了传统古希腊古罗马悲喜剧的界限,叙事方法上不再拘泥于“三一律”原则,使得戏剧情节更加丰富。并且在剧本中往往设计多条叙事线索。例如在《李尔王》中,主线是李尔王因为骄傲自大使得自己的双耳受到蒙蔽,只能听得美言,最终在撵走最爱他的小女儿后才发现身边已经空无一人才清醒过来。辅线是爱德蒙作为葛罗斯特的私生子撵走嫡长子爱德加,葛罗斯特听信爱德蒙的谗言,反而驱逐长子爱德加,最终被爱德蒙出卖,挖去双眼、流落荒原。主线和辅线在第二幕第一场,由里根和爱德蒙联络到一起,辅线补充主线,两条线索交叉,共同叙述悲剧故事。

莎士比亚对戏剧环境的渲染。莎士比亚在戏剧创作中极善于运用环境来渲染气氛。例如在《麦克白》中,黑夜与鲜血贯穿始终,正如《麦克白》中大臣列诺克斯的台词:“昨天晚上刮着很厉害的暴风,我们住的地方,烟囱都给吹了下来;他们还说空中有哀哭的声音,有人听见奇怪的死亡的惨叫,还有人听见一个可怕的声音,预言着将要有一场绝大的纷争和混乱降临在这不幸的时代。黑暗中出现的凶鸟整整的吵了一个漫漫的长夜,有人说大地都发热而战抖起来了。”这是邓肯国王死亡、谜底被揭开前,莎士比亚对气氛的烘托。又例如《李尔王》中,在第二幕中,第三场的场景是在荒野,而第四场的场景是在王宫,通过空间的展示,展现出葛罗斯特和爱德加的两种群体。在第二幕结束时,莎士比亚利用大量篇幅通过台词去描绘暴风雨的场景,通过利用“暴风雨”这一环节,来内化李尔王的内心,此时的他身心俱疲,从前他自傲自大,作为皇帝,他认为女儿们爱的都是他,但在分权后,在暴风雨的这一夜,他才意识到,大家爱的都是“国王”这一称谓,而不是他这个父亲。

莎士比亚对人物的刻画

在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都是复杂多面且富有主动性的,这种人物的主动性牵引着剧情,从而促进剧情的下一步发展,并且直接影响着人物最终的命运走向。

莎士比亚在人物动机方面的塑造。在《麦克白》中,麦克白作为一个悲剧人物,他的行为之冷酷,人性之贪婪都来源于他欲望的不断膨胀。但同时他犹豫不定,麦克白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正如黄维若先生曾在《剧本剖析》中提出:“戏剧矛盾主要分为三类: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以及人内心的矛盾。”在此剧本中,包含了以上三种矛盾。但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人内心的矛盾。麦克白的欲望在女巫和麦克白夫人的蛊惑下逐渐膨胀起来,但同时他又是具有良知的,正是因为这样,才导致了其人物最终的悲剧性命运。当麦克白篡权的想法出现时,矛盾便已完全占据了内心,他将一切可以威胁到自己的人不惜一切代价全部铲除,他作为一个战无不胜的将军,却在杀掉邓肯王之后悔恨万分,不断洗手,从而洗清自己,他甚至说不出一句“阿门”。

相比较麦克白而言,麦克白夫人心肠邪恶、行为果敢,她是促使麦克白篡位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女巫预言麦克白将戴上王冠到麦克白篡位杀君,每一步都有着她的牵引。在这一点上,莎翁笔下的麦克白夫人像极了《圣经》中的夏娃一步步引诱亚当吞食了果子。她的心狠手辣令人毛骨悚然,她可以在杀死人后从容不迫地将人血涂满别人的刀刃,还可以在别人质疑之下通过从容不迫的演技继续隐藏下去。但同时当她想要杀害邓肯王时,却因为他沉睡的面容与自己的父亲相像而迟迟下不了手。由此便可以看出人物的多面性,这让读者既可以看到麦克白夫妇处于满足欲望的杀人如麻,又可以看到人物深处的影子,使人性的矛盾在多种情感并存中愈发激烈。

莎士比亚在人物命运因果的解释。在莎翁的笔下,人物的命运都是有因有果的,可以在剧本中找到合理的解释。并且无论是怎样的人,都可以给读者以共通之处。麦克白虽然杀人成性,却让我们每个人感受到了他的悲剧性。他用立下的赫赫战功换取了自己所无法承受的王冠,到头来依旧一无所有。麦克白夫人也是一样,她虽冷酷无情,为了丈夫的权力地位不惜一切代价,可她终究还是一个女人,最终走向自杀。她自杀的原因一是出于杀人后的精神崩溃,她的过度自信甚至自负让她遍体鳞伤,她对麦克白那样专断的语气,仿佛从不会失败一般,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二是死于爱情,在《麦克白》后期,麦克白几乎已经丧失了与麦克白夫人的交流,她虽为丈夫赢得了权贵,却丧失了人性,更丧失了麦克白对自己的爱。如同剧本中所言:“她反正是要死的,迟早总会有听到这个消息的一天。”

莎士比亚善于运用人物内心的外化。莎翁善于外化人物的内心,运用独白、事件、动作等来展示人物内心的外化。在莎士比亚的作品《麦克白》中,莎翁多次运用大段人物内心的独白来展示人物内心,例如麦克白在得到女巫的指引后,便说出:“横亘在我路上,我要么跌倒其畔,要么越关而前。天星,收敛你的光焰,休叫它照亮我黑色欲望的深潭。眼睛,别看这手,要干就干吧!尽管干下的事情,眼儿害怕看见。”这是麦克白内心欲望的外化,女巫似有似无的一句话,却在麦克白心中掀起了巨浪,并且将篡权的想法完全占据了内心。在《麦克白》中,莎翁多次运用人物的外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正如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对“梦境”的功能进行分析:梦具有具像化的功能,可以将抽象思想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场景和形象。在剧本后期,麦克白夫人虽然杀人成性,外表看上去冷酷镇定,却会在半夜梦游洗手,反映出人物潜意识中对自己所作所为的后悔和不安。在这样的外化中,读者便可以清晰地看到剧中每一个人物的内心变化以及人自我的内心冲突。

结语

《麦克白》给人以震撼的向来不是其残暴,或是因欲望最终导致的死亡。而是他在一步步堕落之中,还存在的一丝不曾泯灭的人性,这才是《麦克白》在人文主义中的最高表现成就。而这也正是莎翁作为文学领域的大师,给人以洗礼之处,其作品的思想性和高度性极其统一,在他所存在的时代下写出了亘古至今的精神哲理。透过莎士比亚,让读者看到了这个世界不一样的颜色,同时也感受到了戏剧语言的魅力,并且将在以后的戏剧学习中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麦克白莎翁外化
Clothing is what you are 衣如其人
外化于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杭州模式”研究①——基于杭州市民公共文明行为的视角
453
谈麦克白“选择”的悲剧
现代美学艺术学所照临之莎翁——宗白华论莎士比亚戏剧
依旧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努力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麦克白夫人
——他者形象的再现
人文主义视角下对《麦克白》的解读
麦克白夫人:麦克白的另面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