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下身段说家常
——融媒体时代主持人实现高品质传播路径初探

2021-11-13张轶鸿

声屏世界 2021年7期
关键词:播音员广电主持人

□ 张轶鸿

安徽九华山九华寺有一副对联:“非名山不留仙住,是真佛只说家常。”意思是,真正的佛只说一些关于日常生活的话,比喻真正的学者能把高深的理论诠释得通俗明白。著名演员濮存昕也说过,真佛只说家常话,别说词,说意思,别演戏,演人。反观播音主持实践,想来应该是好的传播者应放下身段,以高品质的有声语言艺术与受众实现良性互动,营造出绿色健康的传播氛围。

放下身段,做好角色转换,是实现高品质有声传播的基础,为说“家常话”提供可能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传统规范的播音风格占据了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影响着受众对播音员主持人的认知和评判标准,由此,播音员主持人也产生一种身份感、一种自我认同。这种自我认同会成为一种自我限制,毕竟现在大众对声音的字正腔圆不再苛刻,不再挑剔。全媒体时代的媒体融合已经成为新传播生态下的大势所“需”,短视频、直播等互联网视频形式,越来越成为更多人的接受习惯。

主流媒体与网络直播平台的“联姻”,广电知名主持人的个人短视频、直播等不但让广电的内容生产更具多样性,也使广电媒体的形象更加接地气。许多广电主持人转型互联网的新战场,做网红、直播带货越来越普遍,并屡创销量奇迹。这里的“带货”绝非仅指狭义上的销售,更多的是广义上的思想价值输出,也就是“知识带货”。比如,跟着方琼学习健康妙招,跟着金龟子学习育儿方法……还有大家熟知的喜马拉雅APP,许多自媒体人在上面发表书评,阅读经典,讲述异国风情故事,其中不乏知名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他们脱下广电主持人高高在上的外衣,以平易近人、亲切自然的平民主播方式、有人情味的语言,真实表达自己的情感,收获了大量粉丝。

需要注意的是,将可服务于用户的节目产品放上互联网平台,离不开传统广播电视的对接、加持和共享,而那些放下身段、自带温度的主播们同时也走红于网络。段子手央视主播朱广权像以下这样的播报数不胜数,每每触动观众的笑点:

“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风里雨里节日里,我们都在这里等着你。”

“国庆假期余额已经不足,无论你是人在旅途,或是在校苦读,还是在家发福,都要注意新一轮冷空气的到访。”

“如果你在被窝里睡得正香,床以外的地方都是远方,手够不到的地方都是他乡,上个厕所都是到遥远的边疆。”

“虽然明天才跨年,但我们今天就要替地球发个言。它辛辛苦苦绕太阳一圈,沧海没来得及变桑田,但世界变迁已经异于从前。”……

读来朗朗上口的段子,语速快,词汇量密集,而且节奏性强,背后是多年如一日不断累积的知识和多样性的遣词造句的能力。亲民的播报,让新闻走进观众的耳朵里,也让年轻人看新闻的越来越多。

朱广权用自己的押韵段子改变了以往严肃新闻的形象,他表示是想在真实、准确、严肃的前提下,找一些自己的空间,让新闻变得有温度。试问,听到这样有趣而接地气的家常话,受众心情能不愉悦?

提升技能,修炼内功,拥有属于自己的语言表达风格,为说好“家常话”提供有力支撑

众所周知,播音员主持人大都接受严格的语音规范的训练,具备一定的语音学、语义学学养,做到准确表达语义、处理逻辑重音,并具有艺术性地表达语句之外的潜台词的能力。应该说,播音员主持人在话筒镜头前的每一句话,实质上是他人生的综合体现,虽然只是短暂的瞬间,却离不开长期的积累和锤炼。

小马哥,央广《品味书香》节目主持人,“中国好书”媒体专家代表。电波中的他,讲述书中故事、作者人生,传递温暖和感动。听众与他默契相约,交付心情,回报以温柔的信任。这样一位大众的“陌生人”本身就是一部书:双亲早逝,被迫辍学,茫茫戈壁滩修车十年。幸遇广播和书籍,得以获取知识,开启想象。那每天伴他入梦的广播,那不知被翻看过多少遍、书角已卷起的书籍,那无数个早起练声的日子……多年后,他是如此感激他的选择、他的坚持。坚持用声音铺展人生的道路,坚持做自己,小马哥走了很远的路才来到大家的面前。而一直以来对于阅读的喜爱和阅读对他人生的改变,《品味书香》节目艺术的优良品质得以呈现。

白岩松曾说过主持人要走“自己尊重自己,自己提升自己,自己设计自己的道路。”只有对自身工作进行重新审视,对自身播音主持角色进行分析,充分发挥出自身作用,才能对社会大众实施积极的思想引导。主持界前辈沈力在《为您服务》工作期间,日复一日修改了近千篇稿件和主持人串联词,她习惯把“大家”改成“您”,习惯在节目最后跟观众再见,习惯真诚地说,“这是我们特意为您录制的节目。”她认为,观众朋友就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看她的节目仿佛在跟一位知心大姐唠家常。正是靠着这种发自内心的温暖和亲切感的主持风格,沈力把中国电视节目的样态从“我播你看”变成了“你点我播”。

因此,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不能单纯地就语言论语言,它与思维方式、情感表达密不可分,主持人在引领着节目的思想艺术走向,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技能才能在栏目中表现自我才华、气质和语言特色,产生魅力,赢得受众。

大巧若拙,道让人听得懂的有人情味的语言,营造说家常的朴素境界

如今直播和短视频创造了沟通交流的生活化情境,人们已不仅仅在于获得有价值的内容,而是参与到彼此陪伴、情感联通的情境中,播音员主持人以互动方式以及平等语态的视角实现与受众重新链接。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样的话,语言如何恰如其分,既不张扬又不显得无关痛痒,这是主持人的必修课。因为,节目主持人的思想品位、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直接关系着是引领受众健康、向上,还是败坏受众的鉴赏口味。个人觉得,这样的语言应该是充满人情味、朴实而有力的,应该是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受众听得懂的,质朴而严谨的。尽管主持人的面前通常只有冷冰冰的话筒、镜头,但在主持人的心中、眼前始终要有交谈对象,这个隐形的对象默默地牵引着主持人的思路,激发着主持人的灵感火花,促使主持人去强烈地表现“自我”。

大家熟知的崔永元就是说话尽量让大家听懂的那种人,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在听懂的情况下觉得有思想。崔永元说过,最高级的说话是实话实说。在不少人的意识里,特别是在媒体记者的眼中,公众人物在公众场合就应该说一些“高大上”的话,说真诚的大实话就会显得不合时宜。殊不知,只有发自肺腑的话才能真正打动人,最深情的话往往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的修饰,简单自然。

田里的庄稼在春夏的时候蓬蓬勃勃,旺盛得很,可到了秋天,都渐渐地落尽了。而就在那简单朴素之中,蕴藏着最有价值的果实。因此,朴素、平常往往具有很大的含金量,一个人境界越高,他往往也越朴素。因为他的内心足够丰富,不需要借助任何繁华或复杂来显示自己的强大。因此,播音员主持人,躬身俯首前行吧,做一个境界高远的越来越朴素的“真佛”,心中有底气,还怕说不好话吗?

猜你喜欢

播音员广电主持人
主持人语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论播音员主持人的新闻敏感性
广电新闻出版整合对广电业发展影响的思考
EPON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应用
做人民欢迎的中用的播音员
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