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构意境的电影镜头语言解析
2021-11-13王淑慧治金鑫
王淑慧 治金鑫
(河北传媒学院 影视艺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1430)
一、意境在影片中的作用
意境不仅是中国古典诗学独有的一个重要范畴,而且也是中国绘画、戏曲、书法美学中所共有的审美范畴,甚至可以说意境是美学原理的一个核心范畴。何为意境?意境,就是创作者通过艺术意象来构筑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超越时空的艺术境界。电影是一门融合了绘画、音乐、戏剧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它能通过光影、色彩、声音等多种视听元素对意境进行多维度的创构,最终使其表现得更加生动形象、元气淋漓。正是基于此,很多中国电影乃至东方电影着意在作品中营构意境,以此来提升作品的整体艺术性。
首先,意境能够提升电影画面的美感,拓展影片的表意空间。中国独有的水墨山水画深远辽阔、气韵生动、美不胜收,它总能引起东方人无限的迷恋和美好想象。在影片中呈现这般山水之意境美已然成为中国人乃至东方人审美心理的最佳范式。在内容上意境也能有效地拓展表意空间。意境不只是一个单一层次的意义载体,它更是一个“意义层深”,即它能承载多层次的意义内涵。创作者可以在意境中注入自身对人生的思考,可以在意境中实现自我生命体验的表达,从而使这个“意义层深”被观赏者无限解读,最终使作品的生命力得以延续。
其次,意境能够在创作者和观众之间搭建起情思交流的桥梁。意境源自道家,道家“天人合一”的全息宇宙生命观千百年来一直有形无形地塑造着中国人乃至东方人的审美心理,一种唯美诗意的、含蓄蕴藉的、意蕴深远的意境美成为东方人集体的审美心理和审美习惯。基于此,在影片中营构意境就是在创作者和观众之间搭建起了情思交流的桥梁。意境的创构要求创作者要把自己最真实、最强烈的情感融入赏心悦目的风景和引人入胜的情境中,也只有这样才能深深地吸引和感染观众。情感作为审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始终伴随着整个过程,观众在情感的推动下进入情景交融的意境中,体味和感悟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不断和创作者产生情感交流。意境也能承载深刻的思想。正如前文所分析的,意境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的意义空间结构,它能够承载丰富的意义,创作者可根据自身的思考和生命体验在意境中实现自我表达。而对观众来说,他们在意境的体味过程中,在创作者意义的引导下,进入和创作者思想交流的境界中。
最后,意境能够有力地塑造电影的民族风格。只有民族的才能是世界的,意境源自中国本土文化,它是中国独创的重要美学原理之一,运用意境的美学原理来指导电影的创作,将会使作为舶来品的电影艺术更具有中国本民族的特色。作为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古国,中国的电影应自觉地运用中国的美学原理来指导影片的创作,进而塑造出鲜明的民族风格。
二、慢镜头:放大微情,改变节奏,质感梦幻
慢镜头,基于“视觉暂留原理”,以24格每秒的帧率进行拍摄并播放,会获得最符合人眼生理结构的视觉效果。当拍摄频率大于24格每秒而播放频率保持不变时,影像中的运动就会被放慢,反之则加快。慢镜头可以营构意境主要有如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慢镜头可以“放大”细腻的情感和微妙的情绪。情感和情绪同属感情性心理活动的范畴,代表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情感是对感情性过程的体验和感受,情绪则是这一体验和感受状态的活动过程。人的情感和情绪表达通过肢体、表情、话语来实现,强烈的情感和情绪通过大幅度的肢体动作、激烈的话语、明显的面部表情得以表现,而细腻的情感和情绪通常不易被人察觉。慢镜头能够有效地“放大”情感和情绪的变化过程,充分作用于观众的视听神经。在慢镜头中,角色一个细微的肢体动作、一个瞬间的面部表情乃至只言片语都可以得到充分的“放大”,从而传递出角色的心理活动。意境的营构离不开情感,且情感都较为含蓄微妙、细腻连绵,慢镜头表达情感的优势正好吻合了营构意境所需的情感特性。
第二,慢镜头可以实现运动的“变奏”,能够反衬激烈、快速的动作,能够再现人脑自由想象的运动过程,从而使运动的表现赋有节奏张力。电影是一门运动、变化的艺术,节奏对于电影而言如同呼吸和心跳对于人的生命。影片中一味追求某种“快”或“慢”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死气沉闷,难以形成艺术张力,只有实现节奏的变化才能赋予影片鲜活的生命律动。中国的禅境所追求的性“空”与意境追求的“心灵和精神的自由”具有某种内在互通性,因此,有禅境的作品大都能够表现出意境来。禅是“动中极静,静中极动”的极致生命律动,动静结合的节奏变化能够产生禅境,而慢镜头能够很好实现禅境的“空”和“静”,因而慢镜头能够起到营构意境的作用。
第三,慢镜头的“慢”能使画面内容产生失重、缥缈、虚无之感,进而会有“心境”“梦境”“意念之境”“超现实之境”的质感。通过慢镜头的这种特性可以实现现实空间和心理空间的并置,能够很好地冲破线性叙事的外部视角,进入角色的内心世界展开叙述,最后使影片产生出如梦如幻、如在意念的“虚境”,“虚境”生成之后意境也由此得以营构出来。慢镜头的这一特质完美地再现出人的想象之境,它能对灵魂的运动予以最“真实”的呈现,它对意境的营构具有极其精妙而重大的意义。
张艺谋导演的《英雄》中高手对决的桥段,慢镜头的应用营构出了极具艺术性的意境美。片中,随着老者的琴声,无名和长空在“意念”中展开生死对决。“闭眼”“雨滴滴落”“刺杀”“削枪”“枪落”等几组慢镜头“拉长”了时间,“放大”了动作过程,呈现了“意念”的质感,再现出了“意念”中的决斗过程,最终营造出了“动中极静,静中极动”的意境,完美地呈现了武林高手对决的高深境界。同样的手法也运用在无名与梁朝伟饰演的残剑的对决中,与之前不同的是,这场戏的环境本身就极具意境美,湖光山色,水天同一,如梦幻之境。“剑破湖面”“剑入湖中”“凌波微步”“剑击水珠”等几组慢镜头营构出十足的意境。同样,章子怡饰演的如月和张曼玉饰演的飞雪,两人在黄叶林的决斗更是把慢镜头营构意境美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令人难忘。
三、空镜头:呈现自然,抒发情感,雕琢意象
空镜头,即只有景物的镜头。空镜头既可以展现广袤磅礴的锦绣山河,也可以刻画一点朝露、一片落叶。在电影中,空镜头营造意境的画面非常常见,可以说它是营造意境的镜头中最常用的镜头。空镜头对优美的自然风光的展现,对创作者和角色情感的抒发,对意象的雕琢具有突出的优势。
第一,空镜头能够最大化地展现自然之美,诠释自然之道。空镜头将焦点全部汇聚在自然风景或景物上,它能够纯粹地展现自然之大美,突出景物之体态,诠释自然之天道。展现自然之美、自然之道本是意境营构的核心要义。电影中大远景的风景空镜头就如同中国的水墨山水画,气势磅礴、优美深远的意境呼之欲出。
第二,空镜头能够寓情于景,抒发情感。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优美风景能够表达美好的情感,能够展现创作者及角色的心灵境界;反之,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又常常使人感到恐惧和悲伤。营构意境最基础最常见的就是空镜头所展现出来的情景交融,缺失了情景交融的空镜头,电影的意境美将会大大逊色。
第三,空镜头能够很好地雕琢营构意境所需的意象。意象是物象和主观情感结合而成的艺术想象。也就是说,当创作者把某种情感通过某个能够与其情感产生“同频共振”的物象得以完美地表达时所形成的那个艺术想象就是意象。空镜头既能有力地刻画物象又能承载创作者或角色的主观情感,因此,空镜头能够很好地雕琢出意象,然后通过多个意向的有机组合使得影片产生优美深远的意境。
韩国导演金基德的影片《春夏秋冬又一春》一开头就使用了一个颇具禅意的空镜头,随着如同幕布般的两扇木门的缓缓拉开,一幅意境十足的画面映入眼帘,前景是干枯的树干和翠绿的枝叶,中景是静卧于湖面的古朴禅房,远景是浓淡层叠的青山,整幅画面构图独具匠心,采用了东方山水画作的散点透视法,画面之境宛如世外桃源。这一空镜头所雕琢出的“禅”意象营构出了优美深远的意境,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调。
四、长镜头:“情”“意”连续,引发联想,如临其境
长镜头是指摄影机一次较长时间的连续摄录。有的长镜头长达10分钟,甚至更长。长镜头在营造意境上具有显著的功效。
第一,长镜头具有不间断的连续性,有助于“情”和“意”深入表达。长镜头能够对事件、角色情绪、环境氛围等进行全过程连续不间断地摄录,能够产生出一种真实流畅、自然生动的艺术效果。与长镜头对应的蒙太奇反而会打断这种连续性,破坏意境的生成。意境的产生需要创作者在作品中注入连续不断的情感和意义,情感和意义的连绵不绝、由浅入深才能营造出深远的意境。观众体味意境同样需要长时间连续不间断地联想和想象才能实现,快速切换的蒙太奇“切断”了观众联想、想象的连续性。
第二,长镜头能够引发观众的联想和想象。由于长镜头所展现的内容、情感具有流畅、自然的特性,所以,长镜头容易引发观众的联想和想象,观众在联想和想象的过程中进入新的时空,由此作品的意境之“门”就开启了。并且,由于每个观众的自身生命体验不同,甚至一个观众在不同生命阶段具有不同的感悟,所以当观众在同一个长镜头的引发下进入联想和想象的过程时,他们所体会的意境会存在差异,这也是长镜头营构意境所独有的魅力之处。
第三,远景长镜头的画面恰似中国传统的山水画,观看时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沉浸感。长镜头所具有的以上特性吻合了意境营构的需求:长镜头不间断的连续性可实现营构意境所需的情感、意念的连绵,长镜头的真实性可实现营构意境所需的“实境”,长镜头所产生的联想和想象可实现营构意境所需的“虚境”。
侯孝贤导演的《刺客聂隐娘》中舒淇饰演的隐娘和许芳宜饰演的嘉信公主师徒二人在山顶诀别那一桥段使用了一个3分钟的超低速运动长镜头,镜头运动很微小,几乎不易察觉,白色的山岚逐渐溢满山谷,师父的“剑道”无情与隐娘的“人道”有大爱形成黑白对比。影片最后又以一个长达3分多钟的运动长镜头来结尾,这一镜头营构出了陶渊明的归隐之境,片中隐娘和磨镜少年及老人缓缓走向广袤的大自然,这也完美地诠释出隐娘虽历经人生各种洗练但内心不失天真、不失真我,最终选择“归隐”平淡的朴实可贵人格,这一长镜头哲意深邃,意境悠远,甚为难忘。
结 语
意境是我国独创的重要美学原理之一,它不仅可以很好地创构影片画面的形式美感,还可以有效地承载深刻的思想内容,它是我们的前辈在美学上的智慧结晶,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应当自觉地运用它来指导我们的作品创作。对电影镜头语言特性的深入探究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运用它来实现作品的创作。本文意在对慢镜头、空镜头及长镜头这三种电影镜头语言为何能够有效营构意境展开了深入探究,在阐释意境及其在影片中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三种镜头语言的特性及其可以营构意境的内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