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把握学生阅读心理
2021-11-13张宇霆
张宇霆
哈尔滨师范大学
阅读从心理活动角度来讲是一种将眼睛看到的文字符号转换成头脑中的思维认知的活动。因此想要更好得进行阅读这项活动,也需要辅助于更科学的阅读心理知识的应用。教师应该掌握科学的阅读心理知识,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把握住中学生的阅读心理,解决中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一个主导者的角色,主导着阅读教学活动的进行。主导者的角色就意味着所有的内容并不能都只有教师一个人来完成,而是需要教师在恰当的时候把握教学的方向。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明确自己的角色任务,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凡事都“亲力亲为”,不给学生留一点参与的余地。造成了很多学生错误的认为上阅读课就是听老师对文章的分析,自己的任务就是将老师分析的内容全部记下来。这种错误的认知就会使学生的对阅读产生懈怠的心理,一直被动的接受教师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也会让学生产生腻烦的心理,从而对阅读失去兴趣。阅读教学应该注重的是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对文章分析得再好、理解得再透彻,学生没有参与进来,这堂阅读教学都是没有意义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害怕学生分析文章分析得不到位,回答得不准确等这种错误的心态,将分析文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客观来看学生确实会存在缺乏深入挖掘文章深刻内涵的能力,此时就需要教师来加以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达到文章的深入理解,学生就会充满成就感,从阅读心理上来看也会更加喜爱阅读。教师要把握住学生希望能够参与进阅读分析过程的心理,在阅读分析过程中带动学生一起开动脑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法与知识,答出代表自己想法的阅读理解答案,如果学生回答得并不恰当,教师也应该先采取鼓励的方法,先肯定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表现,接着再专业的分析学生回答的哪些方面存在欠缺。教师还应该抓住学生回答的问题出现错误和欠缺的时机,发现学生的错误出现在哪个方面,是由于对阅读哪方面的知识存在理解不到位。再看一看这个问题是全班同学都存在的问题还是只是这个学生存在的问题,如果是全班学生都存在的问题,教师就因该反思自己在这个阅读知识点上为什么会存在讲解不到位的情况。是由于自己在讲解这个知识点时内容太过枯燥导致大部分学生没有注意听讲,那么教师就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对这个阅读知识点设计一个生动形象的讲解方法。例如教师在讲解分析人物形象这个阅读知识点的时候,学生不会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教师可以按照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装扮自己,并表演出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当然这一表演活动也可以请学生来完成。学生直观的看到教师或者同学的表演,再分析起人物形象就能比起之前头脑中没有画面要容易得多了。如果是教师本身对这个知识点讲解得不够透彻,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对于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应该多查找这个知识点的相关资料,确保自己的知识点的讲解的准确性。如果只是这个学生单独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在课下的时候主动联系这名同学,询问这名同学哪里没有听懂以致于对这个问题回答错误。
教师在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考虑中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设计的教学内容和问题等应该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教师设计的阅读问题,可以采用让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对问题进行分析,小组讨论能够调动起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使每位同学都能够参与进来。对学生小组讨论之后给出的答案,可能会存在回答的不准确、不到位的情况,但是教师也应该充分的予以尊重,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从学生的角度来帮助学生改进问题的回答。教师应该保护好学生的阅读思考的积极性,哪怕学生小组讨论之后的答案与标准答案差距较大,教师也应该首先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再给学生讲解知识点上的欠缺。
教师还应该意识到中学阅读教学中抓住课文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在讲解描写美丽景色的课文时,应该要激起学生对课文中美丽景色的向往,从而激发出学生阅读的热情和积极心理。在学生阅读《荷塘月色》这篇经典的美文时,应该指导学生出声的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尤其是文中描写荷花和荷叶的语句,更适合以充沛的感情反复的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脑海中会浮现起月色下的荷塘的优美景象,不仅能感受到作品的语言美,更能通过作者笔下优美的语言感受到作者描绘出来的景象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应该重视课外阅读的加入,以补充课文的内容上的不足。教材选取的课文都是一些文质兼优的文章,但是由于篇目的限制,课本文章涵盖的内容并不能做到十分宽泛,而且由于课本中大多数文章属于比较早期的文章,包含时下新鲜点的文章就比较缺乏,如果不加入课外阅读来对阅读教学予以补充,就很难使学生的知识面变得宽泛,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以及阅读心理的成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