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出发
——改革开放中结缘土家人——论叶梅《五月飞蛾》中的民族坚守与命运变通
2021-11-13肖节
肖 节
湖北民族大学
在城市的洗礼中,女主人公身上所带有的土家人的坚强、勇敢和善良都在她成长过程和与别人的对比中熠熠生辉。二妹是出生在新时代的桑蚕蛹,她有知识、愿望抱负和勇气,但她家族的农村传统观念和生活习俗是她身上背负的厚厚的茧,束缚了她的改变。城市的经历就是她从茧到蛾的质的飞跃,她在这过程中曾经饱受艰辛和痛苦,但她凭着土家人的民族精神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嬗变。这也正是叶梅所要表达的主题,即对土家人精神的讴歌和本民族价值创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从“新地域”走向“新时代”
1.改革春风吹拂的“新地域”。自改革开放政策执行以来,我国的经济领域不断发生改变,特别表现在市场经济的繁荣,一部分人通过智慧和劳动先富起来,投资和消费领域发生巨大变化,市场的自主性和需求性持续扩大,消费水平和热点由仅仅满足温饱问题的实物消费向追求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务消费转变,结构和理念的不断变化使市场的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供给市场逐步完善,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2.“新时代”——土家性格的坚守与分流。文章中的土家人,他们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分化成不同的性格表象,既有坚守土家美好道德准则的人,也有在经济冲击下迷失方向和内心坚守的人,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以二妹、侯喜会、桃子等为代表的土家性格坚守者,他们身上的坚定、勇敢、善良在城市的洗礼中熠熠生辉。第二类是以三姨妈为代表的“城里人”,他们被城市的浮华外象所迷离陶醉,一定程度上忘却了内心深处的美好坚守。以三姨妈为代表的这类人自私自利又狂妄自大,也是由于城市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自我优越感的产物。
二、掌着命运的舵,在风雨中长大
我们从小说中看到一个民族在时代变化中的“蝶变”,是土家人对命运、对时代、对社会的抗争都是这篇小说所反映的中心,在这些人身上闪耀着民族的光辉。
1.倔强的“飞蛾”。小说以村委会选举开篇,本以为“尘埃落定”,然而结果却出乎意料,由此拉开了时代动荡的节奏和回声。村里年轻人的“逃离”和父辈的“坚守”形成强烈的对比,而这对比就意味着改革浪潮对偏远山区的不可避免的影响。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有些人主动去改变,有些人不得不改变,这与社会大环境是分不开的。
2.对自由的追求与渴望。这里的自由可以解读为以下几种:一是对自由之身的向往,二是对自由爱情的向往。改革开放也带来意识的前进,土家儿女不再将目光放在仅仅满足物质生活的层面上,还要去寻求精神上的独立与自由,他们是与时俱进的先锋者,受到国内外改革和新潮思想的冲击,在精神世界有着自己的独特看法和理解。
三、扎根民族,守望文化——叶梅小说的深层蕴意
1.扎根人民的浪漫主义。叶梅是湖北恩施人,真正从大山区里走出去的一位作家,她的《五月飞蛾》就是对她家乡的一种“纪念”和“返回”。一是热烈的感情呼唤,二是对家乡的“返回”。在这片土地上,作者怀念着一种向往、怀念,她以那片土地、那片土地上的人、那片土地上的风景、那片土地上的土家精神为创作灵感和题材,讲着一个令她向往的故事,唱着一首古老民族的歌曲,牵着一个回去的故乡的梦。
2.人性关系的思考——对真善美的呼唤。在石板坡,广阔的山区只有几十户人家,但是每家的琐事大家都知晓,每个人的存在都能被感知。但是在这个城市,所有的人都仿佛走进了厚厚的一层网。作者并非意在抨击社会,而是想要通过揭示一些“不美好”的现象来使人们自我反思,学习大山的包容、单纯与广阔,呼唤真善美的世界。
3.自我重塑——《五月飞蛾》的价值与使命。“五月的飞蛾”实质上有作者自己的影子,在梦想的追逐中咬定不放松,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中自我重塑。一是对本土文化的发扬,在叶梅的《五月飞蛾》中,也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恩施本土文化,既有土家腊肉、土家风俗等地域风情描写;二是对作家作品的激励,叶梅的《五月飞蛾》荣获第八届“骏马奖”,同时也被《新华文摘》转载。这既是对恩施作家的认同,也是对恩施文学创作的肯定,更是对恩施文化的一次砥砺和鼓舞;三是对土家儿女梦圆的美好祝愿,不管是在哪一时期,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不管道路如何艰险,“五月飞蛾”的顽强拼搏、生生不息、“飞蛾扑火”的精神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坚强后盾。时代在发展,我们的圆梦之路从来不能因为困难止步,而应越挫越勇,正如二妹一样,要像一团火,奔向生活,奔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