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方言的发展困境和对策

2021-11-13黄跃艺蔡贝贝诸葛莹莹

名家名作 2021年1期
关键词:儋州方言海南

黄跃艺 蔡贝贝 诸葛莹莹 龚 韶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前提,方言是人们身份认同的桥梁。海南作为一个岛屿,拥有大量的移民人口,因此海南的方言系统相对复杂多样。根据目前的资料,海南现在通用的方言有20 多种,其中包括不能相互交流的方言语种14 种。在全部方言中,汉藏语系的闽南方言占据主导,占比高达80%,剩下的影响较大的还有黎语和汉藏语系粤方言中的儋州话、迈话和疍家话。

一、海南方言的历史溯源

海南作为一个具有众多外来移民的岛屿,其方言的发展历程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根据迁出地和迁入地的不同,其方言的形成和分布也不同,因此海南的方言呈现出区块化的分布特点。下面依据其分布地的不同,对个别方言的发展形成进行简要介绍。

海南闽语,又名“海南话”“客话”。其源于宋代福建的闽语,与当今福建闽南话、广东潮汕的潮汕话和雷州半岛的雷州话一脉相承。在宋代末年,元朝铁骑南下,中国进入了第三次人口迁移,大量人口的南迁,造成当时福建的人口压力巨大,一度出现人满为患的窘迫境地。对此,福建先民为了生存发展,也开始了外迁之旅。其中一部分人途经广东潮汕,最后越海定居雷琼。这批越海抵达海南岛的移民大都来自漳泉地区,海南的一些地方志可以考证。在《正德琼台志》中曾经有着这样的记载:“村落乡音有数种,一曰东语,又名客语,似闽音。”这是地方志中对海南方言的记载,同样的记载在《琼东县志》中也出现过,如:“有客语,与漳潮相类,乡落通言之。”根据地方志所提及的闽音和漳潮,我们可以间接地证实海南闽语就是由那些移民海南的漳潮人的语言演化而成的。

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共分为侾、杞、本地、美孚和加茂5 种方言。这是海南岛上最早的方言,也是海南本地土著民族黎族的传统语言。但由于后来临高人的逼退,其主要分布在海南的中南部,也就是乐东、琼中、白沙、通什、保亭、东方、昌江、陵水、三亚等市县,使用人口也较多,约80 万人。

儋州话,又称“儋耳方言”,是海南岛中汉语方言使用人数仅次于闽语的方言。其主要分布于海南儋州、昌江等地。虽然其使用人数多,但是学界对儋州话的形成归属尚未达成一致,笔者根据学界“混合型”方言的说法,以及《儋州志》中“儋州人来自旧高州、梧州两府,儋州话保留着粤语的一些特点,也渗透海南各地方言的一些共同特点”的记载推断,儋州话的形成时期应该是冼夫人出征海南这段时期。

军话是来海南戍边的军人及其苗裔传入海南的西南官话,之所以称为军话,是与军队实行军屯制有关。其主要分布在儋州那大、中和、东方八所镇、昌江昌化镇等地。

疍家话,又名“渔家话”“船仔话”。源于老粤语方言体系。明代时胥民迁入海南,由于世代以船为家,固主要分布在三亚榆港、南海,陵水新村港、昌江新港等地。

临高话,属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大约两千多年前传入岛上,语言区域位于岛西北角,根据其语言沟通对话程度分为两大片区:临城区和琼山区,主要包括临高县、澄迈县北部、琼山等地。据调查,目前两片区通话已出现难度。

除了上述的这些方言外,海南岛上还存在其他方言,如回辉话等使用规模较小或存在时间不长的方言。因此,对于这么多的语言和方言汇集的海南岛,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其发展渊源,保留住其文化多元性,发挥其应有作用。

二、海南方言面临的发展困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普通话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流语言,而方言则随着人文生态环境的缺失,以及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根基。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海南方言的发展也陷入了困境。其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点:其一,人文生态大环境的缺失,海南方言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其二,缺乏认同,后继无力。

(一)生态环境缺失,生存堪忧

所谓的人文生态大环境,指的是方言作为人们之间沟通的主要方式,在本聚集地内持续使用、交流和喜爱的社会环境。人文生态大环境是方言赖以生存的根基和土壤,方言的发展传承离不开环境。然而,20 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国家开始进行普通话的普及工作,让根植于人们生活的方言渐失其生存土壤。人文环境的整体涣散,使得方言的发展日益陷入困境。

根据不同年龄段日常生活中使用方言频率的不同,我们对不同年龄段的海南人进行了方言使用情况的数据调查,现将调查数据分析如下,在5~18 岁年龄阶段的海南人日常生活中方言的使用频率为9%;在18~24 岁年龄阶段的海南人日常生活中方言的使用频率为17%;在25~40 岁年龄阶段的海南人日常生活中方言的使用频率为37%;在41~65 岁年龄阶段的海南人日常生活中方言的使用频率为76%;在65 岁以上年龄阶段的海南人日常生活中方言的使用频率为98%。通过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海南方言的人文生态环境正逐渐缩小,海南方言的使用人群渐趋老年化。

(二)缺乏认同,后继无力

美国人类学家L.A.怀特在《文化的科学》中这样阐述:“全部文化依赖于符号。正是使用符号的能力使语言得以产生, 也正是对符号的运用使文化延续成为可能。没有符号就没有文化,人也就仅仅是一种动物而不可能是人类。”语言是这样,方言也是如此。方言能使一个部落、一个地区拥有文化认同感,能使拥有共同方言的人感到家的温暖,所以方言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还具有文化价值。

但是根据笔者的调查,海南人对海南方言的价值认同越来越低,甚至出现了不认同的现象。在笔者的社会调查中,针对海南人对海南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态度开展了数据调查,结果显示,48%的海南人认为有必要对海南方言进行保护传承,34%的海南人认为有必要,但仅限于少数地区的方言,18%的海南人认为没有必要进行保护传承。

这个调查结果让人意外,但是通过走访,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更让人震惊的情况:一是海南本地有很多年轻人不会讲海南方言;另一个是有些人会讲但是不想讲。通过了解,原来是他们觉得海南方言讲出来会很土,会被嘲笑。

三、应对海南方言发展困境的可行之策

有人说,方言是安放文化心灵的故乡,方言是“家乡话”,想要保住自己的根,就得留住自己的方言。为此,要想让海南方言生生不息,就必须对海南方言进行必要的保护。因为一旦海南方言消失了,那么依托海南方言表现出来的民俗文化、口头文化必将随之消失。针对海南方言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海南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可以通过活态保护和抢救性保护两种形式开展。

(一)活态保护

方言活态保护,就是通过社会资源的调配以及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让方言重新在一定社会区域内得到发展的保护模式。其不单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更需要社会成员的参与。

要实现活态保护,就要先解决下一代“方言难”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在学校设立方言校本课程的方式,在校园传授方言知识和方言文化。

其次,还可以在各市县设立方言保护区,开发方言文化旅游区,在景区可设置方言讲解员给游客介绍当地的方言历史,同时可搭配播放纪录片、电影、琼剧、民歌等进行辅助。除此之外,也可采用自然景观和民俗景观相结合的方式,向游客展示方言文化,甚至可以针对旅客的兴趣开设方言体验班,让旅客在了解本地方言文化的基础上实现本地方言的异地传播。

最后,还有方言的可视化开发,通过让方言可视化从而实现方言的流行发展。例如,通过开发方言版表情包、方言文创产品等实体化的形式,让方言与时尚潮流结合,既迎合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又达到传播方言的效果。

当然,除了可视化,方言保护也可以通过其他数字媒体的手段来实现。在方言的保护上,我们可以通过对动画、动漫和电影引进方言配音的形式来实现,例如,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川味普通话、海南话版的《小猪佩奇》以及山东方言版的《猫和老鼠》,这些都是方言与影视作品相结合的成功案例,这样既能让方言走进现代生活,又能通过剧情更加直观地感受方言。当然除了通过影视作品引进方言,我们还可以通过新媒体的导向作用在新媒体平台上传播方言,通过开设方言专栏用方言报道等,让观众或者读者对方言有更多了解。如《小康时代新青年》中的黎小妹,她就是在吃透传统黎锦文化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元素,并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从而使黎锦文化在网络上火热传播。

(二)抢救性保护

针对濒临灭绝的海南方言,我们可以通过有声保存的形式进行及时抢救。

面对濒危方言,我们可以采用遗产数字化的形式进行保护。可以通过语音多模态的方式采集语音信号,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某种特定方言进行数字建模研究,从而达到对有声语音和口传文化的有效性保护。除了运用语音多模态采集数据,我们还可以通过建立方言数据库的方式来进行方言抢救。在数据库进行系统的语音采集和数据处理后,可以开展数字方言遗址景观和数字方言博物馆工程,让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 端和VR 技术,对方言遗址进行虚拟参观,提升方言体验和营造方言语境;同时也让公众可以通过数字博物馆进行远程学习,实现方言资源的远程共享和高效利用。

四、结语

“宽松的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往往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因此,我们不仅要提高普通话的普及率,同时还要兼顾本民族本地区方言的传承与保护。这是为了使人们在适应现代生活发展需要之余,还能留有一丝对故乡的情愫。所以为了促进海南方言的蓬勃发展,我们应该加快对海南方言的保护进度,积极投身到保护者行列中,用自身行动为本地区方言代言,用力所能及的力量为海南岛的语言多样性发展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儋州方言海南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59国免签游海南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儋州调声:人人都是山歌手山山水水是歌台
热带宝岛海南
海南儋州:特色加品牌农业更出彩
海南儋州特色农产品电商体验馆海口开张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