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卜算子》看黄自的民族性实践

2021-11-12刘阿敏

文学天地 2021年7期
关键词:卜算子民族性

刘阿敏

内容摘要: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有一种独特的将古诗词作为写作对象的艺术歌曲,例如:青主在1920年创作了中国的第一首古诗词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在艺术歌曲这种体裁的创作过程中有两种极端,一种是纯粹沿用西方德奥的传统方式来创作的,另外一种是像黄自先生一样对其进行民族化探索的创作,在黄自先生的一生中,创作了五首古诗词艺术歌曲,而《卜算子》是其中最有特色的一首,本文将通过对《卜算子》这首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来探讨黄自先生对苏轼的古诗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如何进行民族化音乐的探索。

关键词:黄自;《卜算子》;民族性

艺术歌曲这个名词的使用是萧友梅从德语“Kunstlied”转译过来的,“kunst” 是艺术的意思,“lied”是歌曲的含义。在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海顿(Franz Joseph Hagdn ,1732—1809)、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都曾写过不少此类作品,他们的创作实践预示了艺术歌曲日后的发展方向。在西方音樂中艺术歌曲是把诗歌与音乐紧密结合的产物,是19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大量涌现后出现的歌曲形式。

中国的艺术歌曲创作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在当时涌现出了萧友梅、青主、赵元任、黄自等一批优秀的艺术歌曲作曲家。在这些作曲家中间对于如何进行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主张全盘西化的创作,另一种是主张民族化的创作,而黄自先生的创作思想是“认为不应该将旧乐整个儿打倒,而以西乐取而代之”,“应当重视我国的传统音乐,因为旧乐与民谣中流露的特质,也是我们民族化的表现”。而“把西洋音乐整盘的搬过来与墨守旧法都是自杀政策”。所以黄自先生根据自己的创作思想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创作了五首中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分别为:《花非花》(1933)、《下江陵》(1933)、《点绛唇》(1934)、《南乡子》(1935)、《卜算子》(1935) 其中最有特点的是《卜算子》这首艺术歌曲。

一、

《卜算子》从曲式结构上来说,呈现一部曲式,两段歌词共用了一个音调。采用的是行板的速度,力度基本上是P和PP。在旋律上运用了传统五声为基础的民族调式,d商调式。在和声上运用了d羽调式。从音乐上看,艺术歌曲《卜算子》这首作品是用带有前奏的起、承、转、合的手法写成的乐段。前奏是3个小节,共有4个乐句,每个乐句都是2小节。

从和声上来看,首先,调式建立在d羽的基础上,因为突出小调性,所以显得非常幽静。柱式和弦伴奏贯穿全曲,节奏平稳,运用了琶音音型,充满了流动的抒情性,表现了飘逸、幽远的意境。黄自先生在低音声部运用了连续的平行五度,这是一种印象派的写作手法,同时也是一种民族性的体现,一方面突出了歌词缥缈幽远的意境,另一方面也使和声的色彩性得到了增强。和声进行中有几次离调,如第一小节出现了还原B音,调式为d商;第二小节出现了bE音,调式为d角调式;第9小节则出现了d和声小调的#C音。游离的和声调式与民族性的五声音阶旋律曲调十分的协调,营造出了一种朦胧的意境。从前奏三小节的和声进行来看,从d羽调式的主和弦进行到了升高五音的二级和弦,V7和弦也没有出现三音,削弱了功能性,并使之与五声性的旋律适应,又不失现代气息。第6至第7小节的和声配置尤为新颖,其歌词为“漏断人初静”、“有恨无人省”,第7至第8小节作曲家使用了V/V和弦解决到V和弦,加强了连惯性,同时可以看出,旋律在第7小节已经结束,而和声却延续到了下一小节,从而体现出艺术歌曲中声乐部分与伴奏部分之间此起彼伏和此消彼长的重奏关系特点。而最后从第8小节后半句开始到第11小节,以i7-iv6-V7-iii-Vii56-iii7-i作为尾声(谱例1)。尾声最后两小节的和声与前奏相呼应,把诗词中所蕴含的作者忧郁、不安的内心情感用和声的色彩表现出来。使歌曲整体风格统一,诗与乐的配合充分体现了诗的意境。

从以上对《卜算子》这首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黄自先生创作的这首作品的和声织体较为简单,曲子也十分短小,他在作品的旋律上运用了中国的民族调式,在和声上运用的是西方的大小调,这在20世纪30年代是一个很大的尝试。

结语:

通过对黄自先生古诗词艺术歌曲《卜算子》的分析可以看出,黄自先生的古诗词艺术歌曲特别注重词与曲的高度结合,注意歌曲旋律的通畅优美,以五声音阶为基础,巧妙地融进西方作曲技法以洗练的笔调和丰富的和声语言表现出了情景交融的词曲之美,同时也做到了音调、节奏与诗歌音韵的同声一气。更为重要的是,黄自用他简练的音乐语言中所表现出的诗词作品,使其听起来既有民族传统的风格韵味,又有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他善于将西洋大、小调式的特点以及作曲技法融汇于中国民族风格的作品之中,在大胆吸取欧洲传统和声功能经验的基础上,对以五声性音调为特点的中国式旋律以及和声的民族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周培源. 《黄自遗作集(文论分册)》[M].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7.

[2]周培源. 《黄自遗作集(声乐分册)》[M].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7.

[3]李晴.《黄自与青主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与演唱风格之比较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邓兰.《青主与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与美学特征之比较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5]尹悦. 《黄自艺术歌曲和声技法研究》[D]. 长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8.

[6]参见李晴. 《黄自与青主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与演唱风格之比较研究》 [D].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6.

[7]参见邓兰. 《青主与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与美学特征之比较研究》 [D].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3.

猜你喜欢

卜算子民族性
现代审美观下侗族舞蹈民族性的传承和发展
【卜算子】中秋夜
卜算子·静夜思
卜算子·惜缘
屈炳水
卜算子·寄远人
卜算子·家山春
探析民族性在国产动画电影中的多元化表达
民族性不是票房毒药
狗年说“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