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养生专家”是如何养生的?
2021-11-12
著名寿星彭祖
说起中国历史上第一长寿之人,当属彭祖。
在神话故事里,彭祖的一生颇有传奇色彩。相传他生于彭山,长于彭山,晚年终老于彭山,活了880岁,仍无衰老迹象,耳不聋、眼不花、背不弯、腰腿不疼。刘向的《列仙传》称,彭祖自尧时举用,一直活到殷末。
彭祖的传说充满了浪漫的神话色彩,但是从古代的各种典籍来看,历史上的确存在过这样一位善于养生、寿命大大长于一般人的彭祖。他姓篯名铿,是颛顼帝高阳氏的三玄孙、轩辕黄帝的第八代传人。在夏代,他曾受封于大彭(今江苏徐州),因称彭祖。
那么,彭祖真的如传说中那般长寿吗?其实,上古时期的计时法与今天不一个标准,现在是一年365天,但据研究尧舜时期使用的是甲子纪年法,60一甲子,60天为一年,800岁一折合也就是现在的130岁。在长寿之乡,活到120岁以上的老人都不足为奇,彭祖活到130岁也算科学。
据考证,彭祖精于医术,长于烹调,注意饮食,喜爱体育锻炼。彭祖年轻时喜欢一个人外出旅行,独来独往。因此,人们都不知道他究竟在哪儿。旅行时,他虽然备有车马,但却很少乘用,大部分路程靠双脚行走,以此锻练自己的意志和体魄。
彭祖年迈后,在锻练中悟出一套“导补之术”。就是采用意念引导的方法,引气上行汇集头、面各穴窍,外行于四肢及毛发;内行于五脏六腑。若感到哪儿不舒服,就采用意念疗法,令气冲病灶,将病气逐出体外,直至适意为止。有时候,他从清晨闭气内息,一坐竟到中午。随后,缓拭双目,按摩肢体,再舌舐上腭,吞咽唾液。一直连续吸气数十口,才开始起身行走和讲话。他说:“凡欲学行气,皆当以渐。”意思是要想学习导引行气并没有什么决窍,关键在于长期坚持。
彭祖认为养生之道并不繁琐,关键在于不可追求过高的欲望。衣食不追求过于华美,凡成败、荣辱、得失之类不可考虑得太多,否则徒然增加忧愁烦恼。彭祖在锻练中研创的明目法,至今仍流行于世。
彭祖是一位仁爱之人,他非常同情普天之下的劳苦大众,无论他走到哪儿,都乐于帮百姓分忧解难,因此深受百姓的敬重和爱戴。彭祖贤而长寿的消息传到殷王耳中后,殷王想得到长生不老之方术,当即决定授他大夫之职,并派人前去请他出山。但彭祖素闻殷王骄奢淫逸,心狠手辣,且他对当官毫无兴趣,就借口生病回绝了使者。殷王并不死心,为得到养生妙法就親自去访问彭祖。彭祖仍不肯将秘诀传授给他。殷王就以财帛动摇彭祖的心,将大量的金银财宝、布锦珍玩赏赐给彭祖。对此,彭祖却来者不拒。原因是,他需要用这些赐物去接济众多的穷人。
由于彭祖精通各种养生术,而且用自己的实际修行证明了这些养生术的奇妙功效,所以被后世养生家称为中华养生术之祖。后世不断有人探寻彭祖养生长寿的秘诀,借以延年。
相传曾有一部《彭祖养生经》,就是专门记录他的养生方法的。虽然现在《彭祖养生经》已经失传,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很多引用彭祖养生术的其他典籍中,总结出其养生思想体系,即导引术、调摄术、饮食术、补导术、房中术五大养生术。这五大养生术不但对养生有着十分显著的功效,而且其中的很多理论已经蕴含着后世中医、气功、内丹术的萌芽思想。
一代女皇武则天
作为一代传奇女皇,武则天在历史上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一方面她大开科举,发展经济,在她掌政理朝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而另一方面,她身事父子、祸乱宫闱、杀子废子、生活淫乱。她在死后给自己留了一个无字碑,功过任由人评说。
武则天活了八十多岁,在当时算得上十分高寿了。她驻颜有术,一生身体健康美容颜靓丽,传说她六十岁那年还长出两颗新牙,身边的人也并不觉得她老。当然这首先是和她的自身先天条件以及后来的宫廷富贵生活有关,但她善于保养养生和养颜也是很重要的。
据说,武则天当女皇后,御医给她弄了两个美容养颜药方,一个叫做“益母草泽面方”(也叫“神仙玉女粉”),口服外用均可;另一个药方叫“常敷面脂”,也就是现在的面膜,每天外用。这两个方子,都是用中草药熬制,很灵验,武则天用了一生。也许是得益于这种有效的药物保养吧,武则天在四五十岁时,还有三十几岁的容颜,老年时虽有皱纹,但面色仍如少女般红润呢!
蓄男宠也是武则天长葆青春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武则天有一个男宠叫沈南谬,不仅长相俊美,还是一名御医,会房中术,他告诉武则天,血气衰弱,通过药石补气很难,最好采取元阳方法,阴阳合才能血气充。
此外,武则天虽然国事繁忙,但兴趣广泛,多才多艺,她长期研习书法,兼涉文史,颇有诗才,著有《垂拱集》《金轮集》,李白曾经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之一,并且武则天偏爱《老子》,对道家的养生哲学很是推崇。
武则天27岁时唐太宗驾崩,作为太宗的后妃之一,她被送入感业寺当了3年尼姑。在这3年里,她整日参禅打坐,在身心修养上取得了很大进步,这也成了她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医养生学认为七情是人体致病的原因之一,武则天则深谙情致养生之道。她胸襟开阔、气量宽宏,一般男子也难望其项背。上官婉儿是罪臣上官仪的孙女,但才气不凡,武则天在她十四岁时就委以重任。徐敬业起兵造反,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为其起草了一篇檄文,痛骂武则天,武则天看后,非但没有发怒,还连连称赞骆氏的文笔,说朝廷没有任用这样的人才,是宰相的过失。徐敬业兵败之后,武则天也并未将他按造反处斩,而只是将他贬到外地去当刺史。除此之外,她还赦免了一些辱骂自己、诽谤朝政的人。她有如此的心胸和修养,无疑是她健康长寿的最佳的保证。
她的性格也不喜墨守成规,做事标新立异,在执政期间,年号变换的很频繁,她还喜欢造字,她的名字“武曌”的“曌”字就是她自己造的。在男权主导的封建社会里,武则天有勇气当皇帝,追求女权独立,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勇气,即便当了皇帝,在天大的压力下,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开阔的胸怀,终究也长寿不了。
养生大家苏东坡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是宋代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他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生活中也是命运曲折、颠沛流离,但却依然活到了65岁,这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算是高寿了。
当年,有位好友向他请教养生秘籍,他略加思考,便写下如下话语:“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并特意强调,此方源自战国时期,“吾服之有效”,于是,便成就了其著名的养生四法。
无事以当贵,养生心为先,苏轼养生的第一妙方自然从心志情趣开始。苏轼一生东奔西走为官,多次遭受贬官的磨难与打击,几度大病不起,生活与精神上可谓多灾多难。但现实的残酷、命运的多舛、内心的彷徨、人生的失意等并没有让他失去信心和勇气。反而更让他于逆境之中,磨炼出了不计荣辱、淡泊名利、积极乐观、随遇而安的豁达心境和宽广胸襟,颇得道家风范之精髓。
日常生活中,苏轼很少熬夜,就是在白天,他也经常以静坐的方式来修身养性。关于这一点,他曾在《养生说》中如此描述:“惟在摄身,使如木偶。”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心理压力大,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尽管如此,但这也绝不能成为忽略健康、挥霍生命的理由。尤其是对那些经常加班加点的工作或喜欢通宵达旦过夜生活的年轻人来说,更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告别不良习惯,保证睡眠,让每一天都能精力旺盛、充满活力。
安步当车在这里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生活上的随意简单,二是平时注重锻炼。对苏轼而言,别说是在遭贬之中,就是作为朝廷大员的时候,他也粗茶淡饭、布衣粗褂,过着轻车简从的生活,从不追求物质方面的奢华。即使63岁时被贬黄州,还能开荒种地。关于锻炼,在苏轼四海为家的经历当中,仅做过太守之地,就有杭州,徐州,密州,安州,惠州,颍州,扬州等七八处之多。每到一处,他总是不忘出行游乐、寄情山水。这样既能排遣心中的郁闷和幽怨,也能达到锻炼身体、陶冶性情之目标,一举两得的同时,也正好印证了其“劳逸结合”的养生理论。
说苏轼是一位地道的美食专家,恐怕一点也不过分。在遭贬的岁月里,仅他自己独创的美食,就有东坡酒、东坡饼、东坡羹、东坡肉等好多种。苏轼还喜欢用芡实、生姜为原料,煮成“芡实粥”“姜粥”,他说“粥即快养,粥后一觉,妙不可言”。无独有偶,在中医里,芡实被称为“水中人参”,有健脾养胃、益肾固精、抗衰延年的作用;生姜也可益脾胃,散风寒,在预防心肌梗死方面,效果明显。在饮食习惯上,苏轼主张“人应已饥方食未饱”,他主张少吃高脂肪的肉类,认为“甘腻肥浓”的肉类是“腐肠之药”,应多吃蔬菜水果。
苏东坡喜好饮茶,赞美饮茶,他的饮茶诗久负盛名。苏东坡对足浴保健也是情有独钟,在他的诗作中多有提及浴足功效好处的内容,如“他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苏轼还提倡书法养生,在他看来,书法不仅可以调节精神情绪,本身也是一种肢体锻炼。写书法时要求凝神静气,力贯纸背,执笔人其实是在纸上做着各种肢体运动。尽管这种运动很舒缓,但效果却十分明显,而且适合人们长期练习。
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很不得志,但他却处世达观,注重养生,还潜心研究医药,收集民间验方,编成《苏沈良方》等医学著作。他涉及养生的诗文成百上千,论及了养生的方方面面。他写过一首著名的《养老篇》,用短短14句话42个字,讲述了日常生活从饮食、心理、起居、行走、养护五官、练习气功等诸多方面的养生之道:软蒸饭,烂煮肉;温美汤,厚毡褥;少饮酒,惺惺宿;缓缓行,双拳曲;虚其心,实其腹;丧其耳,忘其目;久久行,金丹熟。
难得糊涂郑板桥
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郑板桥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尤其擅长画兰竹。他一生颠沛流离,命运坎坷,享年72岁。人生七十古来稀,在平均寿命仅40岁左右的时代,郑板桥横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算是高寿了。
究其长寿原因,就不得不提其与众不同的养生之道——“难得糊涂”。郑板桥以其独特的“糊涂养生”享誉世间,被世人戏称为“糊涂老人”。
他性格开朗,胸怀豁达。乾隆十二年,郑板桥因荒年为灾民请赈而被罢官,离开潍县时,他雇了三头小毛驴,一头驮着简单的行李,一头驮着两夹板书,另一头由一名随从骑着在前面引路。老百姓哭着挽留他,他画了竹和菊與他们道别,并题诗一首,其中两句为:“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被罢官后,他寄情于诗、书、画之中,与知己、学者、名流相互唱和,题诗作跋合作绘画;或应邀外游,遍历江浙许多名胜,从不因官场失意、生活贫困而耿耿于怀。
郑板桥曾在自家的厨房写了一副对联:“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这副对联虽直直白白14个字,但却说出了两层意思:一是反映了郑板桥清贫的家境,二也显示了他对饮食的注重。他吃的是青菜萝卜糙米饭,喝的是天然水浸泡的菊花茶,用的是我国传统的瓦壶,一日三餐皆以素食为主。他认为,人属杂食类动物,粮食、蔬菜、瓜果及豆制品等素食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和维生素,足以维持生命的健康,而且更益长寿。每天早晚,他坚持饭后散步,风雨无阻,从不间断,到了晚年依然精神矍铄,健步如飞。
郑板桥沉迷书法,以致于白天练,晚上练,连做梦都在练。一天夜里,他竟在梦中用手指在夫人背上划起来。夫人被惊醒,责备他:“你有你体,我有我体,你为何不用自体用我体?”郑板桥猛然惊醒,悟出“自体”二字。从此,郑板桥在书法上自创一体,别具一格。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练书法能达到静心养性、陶冶情操、美化心境的目的,而且在运笔过程中还能形成精神、动作、呼吸的一致性,对全身神经系统、内脏器官都能起到调节作用,从而达到各脏器的平衡,有益于延年益寿。
他早年在潍县做县令,听说儿子体质虚弱,很是着急,于是把自己的养生之道和盘托出:“来书言吾儿体质虚弱,读书不耐劳苦,功课稍严,则饮食减少;过宽,犹恐荒废学业。则补救之法,唯有养生与力学并行,庶几身躯可保康健,学问可期长进也。”他提到的养生之道还有:黎明即起,吃白粥一碗,不用粥菜;默坐有定时,每日于散学后静坐片刻;遇事勿恼怒;睡后勿思想。
郑板桥写过一条字幅,上面除了“难得糊涂”四个大字外,还有一段文字,内容是:“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所谓的“难得糊涂”,实际上指的是一种包容、一种大度、一种释怀,是养心修性的一种大修炼、 大造化,这和古人说的 “大智若愚”的思想一致,从而使自己从不必要的纷乱世事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保持良好心态。这种超凡脱俗的心理状态,正是郑板桥的长寿秘诀。
风流才子纪晓岚
纪晓岚是清朝有名的大才子,他不仅铁齿铜牙、清廉正直、才华横溢,而且是一个长寿之人,以83 岁的高龄寿终正寝。在平均年龄不到50 岁的清朝中期,的确是当之无愧的寿星。
然而令人诧异的是,这位寿星的生活一点也不健康——爱抽烟、好吃肉、喜女色,可以说是与常规的养生之道背道而驰。
众所周知,吸烟是人类健康的一大劲敌,吸烟会增加患呼吸、消化系统疾病的几率。可纪晓岚却是个“大烟鬼”,烟袋从不离手,也正因此他被送上了“纪大烟袋”的绰号。他的烟锅是特制的,嫌水烟袋太小,改用旱烟袋,能容三四两烟丝,据说在全京城乃至全国也找不到第二支。
纪晓岚虽然才华横溢,但是相貌却不如影视剧中光鲜,史称纪晓岚“貌寝短视”。“貌寝”指相貌丑陋;“短视”就是近视眼。可是这样一个人,一生却纳了六个小妾。清朝采蘅子在《虫鸣漫录》中说:“纪文达(纪晓岚谥号文达)公自言乃野怪转身,以肉为饭,无粒米入口。日御数女,五鼓如朝一次,归寓一次,午间一次,薄暮一次,临卧一次,不可缺者。此外乘兴而幸者,亦往往而有。”
在饮食上,纪晓岚也不大合符长寿之道。他独爱肉食,很少食用蔬菜,从来不吃米饭,偶尔吃点面食。有时候,十盘子猪肉,喝上一壶浓茶,就是一頓美餐。这跟现代人科学的饮食方式“多食米面、瓜果蔬菜”大相径庭。
不过,别以为纪晓岚不懂养生,在他所著的《阅微草堂笔记》里,记载了大量与养生有关的故事。他特别强调养生如果像棋谱规定的章法下棋,必定失败,照搬医书中的方子治病,病亦治不好。须因人而异、辩证施治,不应生搬硬套。
他的长寿一方面与他先天良好的遗传基因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他善于饮茶、豁达乐观和诙谐幽默的个性有关。纪晓岚机敏多变,点子多,爱讲笑话,很多时候信手拈来。他非常爱笑,有宽广的胸襟和乐观的心态。1768 年,纪晓岚因“瞻顾亲情”泄密获罪而被谪戍新疆,宦海生涯遭受巨大的挫折。但是遭贬并未挫败他对人生的信心,他看农民春耕,与牧民一起围猎野骡子,把罂粟花插在帽子上……在他乐观的心态下,“贬谪”岁月竟然变成了美好的“旅游”生活。
由此看来,幽默风趣和乐观豁达的心态,绝对是长寿的秘诀,哪怕生活习惯不好呢。不过纪晓岚如果能把不良的生活习惯改掉,也许会更健康、更长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