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炼丹术的古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2021-11-12文雨
文雨
炼丹大师们收获甚多,唯独没有长生
据考证,我国炼丹的历史始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
其实严格来说,炼丹术分为两种,一种是“内丹”,以人身体为丹鼎炉灶,以自身体内的精气神为药物,运用意念之心火来行文武烧炼,这是自古至今养生之道的上乘秘诀。另一种是用金石草木为药物,以丹鼎炉灶为工具,用自然之火来烧炼的,称为“外丹术”。
炼丹术的起源,与中国炼铜、炼铁技术的高度发展息息相关。战国时期,青铜(铜锡合金)冶炼和铸造技术都已达到极高水平,那时有一批方士认为,既然能炼出铜铁,就一定能炼出人造金银或长生不老的“仙丹”。于是他们就在鼎中放入各种药物,封闭后进行加热烧炼,希望能炼出一种名叫“金液”的神秘物质,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
在化学知识匮乏的古代,汞、金银、硫化物是炼丹的常用配方,硫化物中毒带来的短暂亢奋感、恍惚感,让很多炼丹术士误以为是仙丹灵验。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从豆腐、火药、化学反应到重金属中毒,炼丹大师们收获甚多,唯独没有长生。
其中晋朝的葛洪,就是被炼丹成就的古代“科学家”。葛洪号“抱朴子”,他小时候勤奋好学,尤其喜欢读关于医药、保健和炼丹制药的书,但由于家境贫穷,无钱购买书籍笔墨,只好向人家借书阅读,用木炭练习写字。葛洪生活的晋代,炼丹风气盛行,他自己是信奉道教的,也就炼起丹来。
葛洪虽然没有练出仙丹,但由于他阅读了古代讲炼丹术的著作,又进行了炼丹的实践,因而掌握了一定的冶炼技术和化学知识。在此过程中,他冶炼出了密陀僧(氧化铅)、三仙丹(氧化汞)等外用药物。炼丹药物中有丹砂(硫化汞)、硫磺(硫)等好多种。葛洪发现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指出丹砂加热,可以炼出水银(汞),水银和硫磺化合,又能变成丹砂。而国外直到八世纪,才有阿拉伯人做出这样的论述。
公元317年,葛洪将十多年学习和实践的心得写成《抱朴子》-书。《金丹》《仙药》《黄白》三篇,是我国炼丹术最完整的著作。他的理论后来还由阿拉伯传入欧洲。葛洪常说:“炼丹家莫不兼修医术已救近祸。”《抱朴子》中有很多地方提到了矿物药的性能和功用,如硫黄铜能杀菌,雄黄可以消毒和治蛇咬伤等,都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不少名山都有关于葛洪的建筑物或炼丹遗址,比如著名的杭州葛岭,便是因葛洪炼过丹而得名的。
传奇药方五石散,炼丹木的杰出成果
炼丹术最杰出的成果,要数魏晋时代在贵族阶层中风靡一时的五石散。
据传五石散由东汉名医张仲景所创,由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石钟乳以及石硫磺组成。最早是治疗寒症的药方,降低病人在患病期间因体虚等因素引发丧命的概率,因此也被称为“寒食散”。
五石散刚问世时,一直是用于治疗伤寒病人,直到三国时期,才由一位贵族病人彻底带火。他叫何晏,是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的族孙,大汉丞相曹操的继子兼女婿。
在当时的上流社会中,何晏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被世人公认为魏晋时代玄学清谈第一人,开创了时代之风。翻遍医书的他,最终找到了号称神药的五石散。在何晏这种顶流的“背书”下,从前只用来治病救人的五石散,一下子拥有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当世名士如竹林七贤、书法家王羲之等人,都是五石散的“死忠粉”。
魏晋名士们认为,五石散中多是石头、金属之类的东西,坚固无比,若是吃下去必能长命百岁,无坚不摧。五石散不仅富含钙铁锌硒,还含有硫酸铅汞等人体完全用不上的多种重金属元素。这种让人吃完后像打了雞血一般,有一种成分叫礜石(含砷,可提炼砒霜),与其宣扬的“金石之固”疗效几乎背道而驰,等同于让人生吞石头来振奋精神。按照史书记载,吃完五石散,一般人都会全身燥热,精神爽朗,面色红润,血压快速升高。很多人由于过量服用,皮肤开始溃烂,四肢浮肿,最终一命呜呼。
药王孙思邈看到了五石散的危害,在他晚年极度抵制五石散,在临终前曾说:“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 不过孙思邈倒没有毁掉五石散药方,只是对其进行了改进,把剧毒的礜石拿掉,改成了比较温和的石硫磺。
所以,后来虽然也有人继续服用五石散,但是因为服用的是孙思邈改良过的配方,致死率大大降低了。
在经历过多次生死考验之后,那群一心想要多点补益,强身健体,以便夜夜笙歌,却又不想搭上卿卿性命的贵族,开始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思考:既然大家都热衷于“吃石头”补益身体,那是否有一种灵药既有“石头”的功效,又不至于让人嗑完登时毙命?于是,秋石出现了。
据闻,这种药物最早源自豆腐的发明者——西汉淮南王刘安。经过几百年的技术改良,到了唐代,秋石已发展成五石散的替代品。秋石作为一种后来兴起的补益药物,逐渐得到当时文化界著名人士的认可。
鸡犬升天的淮南王刘安,炼丹炼出豆腐来
淮南王刘安是中国历史上耐人寻味的人物,他因编著千古奇书《淮南子》而名垂青史,因好炼丹之术而创制豆腐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
刘安是一个崇尚道术的诸侯王,他影响后世几千年的伟大成就,也都跟道术相关。《淮南子》综合先秦道、法、阴阳家的思想,是我国神话故事之集大成者,著名的嫦娥奔月、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四大神话传说均出自《淮南子》。
《搜神记》中说,刘安召纳天下方士,八公刚上门求见时“皆须眉酷素”,门吏见了说,“吾王好长生之术,先生无驻衰之术,未敢以闻。”八公听后变为八个童子,“色如桃花”,刘安见了,“盛礼设乐”,于是就作了《八公操》。这八公“能炼金化丹,从有入无”。他们在山上指地为泉,其泉水磨豆而成“菽乳”,在釜中煮沸再凝结,“菽”为“乳”,豆为“腐”,经过的净华是“清漪浣浮埃”。
传说“八公”真的炼成了丹药。刘安的儿子刘迁喜欢剑术,到处找人比试。一天,在与人比试时被人失手刺死。那人害怕抵命,便诬告刘安要谋反,刚刚经历“八王之乱”的皇帝谈虎色变,准备捉拿刘安。八公见形势危急,忙劝刘安服下仙丹,远走高飞。于是刘安便带着八公上山大祭各路神灵仙官,把金银财宝埋在地下。他服用了灵药,身轻欲飘,但所经之处石头纷纷下陷,人马留下的痕迹至今清晰可见,而废弃的药鼎被鸡狗舔食了,这些畜生也随之飞升。地上的人能听见鸡在云中高唱,狗在天上狂吠。后来刘安、八公和鸡犬升天的那座山,便被称为“八公山”了。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将豆腐纳入《谷部》,并介绍了豆腐的原料、制法、工艺流程及其药性。李时珍还专门指出,正是刘安在炼长生不老丹药中,无意中用石膏點中豆腐浆汁,起了化学变化呈凝固体,才成为乳白色的豆腐。
后来人们在一个汉墓中考古发现,中国汉代已有豆腐,最迟当系汉代创制。因此,刘安组织术士炼丹过程中,误打误撞发明了豆腐,是有其历史依据的。
那些忘我牺牲,推动炼丹木的皇帝们
在长达两千余年的时间里,招摇撞骗的方士们不断从炼丹炉里制造出各种“仙药”,塞到皇帝们嘴里以延长天子的寿命,很多皇帝都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历史上第一个冤大头就是秦始皇。秦始皇20多岁的时候就开始惦记长生不老,在他的周围聚集了不少方士,这些方士都是研究并实际长生不老之术的古怪人物。他命令一个叫徐福的人,带着五百童男童女金银财宝浩浩荡荡地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结果一去不回。秦始皇痛定思痛,再也不相信远方,决定自己造长生不老药。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个叫卢生的人说自己见到了神仙,还学会了不死药的做法。然而嬴政没想到这个人不光是个骗子,而且是个喷子,药没做出来就算了,还在外面去到处去说“嬴政是个大傻蛋,大家快去收智商税”,然后就溜了。嬴政知道后当然是怒不可遏,把城里的方士全都给抓了起来埋坑里了,连着他们的书也一块烧了干净。
第一个为长生不老事业而献身的皇帝是东晋的晋哀帝。晋哀帝案头的必备课外读物是炼丹术大师葛洪写的专著《抱朴子》,他按照书中的要求,专门在皇宫建设了一座标准化炼丹房,召集术士夜以继日的炼制丹药。晋哀帝把来之不易的丹药当宝贝,一日三药,从不间断。结果第一年吃成了朝政不能自理;第二年成了生活不能自理;到了第三年,连生命也不能自理,干脆一命呜呼了。
晋哀帝的悲剧,并没有使后世的皇帝们停止追求永生的脚步,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唐朝,炼丹术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唐太宗李世民统治后期,随着年岁的增长和身体的衰弱,渐渐迷上了炼丹延命之术。愿望总是美好的,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公元649年5月,李世民在艰难的吃完最后一粒长生药后,终因慢性中毒不治身亡,享年仅仅50岁。继他之后,唐宪宗、唐穆宗、唐武宗、唐宣宗一个个前仆后继,共同谱写了一曲悲壮的生命之歌。在唐朝服药死亡的五个皇帝中,除了唐穆宗是个昏君外,其他几个都是英明有为的杰出帝王。
到了明朝中期,皇帝追求长生不老的思想又重新开始萌发,明世宗即位后崇尚道教,这使得延命炼丹之术又在宫廷里流行起来。术士们经过潜心研究后发现,用女子的初经为原料制作的丹药,其疗效可以满足皇帝的要求。明世宗听了后非常高兴,于是先后征召了千余名少女入宫制药。不过明世宗最后还是没能修成正果,在他60岁那年,也因服药引起的中毒而去世了。
不过,虽然炼丹术作为追求长生不老的方术以失败告终,但是炼丹家们取得的化学成就却在中国科技史上永放光彩,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就是在炼丹炉里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