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屉卡住之后
2021-11-12王伟
王伟
笔者所在幼儿园要求大班幼儿在放学前整理自己的衣裤以及抽屉里的物品。在多次观察后,教师发现幼儿在进行整理活动时,经常会遇到抽屉卡住的情况。针对这个情况,教师与幼儿共同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探讨。
一、找出原因,采取措施
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了抽屉卡住的原因。一是抽屉结构限制。教师观察后发现,抽屉的上方有一根木条,呈凸起状,只要有物品是斜着放置的,抽屉就会打不开,即使反复抽拉抽屉,也不能改善这种情况。二是物品杂乱。幼儿抽屉内的物品摆放过于杂乱,抽屉内常塞满了画笔、画板、画纸、魔尺、毛巾、衣物等物品。幼儿没有进行物品分类,一旦着急起来,打开抽屉,面对满抽屉的杂物,他们往往无从下手,找起东西来十分费时,抽屉附近站满人的情况便成了常态。三是物品过多。大班幼儿的抽屉里多了不少东西,这让整理难度大大增加了。
起初,当发现幼儿的抽屉被卡的时候,教师会立马走过去帮助幼儿打开抽屉,虽然幼儿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教师应该通过启发和引导的方式,帮助幼儿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可以让幼儿感受到战胜困难后的快乐。在幼儿碰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介入问题的时机,这是幼儿的能力提高的关键。同时,教师也要采用合作的方式来引导幼儿,而不是直接告诉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也要允许幼儿失败,并在幼儿因失败而失落时,疏导幼儿的不良情绪并引导他们总结失败的原因。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不仅能锻炼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增强幼儿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如果抽屉里的物品太多,幼儿会对整理工作产生畏难情绪。这时候,教师就要帮幼儿对抽屉里的物品做“减法”,让幼儿将不需要的东西带回家。
二、开展活动,进行讨论
针对抽屉被卡的现象,教师在离园前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引导幼儿定时整理小抽屉。为了使幼儿更快速地从抽屉中拿取物品,教师带领幼儿分析抽屉的构造,一起寻找原因。由此,幼儿清楚地了解了抽屉的空间大小及布局,知道了如何有序摆放自己的物品。除此之外,教师还请幼儿在小组内进行探究,围绕如何把抽屉里的物品摆放得更整齐进行了讨论。讨论结束后,幼儿有了一些新发现,如抽屉中大的物品要放在下面,小的物品要叠放在上面,物品要放平,不能东倒西歪,不需要的物品要及时带回家等。有了好方法,幼儿整理抽屉的积极性提高了很多,整理抽屉时也自信了不少。
除此之外,教师还带领幼儿观看了视频《整理师》,观看后,幼儿讨论了整理抽屉的方法步骤。第一步,将抽屉里的物品全部取出,挑出使用频率较低的物品;第二步,给留下的物品选择摆放的位置。这时候,幼儿犯了难,画板是使用非常频繁的物品,放置在上面一层才能方便取出,但这样放置又容易导致抽屉卡住。这时,坐在美工区附近的幼儿提出建议,可以将画板放在美工区,这样一来抽屉会减负不少,这个建议立马得到了大家的响应。但是又有幼儿提出疑問:大家都把画板放在美工区,取得时候会很挤,而且美工区还要放别的材料,到时候会放不下。又一轮新的头脑风暴开始了,幼儿就画板究竟应该如何放置展开了讨论。幼儿发现,画板在区域活动中的作用很大,于是幼儿纷纷提议将画板贴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分组放置在座位附近的区域里,这样不仅取放方便,还能提高画板的使用效率。
教师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尝试通过环境创设来促进幼儿整理能力的提升。教师让幼儿将整理物品的要点画下来,在教室里绘制了一面“整理墙”,以时刻提醒幼儿。部分幼儿觉得,宣传收纳方法的途径还有很多,有的幼儿将自己的收纳好办法通过绘画的方式制成宣传海报,还有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将收纳方法拍成了视频。同时,在班级里,教师定期进行“整理之星”的评选活动,评选出“最干净整洁的抽屉”。通过一系列的尝试,幼儿有了明显的进步,他们的整理速度更快了。
三、根据问题,制订规则
一天,到了放学时间,教师发现部分幼儿整理抽屉的速度太慢,跟不上其他幼儿的节奏,长久下去,这将不利于其成长发展。教师对幼儿整理物品的过程进行了观察,发现部分幼儿到快放学的时候才开始整理抽屉。于是,教师让幼儿思考什么时候去整理抽屉比较合适。
大部分幼儿都知道要及时整理,但他们不清楚及时的标准是什么,也不知道在紧急情况他们来不及整理时该如何处理。幼儿在查阅一日活动时间表后发现,除了集体活动时间、户外活动时间以及午睡时间无法整理抽屉外,其他时间都可以利用起来。讨论结束后,教师制订了以下规则:拿放物品的时候就要对抽屉进行整理,如果时间不够,可以利用区域活动时间或者午餐后的空余时间整理抽屉。同时,教师会安排小组长定期检查全班幼儿抽屉的整理情况。
对于小组长的检查方式,幼儿也制订了相应的规则:一是礼貌检查。小组长检查抽屉整理情况的时候,要和组员说“我要检查抽屉了,你同意我现在打开你的抽屉吗?”组员同意后,组长才可以打开组员的抽屉,小组长检查完要及时关上抽屉。如果不是自己的组员,小组长不可以打开其抽屉检查。二是注意安全。小组长在检查抽屉的时候要注意安全,避免夹到手。三是公平公正。小组长不可以因为被检查者是自己的好朋友就降低评判标准,要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
为了提高幼儿整理抽屉的积极性,教师会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奖励。为了让所有幼儿都得到锻炼,教师也会给平时表现不佳的幼儿一些机会,让他们担任小组长,让他们在检查别人抽屉的过程中学习整理的方法,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除了上述方法外,教师也要重视家园共育的作用。在幼儿整理物品的时候,很多家长会直接上手帮忙,或者任由幼儿自由发挥。这些方式方法都不可取,不仅不利于幼儿养成好的习惯,还会降低幼儿的积极性。父母要有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意识,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这不仅能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也能帮助幼儿增强自信心、责任感。教师可以向家长推荐一些有关育儿知识的文章,和家长们一起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转变家长错误的教育理念。教师平时要和家长及时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具体情况,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帮助幼儿提高能力。
其实,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教师应该帮助幼儿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能力的提升,还应该关注幼儿品质的培养。当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应该正确引导,给予鼓励,让幼儿勇往直前、克服困难,最终实现目标。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幼儿需要的幼儿园生活环节的价值挖掘和组织实施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B-b/2018/02/172。)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