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的组织与优化
2021-11-12孙秀萍
孙秀萍
幼儿园作为重要的儿童启蒙教育场所,对儿童今后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主要包括晨间运动、户外运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集体区域活动等,其中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起着衔接活动、合理规划活动时间的重要作用。目前,幼儿园一日活动过渡环节的安排存在很多问题,如组织形式单一等,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幼儿园活动的推进,无法让幼儿享受到最佳的活动氛围。本文将会针对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常见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优化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作为衔接各项活动的重要纽带,主要目的是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的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教师要好好计划和利用过渡环节,抓住其中重要的教育契机,妥善处理,让幼儿享受轻松愉悦的幼儿园活动。在一日生活中,幼儿可以学会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幼儿园教师要关注自己在组织活动中的常见问题,尤其要对过渡环节的不合理性进行及时、有效的改进。
一、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的重要作用
(一)减少幼儿间的冲突
幼儿的认知能力较弱,自制力较差,主要依靠本能反应来处理各类情况。一日活动需要幼儿共同配合和参与完成游戏项目。在游戏中,幼儿间比较常见的冲突是对玩具的争夺和讨论问题时的争执等。严重的冲突会引起班级的混乱,导致秩序失控,很可能会危及幼儿的安全。在这样的情况下,过渡环节能起到很好地稳定幼儿情绪的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可以缓解冲突,推动一日活动正确开展。
(二)鍛炼幼儿的综合能力
一日活动能锻炼幼儿的综合能力,如让幼儿排队等候、取物、收拾玩具等过渡环节,不仅能培养幼儿自主生活的能力,还能发展幼儿间的友好关系,让幼儿能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和谐有秩序的活动等,锻炼幼儿的计划和组织能力,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三)释放幼儿的天性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思维十分活跃。教师通过不断地教导和教育,可以让幼儿集中思想,缓解幼儿的紧张情绪,释放幼儿的天性,宣泄幼儿的不良情绪,在遵循幼儿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人格。
(四)调整幼儿教育目标
教师要认真思考和制定幼儿的教育目标。过渡环节既是一日活动中的组成部分,又是在突发情况或者实际活动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的调整手段,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育目标,以保证一日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的常见的问题
(一)内容设置不合理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学习、生活、游戏类的活动,忽视了户外体育活动的积极作用。部分教师过于看重活动内容,忽视了过渡环节的教育价值,导致了教学目标混乱、过渡环节的内容与实际课堂的内容互相脱离等问题。教师不合理地组织安排过渡环节,会减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组织形式单一
目前,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的组织形式比较单一,如让幼儿被动地等待教师的指令安排,以教师为主的号召模式等。忽视幼儿的身心认知规律,过渡形式单一,缺乏系统指导,是幼儿教育中常见的问题。常规的过渡形式包括活动式过渡、线索式过渡、信号式过渡等。其中,活动式过渡是指教师以生活活动、游戏、娱乐等形式衔接后续活动环节。线索式活动是指教师偏向于对活动内容以及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承上启下,引出后续活动,将知识学习和技能练习作为活动的重要线索和实现手段。信号式过渡则需要教师借助肢体语言,如手势,或是音乐等元素作为组织活动的信号,转移幼儿注意力。
(三)时间安排不合理
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的时间安排也非常重要,若时间安排得过紧,幼儿就没有充足的活动时间。每个幼儿的活动能力、反应能力不同。有些幼儿在过渡环节中动作比较迟缓,教师可能会催促幼儿。这不仅会加重幼儿的焦虑、恐惧心理,还会弱化幼儿的主体地位,甚至让活动现场的秩序越来越混乱。
(四)环节设置太敷衍
过渡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幼儿能体验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在良好的氛围中积极地完善自我人格。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不重视过渡环节,敷衍了事。如在吃饭环节,部分教师规定幼儿必须在某个时间段内吃完饭,否则就要强行收走碗筷。这种行为表面上是为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实质上会给幼儿今后的生活带来极为不良的影响。
三、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的优化
(一)合理设置过渡内容
部分教师将饮水、原地休息、如厕等环节作为生活活动的过渡内容,幼儿只是机械地服从教师的指令,缺乏自主活动的兴趣。笔者建议,教师要积极拓展过渡内容,设置多样化的过渡环节,如融入幼儿游戏,采取萝卜蹲、丢手绢等游戏方式,增强过渡环节的趣味性,让幼儿在游戏中互相交流、互相配合,不经意间就学会了分享、合作等基本能力。教师在过渡环节要做好观察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耐心为幼儿解释游戏规则,让幼儿学会自律、包容等积极品质。此外,教师可以将故事融入过渡环节,借助讲故事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学会认真倾听。
(二)丰富过渡形式
过渡环节的组织形式要具有多样性、有效性以及互补性等特点,要符合幼儿的自然发展规律,不能完全依赖单一的喝水、如厕等模式。笔者建议,教师可以适当设置多样的过渡形式,如:第一次集体活动后,教师安排幼儿自由活动,为其规划活动区域和设定活动规则;第二次集体活动后,教师安排幼儿领取点心,给予幼儿适当的休息时间,观察幼儿状态;关于后续活动的过渡形式,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幼儿的需求进行合理设置,丰富过渡形式。
(三)增加弹性时间
把时间安排得过紧或是安排得过松都不可取。笔者建议,教师在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过渡时间的基础上,要给幼儿增加弹性时间。如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午休时间一般是固定的休息时间,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幼儿提供不同的选择,让不愿意休息的幼儿在活动区域自由活动,累了再去休息等,更为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的生活作息时间。
(四)给幼儿提供自主活动的机会
过渡环节是培养幼儿积极良好习惯的机会。教师可以让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等游戏结束后,再指导幼儿收集、归纳玩具,将其放回原位。在幼儿表现良好时,教师要及时对幼儿予以表扬,鼓励幼儿保持良好习惯;在幼儿出现矛盾时,教师可以给予幼儿一定的交流空间,引导幼儿自主解决问题,或者以朋友的身份介入调节等。类似这样的过渡环节,可以给幼儿提供自主活动的空间,是幼儿锻炼自我、培养好习惯的重要时机。
教师要贯彻一日活动的教育理念,注重各活动环节的自然衔接,积极创设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游戏和探索科学合理的教育环节等,以完善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体系。过渡环节是对上一个教育活动的总结,也是对下一个教育活动的开启,必不可少,是确保一日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教师要针对过渡环节中的常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实现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的目的。
(作者单位:如皋市如城光华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