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年级数学分层教学实施背景与策略研究

2021-11-12舒韵颖

考试周刊 2021年78期
关键词:九年级数学教育分层教学

舒韵颖

摘要: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同,为给予学生最适宜的教育,应以因材施教为原则,灵活运用分层教学方法。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九年级实施分层教学的背景,提出九年级数学分层教学实施原则,进一步展开分层教学在九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实施策略分析,旨在借助分层教学法提升九年级数学教学质量,使学生均可得到适宜教育。

关键词:九年级;数学教育;分层教学

一、 引言

九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及思路初步固定,九年级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个体差异愈发明显,且学生面临中考压力。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期间表现出不同特点,为落实因材施教原则,迎合学生个体特点,采用分层教学法是必然的。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可帮助教师明确学生学情,结合学生特点制定不同层次的学习计划,以此提升九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效益。

二、 九年级实施分层教学的背景

学生进入九年级所学习的数学知识难度更高,在个体差异影响下,学生在数学知识理解上呈现出不同层次,且九年级学生需准备升学考试。为提升学生数学水平,教师需致力于打造高效数学课堂,为学生提供差异化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在九年级数学教学中尤为适用,可在分层教学中提升数学教育针对性。第一,分层教学法可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为良好应对学生不同层次,教师不可采用一概而论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应结合学生层次差异展开分层教学,使差距明显的学生在分层教学中均有所收获,并借助分层教学法提升数学教学效益。第二,分层教学法可提升数学教学效果。为满足学生成长及升学需求,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构建高效课堂,而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可使教师明确班级内学生实际学情,使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香”,学困生“吃得消”,使不同层次学生在适宜的教学方式中得到发展。

三、 九年级数学分层教学实施原则

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并非简单地以学习成绩为依据进行划分,需在特定原则下划分学生层次,避免因层次划分不准确而降低分析教学效果。

(1)学生主体原则。采用分层教学法时,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展开引导,传授学生适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并在教学期间形成良师益友型师生关系。

(2)平等原则。在划分学生层次时,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不可因学生成绩不佳而差别对待,应挖掘出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间优势互补,相互帮助。

(3)全面发展原则。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全面化人才,九年级数学实施分层教学时,需均衡学生多方面能力,将合作、竞争、德育、价值观、学习方法等相关内容融入分层教育中,激发学生潜能,并对学生予以鼓励,以此更好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4)动态管理原则。采取分层教学期间,需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各层次进行动态调整,使学生们意识到努力认真可使学习进步,并可进入到更高层次中,同时学习松懈可被调至低层次。借助分层教学方法在班级内形成良性竞争,使学生在督促、竞争中不断成长进步。

在九年级数学中,可将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学生成绩、数学思维等作为划分依据,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别对应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其中B层次为学生占比最大的部分,A层次与C层次差距相对较大,在实施分层教育时,需准确把握三个层次间的差异,切实发挥出分层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四、 分层教学在九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一)教学目标分层

完成层次划分后,教师需结合各层次学习情况制定相对应的分层教学计划,为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适宜的目标,在差异化教学目标驱动下促进学生成长。首先,以九年级数学教学大纲为依据确定教学目标,紧密衔接教材,根据分层教学目标为学生量身制定学习策略。

结合以往教学经验来看,对于A层次优等生,教师应严格要求,引导学生理解深层次知识内容,并在知识点自主归纳中总结学习技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要求A层次优等生在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拓展课外知识点,并在学习期间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探究问题本质。在解決数学问题时,要求A层次优等生准确运用数学公式,厘清解题思路,探寻公式、定理、法则、概念等数学因素间的关联。对于B层次中等生而言,应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敢于表达自身观点,提出自身疑惑,使B层次中等生逐步形成学习主观能动性,在多样化课堂活动中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同时,B层次为班级内占比最大的部分,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需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适宜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以此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要求B层次中等生掌握问题解决方法,对题型及考查重点有所了解,并争取运用各类数学公式。对于C层次学困生而言,教师需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及教学讨论,要求C层次学困生掌握常规数学问题的解决思路,掌握常见数学问题的解决思路。

例如,沪教版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章节时,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预习的时间,确保学生们均对二次函数及一元二次方程有所了解。在《二次函数》章节预习期间,要求A层次优等生在掌握标准方程及表达式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拓展,需结合坐标系理解数学知识,借助坐标系表示二次函数,探究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对于B层次中等生而言,要求学生掌握二次函数图像性质,并结合图像与方程明确坐标系各符号间对一一对应关系。对C层次学困生而言,教师应将教学目标设计为基础性含义理解,引导C层次学困生明确二次函数表达式含义,掌握二次函数表达式中“平方”、X、Y的基本内涵,并要求学生可在二维坐标系中争取绘制出二次函数曲线图。

(二)教学内容分层

数学学科涉及大量计算内容,且对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要求较高,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应综合考虑不同层次学生间的差异,结合A、B、C三个层次的特点进行科学备课。教学内容分层需建立在教学目标分层基础上,以课程教学内容为依据,组织数学分层课堂活动,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理解数学知识。

猜你喜欢

九年级数学教育分层教学
九年级英语的有效性教学
浅谈九年级的历史教学
如何上好九年级英语复习课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